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8.3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3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俄罗斯》(第2课时)教案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工业、农业、交通发展特点。

(2)了解俄罗斯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

(3)了解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在欧洲和亚洲两部分的地区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图文资料、视频资料、小组活动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

【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工业分布以及与条件的关系。

(2)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学难点】俄罗斯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在亚洲和欧洲两部分的地区差异。

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俄罗斯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学生回答问题)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

二、新课学习(二)发展中的经济(1)工业特征活动:读图,找出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田、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

举例说明某工业区与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

(学生读图找图,回答问题)(2)农业特征读图说一说,俄罗斯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多分布在这里?(学生读图回答)(3)交通特征活动:归纳俄罗斯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铁路与城市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介绍: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亚欧大陆,起自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向西到莫斯科,总长9298.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播放视频:《西伯利亚大铁路》活动:议一议,为什么西伯利亚的铁路多修在南部地区?(学生讨论回答)活动:俄罗斯油气管道的分布有何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三)人口与城市活动:讨论:摩尔曼斯克在北极圈以内,为什么该港口终年不冻?(学生分析回答)活动:找出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港口城市。

想一想,俄罗斯北部有漫长的海岸线,为什么港口却相当少?(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阅读:俄罗斯民族、语言和宗教活动:说一说,下列短句描述的是俄罗斯哪些地理环境特色?(学生回答)明确:空间是俄罗斯灵魂的工程师。

湘教版七下地理8.3俄罗斯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8.3俄罗斯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8.3俄罗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俄罗斯,教材通过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和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学习一个新的国家,他们充满好奇。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复杂地理概念和分析地理现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和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罗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难点:对俄罗斯地理现象的分析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俄罗斯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教材。

2.教具:地图、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3.课前作业:让学生预习俄罗斯的相关内容,了解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罗斯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俄罗斯会有这样的地理位置?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业、交通和文化等特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点,如俄罗斯的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河流、山脉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填空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填空。

通过这种方式,检查学生对俄罗斯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走近国家 第三节 俄罗斯》教案_0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走近国家  第三节 俄罗斯》教案_0

俄罗斯示范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和自我构建,能根据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图分析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以俄罗斯多沼泽的原因剖析为例,把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3.通过对俄罗斯资源的开发及资源跨区域调配,能理解区域的差异性和开放性特点,并能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相关分析。

4.通过对伏尔加河流域开发背景的分析,能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进一步落实流域开发的一般思路并结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原理进行相关分析。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2、俄罗斯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三、主要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法四、预学区小组合作学习《金太阳导学案预习部分》五、教学过程导入:新闻视频导入介绍本节课的课题名称,解读教学目标然后进入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以下问题,让小组抢答,学生互相点评达到固化知识,自主学习的目的。

根据手中高考地图分析以下问题:1、描述俄罗斯地理位置2、从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点,俄罗斯分布面积最大的自然带是什么3、描述俄罗斯的地形特征4、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的流向为:判断依据是什么5、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沼泽广布,试分析其原因:活动二、通过活动一学生对俄罗斯自然地理知识的掌握,设置以下小组探究题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合作探究一(让学生展示,小组互相点评)材料一:上图为俄罗斯资源分布图。

材料二: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区内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规模和水平较高,人口占俄罗斯总人口的11.1%1.以莫斯科工业区为例,说明其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2.请你为库兹巴斯、秋明油田等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合作探究二(教师先通过视频介绍流域开发的思路,然后让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相互点评) 伏尔加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材料一 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该河流干流总落差仅256米,通航期有7—9个月。

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阶梯开发为重点,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七年级地理下册8.3俄罗斯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3俄罗斯教案(新版)湘教版
-项目导向学习:学生分组完成关于俄罗斯的研究项目,如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利用、俄罗斯的城市化进程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俄罗斯不同地区的人民,介绍自己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生活方式,增加学生对俄罗斯地理和文化特色的了解。
-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如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8.题目:请分析俄罗斯的交通状况。
答案:俄罗斯的交通状况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铁路网络发达,公路和航空运输也较为便利。
9.题目:请简述俄罗斯的行政区划。
答案:俄罗斯的行政区划分为州、边疆区、自治共和国、自治区、市等。州是俄罗斯的基本行政单位,边疆区、自治共和国、自治区等为特殊行政单位。
-让学生尝试阅读一段俄文,了解俄罗斯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尝试制作俄罗斯的特色美食。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俄罗斯风情园或者俄罗斯艺术展览,感受俄罗斯的文化魅力。
-鼓励学生结交来自俄罗斯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让学生关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了解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并写一篇短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法,案例研究和项目导向学习等,这些方法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们积极发言,相互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授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地理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困难,比如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下次我需要在讲解这些概念时更加详细,更加生动形象,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俄罗斯教案2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3 俄罗斯教案2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俄罗斯(1)阅读“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查找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

(2)从图中找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并总结特点。

学生完成任务(1)找出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基地,并在地图上进行标注: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飞机、火箭、电子等石化、造船、电子、航空航天、纺织、食品等石油、钢铁、机械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等学生总结: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军工、航空航天及核工业非常发达,但轻工业相对薄弱。

教师:利用PPT展示俄罗斯部分军工、航天产品。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对工业部门及工业区的了解,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进行总结的能力。

解俄罗斯交通线和城市的分布规律。

学生:结合课本中的“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讨论俄罗斯的交通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预设:俄罗斯交通线分布不平衡,集中在欧洲部分,铁路运输方面,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铁路网。

亚洲部分交通线比较稀疏,线路位置偏南。

教师:你们知道俄罗斯客运和货运的主要方式有什么不同吗?(展示俄罗斯交通运输业的部门结构图)学生回答预设:客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货运以铁路和管道为主,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二)农业特征出示俄罗斯农场的大片麦田俯瞰图了解俄罗斯的简单农业情况: 2010年,俄罗斯耕地面积约1.26亿公顷,约占全世界的8.39%,居世界第三位;粮食总产量约8100万,居世界第六位。

读图归纳俄罗斯耕地分布特征。

教师指导: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最集中。

展示农作物图片。

三)交通特征思考自然环境对交通和城市布局的影响。

材料:读“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图,如下:(1)从图中找出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沿线的主要城市。

(2)在山区建铁路,建设成本会显著增加。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 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 精品教学设计

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三节俄罗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2.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4.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重点难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经济特点教学提纲(板书)一、面积最大的国家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2、面积:1708万平方千米二、平原广大地势东高西低,平原占70%三、温凉的气候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四、丰富的资源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五、改革中的经济1.工业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2.农业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3.城市和港口首都莫斯科六、西伯利亚的开发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面积最大的国家1.提问: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2.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线,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3.引导学生回忆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并和学生一起找出东经160°纬线,得出俄罗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特征。

4.读图8-23,完成活动。

5.请学生朗读P85材料,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思考:俄罗斯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引出气候类型的学习。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征?3.小结:由于俄罗斯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广,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也使东西部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教案

教案:俄罗斯【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81-P85。

主要包含“面积最大的国家”、“发展中的经济”、“人口与城市”等内容。

1.教学目标:(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面积: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其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或地区。

(2)掌握俄罗斯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和资源:分析其地形、气候、河流及自然资源特征,并理解这些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发展特点以及人口与城市分布特征。

2.教学重点:(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领土面积:明确其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地位。

(2)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

(3)人口与城市分布:了解主要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及其经济发展特点。

3.教学难点:(1)综合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实例,理解自然环境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地图和资料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4.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领土面积(1)导入新课(1)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学生回答:俄罗斯)(2)展示地图,指出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强调其横跨欧亚两大洲的特点。

(2)讲授新知(3)解释俄罗斯的领土面积:约170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

(4)讨论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如北靠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3)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在地图上标出俄罗斯的主要邻国和临海位置,描述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第二课时:自然地理条件与资源(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讲授新知(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2)讨论其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第2课时)教学设计
5.结合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
内化阶段
合作
探究
6.运用统计资料,对比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重 要性。小组内交流合作,然后小组派代表说出答案,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展示
交流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1.森林资源
2.水力资源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 、煤、铁矿教师:
2.俄罗斯是个多民族的国家,_______人口占总人口的81%,通用______语,人口的四 分之三集中在_______部
二、综合题
读俄罗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是俄罗斯的_2.城市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它是俄罗斯第_________大城市和重要海港。
教学
资源
有关俄罗斯方面的网站,地图。
教学策略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
自学阶段
确立
目标
直接引入
播放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俄罗斯一直是我国的友好邻邦,而且是战略合作伙伴。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俄罗斯,走进俄罗
自主
学习
学习目标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俄罗斯丰富 的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了解主要矿种与工业基地的分布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资源2.水力资源3.矿产资源
二、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教师:
俄罗斯既然坐拥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
那么他在发展
经济的过程中就必然有着天然的优势,
请问同学们,俄罗斯的经济有什么特点了?
是的,
俄罗斯的经济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重工业为主。
请大家在找一找,你看俄罗斯的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在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
二、综合题
读俄罗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①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 ,它是俄罗斯的 _________________ 、最大城市和最大的
____________ 工业中心。

2.城市②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它是俄罗斯第__________ 大城市和重要海港。

3.河流④是__________河,⑤是_________ 河,⑥是____________ 河,⑦是__________ 河。

4.⑧是___________ 湖,它是世界最 __________的湖泊。

5.③是______________工业区,它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
本节课对俄罗斯的介绍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对于俄罗斯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各种地图的解读、材料分析来实现的。

我充分利用教材的各种资料和丰富的网络素材,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活
动,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综合、归纳等各种方式,探究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
题的方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