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比赛学案
短歌行教案(精选6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短歌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歌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1、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2、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1、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教学设计及学案:《短歌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学习黄河风景的描写和江南渔村的描写。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5.通过学习《短歌行》能够启发学生对国家与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黄河风景的描写。
3.江南渔村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1.理解《短歌行》的内容和意义。
2.感受及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教案、学案。
2.多媒体设备。
3.《短歌行》的课文。
1.导入通过播放黄河的音乐和黄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和好奇心,导入《短歌行》的学习。
2.导读3.阅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短歌行》,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黄河为什么被称为“碛”、蜀道为什么被称为“山”?4.黄河风景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黄河风景的描写,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丽和神奇。
5.江南渔村描写教师通过课本材料或多媒体展示江南渔村的描写,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和宁静。
6.欣赏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短歌行》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7.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并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1.师评学生完成的学案,了解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学生通过朗读《短歌行》,展示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3.课堂讨论和评价,了解学生对于黄河和江南渔村的描写的感受和理解。
七、学后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加深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2.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以自己所在地为背景的短歌行。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黄河和江南的美丽风景。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最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育目标1. 学生能够熟悉、理解《短歌行》的作者历史背景,学习其文学创作方法和风格,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骆宾王诗歌的象征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的意义。
3. 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为日后的创作积攒经验。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骆宾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创作背景。
3.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难点:1. 如何解读骆宾王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2. 学生的神经科学、文化和语言水平不确定性,如何使得文学知识得到实际巩固。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翻阅《短歌行》原文,梳理文学史背景(南北朝时期),揭示骆宾王的诗歌创作历程和文学成就,并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讲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分析诗歌的形式、韵律和音乐美感,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使学生逐渐对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课时:讲解骆宾王诗歌语言和文化蕴含,并在教学现场和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参与骆宾王诗歌的解读讨论,形成学生的活跃研讨氛围。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阅读《短歌行》的背景材料,对于骆宾王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韵律处理的独特之处,在实践中提高解读短歌行的能力和视野。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1. 互动式学习。
在讲授和分析短歌行的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集体认识和合作意识。
2. 知识呈现和实践融合。
在知识传递中注重实践,通过学生个案、合作学习或文学作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评价方式:1. 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主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专业的评价。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把握《短歌行》的意境和情感。
(2)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短歌行》的古典意境。
3.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体会《短歌行》的文学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曹操和《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分析《短歌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诗歌意境。
4.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对《短歌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教师总结,强调《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结合《短歌行》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曹操的生平和思想的小短文。
3. 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分析和解读,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短歌行》相关小短文和古典诗歌欣赏分析等。
3. 知识技能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背诵检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最新7篇)《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汇总5篇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汇总5篇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识记曹操的生*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教学重点]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教学方法]讲解、点拨、诵读、讨论[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二、初步感知1、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2、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三、探究主旨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再次压缩成一句: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四、个性解读1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2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①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②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师生新解:(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 编号:_____【学习目标】1.2.3.积累文学资料,生成写作素材。
【自主预习】 一、走近作者曹操(德,和文学家。
是举”以令诸侯”。
内兴文学”,操集》。
二.写作背景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持槊歌此《短歌行》互动探究(合作、探究、展示)一、读。
《短歌行》诗眼是什么,围绕诗眼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相关链接 (1)酒与情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的无奈,愤恨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2)意识到人生短暂时及时行乐,还是积极进取?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3)补充注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嗣音:传音讯。
你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牵挂的心。
即使我不去找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4)补充注释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他孝顺,仁爱,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呕心沥血。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
周公归政成王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
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
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短歌行》思想内容:二、品。
探究诗歌《短歌行》的艺术手法《短歌行》就是一首“求贤歌”,艺术感染力很强,请找出其中有哪些艺术手法,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温故知新】“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通感,是由视觉转向听觉。
化静为动,月光与树影本来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了活泼的跳跃的音符。
这就将景物写活了,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营造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我的分析:三、悟。
结合所学诗歌,总结曹操诗歌的特点相关链接龟虽寿[东汉]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寿,长寿。
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螣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
枥(lì):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
盈,长。
缩,短。
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长久。
⑩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11.永年:长寿.【译文】神龟虽然长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品评】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犹有“终为”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最后数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主旨】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太荣幸,用歌咏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吧。
【赏析】借助奇特的想象写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奇特想象突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及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
我的观点:曹操诗歌的特点是【拓展·素材生成】四、素材生成七嘴八舌说曹操,妙笔生花写曹操。
请你给曹操写一段文采斐然的颁奖词。
相关链接(一)素材运用举例英雄还是奸雄?你招贤纳杰,知人善用。
你聚荀彧、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都越陌度阡来归。
军帐前,盈樽独饮,举剑问天,汉邦才俊,何不尽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喝石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shuò),旋即生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
你是那般才华横溢、那般风流满洒!马背上,勒缰援须,豪情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你以道、义、治、度、谋、备、仁、明、文、武十胜于天下,但仍有人称你为奸雄。
是因为你生性多疑,屠吕伯奢全家,还是因为败你诗兴而槊(shuò)死刘馥,忌才学而杀杨修?抑或是你功高震主,无视汉天子存在?奸雄,时人作下的预言,史学家对你的评判,小说家给你的名号。
孟德啊!只有你自己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功与过留与后人评说,我只管把酒临风,歌以咏志!(二)历史人物评曹操东汉末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看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曹操的几个小故事疑杀华佗曹操晚年患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神医华伦。
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
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
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
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发代首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
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
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望梅止渴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裸足迎才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
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曹操焚稿《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写到:张松出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
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
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为己能。
”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
”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
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
滥杀无辜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几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
伯奢出去了,家中只有他的五个儿子。
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
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生性多疑曹操死后采取了“疑冢”的措施。
布置疑冢,一方面为了防止盗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
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都城所有的城门全部打开,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城门抬出。
从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课后·知识巩固】背诵默写《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