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知识要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一.词汇1.词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形式和意义上的特点,是表达概念的基本手段。
2.词的分类:词可根据词形、词义、词性等进行分类。
3.词汇义和词义的概念:词的义指的是词汇在语言中所代表的意义;而词义是指词的其中一种特定的意义。
4.语义的概念:语义是指语言所能表达的意义,它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
5.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连词关系等。
6.多义词和一义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词义,一义词则是指一个词只有一个词义。
7.词义的反思性特点:反思性特点是指由于词义的发展和扩展,使得一部分词汇原本只能指代具体事物的名称,逐渐发展为可以用来指代抽象概念的称谓。
8.词的构词和构词法:构词是指用来形成新词的方法和技巧,构词法则是研究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9.词汇的生成和消失:词汇的生成是指新的词汇在语言中的出现和流行,而消失则是指一些词汇在语言中的逐渐淘汰。
10.词的历时变化:词的历时变化是指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变。
二.语音1.语音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研究语言音素、音节和音系等内容。
2.音位和音素:音位指的是语音系统中不同的基本音单元,而音素则是指在一种具体语音系统中有决定意义的语音单位。
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音标符号,用于表示各种语言的语音。
4.声调:声调是指语音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调变化。
5.语调:语调是指在一句话中语音音调的变化。
6.连读和重音:连读是指在语音流通的过程中,语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重音是指在词语和句子中,一些音节能够产生的较大音量、较长时间和较高音调。
7.训练和修正:语音训练是指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得个体能够正确地使用语音来表达意义;语音修正是指对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和改正。
三.语法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语言结构和组织的规律和原则。
2.句子的基本概念: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组成。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
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纲要复习重点汇总(详细)(精细排版)

语言学概论纲要复习重点汇总(详细)(精细排版)1.语文学阶段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三个方面的成就。
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一般规律的研究。
4.共时语言学:分别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5.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6.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体姿势等非语言形式独立传递的信息有限,且大多数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因此,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7.逻辑学关注思维的基本形式,心理学关注思维的心理过程,认知神经科学关注思维的生理机制。
认知神经语言学是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结合。
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专门研究语言、思维和大脑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
9.当人出生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失去了发展的潜力。
这个时期叫做临界期。
10.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
11.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12.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合,形成更高层次的结构。
高层结构中的每个符号称为结构的组成部分,结构中每个组成部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3.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叫做聚合关系。
14.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以及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15.音位: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一、导言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3、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是符号系统。
2、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二、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思维功能。
2、所谓“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3、语言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4、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5、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6、大脑的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7、大脑的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还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8、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人出生之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与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9、聋哑人也是能思维的。
①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只是因听不见别人说话而学不会语言。
②聋哑人不能运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手语,动觉,触觉)。
10、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密切相关。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3、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语言学概论考纲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考纲知识点一、语言学概论考纲知识点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的考纲知识点可不少呢,咱们一个一个来看哈。
1. 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什么呀?它可是人类特有的用来交际和思维的符号系统呢。
就像我们每天说话,那可都是在使用这个神奇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社会性特别强,它不是某个人单独创造的,而是整个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
比如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这就是不同社会群体在长期的交流中形成的特色语言形式。
语言的符号性也很有趣。
语音和语义就像是符号的两面,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
就像“苹果”这个词,它的读音就是语音形式,而代表那种红红的、可以吃的水果就是它的语义内容。
2. 语言的结构语音。
语音有好多要素呢,像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音高就像我们唱歌时的高音和低音,不同的声调就是音高的变化。
音强呢,就是声音的强弱,比如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音强就不一样。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有些语言里音长还能区分意义呢。
音色就更好理解啦,不同的人声音不同,就是因为音色不一样。
词汇。
词汇是语言里词语的总汇。
有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就像“天”“地”“人”这些,是非常稳定、使用频率很高的词。
一般词汇就比较灵活,像一些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语“锦鲤”之类的,就属于一般词汇。
而且词汇是有构词法的,比如复合构词,像“火车”,就是“火”和“车”两个语素组合成的新词。
语法。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有词法和句法。
词法就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等规则。
句法就是句子的构造规则。
比如说,在汉语里,“我吃饭”这个句子,就是按照主谓宾的句法规则组成的。
3. 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语音会发生演变,像古代汉语的一些读音和现在就很不一样。
词汇的发展变化就更明显啦,不断有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比如古代的“马车”,现在就很少用了,而像“手机”这样的新词是现代才有的。
语法也会发展变化,不过语法相对比较稳定。
但是也有一些变化,比如一些句式的使用频率会发生改变。
4. 语言的功能交际功能。
语言学概论-基本知识

语言学概论1、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造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
2、词性变化主要包括四种基本情况:附加、屈折、异根、零形式。
3、语法范畴:就是把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形成的区别。
4、基本词汇中,词是语言词汇的核心。
特点: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强构词性。
5、词汇的属性:普遍性、民族性、任意性、理据性、可变性、稳定性。
6、反义词的类型: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
7、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因素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8、语言发展的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9、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语音、语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语言的三要素:词汇、语音、语法。
10、文字除字音、字义之外,还有字形。
11、划分词类的功能:形态标准、功能标准、意义标准。
12、每个符号的音和义在最初结合都是具有任意性,确定后就具有强制性。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层次性。
13、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4、词根、词缀是构词语素,词尾是变词语素。
15、根据语言的形态表现,将世界上的语言形成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
16、文字记录语言的形式主要有三种:语素音节文字、拼音文字系统、音节拼音文字。
17、词义的特点: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18、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学者索绪尔,他的名著《普通话语言学课程》提出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19、音标就是因素的标写符号。
20、符号与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征候与事物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21、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22、语言符号可以分为形式和内容,形式是指语音,内容是语义,二者密不可分。
23、人类与动物语言的区别是:人类语言具有以少驭多的特点。
24、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音高是用声调来区别意义的。
25、引起音质不同的要素是: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26、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
27、语法规则是由组合规则、聚合规则构成的。
28、音节的结构是领高、起首音、收尾音、过渡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语言”只是一种社会现象。
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因为“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只有人类社会才有“语言”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
2、在绝大多数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不是和国家联系的是跟民族联系的。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提出来的。
索绪尔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目的就是要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4、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语素是一定的语音形式和一定的语义内容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必有据单位。
词是最小说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5、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叶,经过众多学者几十年的努力,一门新兴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并且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6、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阐述“语言”的一般理论的著作通常认为是德国学者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7、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8、选择(见课本P50)
9、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同,可以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
10、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1、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音位的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2、语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
语汇的类聚系统首先应分成“词”和“语”这两大类。
13、词的语汇学分类根据的主要是词的构造形式、语音形式及其地位和用途等。
14、词的分类(见课本P94~104)
15、语的分类(见P104~106)
16、语素的分类(见P109~113)
17、词的构造过程从语素和词的关系的角度包括两种情况:成词和构词。
成词又可分两类:一类是语素不改变形式就形成词,这可以叫作“直接成词”。
另一类是语素改变形式后成为词,这可以叫作“转化成词”。
18、转化成词大致有“变性成词”和“变形成词”两种情况。
变形成词又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
19、复合词可以分成几小类: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
20、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语法规则是一种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21、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22、语法手段可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
即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
词法手段也并非跟句法无关,只是说这些形式是围绕着词而表现出来的,它们也叫综合性手段;而句法手段就是不直接依附于词的形式,它们也叫分析性手段。
23、词法手段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
24、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即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
25、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大类。
26、“--了”表示完成,“--着”表示持续,“--过”表示经历,“--起来”表示动作开始,“--下去”表示动作继续,动词的重叠表示短时和尝试动作。
27、句法范畴可以分为“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两类。
28、基本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又叫述宾词组)、偏正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
特殊词组:介词词组、数量词组、“的”字词组。
29、词组的聚合类型有两种分法:1体词性词组2谓词性词组。
另一种分为“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30、句型类中最主要一类是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
与完全主谓句相对的就是不完全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31、句子的句式类,即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1被动句、存在句;2把字句、话题句(又叫主谓谓语句)。
32、句子的功能类可分几种:一是陈述句;二是疑问句;三是祈使句;四是感叹句。
33、句子的简繁类,即句子的单句和复句分类。
34、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思想意义);一是情感(非理理性意义)
35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36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
37词义可说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词义是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但这种反映在揭示事物本质的程度上有深有浅。
38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没有了它,词语就会丧失指称和区别事物的功能,表示人的主观态度等和附加色彩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因而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9非理性意义主要几个方面:一是感情色彩。
二是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
40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如果一个词只反映一类或某一个对象,这个词就只有一个义项;如果反映的对象不止一个,这个词就有多个义项。
4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义素分析结果的描写和记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矩阵图,一横排结构式。
42派生义产生的途径是一般所说的引申。
引申一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联系这两个方面进行。
前者的引申方式是“借代”,后者的引申方式是“比喻”。
43同义词有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大同小异,因而可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44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45句子的语言意义是由句子里的词汇形式、语法形式、语调形式等来表达的,句子的语境意义则一方面取决于该句子的语言意义,一方面又取决于语境等句子外部的因素。
子的语言意义可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分析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46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
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
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
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47述谓结构可分四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
48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49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
50 歧义可分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组合歧义又分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
5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由一定的图形跟一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并且固定下来以后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