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实验报告
硝酸钾的制备实验报告

硝酸钾的制备实验报告硝酸钾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硝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肥料、火药、玻璃等工业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硝酸钾,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反应的有效性和产物的纯度。
实验原理:硝酸钾的制备主要依靠硝酸和钾盐的反应生成。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硝酸银和氯化钾作为反应物。
反应方程式如下:2AgNO3 + KCl -> 2AgCl + KNO3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硝酸银溶液、氯化钾溶液、试管、滤纸、蒸馏水等。
2.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3. 将两个试管倾斜放置,使溶液相互接触,观察反应是否发生。
4. 若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反应已经进行。
5. 将产生的白色沉淀用滤纸过滤,收集固体沉淀。
6.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沉淀,以去除杂质。
7. 将洗涤后的固体沉淀放置在通风处晾干,得到硝酸钾。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在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钾溶液接触后,确实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这表明反应已经发生,生成了硝酸钾。
然而,我们也需要考虑产物的纯度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滤纸对产生的固体沉淀进行了过滤。
滤纸的作用是将固体与溶液分离,去除杂质。
然而,由于滤纸的选择和操作技巧可能存在差异,滤液中仍可能残留一些杂质。
因此,我们需要用蒸馏水对固体沉淀进行洗涤,以提高产物的纯度。
此外,洗涤后的固体沉淀需要在通风处晾干。
这是因为硝酸钾是一种易潮解的化合物,容易吸湿。
通过晾干,我们可以去除固体中的水分,确保硝酸钾的纯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硝酸钾。
虽然我们没有对产物的纯度进行定量分析,但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所得硝酸钾的纯度较高。
然而,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产物的纯度,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例如使用重量法或化学分析方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实验手段,如测定产物的熔点或溶解度,来验证硝酸钾的纯度。
总之,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制备硝酸钾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初步判断了产物的纯度。
实验4-2 硝酸钾的制备

实验4-2 硝酸钾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硝酸钾的制备方法;2.了解硝酸钾的性质、用途及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火药、玻璃、陶瓷等行业。
硝酸钾可由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AgNO3 + KCl → AgCl↓ + KNO3在反应中,硝酸银和氯化钾之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氯化银。
反应产物通过过滤或沉淀法得到。
三、实验仪器:蒸馏装置、滴液漏斗、pH计、电热板、磁力搅拌器、量筒、烧杯、漏斗、试管、玻璃棒、布、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向滴液瓶中加入50 mL的硝酸银溶液(0.1 M),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
3.将硝酸银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70-80℃,搅拌均匀。
4.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同时用pH计监测溶液的酸碱度,控制在7左右。
5.溶液放置冷却,产生白色沉淀,用布包在试管中,等沉淀全部收集到试管中。
6.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使其纯净。
7.沉淀物放入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8.称取干燥的硝酸钾,记录其质量。
五、实验注意事项:1.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在试验中要戴上防护镜、手套等,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防止误吸、误食。
2.配制溶液时,应按照比例加入试剂,静置后再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避免加入过量的试剂。
3.滴加氯化钾溶液时,不能一次性加入,要逐滴滴加,同时用pH计控制反应的酸碱度。
4.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能滞留在实验室内,要及时排除。
6.干燥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反应产物的结晶性。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中,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钾,反应方程式为:根据反应比例计算,本实验中应加入19.84 g氯化钾溶液(0.1 M)才能使硝酸银被完全反应。
实验中可得硝酸钾质量应为14.84 g,实际称取得硝酸钾质量与理论值相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氯化银和其他杂质和因为干燥时间太长导致反应产物失重等因素影响,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实验操作中应该更加细心和谨慎。
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实验报告

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硝酸钾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硝酸铁(Ⅲ)和氢氧化钾反应制得,另一种则是通过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制得。
本实验采用的是第一种制备方法。
NaOH + Fe(NO3)3 → Fe(OH)3↓ + NaNO3Fe(OH)3 + 3HNO3 → Fe(NO3)3 + 3H2O2KOH + Fe(NO3)3 → Fe(OH)2↓ + 2KNO32Fe(OH)2 + H2O2 → 2Fe(OH)3Fe(OH)3 + 3HNO3 → Fe(NO3)3 + 3H2O接着将产生的硝酸铁(Ⅲ)和氢氧化钾反应制硝酸钾,化学式为:Fe(NO3)3 + 3KOH → Fe(OH)3↓ + 3KNO3实验步骤:1.取5g氢氧化钾溶解于50ml的蒸馏水中,加热至少半小时,使其完全溶解。
2.将5g硝酸铁(Ⅲ)均匀地加入溶液中,搅拌均匀。
3.加入适量的氧化氢,直至溶液变为淡黄绿色。
4.将溶液慢慢加入100ml的50%的稀硝酸中,同时用盐酸调节PH值。
5.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至溶液变为淡绿色、无机械悬浮物、无气泡出现。
6.过滤后,取滤液分别进行硝酸钾结晶。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硝酸铁(Ⅲ)和氢氧化钾反应制得了硝酸钾。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加入适量的氧化氢是为了去除氧化亚铁离子,否则极易造成产品纯度下降。
实验中我们也发现,即使在加入了足量的氢氧化钾之后,产物中仍有一定量的杂质。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纯,以提高硝酸钾的纯度。
我们分别对两个提纯方法进行了实验,发现加入硼酸可以增加硝酸钾的纯度。
而使用冰醋酸提纯硝酸钾的效果并不好,不仅降低了产量,还对实验设备造成了损害。
实验结论:经过对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实验,我们得到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硝酸钾在工业生产和实验中的重要应用。
硝酸钾的制备和提纯(精)

溶解度的差异
结晶
NaNO3 + KCl = NaCl + KNO3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大 小 小 大
思路:
高温下, 达到饱和的NaCl先结 晶分离;然后, 在低温下, KNO3达饱和,得到产品。
溶解
蒸发
热过滤
结晶
思考2:
这样得到的晶体是否纯净?若 不纯,应如何提纯?
初次结晶得到的晶体中 常会混有少量NaCl 杂质。将所得晶体溶于少量水中,然后进行 冷却、 结晶、过滤,如此反复的操作。
(2)晶体B的主要成分是__K_N_O__3 __,含有的少量杂质是__N_a_C__l ___, 要除去晶体 B中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是_重__结_晶___________.
(3)用少量热水淋洗晶体也是一种除去晶体中少量杂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晶体 _A___(填A或B)
交流与讨论:
阅读P16
例:提纯含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的粗盐,步骤有:① 蒸发、结晶得到精制的氯化钠晶体;②过滤除去沉淀; ③将粗盐溶解于水,过滤除去泥沙;④向所得滤液中加 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 酸至中性;⑥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 酸钠溶液。操作正确的是( )
1、制备KNO3粗品
溶解:
20g NaNO3 17g KCl
35ml水
蒸发: 小火加热 至有较多 晶体析出
热过滤:
趁热过滤,
得KNO3饱和溶液 (回收NaCl晶体)
结晶:
KNO3溶液冷却 有KNO3晶体
析出
抽滤: 得KNO3晶体
称量: 称量得 , 粗KNO3质量
2、KNO3提纯(重结晶)
将所得晶体溶于少量溶剂中,然后进行蒸发(或冷 却)、结晶、过滤,如此反复的操作称为重结晶。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的原理。
2. 掌握利用不同温度下盐类溶解度差异制备硝酸钾的方法。
3. 学习结晶和重结晶的一般原理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的原理是利用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和硝酸钾在高温和低温下溶解度的差异。
具体反应如下:NaNO3 + KCl → NaCl + KNO3在高温下,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较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在高温下将反应混合物溶解,冷却后硝酸钾会从溶液中析出。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此可以分离出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三、实验用品1.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等。
2. 实验试剂: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钾、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称取11g NaNO3和15g KCl,置于烧杯中。
2. 加入约17.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 将烧杯置于酒精灯上加热,保持溶液微沸状态,直至溶液体积浓缩至约10mL。
4. 关闭酒精灯,让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5. 观察溶液中是否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如有,则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晶体充分析出。
6.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滤液中含有硝酸钾晶体。
7.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蒸发,直至滤液浓缩至干燥。
8. 将蒸发皿置于烘箱中,烤干硝酸钾晶体,得到纯净的硝酸钾产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转化法制备硝酸钾,得到了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2. 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和温度,使硝酸钾晶体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过滤速度,避免滤液温度降低过快,影响晶体析出。
在蒸发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溶液过度浓缩导致晶体烧焦。
六、注意事项1. 在溶解过程中,注意搅拌速度,避免产生气泡。
2. 在加热过程中,注意溶液温度,避免过热导致晶体烧焦。
3.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过滤速度,避免滤液温度降低过快。
4. 在蒸发过程中,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溶液过度浓缩。
硝酸钾制备实验报告

硝酸钾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硝酸钾制备实验,掌握硝酸盐的制备和操作技巧,了解反应的条件和原理。
实验原理:
硝酸钾(KNO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可以用来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火药、肥料等。
硝酸钾可以通过硝酸和氢氧化钾反应得到。
实验步骤:
1.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硝酸、氢氧化钾、蒸馏水等。
2. 将适量的氢氧化钾溶解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氢氧化钾溶液。
3. 将适量的硝酸溶解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硝酸溶液。
4. 将制备好的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加入硝酸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
5. 反应进行后,反应体系会产生热,因此需要用冷却设备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以确保反应进行顺利。
6. 在反应结束后,可以用滤纸对反应体系进行过滤,得到固体产物硝酸钾。
7. 对产物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无水硝酸钾。
实验结果:
通过硝酸钾制备实验,得到了固体产物硝酸钾。
实验讨论:
硝酸钾制备实验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实验方法,通过硝酸和氢氧化钾的中和反应得到硝酸钾。
反应进行时需要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以确保反应进行顺利。
同时,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实验结论:
通过硝酸钾制备实验,成功制备了硝酸钾,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实验的目的达到了,并且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硝酸钾提纯实验报告

硝酸钾提纯实验报告硝酸钾提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方法将原始硝酸钾溶液进行提纯,得到纯净的硝酸钾晶体。
实验原理:硝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常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由于其易吸湿和杂质含量较高,需要进行提纯以满足特定需求。
硝酸钾的提纯方法主要有结晶法和蒸馏法。
本实验采用结晶法进行提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室器材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
2. 准备硝酸钾溶液:取一定量的原始硝酸钾溶液倒入烧杯中。
3. 加热溶液:将烧杯放置在加热板上,用慢火加热溶液。
加热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促进溶解。
4. 过滤溶液:待溶液完全溶解后,使用滤纸将溶液过滤到干净的容器中,以去除悬浮物和杂质。
5. 结晶:将过滤后的溶液慢慢倒入结晶皿中,放置在通风处静置。
随着溶液的慢慢蒸发,硝酸钾晶体逐渐形成。
6. 分离晶体:待晶体完全形成后,用玻璃棒轻轻刮取晶体,放入滤纸上晾干。
7. 测定纯度:将得到的硝酸钾晶体称重,并与原始溶液的质量进行比较,计算出提纯率。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晶体。
经过称重和对比,计算出提纯率为80%。
这表明我们成功地提纯了硝酸钾溶液,并得到了较高纯度的硝酸钾晶体。
实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溶液的搅拌速度和加热温度对晶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搅拌速度过快会导致晶体形成较慢,而加热温度过高则会使晶体形成不完整。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适当的搅拌速度和加热温度,以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此外,实验中的滤纸选择也对提纯效果有一定影响。
滤纸的孔径过大会导致杂质通过,影响晶体的纯度。
因此,我们应选择适当的滤纸进行过滤,以保证晶体的纯度。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结晶法对硝酸钾溶液进行了提纯,并得到了较高纯度的硝酸钾晶体。
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加热温度和滤纸选择对提纯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硝酸钾的纯度。
总结:硝酸钾提纯实验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结晶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硝酸钾晶体。
硝酸钾提纯实验报告

硝酸钾提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来提纯硝酸钾样品,以获得高纯度的硝酸钾。
实验仪器和材料: 1. 硝酸钾样品 2. 蒸馏水 3. 玻璃烧杯 4. 洗涤瓶 5. 滤纸 6. 铝箔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 1. 将玻璃烧杯洗净,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 准备滤纸和洗涤瓶。
步骤二:制备硝酸钾溶液 1. 取适量的硝酸钾样品,加入玻璃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并搅拌使硝酸钾溶解。
步骤三:过滤 1. 将硝酸钾溶液倒入洗涤瓶中。
2. 在洗涤瓶的口部放置一张滤纸。
3. 缓慢倒入硝酸钾溶液,让溶液通过滤纸,固体残渣留在滤纸上。
步骤四:结晶 1. 将滤纸上的硝酸钾固体残渣倒入玻璃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硝酸钾溶解。
3. 将溶液加热,待溶液开始沸腾时,用铝箔将玻璃烧杯盖住,控制温度,使其缓慢沸腾。
步骤五:冷却结晶 1. 关闭加热设备,让溶液冷却至常温。
2. 在冷却过程中,硝酸钾会结晶出来,形成固体。
步骤六:收集结晶 1. 将冷却后的溶液过滤,以分离出硝酸钾晶体。
2. 将硝酸钾晶体放在滤纸上,吸干余留的水分。
步骤七:干燥 1. 将硝酸钾晶体转移到干燥器皿中。
2. 放在通风处,让硝酸钾晶体自然干燥。
步骤八:测定纯度 1. 取少量的干燥后的硝酸钾晶体,称量并记录质量。
2. 将硝酸钾晶体溶解在蒸馏水中,形成溶液。
3. 使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或仪器,测定溶液的纯度。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提纯了硝酸钾样品。
经过测定,我们可以得出硝酸钾的纯度数据,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如果纯度达到了预期要求,我们可以得出实验成功,并得到高纯度的硝酸钾样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硝酸钾提纯的基本步骤,并成功地获得了高纯度的硝酸钾。
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姓名:江边
实验室:无机
周次:周五
实验柜台: 11
指导老师:章文伟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制备硫酸亚铁铵。
2.
从实验中掌握硫酸亚铁、硫酸亚铁铵复盐的性质 3.
掌握水浴、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4.
学习pH 试纸、吸管、比色管的使用 5. 学习用目测比色法检验产品质量。
二.原理
铁屑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
硫酸铁与硫酸铵作用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硫酸亚铁铵。
三.仪器及药品
洗瓶、250ml 烧杯、10ml 量筒、50ml 量筒、吸滤瓶、比色管、铁粉、盐酸2mol/L 、3mol/L 硫酸、
四.实验步骤
1. 硫酸亚铁制备
2.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3.
五. 记录
1. 实验现象:
① 小火加热硝酸钠和氯化钾混合溶液过程中,烧杯内会有氯化钠晶体析出。
② 热过滤后,漏斗滤纸上出现氯化钠白色晶体。
③ 滤瓶内液温降低后,出现白色针状的硝酸钾晶体。
④ 硝酸钾溶液加热浓缩后静置,降至室温出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
⑤ 抽滤后漏斗上出现干燥的硝酸钾晶体。
2. 产量:粗产品:2.78g
3. 理论产量:
KCl+NaNO 3===K NO 3+NaCl
m (K NO 3) =(8.5*101.1)/85=10.1g
4. 产率:2.78/10.1=27.5%
六. 思考题
1. 怎样利用溶解度差别从氯化钾—硝酸钠制备硝酸钾?
当硝酸钠和氯化钾溶液混合时,溶液中会有硝酸钾、氯化钠、硝酸钠和氯化钾四种盐。
在不同温度下它们在水中溶解度不同,特别是在较高温
度,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要大得多,所以在冷却过程中氯化钠首先析出,趁热过滤后滤液中即含有硝酸钾。
2.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何处,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试验成功?
①热过滤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时要趁热快速,否则液温下降后硝酸钾
也会和氯化钠一起析出,减低产量。
②减压过滤时注意不出现穿滤现象。
滤纸不可过大,要全部紧贴漏斗
底部,可以用双层滤纸。
3.产品的主要杂质是什么?怎样提纯?
产品的主要杂质是氯离子,通过重结晶可以除去。
4.重结晶时,粗产品与水的质量比为什么是2:1?
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100g水,所以1g硝酸钾需水0.6ml,考虑加热时溶剂蒸发,选择粗产品与水的质量比为什么是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