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经方论治(周学龙)

合集下载

周学龙—强直性脊拄炎的诊断与中医治疗概况

周学龙—强直性脊拄炎的诊断与中医治疗概况

5.年龄特点: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中青年人。李瑞林报告 29~40岁患强直性脊柱炎者占50%;焦柏魁报告 15~30岁患强直性脊柱炎者占79%,李在尧报告 21~40岁患强直性脊柱炎者占70%。以上报告平 均年龄为25岁,提示我们对于中青年人,特别是 青年人,症见腰背疼痛、晨僵、脊柱活动不便的 患者,诊断一定要特别审慎,不要有漏诊。
3.实验室检查特点: 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但人 淋巴细胞组织相容抗原(HLA-B27)90%以 上阳性,一方面是显示了强直性脊柱炎实验 检查之特性,一方面也表明了强直性脊柱炎 流行病学与HLA-B27阳性分布密切相关。
4.性别特点: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国外 Bauen报告男女比例为20:1,Maiks报告为3: 1。我国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报告为10:1。侯 丽萍报告为10:1,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统计为7: 1。总之,从性别发病上分析,男子脊柱有容易 受损害或病变易趋严重的倾向。
苏中医 , 1 992 , 1 3 (1 1 ):50 1 50 3
③栾炯等通过对 3 6例AS的辨证分析 ,将本病分为风寒湿 痹型、肾督亏虚型、肝肾不足型 ,分别以乌头汤、独活寄生 汤合青蛾丸知柏地黄丸加减化裁治疗 ,结合辨病加服雷公藤 片 ,并配合理疗 ,总有效率达 97. 2 % 。 ④陈永斌遵循“治病必求于本”和“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 本”、“标本兼治”原则 ,将AS分为四型辨证。湿寒偏盛 型、湿热偏盛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 ,分别以乌头汤 合大秦艽汤、白虎桂枝汤合二妙散、身痛逐瘀汤、独活寄 生汤加减化裁。治疗 2 1例患者 ,显著好转 6例 ,好转 1 3例 ,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 90 . 5% 。
[病因病理] 强直性脊柱炎危害性十分大,但人们对它 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国 内外有多种解释,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几种 学说: (1)自身免疫学异常; (2)家族遗传因素;(3)细菌感染; (4)内分泌因素; (5)其他因素:

周学龙教授运用补阳培土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周学龙教授运用补阳培土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培土 法为 基础 进行 辨证 加减论 治 , 基本 方药 组成 白附片 ( 先 煎 )、桂 枝 、麻 黄 、细辛 、干姜 、姜 黄 、 茯苓 、 白术 、炙甘 草 、生姜 。其 中 ,白附片 回阳救 逆 、补火 助 阳 、逐 风寒 湿邪 ;桂 枝温经 、祛风寒 、 活血 通络 , 配合 府黄使 用散 寒解 表 , 细 辛温 经散 寒 、 祛 风止痛 ,干姜温 中散 寒 、回阳通 脉 、燥湿 ,姜 黄 行气 ,通 经止 痛 ,茯苓 渗湿利 水 、健脾 和 胃, 白术 健脾 益气 、温 中 、燥湿 利水 ,白术和桂 枝 、茯苓 共 用加 强祛 寒 湿功效 ,生 姜温 中健 胃 、发 汗解 表 ,配 合 炙甘 草调 和诸药 ,佐 治 附片 、细辛 的毒性 作用 。 在 此方 基础 上根据 患 者临床 表现 辨证 加减 用药 ,腰 痛 脊强 、足 膝酸 软较 重者 ,加 淫羊藿 、巴戟天 、川 断 ;阴虚者 ,加龟 板 、阿胶 ;胃虚寒 者 ,加香砂 、 木 香 ;关节 红肿 者 ,加金银 花 、蒲公 英 、连翘 ;下
肾 阳 ,加 之岭 南地 区人 群 的生 活 习性 特点 ,习惯 晚
5 认 为 ,本病 的发 生 是 由于 虚为本 ,寒湿瘀滞为标 。岭南地 区湿热气候 ,人体 邪 乘 虚侵 袭 。舒 尚义 _
睡 ,更 易 消耗 肾阳 ,进 而 引起 肾 阳亏虚 ,肾虚精髓 不 充 ,脾 虚气 血不 足 ,为发 病根 本 ;风 、寒 、湿乘 虚入 侵 ,渗入 骨 间 ,滞 留不 去 ,络 脉涩滞 ,经脉痹 阻 ,发为 本病 。病 变部 位在 骨骼 、筋 肉 、络 脉 ,病
A S的临床辨证众说不一 ,周学 龙教授结合岭
南人 的中医 体质特 点 ,结合 地 域气候 特 征 ,以脾 肾
阳虚为辨证论治基础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以补 Nhomakorabea ・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秘方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秘方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秘方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 zongdian的日志- 网易博客2013-11-29 17:36:52|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坐龙《【转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 zongdian的日志- 网易博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
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腿痛胀有效果,本人虽应用此方不多,仅试用过十余人,但均有腰突症典型症状,腰或腿痛,或腰腿均痛,腿麻、胀,遇冷加重,得热稍缓,抬腿试验,经CT提示腰间盘突出或膨出,服1~3疗程痊愈!丹参25 秦艽25 桃仁15 红花15 乳香15 没药15 蜈蚣8条白花蛇2条甘草10 冰糖100 酒2.5kg 寄生15 杜仲15 木瓜15 千斤拨(草药)15 骨碎补15 威灵仙15 狗脊15 川断15 甘草6引文来源【转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秘方- zongdian的日志- 网易博客分享到:阅读(11)| 评论(0)| 转载(1) |举报【转载】【技术总结】26个修车窍门
<挺适用> 【转载】风水知识(发财的欲望)历史上的
今天引用2010年11月26日2010-11-29 18:54:11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养生茶博wuyun163 小
手冰凉评论。

医案:用经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着汤)治疗腰痛

医案:用经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着汤)治疗腰痛

医案:用经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又名肾着汤)治疗腰痛我爱人因工作的原因,住单位宿舍,每周回一次家,宿舍条件差些,尤其是夏天,房间比较潮湿,又没有空调,只得整宿地开电扇。

因为宿舍前面有大树遮挡,白天也很难照进阳光,在这种条件下她患了腰疼病。

周末回家我带她到北京某三甲中医院看病,因为我自己学中医,还是比较相信中医的治疗,就直接带她去中医院了。

看病的大夫是个中医博士,什么都没说直接叫去拍片了,拿了片子看了下,说有点骨质增生,开了七副中药粉剂,还开了云南白药的膏药,花了将近1000元。

回家后开始贴膏药,吃中药,可是膏药贴了后过敏,红肿发痒,于是只吃中药,膏药就没再贴了。

七服药吃过之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重了。

躺在床上不可转侧,坐、立都得缓缓而动,腰部冷、痛、沉重,身体倒是没有其他的特别症状,饮食如故。

我决定还是自己开方子治疗吧,根据她的症状,我选用了《金匮要略》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又叫肾著汤,关于这个方子,原书是这么写的:“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我看书中描述和我爱人症状非常相似,于是果断去同仁堂抓了三服药。

书中暗表,我自己对这个方子其实没什么把握,因为这个方子的药物: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我参阅了胡希恕的经验,加了6g苍术)没有一味药是治疗腰痛的,常规的大夫一般都会加续断、杜仲、补骨脂之类的药物,而这么一个简单的方子能有效吗?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啊,所以就拿3副药,大概花了不到15元的样子,想着如果无效再换方子。

这个药在喝了两副之后,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如果对症的话,应该一剂知,两剂已才对。

于是我就开始考虑换方剂的事情了,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喝下第三副药后,腰疼的症状消失了,活动如常了。

这给我自学中医带来很大的信心。

事后,我看了王雪华讲金匮的视频讲座,对这个方剂进行了分析,其实很简单,依然是用中医的五行生克制化理论。

111腰痛+论五更腰痛+腰痛——中医治疗腰痛+肾虚腰痛名方(转)

111腰痛+论五更腰痛+腰痛——中医治疗腰痛+肾虚腰痛名方(转)

111腰痛+论五更腰痛+腰痛——中医治疗腰痛+肾虚腰痛名⽅(转)腰痛陶弘景⽈∶相传有⼈患腰脚弱,往栗树下⾷数升,便能起⾏。

此是补肾之义,然应⽣啖。

若服饵,则宜蒸暴之。

按苏⼦由诗⽈∶⽼去⾃添腰脚病,⼭翁服栗旧传⽅,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浆。

此深得⾷栗之诀也。

(《本草纲⽬》。

)窦材治⼀⽼⼈,腰脚痛不能⾏步,令灸关元三百壮,更服⾦液丹,强健如前。

(按∶窦⽒之法,惟沉寒痼冷者宜之,有此痼疾,即有此蛮治,亦未可尽废,时误⽤,则受祸最最烈矣。

)张仲⽂传神仙灸法疗腰重,痛不可转侧,起坐艰难,及冷痹脚筋牵急,不可屈伸。

灸曲两纹头,左右脚四处,各三壮,每灸⼀脚,⼆⽕齐下,艾炷才烧⾄⾁,初觉痛,便⽤⼆⼈两边齐吹⾄⽕灭。

午时着灸,⾄⼈定以来,脏腑⾃动⼀⼆⾏,或转动如雷声,其疾⽴愈。

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纲⽬》。

)张⼦和治赵进道,病腰痛岁余不除。

诊其两⼿脉沉实有加,以通经散下五七⾏,次以杜仲去粗⽪,细切炒断丝,为细末,每服三钱,猪腰⼦⼀枚,薄批五六⽚,先以椒、姜淹去腥⽔,掺药在内,裹以荷叶,外以湿纸数重封,以⽂武⽕烧熟,临卧细嚼,温酒送下。

每旦以⽆⽐⼭药丸⼀服,遂数⽇⽽愈。

(按∶此⼦和⽤补药法也,其精切简当,视后世之⽤补者何如。

)张⼦和⼥僮,冬间⾃途来,⾯⾚如⽕,⾄HT阳病腰胯⼤痛,⾥急后重,痛则见⿁神。

张⽈∶此少阳经也,在⾝侧为相⽕。

使服⾈车丸、通经散,泻⾄数盆,病犹未瘥。

⼈皆怪之,以为有祟。

张⼤怒⽈∶驴⿁也。

复令服调胃承⽓汤⼆两,加牵⽜头末⼆两同煎,服之⼤下数⼗⾏,约⼀⼆⽸,⽅舍其杖策。

但发渴,恣其饮⽔、西⽠、梨、柿等。

张⽈∶凡治⽕,莫若冰⽔,天地之⾄阴也。

约饮⽔⼀⼆桶,犹觉微痛。

乃刺其阳陵⽳,以伸其滞,⾜少阳胆经之⽳也,⾃是⽅宁。

⼥僮⾃⾔,此病每⼀岁须泻五七次,今年不曾泻,故如是也。

常仲明悟其⾔,以⾝有湿病,故⼀岁亦泻⼗余⾏,病始已。

此可与智者⾔,难与愚者论也。

(凡泄泻症极多。

)⼀⼈六⼗余,病腰尻脊胯俱痛,数载不愈,昼静夜躁,⼤痛往来,痛作必令⼈以⼿捶击,⾄五更鸡鸣则渐减,向曙则痛⽌。

症状为腰痛古方病案

症状为腰痛古方病案

腰痛东垣治一人,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胁搐急,作痛月余。

《腰痛论》云皆足太阳、足少阴血络有凝血作痛,间有一二证属少阳胆经外络脉病,皆去血络之凝乃愈。

《经》云冬三月禁针。

只宜服药通其经络,破血络中败血。

以汉防己、防风各三分,炒曲、独活各五分,川芎、柴胡、肉桂、当归、炙草、苍术各一钱,羌活一钱五分,桃仁五粒,酒煎服愈。

震按:此条虽云去血络中瘀血,其实温寒胜湿之药为多,治其得病之因也。

丹溪治徐质夫,年六十余,因坠马,腰疼不可转侧,六脉散大,重取则弦小而长,稍坚。

朱以为恶血虽有,未可驱逐,且以补接为先。

遂令煎苏木、人参、黄芪、芎、归、陈皮、甘草,服至半月后,散大渐敛,食亦进。

遂与熟大黄汤调下自然铜等药,一月而安。

震按:跌伤有瘀,似宜先逐瘀而后补,丹溪则以年之老,脉之散大,反先补而后逐瘀,是其学问之高也。

昧者必以为补住恶血,惧不敢补,则尽力逐之,瘀终不去而变端起矣。

损伤且然,况内病乎。

观此案及治叶先生痢疾案,而知补住邪气,补住恶血之为谬谈也。

大抵元气果虚,则补药惟元气受之,而或邪或瘀,不相干涉;若元气不虚,则补药为邪助长,为瘀增痛,诚非所宜。

要在能辨其虚与不虚耳。

雄按:亦当审其虚之微甚,邪与瘀之重轻,而后斟酌其先攻与先补之宜也。

如此案虽宜先补,而以苏木驾驭参、芪,自无补住恶血之虞。

叶先生痢案,以陈皮、芍药辅参、术,亦非蛮补留邪之剂也。

刘立之治一妇人,患腰痛已历年,诸药不效。

刘诊之曰:病虽危殆,然一夕可安。

主人讶焉,乃请其药,答曰:不须药,但用铅粉二三十两,壮士五人,大铃五七枚足矣。

于是主家悉备。

刘命撤去床帐幔,移置屋中,以米饮和铅粉置病妇腰周回,令其舒卧,壮士一人,摇铃绕床急走,使其声不绝,人倦即易之。

至夜半后,其妇稍能自起立,既而腰痛顿释。

举家拜云:师神医也,愿闻其意。

刘云:此病因服水银所致。

水银客腰间,不能出,故疼不已。

今用铅粉,粉乃水银所化,为金之母,取金音以母呼子,母子合德,出投粉中,则病愈矣。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髓核突出症,是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与劳动强度大小、外伤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受到旋转挤压等损伤,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或产生裂缝,此为椎间盘突出的内因;外伤、风寒、邪湿为其外因。

此病患者不能久坐、久行,活动受限,若阴雨等天气变化,甚至动弹不得,其痛苦人尽皆知!在我跟随周潜川先生期间,多与周老请教医治此病的良方。

周老以搜风祛湿、活血化瘀、辅以补肾为入手,并亲传我一处方:“鹿啣草、透骨草、防风、威灵仙、补骨脂各72克,土鳖虫、莱菔子各36克。

白花蛇5盘”。

共为细末为一月剂量,日二次吞服。

另方配浑元丹30个(即鸡蛋洗净放砂锅内,用水泡麻纸搭砂锅缝,放火上烧煮,待纸干后即成),每日服一粒,连蛋皮齐服”。

一般患者通常在服用上述方药一个月后症状大大减轻,若不遇天气影响,基本消除疼痛。

后遇一刘姓患者,医院拍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病情出较为严重,几乎不能自理须由陪侍搀扶就医。

复以周老服用此方药以诊治。

一月之后复诊,确有疗效,但患者恢复较慢。

针对患者病情较重的状况,我几经钻研,在周老上述方药的基础上又加熟地72克用于补肾滋阴,亦为加强补骨脂功能;加当归72克、水蛭36克,加强补血及化瘀止痛之功。

此方优化后,患者服用一月有余,几乎可以完全自理,又连服两月病痛消除。

此后,临床实践中众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均采用经我补充优化过的方药为基础方来处置,疗效甚佳。

作者介绍:张统文,自十二岁即拜师当地名中医牛瑞山先生名下当学徒,熟读本草四百味以及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中医基础知识。

1958年考入山西省中医学校正规上课系统学习,后被安排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学徒班,师从一代名中医周潜川先生,并得到李汉卿、韩玉辉、白青佐等多位名医的直接教课指导,成为建国以来山西省第一批科班中医士。

从医五十余年来,经自己理论联系实际深研细专,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腰痛久治不愈的奇方秘术本方特点一剂见效剂痊愈永不复发

腰痛久治不愈的奇方秘术本方特点一剂见效剂痊愈永不复发

腰痛久治不愈的奇方秘术(本方特点:一剂见效,2—4剂痊
愈,永不复发)
慢性肾炎腰疼痛,陈旧性扭伤、腰痛、肾亏、腰酸胀痛,长年发作性腰痛,诸药无效的无名顽疾腰痛等症,本方特点:一剂见效,2—4剂痊愈,永不复发。

腰痛病是常见病,社会上各行业的人员中,有80%的人患有程度不同的腰痛病,最常见的腰痛病有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症。

主要症状有:屈伸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或肿胀,疼痛可反射至胸背下部、下腹部、上臀部、两侧大腿前面、外侧或后面直至踝部,同时因天气变化,甚至病状加重。

祖国医学家认为风湿、肾虚、损伤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因素。

当腰痛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则治疗效果不佳,1%的人才不得已行手术治疗,可见“腰痛”严重地威胁和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腰痛灵【秘方】原药重量比为杜仲,补骨脂,当归,骨碎补,桑寄生,血竭,灵脂,川芎,续断各为8-85%,红花为5%,独活为11-11。

5%,柴胡3%,没药,甘草,茴香各为2%。

【配制】等十五味原药按上配方比混合碾成粉即成。

碾制成的粉状药物,也可制成丸剂,
【服用】治疗使用时可将药用热酒送服,每日2-3次,
每次15毫升。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驱风利湿,散寒止痛,活血散瘀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的经方论治
周学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腰痛”是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年轻或年老患者均可见,是因腰部受损,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或肾虚腰府失养所致。

关于腰痛的原因,《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说明腰痛的病变在肾,病理以虚为主,并与督脉相关,《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引脊内廉,刺足少阴”,更是详细论述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病变时腰痛的表现及针刺的治疗方法。

汉代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对腰痛证候的认识并创制了以下治疗方药。

1.麻黄汤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主人体一身之表,寒邪侵犯肌表,卫外失职,卫阳闭遏,营阴郁滞,太阳经气运行不利,故有腰痛等痛证的表现,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至足,行于人体背部,故寒邪犯表,太阳经气运行不利,卫遏营郁,故而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感寒,在表之卫阳受损,温煦功能下降,故而恶风寒,正邪相争,因此发热#寒束肌表,腠理闭塞,营阴郁滞,虽营卫失调,但营阴难以外泄,故而无汗,肺外合于皮毛,邪犯体表,肺失宣降,故咳喘、治当辛温发汗,宣肺平喘,用麻黄汤治疗。

麻黄汤方中麻黄与桂枝合用,辛温发汗以解表;麻黄与杏仁合用,宣降肺气而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以资汗源,如此,表寒得除,腰痛等症则愈。

2.左归丸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第9条:“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本条论述了脉象主病随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所谓“脉浮者在前”,指浮脉见于关前寸部;“浮者在后”,谓浮脉见于关后尺部。

寸脉属阳主表,寸脉浮多主病在表,是正气抗邪于表之征,尺脉属阴主里,尺脉浮则病多在里,是肾阴不足,阳气不能潜藏,虚阳外浮之象,脉多浮而无力。

因肾主骨,足少阴肾经之脉贯脊,肾精亏虚,骨髓不充,腰脊失养,故腰痛背强不能行;肾主纳气,肾虚而气不归元,故有呼吸短气的表现。

在《伤寒杂病论》中虽未明言治疗方药,依据条文表现,可用张景岳的左归丸治疗。

方中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胶补肾填精;山茱萸、枸杞子、龟胶补益肝肾;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

全方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效。

如此肾精得充,骨髓得养,腰痛自愈。

3.八味肾气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肾阳为人体一身之元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和温煦作用。

腰为肾之外府,肾阳亏虚,腰失温煦,故腰痛;肾气不足,不能助膀胱气化,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八味肾气丸方中生地、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健脾活血利湿;桂枝、炮附子温补肾阳#乃阴中求阳之法,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全方阴阳双补,桂枝、炮附子用量不足全方的1/8,寓意少火生气之义,也说明本方意在徐生肾气,而不为速壮肾阳、如此,肾阳得温,肾阴得补,腰痛等症自除。

4.甘姜苓术汤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16条:“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本条论述了肾着病的病机与证治,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湿邪亦为阴邪,易阻滞气机。

腰为肾之外府,寒湿之邪,伤及腰部,着而不去,故名“肾著”,“著”通“着”故又名“肾着”。

“肾着病”因过度劳累,汗出过多,使衣里冷湿,加之日久失治,所以寒湿邪气留着于肾之外府,故有身体重、腰中冷痛、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等表现。

上焦无热,故不渴;胃中无病,故饮食如故、小便自利,指小便清长,说明下焦有寒,故文中指出病属下焦。

文中言冷痛者,乃寒胜也;言腹重者,湿胜也,故曰:“如带五千钱”,特言重着之甚也。

由于其病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故治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至于燠土以治水,因此不用温肾之剂,而用甘姜苓术汤治疗。

方中甘草、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利水;干姜温中散寒,以运脾阳脾健湿去寒解,则诸症自愈。

5.小青龙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第11条:“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本条论述的是内有伏饮、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出现满喘、腰疼等症的病机。

太阳主表,统领营卫,足太阳膀胱经之脉挟脊抵腰,邪犯太阳,则发热恶寒、背痛腰疼,寒束于外,饮发于内,痰阻气壅,咳喘剧烈,所以目泣自出、饮邪深伏,阳郁不能温通,故全身颤抖动摇不能自主,故言“必有伏饮”。

本条未言治
法,按仲景所述表现,可用外散风寒,内温水饮的治法,所用之方,当首推仲景所创之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中麻黄为主药,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是一物而三任也;又与桂枝为伍,则增强通阳宣化之效;桂枝与芍药相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宣肺,化痰涤饮;五味子酸收,敛肺止咳,不使麻、桂、姜、辛等升散太过;半夏降逆化饮;炙甘草和中,又能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功#如此,外寒去,内饮化,则包括腰疼在内的诸症自愈。

6.桃红四物汤
《伤寒杂病论》从寒、湿、饮和阳虚、阴虚等内外因来辨识腰痛,其创制的一些方剂能有效地指导于临床。

但还有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型腰痛仲景未予说明,即外伤瘀血腰痛。

此证多因外伤所致,或跌倒闪挫,其疼痛较剧烈,根据闪挫部位,或腰痛,或腰腿疼痛,影响腰部活动,不能俯仰转侧,动则痛甚。

治宜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可用桃红四物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方中熟地、白芍、川芎、当归养血活血;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全方共奏养血活血,行气止痛之功,如此,瘀血得去,腰痛自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