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的应用讲稿

合集下载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语言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系统介绍语言学科的总体面貌,语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语言学主要分支和重要流派;介绍语言的结构系统和功能,语言的应用规律、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书重点章: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为总论,第一节介绍语言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第二节分析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心理功能;第三节介绍语言规划的有关问题,第四节讲述中外语言学研究简史。

其中第一节、第二节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语言结构”,全面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

第一节为语言结构系统概论,其余四节分别说明语音、语义、语汇和语法四个子系统。

其中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是本章重点。

这一章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概念,而且要求熟练掌握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文字”,主要讲述文字的有关问题。

第一节讲述文字的性质和类型;第二节讲述文字的结构系统;第三节讲述文字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语言的发展演变”,主要讲述语言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状况及规律。

第一节讲述语言起源的有关问题;第二节讲述语言分化的有关情况;第三节讲述语言的接触和融合;第四节讲述语言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其中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是本章的特点,要求能用相关理论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第五章“语言运用”,主要介绍语用学,即语言运用的规律和艺术。

其中重点为“言语交际的原则”、“言语行为”、“指示语”、“前提”。

除了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外,也要求熟练掌握语言运用的具体分析方法。

第六章“语言学习”,主要介绍第一语言获得和第二语言获得。

重点是第一语言获得理论、中介语、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主要要求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语言的定义与特性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人类交流和思维。

讨论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如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机制。

1.2 语言学的范畴与分支介绍语言学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等。

讨论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语音与音系分析语音的物理特性,如音高、音强、音长等。

探讨音系的基本原理,包括音素、音位和音韵规则。

2.2 词汇与词义研究词汇的构成和分类,如词根、前缀、后缀等。

讨论词义的变化和引申,以及词义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语法与句法3.1 语法的基本概念介绍语法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包括句子结构、词类、词形变化等。

探讨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变化。

3.2 句子的构成与分类分析句子结构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讨论句子的分类和功能,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第四章:语义与语用4.1 语义学的基本原理介绍语义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包括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

探讨语义的成分分析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4.2 语用的基本概念讨论语用的定义和范畴,包括语境、语用含义、言语行为等。

分析语用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和作用。

第五章:语言的变异与变化5.1 语言的变异现象探讨语言的变异形式,包括方言、俚语、行话等。

分析语言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5.2 语言的变化与演变研究语言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包括语音变化、词汇变化、语法变化等。

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社会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语言的接触与影响6.1 语言的接触形式分析语言接触的类型,如双语、多语、语言借用等。

探讨语言接触的原因和结果,以及接触语言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6.2 语言的扩散与传播研究语言扩散的过程和模式,如语言的传播、语言的替换和语言的消亡。

分析语言扩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

第七章:语言的记录与描写7.1 语言记录的方法和技术介绍语言记录的基本方法,如语音记录、文字记录和计算机记录。

语言学概论讲稿

语言学概论讲稿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语言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高名凯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第一节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财富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合系统。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四季变化不是语言,动物界的鸡鸣狗吠虎啸狼嚎只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有限的,只能生产组合简单、粗疏的交际信息,无法与人类语言相比。

在人类的历史上,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

语言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人类的文明是语言传承的。

人类文学的源头是民间的传唱文学,例如欧洲的《荷马史诗》,藏族的《格萨尔王》以及淹没在历史中的兰陵古国的《兰陵王》等等,都是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类曾经有过的辉煌我们只能从祖辈们世世代代传唱下来的民歌中看到一点痕迹。

所以,我们说人类最早的文明是语言传承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是在藏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和谚语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格萨尔》的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卷帙浩繁,气势磅礴,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

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符合系统。

例如:书shū,book[buk];桌子zhuo zi,table[teibl]。

语言是符号是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了解和沟通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语言科学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

具体来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资外壳(外在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也就是说,任何语言都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

语言的基础是基本词汇和语法。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在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问题是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条分叉路。

”这就是说要研究语言学,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

语言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语言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02
语言濒危现象及原因
全球范围内许多语言面临濒危境地,主要原因包括社会转型、文化同化
、人口迁移等。
03
语言多样性保护措施
国际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语言多样性,如制定相关法规、推广本土
语言教育、建立语言档案等。同时,鼓励跨文化交流和多语种教育也是
保护语言多Hale Waihona Puke 性的重要途径。总结回顾与拓展思
0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句子结构与句法分
04

句子成分划分和层次关系
句子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等。
层次关系
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 关系、动宾关系、定中关系等。
划分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句子逐层切分 ,得到不同的成分和结构关系。
句法规则及其运用实例
01
02
03
句法规则
规定句子成分的组合方式 和顺序,如SVO(主谓宾 )结构、SOV(主宾谓) 结构等。
文化语境等。
不同类型文本解读策略
01
02
03
04
叙述文
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理 解作者通过叙述所传达的主题
和意义。
说明文
关注事物的特征和本质,理解 作者通过说明所传达的知识和
信息。
议论文
关注论点和论据,理解作者通 过论证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
应用文
关注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理 解作者通过应用所传达的实用
语言学流派及其理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
以索绪尔为代表,强调语言是 一个符号系统,注重语言内部
结构的描写和分析。
功能主义语言学
以韩礼德为代表,强调语言的 社会功能和交际功能,注重语 言在实际运用中的研究。

语言学概论功能介绍

语言学概论功能介绍

语言学概论功能介绍语言学概论是一门研究自然语言的学科,它涵盖了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语用、语言变异、历史演变等。

它旨在系统地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并提供一套方法和理论来分析、描述和解释语言现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语言学概论的功能及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首先,语言学概论起到了系统性的介绍和总结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作用。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论。

语言学概论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初学者可以迅速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其次,语言学概论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语言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通过语言学概论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明白不同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化、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第三,语言学概论促进了语言教育和语言教学的发展。

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语言教育和语言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语言学概论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语言学知识体系的框架和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教授语言知识。

通过语言学概论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种深入分析和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此外,语言学概论也对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等具体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语言学概论为这些具体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框架,通过对语言学概论的学习,研究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具体的语言学研究。

此外,语言学概论也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基础。

语言学概论所包含的语言学知识和理论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应用,如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

通过语言学概论的学习,研究者可以了解和掌握语言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综上所述,语言学概论在语言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促进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推动语言教育和语言教学的发展,对具体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产生影响,并为跨学科研究提供基础。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

《语言学概论》教案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1.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性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理解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性: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用于表达和交流思想与信息。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分支。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的结构、功能、历史和发展等方面。

语言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言政策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的符号特性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语言使用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语言学的应用。

小组展示: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进行小组展示并分享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1.4 作业与评估完成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加深对语言和语言学的理解。

写一篇短文:让学生选择一个语言学分支,对其研究对象和重要性进行阐述。

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二章:语言的结构2.1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的结构组成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概念和关系理解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2.2 教学内容语音:语音是语言的最小单位,包括元音、辅音、声调等。

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包括实词和虚词。

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体系,包括词法和句法。

语言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语言结构的规律性和可变性对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3 教学活动语音实验:让学生通过语音实验感知和区分不同的语音特征。

词汇游戏:让学生通过词汇游戏理解和记忆单词的用法和意义。

语法练习:让学生通过语法练习掌握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语言结构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语音练习:让学生进行语音练习,提高对语音特征的辨识能力。

词汇练习:让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加深对单词用法和意义的学习。

语法练习: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巩固句法规则和语法结构的知识。

语言学概论 语用概述

语言学概论   语用概述

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语言学概论-语用概述一、语用概述一、语用与语用分析的意义1.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2.语用学: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

3.语用分析的意义:能够进一步介绍用现代汉语交流信息的通常规律,能够深刻理解在存有特定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并使骂人者能够精确地传情言之有物、拨号者能够以获取话语原意,以达至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分析的有关要素(一)发话者: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1.重点分析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在通常情况下,应承者(包含说者和作者)都就是必须通过讲出某些话以同时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即为语用意图。

例如:想让别人关上门(语用意图)a.请你关上门。

(请求)b.我命令你关上门!(命令)c.你若不关门我就不跑了!(威胁)2.分析应承者同时实现意图的语用策略语用策略:就是应承者用什么方式非政府话语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K568话者认知其语用意图并在拨号者身上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1)从未知信息至未明信息的策略(2)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比如:一部小说中存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至澳门狂打赌,赢得一干二净。

有人不知情,想要恳请他冠名慈善事业,知情者便说道:他刚从澳门回去,缺钱了!(3)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二)受话者: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拨号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所云应承者的语用意图。

比如:a:面条里Though辣油吗?b:我就是地道的四川人。

(三)话语内容:应承者用语言符号抒发的具体内容。

比如:1.这种药对高血压存有好处。

2.你好!(问候语)(四)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也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两方面构成:1.言内语境:即上下文语境2.言外语境:即为言语抒发时的具体内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如说时代、社会、民族、交际个体等因素。

这两大语境,实际上只是一个潜在的语境。

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语境因素起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的应用讲稿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研究语言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主要包括语言学习和语言信息处理两个方面。

第一节语言学习一、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指掌握语言的过程,包括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

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交际中通过模仿、直觉等非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过程。

语言学得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的练习和死记硬背等有意识地掌握语言的过程。

儿童掌握母语的前期主要靠习得,后期也需要靠学得。

成人学习外语的前期主要靠学得,后期也需要某种程度的习得。

母语学习又叫第一语言学习,外语学习又叫第二语言学习。

二、第一语言学习(一)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和原因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步骤,这就是“语言习得过程”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决定的,这就是“语言习得原因”的问题。

前者更多的是一种对“其然”的观察,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对“其所以然”的解释。

目前对前一个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而在后一个问题上的争论还比较多。

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即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或者通常所谓学会说话的过程。

儿童当然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了完备的语言能力,他们从完全不会说话到基本会说话要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到五岁左右才能跟大人差不多一样地说话。

这段时间里儿童怎么一步一步听懂别人说话和能自己说话,或者说怎么一步一步更接近成人的语言,这就是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

每个儿童出生的地点可能不同,出生后接触的语言环境也可能不同,儿童最早开始说话的时间和儿童智力的发展也多少有些差异。

但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儿童的语言习得大致还是相同的。

即一般首先需要有一个语言前阶段,其中包括非自控阶段和咿呀学语阶段;然后才进入真正的语言阶段,其中又大致可分为单词阶段,双词阶段,实词与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实词与虚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

这些阶段中有的持续时间较短,有的则持续时间稍长些,有的不同阶段在一个短时间内可能前后交叉,但阶段之间的转变还是十分明显的,甚至孩子的父母都能感觉得到。

当然阶段的划分也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比如上面的划分主要是以儿童说话的现象为标准,而实际上儿童听的能力往往都要早于说的能力,或者说理解句子的能力往往要早于构造句子的能力。

另外,儿童语音、语义和语法的发展也是有先后的。

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要早于语义和语法能力的发展。

但语法能力的发展则肯定是观察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最主要的线索。

把这些综合起来,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非自控阶段婴儿出生到一岁左右就属于语言前阶段,或者叫语言准备阶段。

其中前六个月就是非自控阶段。

从发音看,孩子从呱呱落地就会啼哭,并能通过不同的哭声表示饥饿、不适、要大人抱等要求;很快又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表示高兴、满意的情绪。

这些哭声、笑声就是婴儿最早发出的声音。

但这些还不能算作是语言的声音,而只是一种本能的刺激反映。

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婴儿发出的这些声音都是相同的,即使先天聋哑儿童也会发出哭声、笑声。

从听音看,婴儿一生下来就接触到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声音,但在这个阶段,他们基本上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以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比如听到责骂声会停止哭叫,听到抚慰的声音会微笑等。

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实验仪器是一种装有记录婴儿吮吸率的人工奶嘴。

先把奶嘴放到婴儿嘴里,然后在他身边持续发出一种声音,直至婴儿的吮吸率稳定为止;这时再换另一种声音,婴儿的吮吸率又会突然加快,直到慢慢习惯下来才会稳定下来。

由此就可以观察到婴儿是怎样听出声音变化的。

比如有的实验就发现婴儿很早就能分辨出辅音的清浊差别,如[ ba ]和[ pa ]。

这似乎证明婴儿对语音有先天的敏感。

2、咿呀学语阶段儿童大约六个月后到一岁左右是语言前阶段中的咿呀学语阶段。

从发音看,这一阶段婴儿已能发出比哭声和笑声更多的类似于自言自语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是一连串的,也开始有一定的语调和节奏。

虽然语调和节奏可以看作是婴儿最早产生的接近语言的声音,但这时的声音更多地还只是一种游戏,而且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婴儿发出的这类声音仍然大致是相同的,也都不表示具体的意义。

从听音看,这一阶段对语言的声音更加敏感。

有一种实验是找出各种不常见的玩具,然后分别用一些简单的元音和辅音组合来命名(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或辅音有差别),比如把两个玩具分别叫做[ bak ]和[ mak ],把另外两个玩具分别叫做[ ek ]和[ ok ],让婴儿来听辨,这时他们已能分辨出人类语言中一些主要的元音和辅音的不同了。

婴儿对大人的某些语言性的指令也开始能作出反应,当大人说“笑一笑”、“招招手”等,他们就会作出相应的动作。

有人统计十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对二百三十种不同的话语形式,其中包括最简单的疑问句和祈使句,作出感知性反应。

这些表明婴儿的头脑中已开始建立复杂的语音表象,他们虽然还不能说出一个真正的词语,但听觉已开始语言化了。

3、单词阶段儿童一岁左右就进入了真正的语言阶段,也就是能开口说话了。

从这个阶段起,观察儿童语言的发展就主要是以“说”而不是以“听”为标准了。

因为显然这时儿童能分辨的语音对立要比他们自己能说出的多得多。

进入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幼儿可以说出单词,而且不同语言环境的儿童说出不同语言的单词,所以最初的语言阶段叫单词阶段。

幼儿这时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或者说能发的音还不多,因此说出的词都比较简单,还常常要把稍复杂些的词加以缩简,比如说英语的幼儿会把“book”说成[ bu ],把“home”说成[ ho ]等。

但不管是完整还是不完整的单词,这个阶段幼儿说出来的单词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句子,或者说他们这时说的句子就是由一个单词构成的。

因此这时的儿童语言就叫做“综合句语言”或“以词代句语言”。

正因为这样,这些单词就往往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例如“妈妈”这个词,在幼儿语言中就可以表示“妈妈过来”、“妈妈抱我”、“我饿了”等等,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大人根据幼儿说话时的不同语境去猜测了。

幼儿刚开始说单词的时候,环境中可能还需要刺激物,比如看见一只玩具狗或图画中的狗才说“狗”。

但慢慢地可能说出表示抽象意义的词,如“不”和“好”等,这时他们就已经开始用词语来传递思想感情和通过语言来达到某种目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在单词阶段实际上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即通过词语来表示意义。

这些意义不但可能是词语本身所代表的具体或抽象的意义,甚至还可能包括词语以外的意义。

但这时幼儿似乎还不具有语法的能力,因为单词严格说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句子。

虽然也有人认为,幼儿此时已能理解简单句,也能够利用语境的补充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说明儿童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句子。

但至少从“说”这方面看,幼儿还不具有最初步的组织词语的能力。

4、双词阶段儿童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开始进入了双词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这可以称作“双词句语言”。

起初的双词句只是两个单词的重叠,或者是先后说出具有独立语调的两个单词,如“宝宝。

床。

”,这跟单词句还没有什么差别。

但不久儿童就开始构造具有一定句法和语义关系的真正的双词句,而且句尾也开始出现统一的句调。

比如“隔壁姐姐”表示领有和从属,“猫觉觉”表示施事和动作,“打狗狗”表示动作和受事等。

儿童产生双词句当然首先是交际的需要,因为这样儿童就可以不必再借助手势或不再受时空限制而表达更多的要求。

但从语言形式本身看,双词句不但表达出的语义关系更复杂,而且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虽然有时双词句不一定表示一种语法关系,比如同样是“名词+名词”的“妈妈袜子”,既可能表示“妈妈的袜子”(偏正),还可能表示“妈妈和袜子”(并列),或“妈妈穿袜子”、“妈妈给我穿袜子”(主谓),但它毕竟反映了儿童最初步的组织词语的能力。

5、简单句阶段儿童在两岁或两岁半就进入了多个实词连接的简单句阶段。

这时儿童说出的句子已可以连续出现两个以上的实词,但基本上还没有虚词。

儿童这时说出的话很像过去大人打电报时所用的“母病,速归”等句式。

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也就称作“电报句语言”。

例如“隔壁姐姐爸爸”。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会使用助词、介词、冠词(put truck window放卡车窗户)、助动词等虚词,不能区别时态变化等(he play little tune他演奏小曲子)。

6、复杂句阶段。

最后当儿童能够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时,就进入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虚词与实词连接的复杂句阶段。

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语言与成人的语言除了词汇量上还有一些差别外,已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包括能分辨正确的句子和错误的句子,能区别句子的同义关系和歧义现象,能谈论过去和将来发生的事情,甚至谈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情等,因此这种儿童语言就可以干脆称为“成人句语言”。

下面再讨论后一个问题,即怎样解释上述儿童习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

儿童在很短的时间里而且似乎并不太费力(特别是相对于成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而言)便能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系统,这使科学家们都感到十分惊讶,并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为了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的原因和条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甚至其他一些学科的科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理论概括起来,其实主要有两大类:一类理论偏重外部条件的解释,另一类理论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

偏重于外部条件的一类理论虽然也承认大脑的语言功能,但认为儿童的语言习得主要还是由后天的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

其中最主要有“模仿说”和“强化说”。

与此相反,偏重于内部条件的一类理论虽然不排除后天的环境条件,但更强调儿童语言习得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

其中典型的是“天赋说”,还有与此有某种联系的“认知说”。

下面分别作些介绍。

1、模仿说这种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大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

这一说法当然不无道理,因为谁都知道小孩说话肯定有模仿大人说话的因素,每个父母也都有过教自己孩子说话的经历,通常情况下父母还要对自己的语言作出某种调整,比如发音尽可能缓慢清晰,声调有意夸张(如问句的高调或升调),句子结构尽可能简单,多用呢称代替具体的名词等,这些都是为了帮助儿童模仿大人说话。

例如:宝宝,穿鞋鞋,坐车车,上街街,买糖糖。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一定的语言环境也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儿童就说不同的语言,与语言环境完全隔绝的儿童不可能学会语言。

聋哑儿童不会说话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有毛病,而是因为由于先天失聪导致不具有自然语言的环境。

可见儿童学会语言离不开他所接触到的语言。

但是如果说儿童学会说话完全是靠模仿也显然不符合实际。

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看:有的父母经常教自己的孩子说话,还有的父母很少教孩子说话,但儿童学会说话的进程几乎是一样的,不会明显地更早些或更晚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