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程地质学必考重点

合集下载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题库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题库

一、术语解释一、术语解释0.1 0.1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0.2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0.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0.4非线性工程地质学非线性工程地质学0.5 0.5 机制过程分析法机制过程分析法机制过程分析法0.6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1.1 1.1 岩体岩体岩体1.2 1.2 结构面结构面结构面1.3岩体结构岩体结构1.4 1.4 结构面的连通率结构面的连通率结构面的连通率1.5浅表生作用浅表生作用2.1 2.1 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2.2 2.2 变异应力变异应力变异应力2.3 2.3 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残余应力2.4临界应变速率C02.5 2.5 蓆状裂隙蓆状裂隙蓆状裂隙2.6 2.6 岩体的侧压力系数岩体的侧压力系数N02.7 2.7 凯塞尔(凯塞尔(凯塞尔(Kaiser Kaiser Kaiser)效应)效应)效应3.1 3.1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屈服强度3.2 3.2 残余强度残余强度残余强度3.3 3.3 蠕变和松弛蠕变和松弛蠕变和松弛3.4 3.4 超空隙水压力超空隙水压力超空隙水压力3.5累进性破坏累进性破坏4.1 4.1 活断层活断层活断层5.1 5.1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地震的震级和烈度5.2 5.2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基本烈度5.3 5.3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震源机制断层面解震源机制断层面解5.4 5.4 地基土的卓越周期地基土的卓越周期地基土的卓越周期5.5 5.5 粘滑粘滑粘滑6.1 6.1 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9.1弯曲—拉裂弯曲—拉裂10.1地下洞室围岩地下洞室围岩10.2山岩压力(山压)山岩压力(山压)10.3岩爆岩爆10.4塑流涌出塑流涌出10.5碎裂松动碎裂松动新奥法10.6新奥法表层滑动11.1表层滑动固结灌浆11.2固结灌浆渗透变形13.1渗透变形水库库岸再造15.1水库库岸再造二、填空 0.1作为一门科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的原理与方法复习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的原理与方法复习

.识别滑坡的标志有:(1)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2)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3)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泉的出现(4)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5)滑动面的鉴别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1)岩土类型及性质:软土>硬土,土体>基岩,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2)地质构造: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3)地形地貌: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3.识别活断层的标志有:(1)地质方面:地表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2)地貌方面: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①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②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4. 简述斜坡中应力分布特点:(1)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愈接近临空面,最大主应力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 与之正交,向坡内逐渐恢复到原始状态。

(2)坡脚附近形成最大剪应力增高带,往往产生与坡面或坡底面平行的压致拉裂面。

(3)在坡顶面和坡面的某些部位,坡面的径向应力和坡顶面的切向力可转化为拉应力,形成张力带,易形成与坡面平行的拉裂面。

(4)与主应力迹线偏转相联系,坡体内最大剪应力迹线由原来的直线变成近似圆弧线,弧的下凹方向朝着临空方向。

(5)坡面处由于侧向压力趋于零,实际上处于两向受力状态,而向坡内逐渐变为三向受力状态。

2.水库诱发地震有何特点?(1)空间分布特征a.震中位置*震中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往往密集成条带状或团块状,其延伸方向大体与库区主要断裂线平行或与X型共轭剪切断裂平行*常分布于库区岩溶发育部位或断裂构造与岩溶裂隙带的复合部位b.震源较浅,震源体较小,一般发生在低烈度区c.等震线形状:主要与库区构造、岩性条件有关*构造型水库地震:椭圆形,长轴方向与所在地段的主要构造线或发震断层走向一致或平行*发生于新老地层接合部位的水库地震: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与新老地层的接合线方向一致*岩溶区发生的水库地震:等震线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或近似圆形,且与当地发育的岩溶形态一致或基本一致(2)地震活动与库水位的关系a.绝大多数水库的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呈正相关b.少数水库区的地震活动性随着库水位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呈负相关(3)地震活动的序列特点a.震型内生成因水库地震序列以前震——余震型为主,偶尔见群震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完整版)成都理工大学专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完整版)成都理工大学专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指油气田投入生产后,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开发结束全过程中围绕着计算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等为中心而进行的地质研究工作。

二、填空整个石油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个部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认识程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钻井地质一.名词解释:钻井地质是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预探井指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是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即是岩心的长度与取心的进尺的比值乘以百分数。

%100⨯=取心进尺岩心长度岩心收获率。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反映分析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

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钻时是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根据钻时的大小,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的录井方法。

二.问答题: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答: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

2、确定取心井段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勘查技术概论考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勘查技术概论考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绪论1、勘查学是以地质科学为基础,以国民经济需要为前提,以现代技术方法为手段,获取某些地质信息,以提高勘查工作的地质和经济效果为目的的应用地质学。

2、勘查学在地质科学中的具体作用如下:一、它是地质科学理论与勘查实践的纽带. 二、它是地质科学与工程技术联系的桥梁。

三、它是地质科学与经济科学的结合点。

四、它是地质科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3、勘查学的任务与内容一、国土资源调查、二. 水资源的调查、三. 矿产资源勘查、四. 环境地质勘查、五. 工程地质勘查4、勘查学的研究方法一. 地质观察法、二. 勘查技术方法、三. 统计分析法、四. 勘查模型“类比”和“反序”法、五. 技术经济评价法5、勘查技术(定义) --- 在地质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某些科学技术与工艺,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地下某类目标体的有关信息,达到某种勘查目的的技术与方法。

实质是利用有限的信息样本解读地下的地质分布。

6、勘查技术中所利用到的科学技术与工艺主要包括有:应用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化学,钻掘工程和遥感、遥测技术;目标体的信息可包括:标本、物理场、化学晕、遥感景和航测像等。

7、正常背景场,有意异常场,干扰异常场背景场 /正常场:我们以观测或采集样本的方式获取地下信息,无论是地球物理场还是地球化学场,均属于客观多因素场源引起的叠加场,这里边有些是我们勘查所需要的信息,有些是地球、或地壳、或围岩等属于相对尺度较大的地质体产生的场,鉴于场与场源的对应性,后者引起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分布规律,前者相对分布范围较小,故将其称之为背景场 /正常场我们将相对正常背景场有局部变化的场称之为异常场。

在异常场中寓含有用地质信息部分我们称之为有意异常场,它是和目标体存在着内在联系。

往往也存在非有意异常,我们称该类成分为干扰异常场。

8、正演:由场源参量计算出场分布的预测值.反演:由场分布的观测值给出场源参量估计值.物探9、应用地球物理学:它是以物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地球物理学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在地质调查、能源勘探、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岩土工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原位测试、工程质量检测、地下埋设物探测和土地资源调查中,通过观测和研究目标体产生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异常场随空间分布、或随时间变化规律,运用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地球物理正、反演理论,分析、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达到对地下隐伏目标体(探测深度一般5~6KM)勘查的一种间接勘查技术。

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复习资料及答案

1----断层在时间剖面的特征标志1)标准层反射同相轴发生错断,是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基本形式。

2)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发生突变,断层下降盘地层加厚,上升盘地层变薄。

3)反射同相轴形状和产状发生突变,这往往是断层作用所致。

4)标准层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

5)断面波、绕射波等异常波的出现,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准。

2----伪门条件及消除方法滤波处理的是离散信号,由付氏变换的特性可知:离散函数的频谱是一个周期函数,其周期为1/△,即有:DFT(h(n))=H(k)=H(k+1/Δ)则通频带以1/△为周期重复出现,若称第一个门为“正门”,则其它的门为“伪门”。

②克服的方法:a)选择适当的采样间隔△使伪门出现在干扰波频率范围之外,一般采样间隔△取得越小,伪门处于频率越高的地方,离正门越远,b) 在离散采样之前让信号通过“去假频”滤波器,滤掉高频成分。

3--反滤波原理及影响因素地震记录是地层反射系数序列r(t)与地震子波b(t)的褶积,x(t)=r(t)*b(t),b(t)就相当地层滤波因子。

为提高分辨率,可设计一个反滤波器,设反滤波因子为a(t),并要求a(t)与b(t)满足a(t)* b(t)=(t),用a(t)对地震记录x(t)反滤波x(t)* a(t)= r(t)*b(t) * a(t)= r(t)* (t)= r(t),其结果为反射系数序列,即为反射波的基本原理。

影响因素:1)各种反滤波方法都必须有若干假设条件;2)反射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问题;3)噪声干扰的影响;4)原始地震资料的质量问题。

4----.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叠后偏移成像原理)①把地下地质界面看成具有爆炸性的爆炸源。

②爆炸源的形状、位置与地质界面一致。

③爆炸源产生的波的能量、极性与地质界面反射系的大小、正负对应。

④并假定当t=0时,所有爆炸源同时起爆,沿界面法线方向发射上行波到达地面观测点。

工程地质学重点

工程地质学重点

1、工程勘察: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地质资料和依据,以便选择优良的工程场地,使工程建筑与当地的地质环境相适应,保证工程建设的稳定安全、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

岩土工程勘擦: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场地的性质、环境特征和岩土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2、岩石吸水率:表示岩石吸水能力的指标。

通常指岩石在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其烘干重量的百分比。

即(g。

-gs)/gs×100%3、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总称,如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天然应力状态、水文地质条件、各种自然地质现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建筑材料的境况等。

4、土的饱和度:指土中孔隙水所占的体积与孔隙总体积之比,反映土中含水程度的指标。

5、岩溶:原指卡斯特,是指在以碳酸盐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对岩体进行化学溶蚀、机械侵蚀、搬运作用,而形成各种独特地貌形态的地质现象的总称。

6、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建築物與地質條件之間的矛盾或問題。

如:地基沉降、水庫滲漏等7、土的压缩模量:压缩模量是指在有侧限条件下,压缩时的竖向压应力与该压力作用下的竖向应变之比,单位MPa8、断层错动速率:断层单位时间内错动距离,反映活断层活动强弱、断层所在地区应变速率大小的重要数据。

1、正断层的主要特征正活断层的变形和分支断层错动,主要集中于下降盘,。

一方面是以垂直的正断层运动为主,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水平错动,如汾渭地堑、银川地堑等。

2、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

3、软土工程特性孔隙比和含水量、透水性和压缩性、强度、触变性、流变性4、湿馅性黄土遇水的强度特征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的危害性大。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和③生物风化作用。

其中①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要作用因素;②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7.岩浆岩按照SiO2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10.碎屑结构,特征为碎屑颗粒由胶结物黏结起来形成岩石。

碎屑粒度的形状有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1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1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13.地表流水可以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其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地表流水的沉积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四种主要类型。

14.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搬运的物质是泥沙和石块,后者则是可溶解盐类和胶体物质;前者的搬运可有三种方式:悬浮式、跳跃式和滚动式。

工程地质勘查复习重点

工程地质勘查复习重点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2.岩土工程问题:是指据岩土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可由岩土工程条件具体表征)相互矛盾、相互表征而引起的,对建筑物本身的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行或对周围地质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3.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讲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会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它勘查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4.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场地或建筑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

5.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的研究。

6.现场检验:在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7.现场监测:在工程勘查施工以及运营期间,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性状和地下水等进行监测,其目的是为了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营,全包安全。

8.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变形容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9.钻孔柱状图:是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图形化,它是钻探工作最主要的成果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科学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特点:(1)边缘学科: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2)分支学科:地质学的分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3)应用学科:服务于工程建设&相互制约关系举例:Eg:在高烈度区、岩土体稳定差的地区修建水坝、水库,造价高,另一方面水库的修建使近坝、库岸的岸坡的稳定性降低,尤其是水位骤然升降经常引起岸坡失稳,蓄水引起水库诱发地震等。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的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地形地貌条件地质结构和地应力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承载力与变形问题(2)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3)露天采矿场—采矿边坡稳定性问题(4)土石坝—坝基渗透变形和渗漏问题(5)砼重力坝—坝基抗滑稳定性问题(6)砼拱坝—坝肩抗滑稳定性问题其它的还有:水库渗漏、库岸再造、库周浸没、砂土液化、地面沉降问题等。

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a.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择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型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顺利进行;b.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c.提出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等。

第一章了解-土的定义——土是由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经风化、搬运、堆积而成的疏松沉积物,它们通常是由相互作用着的固、液、气体三个部分组成的多相体系。

粒径——土颗粒的大小,通常以其直径(d)来表示,单位一般采用毫米(mm)。

注:土颗粒并非理想的球体,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粒组——按粒径划分的颗粒组别,同一粒组的土颗粒成分及性质相似。

掌握土的粒度成分的累积曲线表示方法,运用;土体的构造:在一定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结构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宏土的结构:组成土的颗粒(土粒)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包括颗粒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特征,颗粒的排列组合情况和数量关系,以及粒间的联结特征和孔隙特征(孔隙的大小,多少)。

&粒度成分的定义——又叫“颗粒组成”、“颗粒级配”,指土中不同粒组的颗粒的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颗粒的质量占该土土颗粒总质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是决定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结构特征之一。

&粘土矿物(clay minerals)的定义———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硅酸盐类矿物经水解作用而形成的,具层状或链状晶体结构的,高分散性,含水的次生硅酸盐矿物。

&判断题-三种常见粘土矿物特征对比见下表:粘土矿物类型晶体结构类型相邻晶胞间联结晶格活动性亲水性压缩性强度等高岭石两层型TO OH-O氢键联结较为牢固最弱不活动水分子不能进入,亲水性弱,胀缩性小压缩性较小,强度较高蒙脱石三层型TOT O-O分子键联结,很不牢固最强水分子容易进入,亲水性强,胀缩性强压缩性大,强度很小伊利石三层型TOT 主要是K+离子键介于上二者之间介于上二者之间介于上二者之间第二章&土粒密度——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即单位体积土粒的质量,单位g/cm3。

实测指标,其值2.60~2.80g/cm3。

&土的密度——土的密度是指土的总质量与总体积之比,即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单位:g/cm3。

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干土的质量。

多采用其它指标换算。

&含水率:土中所含水分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

含水率是实测指标,是计算干密度、孔隙率、孔隙比的重要数据;饱和含水率实际是用质量比率来表征土的孔隙性的指标。

实测指标有天然含水率,土粒密度,天然密度土中孔隙的数量用孔隙率和孔隙比来表示&孔隙率是土中孔隙总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也叫孔隙度,百分率表示n=Vv/V*100%&孔隙比是土中孔隙总体积与土中固体颗粒总体积的比值,小数表示e=Vv/Vs; 二者关系e=n/(1-n) or n=e/(1+e)*100%&细粒土的可塑性: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细粒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液限WL——土由塑态转变为流态的界限含水率,又叫塑性上限(%)测定方法:塑液限联合仪、锥式液限仪、碟式液限仪&塑限WP——土由半固态转变为塑态的界限含水率,又叫塑性下限(%)测定方法:塑液限联合仪、搓条法&表征指标——细粒土的可塑性的大小用塑性指数IP来表示。

即液限和塑限的差值,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IP=WL-WP&液性指数:定义——粘性土的天然含水率和塑限WP的差值与液限和塑限差值(塑性指数)之比。

用小数表示。

IL=(W—WP)/IP某一土样的天然含水率为25.0%,液限为34.0%,塑限为16.0%,则该土样的塑性指数(IP)为______ ,液性指数(IL)为______ ,该土属于细粒土中的______ 类型,处于______ 稠度状态。

土的透水性:水在土的孔隙中渗透流动的性能,称为土的透水性。

渗透系数K是表示岩土透水性的指标重点(看ppt or书)&达西定律:水力学:Q=FV→V=KI第三章&标准压缩系数a1-2:一般的工民建作用于地基土的压力为0.1―0.2MPa。

所以在工程实践中,常选择p1=0.1MPa,p2=0.2MPa所对应的压缩系数α1-2(标准压缩系数)作为判断土压缩性高低的标准。

&土的压缩定律:在压力变化范围不大时,土的孔隙比的变化(减小值)与压力的变化(增加值)成正比。

&压缩特性的表示指标&压缩系数:α单位MPa-1 或KPa-1,是表征土压缩性大小的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土力学计算中。

&定义-标准压缩系数a1-2:&定义-压缩模量:指土在有侧限的条件下受压时,在受压方向上的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单位:MPa (KPa)&变形模量——无侧限(有侧胀)条件下,压应力与相应的压缩应变的比值通常称为变形模量(E0),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求得。

P210&指标高低判断抗压土的抗剪强度的库仑定律土的抗剪强度τ由内摩擦力σ·tgφ和内聚力C两部分组成,且与正应力σ成直线正比关系。

τ=σ·tgφ+c其中:τ——抗剪强度;σ——正应力(法向应力)φ——内摩擦角(°);C——内聚力(MPa)σ·tgφ——内摩擦力; f =tgφ——内摩擦系数土的击实性--最优含水率——某一种土,在某一击实功的作用下,只有在某一含水率时,土的干密度才能达到最大值,即取得最佳的击实效果,这一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第四章一般土的特征:4.孔隙特征5.透水性和压缩特征6.可塑性9.抗剪性10.对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几种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淤泥类土——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黄土——湿陷性膨胀土——胀缩性红粘土——高塑性、收缩性冻土——融陷性盐渍土——溶陷性第五章岩石(体)与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别:1.岩石矿物颗粒之间存在致密而牢固的连结(结晶连结和胶结连结),这是岩石区别于土并赋予岩石以优良工程地质性质的主要原因;土的颗粒间无连接、胶结连结或是水连结,连结力弱2.岩石比土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及整体性、抗水性强的特点,但当岩体中结构面发育时,岩体的完整性被破坏,将导致其力学性质变差,且表现出不均匀性(非均质性、各向异性);3.岩体中具有较高的地应力,地应力的存在使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得更加复杂。

土体中地应力相对较小岩石的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降低的性质软化系数:岩石的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性质,常用渗透系数来表示。

其大小取决于空隙的数量、大小、方向及连通情况,一般认为,水在岩石中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极限峰值强度岩石的变形参数1变形模量E0(轴向应力σ/轴向应变εL)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初始模量Ei、切线模量Et、割线模量Es)2泊松比μ工程上,常采用应力—应变曲线上抗压强度50%的应变点的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

单向受力条件下的岩石强度根据外力的性质1岩石的抗压强度—岩石单向受压时,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用于岩体工程分类、岩体稳定性评价2岩石的抗拉强度——岩石单向受拉时,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用于岩体稳定性评价3岩石的剪切强度——岩石受剪力作用时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

岩体稳定性计算必需的参数:C和φ根据岩石破坏类型1拉断破坏2剪断破坏第六章岩石与岩体的区别:岩石是矿物或碎屑的集合体,例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岩体——是由结构面和被结构面所分隔的岩石(岩块、结构体)构成的整体,处于一定的地应力状态中。

eg.边坡岩体,地基岩体、洞室围岩等结构面——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如层理、层面、断层、节理、风化裂隙、卸荷裂隙、泥化夹层等。

软弱夹层——岩体中性质软弱,有一定厚度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岩体的结构类型划分4大类型P75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岩石质量指标RQD:定义————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百分比第七章活断层:一般理解为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情况也可称为潜在活断层活断层的鉴别标志(加举例)1地貌标志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错断同一地貌单元,如冲沟、溪流、阶地、冲积扇和山脊;理塘断裂理塘盆地段的地震地表破裂带2地质标志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未胶结;老断层的破碎带有不同程度的胶结。

3水文地质标志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泉水(尤其是温泉),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

宁夏石咀山红果子沟一带的活断层,将明代长城边墙水平错开1.45m(右旋),且西升东降,垂直断距约0.9m。

4历史地震和地表错断资料标志地震记载: 各县志均对该县历史地震破坏情况有详细描述。

如川西活动断裂带——鲜水河断裂,沿断裂带发育了30多个温泉。

5地形变、地震等监测资料重复精密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密集的地震台网监测地震震级基本定义:距震中100km处的标准地震仪在地面所记录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

M=lgA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特征周期(卓越周期):地表岩土体对基岩传来的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和突出,这样就会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就是该表层岩土体的特征周期(卓越周期)特征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即当地壳深部传来的地震波周期与地表岩土体的自振周期相同时,由于共振作用而使地表振动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