田黄石的鉴定和寿山石的保养

合集下载

寿山石的科学保养方法

寿山石的科学保养方法

寿山石的科学保养方法根据矿物学关于寿山石内部含水和失水原理,以及寿山石的油性随着水分丢失而降低的特点,要使寿山石永葆光彩,就必须创造环境,实行科学保养,使之保住水分,不失水分和油性,而且还要时常增补水分和油性,以防干燥,保持润泽。

由于寿山石中的结构水相当稳定,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破坏。

存下的问题就是要保护寿山石中的沉积水和增补寿山石中的吸附水,并辅以适当油养。

寿山石的养护,主要在于补充失去的水分和油性,即寿山石的科学保养的手段为:油养+滋润+日常防护。

(一)油养也要讲科学寿山石属地开石、高岭石和叶腊石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石种,古人就有用植物油来养石的方法,就是用油涂抹在石上,使之滋润,又有冥泯格痕之功效。

时至今日,人们也还是用这个方法来养石。

1、油料要精选。

切忌一提到寿山石的油养,就什么油都随便拿来用,这是不适宜的。

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

茶油经过一、二年以上时间的沉淀,其上层白色透明部分,清纯又不粘手。

新出的野生茶油不能用,因为粘度相对较大,并且还较为浑浊,不如陈年好。

如用新的茶油,易使寿山石表面色泽变黄,并蒙上一层稠粘的油料氧化层(也即油污),故新茶油不能用。

但现在市面上出有一种专供寿山石等保养之用的精练野山茶油,叫“保养油”,这种油十分清纯透明,几乎无色(比白色更高层次),几乎无气味,也不粘手,一买即能用,不用再放一、二年以上了。

这是我见到的寿山石保养最理想的无色、透明精练茶油。

港、澳、台地区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人用精制橄榄油养石,效果也很好。

现在国内也有人用护发油,这种油也是由茶油提炼出来的,添加点香料,虽又白又不粘手,能使寿山石滋润。

但护发油一旦打开后放置时间久了就发黄并有异味,那就不能再用了,故这种油还是不用为好。

然而切忌用花生油、芝麻油、动物油之类的油脂来养石,因其色黄,又粘糊,既不上手,又会影响寿山石的色泽,使石色暗黄无光。

2、用油要适量。

实践证明,即使是陈年白茶油最好,但也不能用油过多。

寿山田黄的鉴定方法田黄如何鉴定

寿山田黄的鉴定方法田黄如何鉴定

寿山田黄的鉴定方法田黄如何鉴定
田黄为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因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而得名。

具有一定的磨圆度,呈自然卵形,质地细腻、温润、手摸有滑感,并常有石皮、红格、罗卜纹等标志。

1.用指甲划田黄应该没有白色痕迹
2.田黄石的肌理表皮组织比较有特点。

表皮都会出现密如织网的细萝卜纹,而且疏密有致、条理不乱,如新出萝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头的纹理比较杂乱。

同时,大部分田黄石或多或少都带有裂格,多呈现于表层,交叉状,如龟裂纹。

3.田黄石的手感类似软玉,质地温润、细腻、凝嫩。

其在光线透照下,石心皆泛黄红之光,灿烂醒目,即使在寒冬腊月,也感觉温润,但如果用指甲划田黄应该不留痕迹,因为田黄寿山石的硬度大于人类的指甲。

而其余相似石头的手感则明显干燥许多。

符合手感、表皮特征,并且同时拥有“石皮”的石头,一般可初步鉴定为田黄石。

萝卜纹理细致而颜色不重者为贵
确定田黄石的品相,一般要从四点入手。

首先是颜色,黄石一般呈黄、白、红、黑等色,以黄为尊,黄色色泽越厚重纯正者价值越高。

二者是手感,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者价格为高。

三是透明度,位于将透未透“中庸”状态的田黄石价值最高,而且,油滑透光中杂质越少越好,纯净者为上品。

寿山石的科学保养

寿山石的科学保养

寿山石的科学保养天生丽质的寿山石形成的年代十分久远,据地质学家考证,大约在距今2.08亿年至1.35亿年期间的晚侏罗纪时期。

在自然状态下,石形不易变,石色不轻改,在大地母亲的滋润下,在地底深处沉睡了漫长的年代。

但是从阴暗的地底深处被开采出来而暴露于阳光灿烂的世界,要怎样才能保其天生丽质永驻人间,这就成为寿山石收藏界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如何保护好手中的寿山石藏品,这需要具有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尽管收藏寿山石的人很多,能够科学妥善保养寿山石的人却很少。

许多人藏品颇丰,但却失之保养,不仅使寿山石失去原有的光彩,还给佳石藏品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因为寿山石是以地开石(集合体常具蜡状至玻璃光泽)、高岭石(集合体常具珍珠至玻璃光泽)和叶腊石(玻璃至腊状光泽)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石种,多有油性,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

一些石种在开采时,因爆炸和开采震动,结构遭受破坏,多裂纹、裂格,经过雕刻成品之后,如果不善加保养,日久天长就会丢失水分,油性也随着水分的丢失而降低,造成枯燥易损,尤其是高山石和质地较松的其它山坑石种,这种形象较易显现,还可能机理发生白蔗渣点或燥裂痕,甚至石色变暗,失去光泽。

为此,就需要有一个科学的保养。

一、寿山石丢失水分的原理地质矿物学研究表明,寿山石是以一些含水的层状硅酸盐类矿物为主要成分构成的。

根据寿山石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寿山石(特别是田黄)是一种黏土矿物的块状集合体,由于形成的原因,其内部有三种“水”,即:结构水、沉积水和吸附水。

(一)寿山石内部的结构水寿山石尽管存在地开石型、叶腊石型、绢云母型、伊利石型以及数量较少的以珍珠陶土或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矿物类型,但所有的这些组成矿物,都无例外的是含水层状硅酸盐的一种,他们的化学成分虽然略有差异,但晶体结构相似,物理化学性质也十分近似。

组成寿山石的含水层状硅酸盐中的水,主要是以(OH)根形成存在的结构水,它进入寿山石黏土矿物的内部结构,成为寿山石的结构水,因而,不容易被破坏。

教你如何收藏田黄石,不看吃亏哦

教你如何收藏田黄石,不看吃亏哦

教你如何收藏田黄石,不看吃亏哦教你如何收藏田黄石,不看吃亏哦田黄的鉴定方式:1,看质地是否细腻。

大凡优质的玉石,里面颗粒组成是非常细微,尤其是田黄石。

2,看结大家都知道,田黄石的萝卜丝纹也是鉴定方法之一。

3,看温玩过田黄石的藏友都知道,田黄石的入手感觉温和,而且色泽温润4,看润田黄石的质地特别温润。

呈黄色透或者白色透。

目前有的寿山石与田黄也有几分相像,但润度上一看就不一样。

5,看洁田黄石一般没有杂质 , 质地纯净。

肌理的洁净度很高。

田黄石因色黄而得名,表皮多具不透明或微透明淡黄色层,亦有黑、白等色皮。

肌理玲珑澄澈,萝卜纹纤细而密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以石材的色相分黄金黄、鸡油黄、橘皮黄、枇杷黄、桂花黄、熟栗黄、杏花黄、肥皂黄、糖棵黄以及桐油黄等多种。

其中以枇杷黄色最正,属田黄之标准。

黄金黄色嫩质灵,在强光下金光灿烂,十分高贵,价格也最昂。

桐油黄又叫“桐油地”,顾名思义如煮熟的桐油,色黯质粗,属田黄之下品。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田黄陆续现身全国各大拍卖场。

但其价格真正飙升是在2004年。

到了2006年底,田黄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精品田黄每克达4000元。

在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上,“明17世纪田黄石雕瑞狮纸镇”成交价为4089.28万元,位居历年田黄石拍卖首位。

这件田黄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雕刻大师杨玉璇之作。

2008年,一方重257克的田黄凤钮闲章拍出423万元,折合每克为1.6万元。

此后,精品田黄的价格徘徊在每克2万元到5万元左右。

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清康熙周尚均制吴国祯夫妇自用田黄印章”以2530万元成交;2014年5月,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一件吴昌硕雕刻的田黄石印章成交价为1380万元。

总而言之,只要品质上等,田黄似乎总能拍出高价。

寿山石为田,水,山三坑,田坑中田黄质地温润凝结,号称“石帝”,为上品。

田坑的其他品种如搁溜田,溪管田,质地则相差不少。

水坑中有名品水晶冻,牛角冻,石质通透凝结,冰清玉洁,产量十分稀少。

马越田黄说之寿山田黄石皮鉴定要领

马越田黄说之寿山田黄石皮鉴定要领

马越田黄说之寿山田黄石皮鉴定要领物以稀为贵,作为石中之帝的寿山田黄石如今真的像世界上的皇帝一样越来越少了。

仅从经济学角度,田黄石具有巨大的保值和增值能力,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早已成为昨日黄花,单克价格过万元也已不再是惊人的新闻。

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式各样的仿冒田黄石不断出现,迫使鉴定工作不断呈精细化趋势发展。

鉴定田黄石本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由于样品资源匮乏,消费者亲自上手可能性极小,造假手段推陈出新,鉴定专家水平参差不齐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原本简单的事变得越发复杂起来。

很多读者希望《马越田黄说》能多讲一些实用而有效的田黄石鉴定方法,笔者便根据自己的收藏心得结合前人的宝贵经验,说一说田黄鉴定过程之中的实战技巧。

田黄石的概念田黄石,简称田黄,是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曾被乾隆皇帝封为石帝用于祭天。

田黄石是产于福州市郊寿山溪流域水稻田和溪谷下的地层中的砾石,并因呈黄色而得名,田黄石具备细、结、温、润、凝、腻六德,原石多有石皮,加工后的艺术品可见萝卜纹、红格等特征。

地质学专家对业界公认的田黄石标准样本进行检测后得出结论:田黄石的主要物料成分为地(迪)开石或珍珠陶石,莫氏硬度介于2--3之间,密度为2.584--2.782g/cm³。

田黄石呈蜡质光泽,因颜色不同大致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黑田、绿田等,这些田黄石的共同个性是经无色背光照射后可呈现黄色光芒。

田黄石性稳定,处于相对干燥的环境中不会出现开裂现象。

首德次符是传统眼学公认的鉴定标准,但是由于细、结、温、润、凝、腻等六德均属于难以量化的形容词,所以笔者决定采取先具象后抽象的次序逐渐为大家介绍。

田黄石皮的形成原因田黄石是掘性石,即像鹅卵石一样的没有具体矿脉的单颗粒独石,也称砾石。

田黄石的原石表面通常有或薄或厚的表皮包裹,人们习惯将其称为石皮。

田黄石属于冲积型次生砂矿,大部分田黄石都有石皮,石皮的颜色、厚度、硬度均与二次成矿的环境有关。

寿山石是田黄石的原生矿脉,因受到内部应力或外力的作用产生脱落或者分离,分离体被寿山溪的水流搬运到泥土或者沙土中。

田黄石鉴别方法

田黄石鉴别方法

田黄石鉴别方法
田黄石为一种珍贵稀有的矿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鉴别田黄石的方法有多种,运用不同的鉴别方法可以有助于准确的确定其外观形态、内部结构、成分组成等特性,使田黄石的鉴别更加准确可靠。

一般来说,田黄石的鉴别方法有多种,不同的鉴别方法有不同的结果,对田黄石的鉴别有不同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田黄石鉴别方法。

1.观检查:外观检查是最常见的鉴别方法,主要检查田黄石的外观形态,以判断其成分、质地、质量、形状、大小甚至色彩等。

通过外观检查,可以迅速准确的确定田黄石的外观形状,对田黄石鉴别有很大帮助。

2.描电镜检查:扫描电镜检查是田黄石鉴别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进行田黄石细微结构检查的有效方法。

通过扫描电镜检查,可以观察田黄石的细微结构,细致的观察田黄石的晶粒形状、大小、质地、成分等特点,有利于对田黄石的鉴别。

3. X射线衍射检测:X射线衍射检测是一种常用的田黄石检测方法,可以清楚的显示田黄石中的细微结构,并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便判断它的内在特点。

4.素分析:元素分析是田黄石检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准确测定田黄石的成分组成,以确定田黄石的质量。

5.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田黄石鉴别方法,可以分
析田黄石中的元素和物质的组成,进而判断其质量和检测结果。

总而言之,田黄石的鉴别方法有多种,每种鉴别方法都有特定的作用。

正确运用鉴别方法,可以有助于准确的检测田黄石,对田黄石的质量和重要性进行准确的分析,为研究者提供准确的理论支持及实践建议。

此外,田黄石鉴别的正确使用,也助力于田黄石的合理开发,有助于更大的收获。

寿山石雕应如何收藏保养

寿山石雕应如何收藏保养

寿山石雕应如何收藏保养寿山石质地细腻,脂润柔软,经过雕琢加工之后,外表光滑明亮,色彩斑斓,纹理自然,既属名贵彩石,又是珍贵艺术品,可供观赏,亦宜收藏。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寿山石雕的收藏保养方法。

寿山石雕的收藏保养:忌讳寿山石最忌干燥高温,应避免阳光暴晒和高温环境,新采矿石不可长期置。

寿山石雕的收藏保养:油养从总体上说,寿山石宜用油保养,但不是每个石种都适宜,比如芙蓉石洁白细嫩,久沾油渍则变灰暗,失去光彩。

所以应忌与油触染,必先净手或戴白手套,人们常说芙蓉石天生丽质,何需涂脂抹粉,乔装打,净手抚玩,即有梁园雪与贵妃肤之美感,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石质而区别保养的方法。

寿山石雕的收藏保养:存放放山野或室外,要及时存放于地窖或阴湿之处,时常淋冷水以保润泽。

开料时谨防热燥迸裂,以水锯、湿磨为上,制成原坯后,分别品种、档次和块度,放置木盘中,放阴湿处保存,若高档石料,最好浸入盛满植物油的瓷盘里,如块度较大,亦可将石坯沾油后用透明纸裹,放置阴温处。

经过雕刻加工成品的寿山石雕适宜室内陈列,如石表灰尘,污物污染,只要用细软绸布轻轻擦抹,即可恢复光彩,切忌用金属或其他硬物修刮,以免破坏明亮光滑的表层。

寿山石印章与小挂件,最好经常摩娑抚玩,油渍在人的体温作用下附着并沁入石中,久而久之,石质则更有灵性,古意盎然,对暂时收藏起的作品,最好放置锦盒中,薄抹白茶油,石表吸透油质,不让干燥,以养其性,反复如此,石质更加温润莹澈。

寿山石雕的收藏保养:把玩田坑石石性稳定,温润可爱,无须过多抹油,只要时常摩娑把玩。

水坑石冰心洁质,精细磨光后,把玩在手晶莹通灵,也不必油养。

山坑石中的高山石,质细而通灵,石色丰富,鲜艳多彩,但质地较松,表面容易变得枯燥,甚至出现裂纹,色泽也变得黝暗无光,如果经常为其上油保养,则流光溢彩,容光焕发。

高山石抹油后宜陈列于玻璃柜中,以免灰尘沾染,如柜中有聚光灯,应在其中放置小杯的水,以保持湿度,防止高温干裂石头。

田黄石的鉴定方法

田黄石的鉴定方法

⽥黄⽯的鉴定⽅法第⼀种,采⽤寿⼭⽯的其他品种来冒充。

这种造假⽅法⾃古就有。

⼀般是采⽤蒸煮加热的⽅法为其他品种的寿⼭⽯上黄⾊。

其实鉴别这种假⽥黄⽯的⽅法⼗分简单,只要在上⾯抹上点油,过⼏分钟后⽤⽩⾊的纸⼱或者布檫⼏檫,假的就⼀定会掉⾊的;如果还不够的话,还可以⽤60-70度的热⽔加洗⾐粉浸泡,⼀般半⼩时之后假⽥黄⽯就会掉⾊,真的⽥黄⽯就不会掉⾊。

当然,现在因为能够⽤来冒充⽥黄⽯的其它品种的寿⼭⽯价格也不便宜,所以,现在⽤这种⽅法造假的少了许多,但是,收藏者还是要防备。

鉴定它们除上述⽅法外,就是看红筋。

红筋、红格、萝⼘丝纹。

在寿⼭⽯中可能有红格、萝⼘丝纹的除⽥黄⽯以外还有好⼏种,因此他们不⾜于作为判断⽥黄⽯的充分条件,⽽红筋(统称⾎丝)则只有⽥黄⽯才有,寿⼭⽯其他品种都不可能有,因此,它就是判断是否⽥黄⽯的⼀个⾮常充分的条件。

当然,有部分⽥黄⽯可能没有⾎丝,但是,有⾎丝的,质地凝腻的寿⼭⽯就⼀定是⽥黄⽯。

以前那些⾏家们为了给⾃⼰保留⼀点看门绝技,总是拿所谓的“⽥黄六德”这样模糊不清的标准来说事,闭⼝不提⾎丝这⼀根本标准。

⾎丝,不仅仅容易判断,⽽且造假者也⽆法⼈⼯仿造,所以,他是最容易掌握的,也是最可靠的标准。

第⼆种是化学合成的,这就更容易判断了。

鉴定要点:1、⽤⼑削,⼈造的成⽚状,⼿指⽤⼒捏之不碎。

呈粉状的是天然的;2、⼿感温暖,没有天然⽯头的凉感;3、观感上不像天然⽯头,⽽更像塑料或者玻璃。

4、⽤⽕烧之,⼈造的要么着⽕,要么发臭;5、⼈造的没有红筋、红格、萝⼘丝纹。

特别是红筋,⼈⼯⽆法造出来。

6、⽤显微镜观察,⼈造的有⽓泡。

第三种是⽤其他品种的黄⽯头假冒。

鉴别它可以从以下⼏个⽅⾯:1、看硬度⾼低。

⽥黄⽯的硬度⼀般在3度左右,⽤⼿指甲刻画边缘处可以刻出粉来,呈⽩⾊粉末状,刻痕⽤⼿反复抚摸可以去掉⽩⾊,恢复原状。

青海黄⽯硬度低,⼀般1-2度,⽤⼿轻轻刻画就有⽩⾊痕迹,捏之成粉。

东北黄⽯、云南黄⽟和黄龙⽟硬度⾼,⼀般5-6度,⼑刻尚且不易,指甲根本⽆法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黄石的鉴定和寿山石的保养田黄石是寿山石中比较贵重和贵重的石种。

鉴定田黄石的真伪现在主要靠:看外观、靠手感和科学仪器的鉴定。

田黄石上的这些红色的线条叫做红格或红筋。

田黄石是由从高山岩上分离出来的石头滚落到溪里,在被埋入到农田中形成的。

石头从山上滚落时内部难免会因为撞击而产生裂缝,裂缝又在泥土中受到一些微量元素的侵蚀就会形成红色或其它颜色的经纹。

但是同为产地在福州市连江县的连江黄也会有这种筋格。

因为只要石头受到外力影响出现裂缝,在有机会被埋进土中或落到水里,时间一久就会形成有颜色的筋格。

寿山石中的独石和掘性石也能形成红筋。

独石是寿山石中一个较大的种类。

它是指一块石头因为自然原因脱离矿脉,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迁而形成的石块。

田黄石和掘形石都属于独石。

产在寿山溪流域的独石是田黄石。

产在矿洞附近或上下一点的山谷是掘性石。

田黄石的质地更加温润细腻。

而且田黄石经过切割,打磨后根本看不到这些经纹,所以经纹并不是鉴定田黄石的最主要特征。

石皮是指石头受外界环境中其他微量元素的长期侵蚀,而在石头标便上形成的一层外皮,所以石皮是田黄石另一个外观特征。

同样寿山石种的独石和掘性石都可能带有石皮。

所以也不能单凭石皮来鉴定田黄石。

萝卜丝纹也是田黄石的一个特征。

但是其他高山石也会有类似的萝卜丝纹。

所以必须综合查看红筋、石皮、萝卜丝纹这三个外观特征才能比较准确的鉴定出田黄石的真伪。

高山石与田黄石的质地完全不同,所以凭手感是鉴定田黄石的第二个方法。

将田黄石放在手中一触一摸会有一种凝的感觉,就象将硬的年糕纳在手中那种滑尔不腻的感觉。

根据最新的科学仪器鉴定,田黄石主要由地开石和珍珠陶石组成。

田黄石的比重是2.52-2.9之间是寿山石中仅次于芙蓉石的石种。

将两块同样大小的石头放在手中,田黄石会感觉更沉一些。

把 玩寿山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石头放在桌案榻几旁时时的把玩。

经常把玩寿山石的人手上和脸上的油就会在石头上形成一种油脂层,行话叫包浆。

时间越久包浆越 厚,寿山石石质越稳定,它呈现出来的味道也更淳厚。

如果没有时间经常把玩,我们可以用一些动植物油和矿物油来养护寿山石,以便让石头更加滋润。

经 过了1500多年的历史变迁,寿山石形成了开采、雕刻、赏玩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它身上还呈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泱泱不息的人文传统。

每一块寿山石都是一 方不同的天锭,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风景。

每一个人每一块石头之间也都在时刻演绎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姿多彩的故事。

寿山石以其独有的灵性、品质和和巧夺天工的天然色彩深受人们的珍爱。

田黄石更以其精美、细腻、温润、绵密和稀有、不易采掘等与众不同的特征成为寿山石中最为珍贵的品种,被人们尊为“天之骄子”、“石中之王”。

田黄石产于福州寿山溪流域的水田中,原石多为独石状,形似和田仔玉。

因无根可寻,挖掘艰难,故田黄石非常稀有而且珍贵。

发掘出的田黄石中带石皮的较多, 有的带有红色格纹。

田黄的产区有上坂、中坂、下坂和碓下坂之分。

一般来说,上坂出产的田黄石色泽多偏淡,质地却特别通灵娇嫩,清丽而典雅。

中坂与上坂紧紧 相连,实际上同属一个坂块。

中坂所出的田黄色泽中正,质地纯净,显得雍容而华贵,常被引以为田黄石的标准。

下坂所产的田黄,肌质比上中两坂田石更为凝结, 只是色泽沉稳,却也是韵味高古,格调凝重。

田黄石的色泽和质地变化较多,大致分为黄田、红田、白田、黑田。

一般上坂、中坂、下坂田多数有皮,有的单层皮, 有的双层或三层皮,单层皮较多,石皮色一般为黄色、白色或黑色。

田黄石中黄色的数量最多,但虽为黄色,其颜色的深浅浓淡也各有千秋,人们按 色相的不同差异,将黄田划分成三个等次。

橘皮黄田主要产于上三坂,色浓黄而微泛橙红,颜色最接近于红田,只是红色的成分略少一些,它是黄田中色度最饱和的 一种,是标准田黄的一种色泽。

其质地显半通灵状,萝卜纹绵密,与橘皮黄及枇杷黄田相较更为清纯,更有灵性。

黄金黄田也属于田黄石之上品。

枇杷黄田各坂均有 出产,其色泽如同将熟或已熟透的枇杷,所以称之为“枇杷黄田”。

颜色一般是黄中带赭,是黄田中色度最中正的。

石质常显半通灵状,萝卜纹多绵密不断。

枇杷黄 也是三种标准田黄的色泽之一。

尤其是一部分质地特别凝灵通透的,称为“枇杷黄田黄冻”,属田石之上品,备受人们所喜爱。

桂花黄田,各坂也均有发现。

其颜色 比枇把黄稍淡,虽然也偏黄色,但是黄中略含粉白色调,通灵度也略逊于枇杷黄田,一般是微通灵,肌理隐隐约约蕴含细萝卜纹。

鸡油黄田主要产于上坂、中坂,石质灵腻细嫩类似白田。

颜色比白田稍黄,比黄金田稍淡,比桂花黄田清纯。

鸡油黄田清灵雅丽,萝卜纹细密而有致。

熟栗黄田各坂均有出产,尤以下坂居多。

隐隐纺 约,色泽比枇杷黄多了二分褐黑。

田黄石中颜色鲜红的称做红田石,产于上坂、中坂和下坂,所含色素以红、黄两色为主,尤以枝叶皮红居多。

桔皮 红田颜色红似桔皮,但红得更深更浓,肌理蕴含极细致的萝卜纹。

其质纯优,凝灵成冻,为所有田石中色度最饱和者。

红田石在田黄中数量最少,其石材极小,一般 大小难超过50克,极为稀罕,非常珍贵。

白田石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颜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

石皮如羊脂玉般温润,愈往里层,色泽愈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愈加明显,以通灵、纹细、少格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的黄色田石。

田黄石中颜色微黑中带赭色的称为黑田石。

石质细嫩,富有光泽,肌理的萝卜纹多呈流水状。

多产于下坂及铁头岭一带。

有称乌鸦皮或蛤蟆皮田石者,外有黑石 皮,石多呈黄色,皮色浓淡多变,皮层厚薄不一,呈块状或条状。

还有一种外为黄色皮,肌理黑中带赭,也是黑田石中的上品。

橘皮红田与银裹金田,金裹银田以及鸡油黄田与大部分的白田,他们本身即属上乘冻石,通透、凝灵足称有余,通常倒不必于冠之以“冻石”之称,人们心中自会了然。

还有一种溪管田石因产于寿山溪中坂管屋附近的溪底而得名。

此处溪水湍急,石因水波冲击涤荡,多数石皮稀薄或者无皮,其质里浊污尽除,备加晶莹剔透。

如何准确鉴别田黄的真伪呢?仅仅掌握田黄的基本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田黄细腻温润,多呈微透明或半透明,肌理玲珑清澈,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间有红色格 纹,石色以黄色为基调,也有偏白、偏红或偏黑的石种,但是许多掘性独石和其他矿脉的寿山石也拥有与田黄相类似的特征。

下面介绍几种易混淆的石种和区别真伪 的方法。

黄冻为水坑冻石,颜色黄如枇杷,质地通灵,易与田黄冻混淆,鉴别的主要根据是黄冻没有石皮而且温润度不够,色泽表里一致。

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

牛蛋黄产于溪底及田地的土层中,俗称牛蛋田,一般呈块状。

色泽比较明润,但手感粗糙,石皮通常为黄色或黑色,略似田石。

但是其肌理无萝卜纹,质地粗、不通灵,隐约有细白点,易辨识。

白高山冻中有萝卜纹,其纹理多是水流状,但田黄的萝卜纹多是网状。

且白高山冻石质松散,不够温润凝结。

掘性都成石生于土中,有萝卜纹,类似下坂产的 田黄。

部分的黄金黄都成石偶有红格,质地细腻,近似田石。

分辨这类石材时,一是看温润度,掘性都成石温润度不如田黄。

二是看纹理,掘性都成石的纹理多是曲 而细的水流或棉絮状,与萝卜纹不同。

三是看石色,掘性都成石石皮黄,内里颜色却淡,有的显灰色,不像田黄内里隐有红色显现。

掘性都成石的特点是土气较重, 石质凝结而坚硬,肌理多杂而不纯,偶有细小的白点,不难分辨。

鹿目格俗称鹿目田,产于寿山都成坑附近,多为块状独石,比重大,质地温润的可以混充田石。

多数鹿目格颜色暗黄如桐油,少数也有灰、黑、白者,肌理通常都 浑浊不透。

其石皮多黄且薄,亦有带乳白色的透明石皮。

皮下有粉红色晕,多含小沙砾。

格纹多是纵横交错的大格,偶尔也有石材大却没有格纹的。

鹿目格石内纹理 为牛毛状,不像田黄的萝卜纹,不难辨别。

掘性高山石(鲎箕田)是发掘于砂土中的高山石,一种呈淡枇杷黄色,另一种呈栗子黄色,前者光泽似田黄,后者色相似田黄。

它们外有淡黄色石皮,因山地干燥 石皮无法和田石相比,质地虽大多细腻通明,但松软温润度远不及田黄,光亮度差,整日用手摩挲也达不到田黄油光欲滴的效果,且高山石必须经常泡油保养,只要 一段时间不上油,就会夫去光润。

其萝卜纹粗而且显露,如橘囊纹或老萝卜皮下的纤维纹,色泽从外表上看似田石,在灯光下细看,内里却显白色,红格颜色鲜红如 血。

田石的红格多褐黄或赭黄色,较沉稳而湿润。

掘性坑头石是产于坑头溪口附近的独石,细腻度极近田黄,温润度和明亮度与田石无异,但由于酸化程度高,所以极似下坂田黄。

其颜色外黄内淡,在灯光照耀下 呈白色,萝卜纹略显齐直,多是水流或牛毛状,石质坚硬且脆。

少数外裹黄色石皮,稀而且薄,但山石气重,多粗劣含有砂砾。

染色的假田黄多是用其他类似田黄的容易进色、质地松软的水坑或山坑石为原料,通过人工蒸煮或药浸、染色的方法制成。

但染色的田黄颜色不是偏红就是偏黄或 偏焦,也总有烘染痕迹显现,与田黄的自然色泽相比不够沉稳。

且石皮无冰凉感,给人不自然的感觉,与真实的田黄有差别。

总之,类似田黄的石种都不能完全具备田黄所特有的“六德”:“温”、“润”、“细”、“腻”、“凝”、“结”。

大家在鉴别时应透析表里,注重质感。

田黄石的保养同其他石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它忌高温,应该避免阳光直晒和高温干燥环境,最好存放于阴湿之处。

石头表面若被灰尘等杂物沾染,宜用细软绸布 轻轻抹去。

田黄石温润细腻,雕饰后经过精细的磨光,不必上蜡上油,最适合经常在脸、手上摩挲,由于人的体温和油脂的沁入会使它更加光亮精美。

少数田黄因形 成过程中不够凝练,这类田黄石最好上一层油保养。

极个别品质偏差的田黄石长期在北方干燥的空气中会变得稍淡一些,只要将之放在寿山溪的溪水中浸泡半个月左 右,它就会恢复原来的色泽。

amada羽 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