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古代文学笔记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大一知识点

古代文学史大一知识点

古代文学史大一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环,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和作品,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大一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古代文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一、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和特点1.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工具,以汉语古代文言为基础,形成了严谨、规范的语法特点和独特的文字表达方式。

2. 白话文是近现代文学的主要表达形式,采用口语化、自然流畅的表达风格,更贴近现代人的思维和习惯。

二、古代文学体裁1. 诗歌:包括古代诗歌、唐诗、宋词等,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韵律和意象表达思想和感情。

2. 散文:古代散文分为古文、骈文等,着重于记叙、描写和论述。

3. 戏曲:古代戏曲有传统的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具有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

4. 小说:古代小说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揭示出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性的智慧。

三、古代文学流派1. 骈文流派:以骈文为特点的文学流派,如汉赋、楚辞等,注重华丽修辞和骈偶的技巧运用。

2. 楚辞:楚辞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反映了楚国文化的独特风貌和主题。

3. 唐诗流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等代表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4. 宋词流派: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词人陆游、辛弃疾等代表了不同的词派和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名著1.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展示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2. 《西游记》:记载了孙悟空等众多神话人物的历险故事,以及对人性、社会问题的思考。

3. 《水浒传》:描写了宋朝社会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和悲壮的故事情节。

4.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大一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

大一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一学生需要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是几个大一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的介绍:一、古代文学的三大流派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词和赋三大流派。

其中,诗是古代文学最为重要的形式,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词是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以抒情为主要特点。

赋则注重富丽堂皇的描写和修辞,造型手法丰富。

二、《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收录了唐代之前的诗歌作品,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民间歌谣,雅是祭祀礼仪之诗,颂是国家赞美之诗。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三、《文选》《文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论著作,由南朝刘义庆所编。

它收录了魏晋时期以来的优秀散文作品,包括议论、随笔、祭文等多种文体。

《文选》的作者不限于士人,也包括官吏、僧人等。

它通过选文的方式,展示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四、唐诗盛世唐代被誉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有“盛唐之世”。

唐诗以杜甫、李白等人为代表,其作品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对爱国情怀的表达,以及对自然、宇宙的抒发。

唐诗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和音乐性的统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五、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之一,流传较广的有“四大优秀元曲”,即《窦娥冤》、《西华山》、《汉宫秋》和《荆钗记》。

元曲以强调音乐和舞蹈为特点,剧情多样,包括历史传说、爱情故事等。

元曲对后世戏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以上是大一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的简介。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表达方式。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学习古代文学有所帮助。

古代文学超详细整理笔记

古代文学超详细整理笔记

此章重点记忆《诗经》《屈原》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最早的叙事文学)神话,简单讲,即关于神异形象的故事。

上古神话,本质上来说则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于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马克思概括为“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神话“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此书中。

2、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①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②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庄子散文,《西游记》等。

书面散文1、甲骨文:前辞(某时某地某人占卜)命辞(问占卜何事)占辞(观察卜兆后的判断)验辞(追记事件以验证卜事灵验与否)2、《易经》: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称为《易经》。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易经》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yao辞而言。

历史散文主要记载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统治者,谋臣策士的言论等。

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以《尚书》《春秋》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1、《尚书》: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

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

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继代史,鲁国史官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时期的大事,并按春夏秋冬四季分类,故名为春秋。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大一大学国文知识点笔记

大一大学国文知识点笔记

大一大学国文知识点笔记国文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国文,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下面是一些大一国文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笔记。

一、古代文学1.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包含了305篇不同体裁的诗歌。

其中,《国风》表达各国风情,《周南》描写爱情,《离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等。

2. 《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代表作品,描绘了楚国的风土人情和作者的个人感慨。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离骚》,语言优美,含义深远。

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

它详细记录了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包括了帝王纪、列传等多个部分。

二、文言文阅读1. 阅读方法:文言文读与通俗文的阅读方法不同,需要注意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句式结构。

可以通过注释、解析词义和参考翻译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作者作品:大一国文课程通常会学习到一些重要的文言文作家和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了解他们的作品有助于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现代文学1. 鲁迅: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丑陋现实,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学习鲁迅的作品可以拓宽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2.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

通过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爱情悲剧以及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复杂。

四、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加强表达的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2. 对偶:将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使文章更具艺术感和美感。

3. 排比:通过连续使用相同句式的短语或句子,强调某种感情或思想,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写作技巧1. 主题:写作时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论述,使文章具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

2. 条理清晰:文章的段落要分明,逻辑清晰,每一段都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

3. 语言表达:要注意用词准确、精炼,句子通顺,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大一下语文知识点归纳

大一下语文知识点归纳

大一下语文知识点归纳随着大一下学期的进行,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语文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归纳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 古文化名著:《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

3.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要素:作者、作品的题材、意境以及语言运用等。

二、诗歌的鉴赏技巧1. 诗歌的格律:诗的体裁、诗的韵律、诗的节奏等。

例如诗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2. 诗歌的意象: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感受和思想。

3. 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诗歌的表达。

4.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通过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可以体会到诗歌的美感和感染力。

三、修辞格的应用1. “词”和“句”中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这些修辞格的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2. 散文中的修辞格:排比、设问、倒装等。

通过修辞格的应用,可以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

3. 课文中的修辞格: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格,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思和作者的用词技巧。

四、写作技巧1. 改写句子:通过改写句子,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多样化,增加文章的层次感和艺术性。

2. 排比句和对仗句的运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修辞效果和韵律感。

3. 描写的技巧:通过运用形象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衔接词的运用:使用适当的衔接词可以使文章的观点和段落之间更加连贯。

五、修辞的基本方法1. 比喻的运用: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的手法:通过拟人,可以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征,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3. 夸张的表达:适当的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

大一的古代文学知识点

大一的古代文学知识点

大一的古代文学知识点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对于学习古代文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为大一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知识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一、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诗经》,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古代文学的起源开始,我国古代文学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和体裁。

二、古代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享有盛誉的长篇小说。

作者曹雪芹以艳丽的文字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众人物的爱情、友情、亲情等复杂情感,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2. 《水浒传》《水浒传》是指北方江南地区农民起义所形成的一个农民阶级革命斗争的产物,记述了宋朝末年农民义军首领的生活与斗争。

这部小说通过生动的描写塑造了武松、宋江等一批英雄人物的形象,揭示出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迫。

3.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时期的风俗、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作品以婉约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范本。

三、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体裁1. 风雅颂赋风雅颂赋是古代文学中的四大体裁,它们分别是“风”、“雅”、“颂”和“赋”。

其中,“风”以描述民间风俗和社会现象为主,“雅”则以谈论人物志行为主,“颂”以赞美国家、君主和贤臣为主,“赋”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抒发社会现象为主。

2. 诗歌古代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格律、韵律和意象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唐代的杜甫、李白、王维等是诗歌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传承至今,影响广泛。

3. 散文散文是一种较为自由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

古代的散文主要有古文散文和骈文散文两大类,前者以内容为主,后者则侧重于文采和修辞。

四、古代文学的艺术特色1. 符号艺术古代文学常常使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抽象的符号和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大一国文知识点

大一国文知识点

大一国文知识点国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涵盖广泛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经典。

在大一阶段学习国文,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大一国文的知识点,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主要包括诗、赋、曲和文四个大类。

其中,最重要的是诗,又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代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之一。

它收录了周代的诗歌作品,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爱情、自然等方面的感悟和表达。

3.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

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众多问题和人性的丰富性。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落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 《呐喊》:《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鲜明的写实手法,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压迫,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余秋雨:余秋雨是当代知名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和历史研究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深刻,被誉为"文化名家"。

三、修辞知识点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用的一种,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产生更加生动形象的描述。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春风般温暖",通过将笑声与春风进行比拟,使得描述更加形象化。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感情和特征,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汉大赋汉大赋(散体赋、新体赋)时代:汉武帝初年——东汉中叶1.内容:主要歌颂国势、国威,表现王侯生活。

末尾稍作讽喻劝诫,即所谓“劝百讽一”,以体物为主。

2.形式:篇幅长,规模大,句式参差(以三、四、六言为主)、韵散行间(首尾用散,篇中入韵),多用主客问答形式。

“兮”字基本不用,多用“若乃”“尔乃”“于是”转接递进连接成文。

行文铺张扬厉,语言堆砌、华丽。

3.代表作: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Ⅰ《七发》枚乘一、内容:以七件事启发太子。

辞赋假设太子有疾,吴客往,以七事问之①欣赏音乐②品尝饮食③驰遂争胜④游乐遣兴⑥观涛⑦妙言要道开篇以楚太子有病,吴客来探病为开端(1-2段主客问答)“四患”的陈述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蹷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用自然的壮美来开拓太子的心胸,升华他的灵魂二、七事第一件事:用欣赏音乐来启发太子(第3段)1.首先写制琴材料(龙门之桐……)2.次写制琴“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

”3.再写操琴,并以歌和之。

“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

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

”4.最后是对音乐效果的渲染(飞鸟闻之……)枚乘的音乐观①功利的社会音乐观②尚悲的音乐审美观③极致的艺术美学追求第二件事:用珍美的饮食来启发太子(第4段)第三件事:驰车赌赛的竞技活动(第5段)第四件事:游观(第6段)第五件事:盛大规模、威武雄壮的田猎活动。

太子受鼓舞,他虽不能参加,但疾已有起色。

(第7-9段)第六件事:广陵观涛(两节)(第10-11段)第七件事:妙言要道(第12段)三、主题内容2.前四件事的“宫居而闺处”的范围,为太子逐一否定:田猎、观涛超越了宫墙,对太子有所触动。

3.最后一件事。

“妙言要道”的精神良药致使太子病己,简要。

正是汉大赋“劝百讽一”之处。

四、《七发》的文学特点1.以“巨丽”为美,以奇为美,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

2.题材和内容:以“铺陈写物”为重点,多方面开拓了文学题材。

开启了“劝百讽一”的内容模式3.在体制结构上:鸿篇巨制,韵散结合,设为问答,分段立题,分类状物4.辞藻丰富,铺陈渲染,手法多样(《文心雕龙》-“夸丽风骇”)五、《七发》的历史地位1.标志汉大赋形成(散体大赋)2.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3.“七体”开山之作————散体大赋兴盛的时代背景————1.(散体大赋)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体2.西汉武帝时代呈祥的皇权、帝国威望和气势3.巨丽之美成为体现国家民族生命的美学方式4.汉武帝对于”润色鸿业“的文学样式的欣赏,使其成为文士进身之阶Ⅱ司马相如(汉代最重要的辞赋作家)的辞赋及其特点《子虚》《上林》是汉赋中影响最深远最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

《子虚》虚构子虚、乌有、之是公三人,并通过他们讲述齐、楚和天子田猎的状况,以及对此事的态度,构成作品的骨架。

《天子游猎赋》主题内容;:歌颂汉帝国的强大声威,维护中央王朝大一统,体现昂扬上进的时代风貌,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又兼讽喻劝谏。

特点:1.虚构人物,夸大内容,劝百讽一2.铺张扬厉的手法,博富绚丽的辞藻。

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巨丽之美。

Ⅲ杨雄以44岁为界| ①前期《蜀都赋》为汉代第一篇京都赋。

另有《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四大赋。

对司马相如多有模仿和突破。

②后期,自述情怀的《解嘲》《逐贫赋》最为人称道。

(晚年对赋产生批判)Ⅳ东汉大赋代表作家班固和张衡(一)班固《两都赋》在作品题材,结构规模和形式特点上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

《东都赋》《西都赋》实为上下章,虚拟“西都宾”“东都主人”,他们的谈话即赋的内容。

《西》通过“西都宾”之口,盛赞故都(西汉都城)长安三代帝京所体现出来的繁华,丰腴,壮丽等巨丽之美。

《东》通过“东都主人”之口,否定旧的京都意识,提出重礼乐文明,法度之美的新京都意识。

特点:①打破“劝百讽一”模式,下篇《东》通篇讽喻,诱导,形成“劝”“讽”均匀布局②作品风格和内容契合无间。

如《西》汪洋恣肆,气势华影充溢其间。

《东》以平公典实账,法度风范随见。

③扩大描写笔触和范围。

(二)张衡《二京赋》(仿自《两都赋》,分为《东京赋》《西京赋》)《西》假托“凭虚公子”称颂长安的繁盛富丽,,穷奢极欲。

《东》以“安处先生”之口批评西京的奢靡生活,渲染简朴、崇德的礼制之美《二京赋》以规模宏大、极度铺陈见长,故虽为仿作然突破甚多————————汉大赋缺陷————————夸张失实罗列过度呆板滞重第五节抒情小赋(记行、述志赋)1.时代:东汉中叶——东汉末2.反映社会黑暗,讥讽时事,咏物抒情言志3.形式:篇幅短于大赋,一般不用问答体,韵散间行,多通篇四六言,文字华饰有所收敛。

Ⅰ纪实性述行赋①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记行赋的开山之作②班彪《北征赋》③班召《东征赋》④蔡邕《述行赋》代表作记载了从陈留出发到偃师托病不前,一段路途中遗迹众多,秋雨连绵,道路难行,悲愤寄寓其中。

主旨:愤宦官掌权致民不聊生,借古讽今批社会。

Ⅰ述志赋①张衡《归田赋》(☆第一部表现田园隐居之乐的作品)┌良辰风物归田之乐├钓射船游└读书弹琴作文艺术特征:1.诗意化优美意境2.语言清新自如,写景细腻形象,议论意蕴深厚3.体制短小,四六句式,音韵和谐②《刺世嫉邪赋》赵壹艺术特点:开门见山慷慨陈词极具锋芒刚劲有力|形式短小意尽而止第六节汉赋的地位、影响、流变地位:时代意义影响:促进文学观念的进一步形成,提升文学语言表现能力,丰富词汇及表现手法┌右赋(正宗,好铺陈,多问答)流变├俳赋(短小,整齐,多四六,文气重)├律赋(对仗工整,音律谨平,限篇,定韵)└文赋(多散文,句韵自由,多才学议论)第二章两汉乐府诗┌四言古诗┌古体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歌行体)│└杂诗│古代诗歌││┌五言律诗│┌律诗└七言律诗││└近体诗│┌五言绝句(今体诗、格律诗)└绝句└七言绝句第一节乐府的含义与保存含义 1.乐府:汉代音乐管理机构,六朝始成为带音乐性质的诗体名称2.两汉乐府诗:由朝廷乐府机关收集而流传的汉代诗歌3.新乐府:文人自拟乐府宋元以后,从入乐出发,“乐府”又用于词曲的别称创作与收集1.汉代汉武帝大兴乐府到东汉黄门鼓吹乐府——《汉书·礼乐志》2.从帝王到平民都有相关创作(李延年《佳人曲》)3.沈约《宋书·乐志》收录两汉乐府诗众多4.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唐的乐府诗收集并分12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陌上桑、长歌行)、杂歌谣辞。

其中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第二节汉乐府之内容特点[感之哀乐,遇事而发]一、苦与乐的揭示1.底层百姓(《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平陵乐》《十五从军行》)2.富贵人家奢华生活(《鸡鸣》《长安有狭斜行》)二、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上邪》讲析①矩章之神品——胡应麟②独到的抒情方式准确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

③清张玉榖编《古诗赏析》:此古诗对后世影响极大1.唐敦煌词曲《菩萨蛮》2.辛恨的痛切:《有所思》3.幽怨:《白头吟》《怨歌行》《上山采蘼花》4.大胆抗争,反抗嘲讽强权:《孔雀东南飞》[中国第一首长诗]《陌上桑》5.思念的绵长:《饮马长城窟行》三、乐生恶死现象的充分表达《薤露行》《蒿里行》《战城南》第三节两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一、标志古代叙事诗的成熟1.选取富有诗意的生活镜头入诗2.以典型生活片段或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叙事(《十五从军行》)3.故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①详于叙事,略于抒情4.刻画人物手法多样,人物性格各具特色(个性化语言)5.寓言诗的创作(假托动植物之口)二、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浅白,感情浓郁三、形式自由多样,推动诗歌演变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一、题目、作者、年代题目: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后人以首句为题。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时代与作者:①两汉说[枚乘→《文心雕龙》]②东汉说[傅毅,蔡邕→唐皎然《诗式》]③魏晋说[曹植,王粲→钟嵘《诗品》]主题:①寄托说[《文选》]②朋友说③游子歌、思妇辞④厌世、享乐主义[ 梁启超]⑤怀疑论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李泽厚]⑥汉末文人思想的沉沦、觉醒、痛苦[ 郭预衡]思想内容:①游子思乡[《明月何皎皎》、《涉江采芙蓉》]②思妇情怀[《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仕途腾达、名扬后世《今日良宴会》《回车驾言迈》③游子思意与解脱├世态炎凉、知音难遇《明月何皎皎》《西北有高楼》└及时行乐、慰藉解脱《驱车上东门》《东城高且长》二、诗歌涉及人生命运的四种关系①永恒与有限的关系(物长人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②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思君令人老)③忧郁与欢乐的关系(秉烛夜游)④来去亲疏的关系(所遇无故物)三、抒发游子三种独特感受1.敏锐的节序感(东风摇百草)2.微妙的空间感(天涯咫尺)四、文学成就1.抒发时人生命意识2.写出典型感情3.长于抒情,反复婉转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总论开启了唐宋文学的大时代,承前启后。

第一节时代特征和文学主题“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却是思想上最解放,艺术上最自由的时代。

——宗白华”一、时代特点:乱世1.社会动荡不宁(土地财富集中、战乱、瘟疫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无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2.文人多遭不测(孔融、嵇康、陆机、谢灵运……)文人们感受到的人生短促、生命脆弱和无力感,形成文学悲剧性的基调。

二、魏晋文学三主题[生死、游仙、隐逸]1.生死主题分别表现为:提高生命质量(建功立业)、增加生命长度(修仙、磕药)、增加生命密度(及时行乐)、不以生死为念等2.游仙主题表现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乞求长生3.隐逸主题歌咏隐逸生活 | 陶渊明,隐逸诗文之宗第二节九品中正与文学家族一、九品中正制由魏文帝曹丕初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把人分九品,以德行+门第为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PS:真正打破该制度是在宋代二、文学家族魏晋存在大量的文学家族,如曹魏时期的三曹,阮氏,嵇氏;西晋时的三张、二陆等。

一、经学衰微“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东汉赵壹“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曹操《求贤令》二、玄学兴起1.玄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汉代儒学衰弱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产生。

由黄老、道家思想演变,是汉末清谈演化的产物2.玄学及其主要论题《老子》《庄子》《易经》合称“三玄”代表人物有王弼、阮籍、嵇康论题有: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形神之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