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支气管胸膜瘘(修改后)

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防治进展韩巴特尔综述郭占林审校作者:韩巴特尔,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09级在读研究生,呼和浩特010050;通讯作者:郭占林,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E-mail:********************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呼和浩特010050;基金项目: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FYBS200503)摘要: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人类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 BPF)是肺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尽管BPF的发生率较低,但其治疗效果差,致残率、病死率较高。
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BPF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就BPF的发生率、诊断、预防、治疗予以综述。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肺癌;外科;术后并发症The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Bronchopleural Fistulae After Lung Cancer SurgeryHanbater Guo Zhan-lin(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ffiliated Hospital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Hohhot 010050, China)Correspondingauthor:GuoZhan-lin;E-mail:********************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FYBS200503).Abstract:Lung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and is also the primary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Bronchopleural fistula is one of the severe complications after the removal of lung. Although the low incidence of BPF, the treatment is poor, disabilityy and mortality are higher. Therefore,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BPF has been a hot topic that attracts the most atten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incidence of BP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treatment .Key words:Bronchopleural fistula; lung cancer ; surgery ;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人类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论文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摘要】介绍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肺部并发症的防治进展,阐述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原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护理要点。
认为术前心肺储备力训练及术后协助病人有效咳嗽排痰,超声雾化吸入、充分湿化呼吸道、适时吸痰、气管内用药等呼吸道管理措施是预防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老年胃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呼吸道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4-01本院普外科于2008 年开始加强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既往常规护理的患者比较,减少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8 年1~12 月于本院住院的老年胃癌患者72例,年龄62-78岁,中位年龄69.6岁。
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
2 护理2.1 术前呼吸道护理呼吸道准备:对吸烟者,入院时护士向患者说明吸烟影响术后康复的危害性以及与ppc的密切关系,以提高患者戒烟的成功率。
指导并训练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和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术后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有利于排痰,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缺氧、预防术后肺炎和肺不张。
口腔护理:入院时护士向患者介绍口腔护理的必要性,教会患者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晨起、就寝前及三餐后漱口液冲洗刷牙法,对合并基础肺病、糖尿病、口腔卫生状况差及合并口腔感染的患者,术前应用口灵漱口液含漱进行口腔护理。
2.2 术后呼吸道护理2.2.1 一般护理:患者术完毕安返病房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5)l/niln;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妥善安置各种输液管和引流管,保持固定通畅。
2.2.2 呼吸道护理:①密切观察呼吸形态、频率和节律,有无缺氧征兆;②术后低氧血症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术后要延长吸氧时间,还要协助病人在床上行四肢活动、深呼吸等,以加大肺活量,促进肺膨胀,增加有效通气,预防低氧血症;③加强雾化吸入,每日3次,轻叩背,协助病人排痰,保证吸氧通畅。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蒙彩艳【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7(014)017【总页数】4页(P20-23)【作者】蒙彩艳【作者单位】533000 百色市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正文语种】中文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急危症,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及功能紊乱,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72%,明显呼吸障碍缺氧者多行气管切开[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能及时缓解呼吸道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优点,同时也破坏了正常气道的防御功能,极易导致肺部感染[2]。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同时也是导致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
凡国华等[4]报道,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2.9%~88.3%。
崔君霞等[5]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易诱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84%。
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提供借鉴。
1.1 意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可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意识障碍越严重咳嗽反射越减弱,严重者甚至消失,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口咽部分泌物不能下咽,易引起肺部感染。
李研等[6]研究发现昏迷时间长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意识障碍是增加肺部感染危险性的因素。
1.2 误吸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意识水平下降使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容易引起误吸,误吸物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误吸发生后细菌随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误吸物可以为口咽分泌物、食物或胃至食管反流物。
正常人口咽部寄居的微生物多达数百种,胃内定植菌亦是肺部感染的原因[7]。
有学者报道,误吸发生率中意识障碍者约为70%,气管切开者约为50~70%[8]。
老年患者腹部全麻手术呼吸道并发症的防治

老 年患 者 腹 部全 麻 手 术
呼吸道并发症 的防治
张维祥
近年来 高 龄手 术 患 者 逐 渐 递 增 , 由于 高 龄 患 者年 老体弱 , 疫 功 能 下 降 , 免 多合 并 有 其 它 疾 病 , 加 上气 管插 管 的侵 袭 性 操 作 , 成 不 同 程 度 的气 造 管粘膜 损伤 , 术后极 易 并 发 呼 吸道 感染 , 报 道 肺 有 部 并发症 是 腹 部 手 术 后 最 常 见 的并 发 症 , 生 率 发 约 3 % l 。因此 , 0 l j 做好 腹 部 手 术 全 身 麻 醉 老 年 患
作者单位 :6 0 0山东 省烟 台市 中医院普外科 2 40
浙江临床医学 2 1 0 0年 3月第 1 2卷第 3期
・
2 3・ 9
3 讨 论
高龄患者年老体弱 , 胸廓 和肺 的顺应性降低 ,
呼 吸肌收缩 无 力 , 泡 弹 性 降 低 , 泡 囊 、 泡 管 肺 肺 肺 和肺 泡扩 大 而 导 致 肺 活 量 减 少 , 气 量 和 功 能 残 残 气 量增 大 , 出 二 氧 化 碳 的 能 力 减 低 J 呼 吸 道 排 。 粘 膜 萎 缩 , 状 细 胞 增 多 , 泌 物 增 多 、 稠 度 杯 分 粘 高 J纤 毛运 动 不 良, 道 分 泌 物 易 于 滞 留。并 且 , 气
者 肺部并 发症 的综 合 防治 就 显 得 特别 重 要 。现 结
2 8例 , 高血 压 1 7例 , 性 肺 疾 病 2 慢 2例 , 尿 病 9 糖 例, 慢性 肝病 7例 。
诊断标准参考 19 年上海全国肺感染学术交 90
流 会议制 定 的院 内获得 性 支 气 管 一肺 感 染诊 断 标 准 J主要 依据 : , 咳嗽 、 痰 、 咯 双侧 或 单 侧 肺 听诊 有 湿性 哕音 或 叩诊 浊 音 ; 部 x线 胸 片 显 示 新 的 或 肺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1mail:xiaorong9028@
126.com
氧化爆发、细胞脱颗粒。释放氧自由基及炎性介质 产生毒性作用,释放中性粒细胞弹性酶、金属基质蛋 白酶以及蛋白水解酶等降解内皮下基质,介导中性 粒细胞迁移,促进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降低一 氧氮合酶 (eNOS)、一氧化氮(NO)的水平,促使肺 组织水肿,引起肺顺应性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PAaO2)异常[34]。 二次打击学说认为,ECC本身引起一系列损伤 使中性粒细胞初始化,而小剂量内毒素则作为二次 打击引起中性粒细胞活化,ECC导致像小肠这种对 缺血敏感的器官损伤,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细菌移 位,内毒素等炎症介质吸收入血进一步放大炎性反 应。脂多糖 (LPS)是 中 性 粒 细 胞、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和 淋巴细胞激 活 剂,可 通 过 Toll样 受 体 4(TLR4)和 CD14等途径启动细胞内的多条信号转导通路,诱发 全身性炎性 反 应、募 集 中 性 粒 细 胞 肺 内 聚 集,导 致 ECC后 PPD。 1.2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组织由肺动脉和支气 管动脉双重供血,正常生理情况下支气管动脉供应 肺总血流量的大约 1% ~3%,ECC期间肺动脉供血 完全停止,仅靠支气管动脉供血,且支气管动脉肺内 分布不均匀。此外,整个体外循环中肺脏处于相对 “高温”状 态,代 谢 相 对 活 跃;肺 组 织 缺 血、缺 氧,表 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血管通透性增加;当肺血流恢 复时,缺 血 再 灌 注 损 伤 可 诱 导 CD4+T细 胞 表 达 CXC趋化因子配体 1(CXCL1),募集中性粒细胞肺 内滞留、介导再灌注损伤,导致肺组织水肿,顺应性 下降,更加重了肺组织损害[5]。 2 减轻心内直视术后 PPD的管理方法及策略 2.1 Offpump的重新启用 传统的 Onpump手术 由于血液与人工管道的接触以及低温技术的应用, 激发 SIRS发生,术后组织氧利用障碍,导致患者器 官功能受损,而 Offpump则能避免此类损害。无论 是与平流还是搏动 ECC相比,OffpumpCABG显著
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手术后出血
• 原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在手术后24小时内(原发性出血) 和术后7---10天(继发性出血),主要因为术中止血不彻 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原痉挛的小血管舒 张凝血机制障碍。
伤口疼痛
• 术后疼痛是对组织损伤修复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生 理反应。有效的镇痛方法和术后精心的护理能缓
解患者精神痛苦和促进伤口愈合。
• 护理措施:
•
1、心理护理 护士应当及时询问患者术后
的疼感,做好解释松
的音乐等方法来分散注意力。
•
2、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根据室
切口感染
• 原因:与无菌技术不严或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 质有一定关系,再加上禁食、营养不良、合并贫 血、糖尿病、肥胖脂肪液化等有关。切口感染发 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3~5天,个别发生较晚,在 3~4周后。
• 临床表现:手术后3~5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 上升,应首先考虑到切口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 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 红、有明显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 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 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尿路感染
• 原因:有术后尿储留;长期留置尿管;反复多次 导尿。
• 表现:急性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有时还有 排尿困难。尿检:红细胞和白细胞。急性肾盂肾 炎:多见女性,表现为畏寒发热、肾区疼痛、白 细胞计数增高。
• 预防及处理:及时处理尿储留,凡术后6~8小时 未排尿,耻骨上膀胱区叩诊有明显的浊音就要考 虑尿潴留,要及时导尿,严格无菌操作,允许的 情况下多饮水,一天至少1500ml以上,
围术期肺部并发症预防与治疗

章节副标题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围术期肺部并发 症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
肺部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基因编辑技术在肺部疾病治 疗中的前景
肺部疾病个性化治疗的发展 趋势
未来研究方向
开发更有效的预防 措施:针对不同风 险因素,制定个性 化的预防方案。
深入研究肺部并发 症的病理生理机制 :为治疗提供更精 准的靶点。
增加医疗费用:肺部并发症 可能导致患者需要更长时间 的治疗和护理,增加医疗费 用。
围术期肺部并发 症的预防
章节副标题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肺功能,
了解是否存在肺部 并发症风险
术前戒烟,减少呼 吸道分泌物和感染
术前进行呼吸功能
锻炼,提高肺活量 和呼吸肌力量
针对高危患者,采 取预防性复
章节副标题
康复的重要性
促进肺部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
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康复计划与实施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 标、康复方案、康复时间 表等。
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 运动训练、物理治疗等,以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强 肌肉力量,提高肺活量等。
长期管理:建立健康 档案,定期随访,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
感谢观看
探索新型治疗手段 :如细胞治疗、基 因治疗等,提高治 疗效果。
加强临床研究与合 作:促进国际间学 术交流与合作,共 同推进肺部并发症 防治的进步。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手段:采用个体 化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
预防措施:加强围术 期护理,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康复训练:加强术后 康复训练,促进患者 恢复
高龄食管、贲门癌术后14例肺部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5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O.25C HI NA FORE I GN ME DI C AL T REATME NT 临床医学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对60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对术后14例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14例。
年龄70~82岁,平均73.4岁。
病变情况:胸上段食管癌2例,中段食管癌30例,下段食管癌16例,贲门癌12例。
病灶长度2.0~8.0cm 。
术前心肺情况: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4例,高血压3例,肺功能异常(VC 、MVV<60%,F EV1<1.5L)6例。
1.2麻醉及手术方法单腔气管插管32例,双腔气管插管28例。
麻醉前置硬膜外管或术后留周围血管镇痛泵18例,经右胸手术左颈部吻合2例,右胸顶吻合22例;经左胸手术左颈部吻合8例,弓上吻合16例,弓下吻合12例。
2结果本组14例出现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3.3%。
其中肺不张9例、并肺炎3例,呼吸衰竭3例,A R DS 并心梗1例,对侧气胸1例,无手术死亡。
3讨论食管、贲门癌患者多伴有心肺疾病,脏器储备功能低下,病程长,多伴有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就诊时病变较晚,对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
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胸廓和肺组织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群肌力减退,通气储备功能明显减低,应激能力差,免疫力下降,肺活量减少,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给予充分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有效控制并存疾病[1]。
而开胸手术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再加上术后疼痛、咳痰无力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直接导致肺部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1病例选择我们将高龄、C OP D 、吸烟指数800支/年及术前肺功能测定VC 、MVV<60%,F EV1<1.5L 列为高危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verend TJ , A nderson CM , L ucy SD, et al. The effect of incentive spirometry on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asystematic review [J ]. Chest, 2001, 120 (3) : 971- 978.
术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发病机制
腹部手术后呼吸肌功能障碍及胸壁机械力学其它改 变, 尤其是膈肌功能的减弱, 致使功能残气量(FRC) 明显下降和/或闭合容积(CV ) 的增加, 导致气道过 早塌陷而出现术后低潮气量无自发性哈欠样呼吸。
超过1h 的无哈欠低潮气量通气即可导致微小的肺不 张。
上腹部手术后FRC 下降幅度约为术前的30% , 术后 第5 天降至手术前的70% , 而下腹部术后则为术前 的10%~15%。
Ferguson M K.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ulmonary risk [ J ].Chest, 1999, 115 (5supp l) : 58- 63.
术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发病机制
肺泡萎陷、气道闭塞均可导致通气不足, 造成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顺应性下降、肺内分流及混 合症静和脉高血 碳P酸v血O2 症下。降等气体交换异常, 引发低氧血
葛春林, 王晓松, 孙树, 等. 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 ]. 中国实 用外科杂志, 2004, 24 (3) : 148- 150.
术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 发病高危因素
与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①手术部位: 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手术部位同
膈肌距离呈负相关。上腹部与下腹部手术发生率 分别为17%~ 76% 和0~ 5% , 胸部手术 19%~59%。 ②手术时间: < 2h 和> 3~ 4h 发生率分别为8% 和40% , 危险性仅次于手术部位。
Barisione G, Rovida S, Gazzaniga GM , et al.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does a lung function test exist to predict early severe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J ]. Eur Resp ir J , 1997,10 (6) : 1301- 1308.
术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发病机制
由于其常伴有不为抗生素所清除的假单胞 菌和不动杆菌属等耐药菌的定植, 而与普通 内科肺炎不同, 病死率高达10%~ 30% 。
如上所述, 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主要起源 于肺泡萎陷、肺水增多及肺防御机制削弱, 并与通气不良互为因果。
术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 发病高危因素
Kocabas A , Kara K, Ozgur G, et al. V alue of preoperative spirometry to predict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 ].Resp irM ed, 1996, 90 (1) : 25- 33.
与患者状况相关的危险因素
①年龄: > 60 岁者发病率明显增高(25. 4%) , 但 年龄不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②肥胖: 是无异议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 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5 时, 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对胸部手术的影响 则相对较小。
③吸烟(400 支*年) : 发病率增加2 倍(43% )。术 前2 周内仍吸烟者危险性最高。戒烟超过6 个月 与非吸烟者危险性相似。
CelliBR. Peri-operative respiratory care of the patient undergoing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J . Clin. Chest Med, 1993,14 (2) : 253- 261.
术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发病机制
萎陷而多水的肺组织更适于细菌繁殖, 加 上术后肺防御机制削弱等诸多因素, 极易 引起肺部感染。
腹部手术后的呼吸道感染几乎都是医院获 得性肺炎, 最常见是吸入性和通气相关性 肺炎。
任建安. 围手术期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特点与治疗[J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 (3) : 144- 145.
术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 发病高危因素
与患者状况相关的危险因素 ④肺部疾病: 原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疾病, 肺功能异常者发
病率29. 2%。严重CO PD 者危险性增加6 倍, 是最主要 的危险因素之一。 ⑤其他高危因素:颅脑、胸部外伤、内脏伤合并长骨骨折、 烧伤合并吸入伤、创伤合并休克、多发伤伴PaO 2< 75mmHg 或(和) PaCO 2 > 50mmHg, 以及脓毒症、 坏死性胰腺炎和误吸者。
上部腹手部术手 后术 下后 降458%h~P1a0O%2 。可下降20%~ 30% , 下腹 由于外伤、感染和术后高代谢等生成内源性水增
多, 或外科复苏时常有的晶体液补充过多, 以及 术后炎性介质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致其通 透性增加等原因, 均可造成肺水增多导致肺间质 水肿和肺泡性肺水肿。
Ferguson M K. P 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ulmonary risk [ J ].Chest, 1999, 115 (5supp l) : 58- 63.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防 治进展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 是指术后发生的有临床表现并 对疾病进程产生负面影响的肺部异常。
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肺动脉血栓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等, 其发病率高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