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检测原理剖析
常见气体检测仪的工作原理

常见气体检测仪的工作原理(1)可燃性气体检测仪采用全新一代低功耗高抗干扰型载体催化传感器。
它与二只固定电阻构成检测桥路。
当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扩散到检测传感器表面上,在传感器表面催化剂作用下迅速进行无焰燃烧,产生反应热使传感器的铂丝电阻值增大,检测桥路输出一个差压信号。
这个电压信号的大小与可燃性气体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它经过放大后,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并把可燃性气体爆炸下限值以内的百分含量(%LEL)转换成4~20mA标准信号输出。
(2)氧气检测仪应用了伽伐尼原电池原理,其构造是在原电池内装置了阳极(铅)和阴极(银),以薄膜同外部隔开,当空气中的含氧气体透过此薄膜到达阴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传感器此时将有个与氧气浓度成正比关系的mV级电压输出,这个电压信号经放大后,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并把氧气的百分比(0~30%)以内含量转换成4~20mA标准信号输出。
(3)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采用世界上先进的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它应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原理,其构造是在电解池内安置了三个电极,即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并施加以一定的极化电压,更换不同气体的传感器并改变极化电压数值,即可测量出不同的有毒有害气体。
被测气体透过薄膜到达工作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传感器此时将有一微小电流输出,此电流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成正比关系,这个电流信号经采样处理转变为电压,电压信号再经过放大后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并把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范围内的含量(ppm 值)转换成4~20mA标准信号输出。
有机挥发物采用世界优质的光离子气体传感器(PID),它采用光离子电离气体的原理进行气体检测的。
具体的说,就是使用离子灯产生的紫外光对目标气体进行照射/轰击,目标气体吸收了足够的紫光光能量后就会被电离,通过检测气体电离后产生的微小电流,即可检测出目标气体的浓度。
(4)二氧化碳检测仪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红外原理传感器,它是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光学原理来检测和分析气体样品中的成分和性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1. 热导法:该原理利用气体的导热性质来测量其成分。
将气体通入一个管道中,在管道两侧设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气体中的成分不同,导热性也不同,会导致传感器两侧的温度差异。
通过测量温度差异,可以推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色谱法:色谱法通过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浓度来进行分析。
气体经过填充有吸附剂或分子筛料的色谱柱时,不同组分会根据其在填充物上的亲和力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出来。
通过检测出某一组分的浓度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推断出气体中其他组分的含量。
3. 光谱法: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分析气体成分。
例如,红外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谱线来确定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而紫外-可见光谱法则利用气体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4.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气体与电极(阳极和阴极)间电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可以推断出气体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以上是常见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体和分析需求。
气体检测的原理与方法

气体检测的原理与方法
气体检测的原理:
气体检测是通过测量气体的浓度来确定它是否存在或达到危险水平的过程。
通常,气体检测器会使用传感器或检测器来检测气体浓度,这些传感器会检测气体种类的化学特性,包括气体的电化学特性、光学特性、热学特性、密度和压力等方面。
气体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气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等。
2. 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CO2、甲烷和其他可燃气体的传感器。
3. 氢化物探测器:氢化物探测器是一种可以检测氢气、氨等气体的传感器。
4. 防毒面具:可以通过配备过滤器传递新鲜空气,以保护人的气道。
5. 空气质量仪:空气质量仪检测室内和室外空气的质量情况。
以上方法仅是气体检测中的一小部分,其它检测手段包括超声波、微波、雷达、紫外线光谱、激光光谱等方式。
气体检测器原理

气体检测器原理
气体检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和测量环境中存在的气体浓度的设备。
其原理主要基于气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等。
1. 电化学传感器原理: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气体与电极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检测气体浓度。
当目标气体与电极表面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电流或电压变化。
这种变化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转化为气体浓度的数值。
2. 红外传感器原理:红外传感器通过检测气体吸收红外光的特性来测量气体浓度。
红外光经过被测气体后,被吸收的光谱特征将与气体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红外光谱吸收的强度,可以确定气体的浓度。
3. 半导体传感器原理:半导体传感器利用被测气体与半导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测量气体浓度。
当气体与半导体材料接触后,气体分子将与半导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电阻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变化,可以确定气体的浓度。
4. 光学传感器原理:光学传感器利用被测气体对光的散射或吸收特性来测量气体浓度。
光学传感器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在气体中传播并与气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通过测量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的强度变化,可以确定气体的浓度。
总之,不同类型的气体检测器在原理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依赖于气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测量气体浓度。
这些传感器将气体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过适配器和处理器处理后,输出气体浓度的数值,以供分析和监测使用。
气体检测仪工作原理详解

气体检测仪工作原理详解气体检测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设备,它具备检测和测量环境中气体浓度的能力,以确保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解释气体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设备的运作方式。
一、传感器技术气体检测仪内置了一种或多种传感器,用于检测和测量环境中的气体浓度。
常见的传感器技术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半导体传感器。
1. 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气体传感器技术,它基于电极与目标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量气体浓度。
当目标气体接触到电化学传感器时,气体分子与电极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变化。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气体检测仪可以确定气体浓度。
2. 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利用光的吸收和散射来检测和测量气体浓度。
根据目标气体的吸收特性,光学传感器发射特定波长的光,并测量光线在气体中传播时的吸收量。
通过分析吸收光的变化,气体检测仪可以判断目标气体的浓度。
3. 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光谱的吸收波段来检测和测量特定气体的浓度。
不同气体在红外波段中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红外传感器会发射红外光,并测量光线在气体中的吸收情况。
通过分析吸收光的强度变化,气体检测仪可以准确确定目标气体的浓度。
4. 半导体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采用半导体材料来检测和测量气体浓度。
当目标气体与传感器表面接触时,半导体材料的电阻会发生变化。
气体检测仪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目标气体的浓度。
二、工作原理气体检测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气体采集气体检测仪首先通过进气口采集环境中的气体。
这些气体可能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或可燃气体等。
气体采集系统保证了被测气体能够进入检测仪的传感器区域。
2. 传感器检测采集到的气体进入到气体检测仪的传感器区域,传感器根据不同的技术原理进行检测。
例如,电化学传感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变化来测量气体浓度;而光学传感器则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来判断气体浓度。
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

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
气体探测器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感应、传感和信号处理来检测环境中的气体。
以下是气体探测器常见的几种检测原理:
1. 电化学原理:气体进入探测器后,与电极表面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电流变化,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判断气体浓度。
2. 催化燃烧原理:气体与催化剂发生反应,产生热量,探测器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检测气体浓度。
3. 光学吸收原理:气体分子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探测器通过发送特定波长的光束,并测量透射光强的变化来检测气体浓度。
4. 热导率原理:气体的热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探测器通过热敏元件测量热量传导的变化来检测气体浓度。
5. 压力或体积变化原理:气体的浓度变化会引起某些物理参数,如压力或体积的改变,探测器通过测量这些参数的变化来判断气体浓度。
这些气体探测器检测原理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适合的探测器。
红外(ndir)气体检测原理

红外(ndir)气体检测原理引言:红外气体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检测技术,它利用气体分子与红外辐射发生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红外辐射的吸收程度来确定气体浓度。
本文将介绍红外(ndir)气体检测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红外辐射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之间。
气体分子会对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吸收的程度与气体浓度成正比关系。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具有特定的振动和转动模式,当红外辐射的频率与气体分子的振动或转动频率相匹配时,气体分子就会吸收辐射能量。
二、红外(ndir)气体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红外(ndir)气体检测器由光源、气体室、滤光片、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光源:红外(ndir)气体检测器中常用的光源有红外灯泡和红外二极管。
光源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
2. 气体室:气体待测样品通过气体室,与红外辐射进行相互作用。
3. 滤光片:滤光片的作用是选择性地透过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以减少其他波长的干扰。
4. 探测器:探测器是红外(ndir)气体检测器中最关键的部件,它能够测量红外辐射的强度。
当气体分子吸收红外辐射时,探测器会接收到辐射强度的变化。
5. 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会将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最终得到气体浓度的输出结果。
三、红外(ndir)气体检测的优势和应用:红外(ndir)气体检测具有以下优势:1. 高灵敏度:红外辐射与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非常强烈,使得红外(ndir)气体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2. 高选择性:由于不同气体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不同,红外(ndir)气体检测可以实现对特定气体的高度选择性。
3. 高稳定性:红外(ndir)气体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稳定可靠,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4. 无需标定:红外(ndir)气体检测器不需要频繁的标定,减少了维护和使用成本。
红外(ndir)气体检测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工业领域:红外(ndir)气体检测可用于检测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气体检测原理

气体检测原理气体检测是一种用于监测环境中气体浓度的技术,它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气体检测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对环境中的气体浓度进行测量和监测。
本文将从气体检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气体检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气体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分子与传感器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测量这些信号的变化来确定气体浓度。
常见的气体传感器有电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对不同的气体有着不同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要监测的气体种类进行选择。
其次,常用的气体检测方法有哪些呢?常见的气体检测方法包括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红外吸收法、化学发光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气体检测需求。
离子色谱法适用于对水溶液中气体的检测,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对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和检测,红外吸收法适用于对特定气体的快速检测,化学发光法适用于对微量气体的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最后,选择和使用气体检测设备需要注意什么呢?在选择气体检测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检测范围、灵敏度、稳定性、响应时间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易用性、维护成本等因素。
在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时,需要按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气体检测原理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技术。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气体检测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离检测原理
• PID(Photoionization Detector)原理 光电离探测器 (PID) 使用一只紫外灯泡电离被检测的化合物。 样气中其电离电势小 于或等于紫外灯能量的物质被电离,电离产生电流,电离室内建立的电场迫使自由电子 流向收集尖端并将电流导入仪表放大器。仪表的软件系统将电流转化并以浓度报告出 来。电流强度与气体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 浓度值以 ppm 显示在仪表上。
气体传感器检测原理
气体传感器的种类
气体传感器如从检测原理上分,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 – 利用物理化学性质的气体传感器:如半导体式(表面控制型、体 积控制型、表面电位型)、催化燃烧式、固体热导式等 ; – 利用物理性质的气体传感器:如热传导式、光干涉式、红外吸收 式等; – 利用电化学性质的气体传感器:如定电位电解式、迦伐尼电池式、 隔膜离子电极式、固体电解质式等。
CO/H2S气体检测原理
• 检测无机气体最为普遍、技术相对成熟、综合指标最好的方法是定电位电解式方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化学传感器 : 电化学传感器的构成是:将两个反应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以及一个参比电极放 置在特定电解液中(如下图如示),然后在反应电极之间加上足够的电压,使透过涂 有重金属催化剂薄膜的待测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再通过仪器中的电路系统测量气 体电解时产生的电流,然后由其中的微处理器计算出气体的浓度。 MSA 毒气传感器采用此原理并且采用固态电解液有效的防止了电解液的渗漏。
O2气体检测原理
• 氧气检测采用迦伐尼电池式。原理和定电位电解式方法一样,也是根据电解时所产生 的电流变化而检测气体浓度的。但是该传感器的本身就是电池,而不需要由外部提供 电压,或设定特定的电位。
红外线气体传感器
• 红外线气体传感器对气体的检测,具有选择性检测的特点,常用于CO,CH4,CO2等 气体,其电信号的获得主要利用电容微音器,由于测量气体的气室比较长,所以其构 造显得比较大,近年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系统的改进,红外线气体传感器的体积 已大为缩小。
根据危害,我们将有毒有害气体分为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两大类。由于它 们性质和危害不同,其检测手段也有所不同。
• 可燃气体是石油化工等工业场合遇到最多的危险气体,它主要是烷烃 等有机气体和某些无机气体。 • 有关可燃气的常识如下:
1、爆炸三要素
可燃气体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 一定量的氧气 足够热量点燃它们的火源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当可 燃气体(蒸汽、粉尘)和氧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具有一定温度的火源就会发 生爆炸。我们把可燃气体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一般用%表示。
2、爆炸浓度极限
• 必须有足够的气体或蒸汽存在时才可能发生爆炸,但过多的气体又会使氧气被取代而 无法支持燃烧。因此,若想发生燃烧,则对气体浓度的上限和下限都有所要求,这些 限制被称为爆炸下限(LEL:Lower Explosive Limit )和爆炸上限(UEL:Upper Explosive Limit)。 实际上,这种混合物也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上都会发生爆炸而要有一个浓度范围。如 下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LEL时(可燃气体浓度不足)和其浓度高于 UEL时(氧气不足)都化燃烧式检测原理 它的原理是一个双路电桥(一般称作惠斯通电桥)检测单元。在这其中的一个铂金 丝电桥上涂有催化燃烧物质,不论何种易燃气体,只要它能够被电极引燃,铂金丝电 桥的电阻就会由于温度变化发生改变,这种电阻变化同可燃气体的浓度成一定比例, 通过仪表的电路系统和微处理机计算出可燃气体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