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三篇)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一、概述在医院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和突发事件,例如医疗事故、突发疾病暴发、自然灾害等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医院需要制定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
本文将针对医疗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医疗风险防范1.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工作。
该部门应由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应具备相关的医学、法律等知识和经验。
2.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不合格的医务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强化医疗设施和设备管理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持其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同时,医院应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院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4.建立医疗过程的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应建立医疗过程的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遵守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医疗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数据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等环节。
同时,医院应采取措施对医疗数据进行保密和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三、应急处理预案1.建立应急处理组织机构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医院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2.建立灾害事件的应急预警体系医院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灾害事件的应急预警体系。
医院应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确保及时获取灾害事件的最新资讯,并根据情况调整应急处理方案。
3.建立医疗物资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医院应建立医疗物资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提供所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6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实施方案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一、成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由院长负责,副院长、医疗组、护理部、医技、药剂科室负责人组成。
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二、健全规章制度:1、强调执行以“医疗核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⑴首诊负责制度;⑵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⑶危急重症抢救制度;⑷三级医师负责制;⑸查房制度;⑹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⑺医嘱制度;⑻会诊制度;⑼值班及交班制度;⑽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⑾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⑿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⒀业务学习制度;⒁查对制度等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
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三、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概述: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者损失的潜在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医疗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1 制定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和标准
1.2 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加强患者教育
1.3 进行医疗事故的定性和定责,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2.1 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
2.2 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检测和维护
2.3 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三、规范医疗过程,减少医疗错误
3.1 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核对和手术安全核查
3.2 加强药品管理,防止药物误用和滥用
3.3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四、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
4.1 建立健全的电子病历系统,提高信息共享和医疗质量
4.2 加强医疗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4.3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医疗数据,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5.1 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
5.2 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医生的沟通能力
5.3 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结论:
医疗风险防范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重要责任,惟独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规范医疗过程、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加强医患沟通,才干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翼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能够重视医疗风险防范工作,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健康受损或医疗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各种潜在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1. 患者安全管理- 建立患者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安全政策和流程。
- 开展患者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 实施患者身份确认制度,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 强化药品管理,包括药品采购、配药、给药等环节,防止药品错误使用。
2. 医疗设备安全管理- 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程序。
-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建立设备故障报修系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 对医疗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3. 医疗过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 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错误。
- 实施严格的手术安全管理,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中的安全措施和手术后的护理等。
- 加强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处理。
4. 医疗质量监控- 建立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审,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 加强医疗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5.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 加强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访问。
- 对医务人员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 建立医疗信息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置安全事件。
总结:医疗风险防范措施是医疗机构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医疗过程管理、医疗质量监控和医疗信息安全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风险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

一名患者因药物注射错误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医院改进了药物管理流程。
3
案例三
一例院内感染导致多名患者发病,医院实施了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挑战
1 人为因素
医务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会增加医疗风险。
2 技术复杂性
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复杂性增加会增加风险。
3 沟通与协作
医疗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问题是潜在的风险因素。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医疗风险防范和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 疗质量的关键。
建议
• 持续的培训和教育 • 加强流程改进与标准化 •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培训和教育
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确保 医务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 识。
流程改进
优化医疗流程,消除潜在的风 险点,提高患者安全性。
标准化工具
使用标准化工具,如检查清单, 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医疗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一名患者因手术时医疗设备故障导致手术失败,医院随即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
2
案例二
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
在医疗保健领域,风险管理和防范至关重要。了解医疗风险的定义、意义以 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风险的定义和意义
1 定义
2 意义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 不利结果或事件。
了解并识别医疗风险可以帮助提供高质量 原因
• 人为失误 • 系统故障 • 医疗设备故障
分类
• 手术意外 • 药物错误 • 感染
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患者安全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医疗事故,保障患者的安全。
声誉保护
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防止负面事件对医院声誉的损害。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5篇)

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一、引言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由于疏漏、失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患者健康受到损害或致命风险的可能性。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保障医疗机构的声誉,医疗风险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疗风险的防范策略和应急处理预案。
二、医疗风险的防范策略1. 人员培训与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定期的进修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如规定医务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相关的规范。
2. 安全设施和设备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安全门、监控设备、应急照明等,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3. 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的体系,对每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手术室,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规定,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4. 患者参与和知情权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供清晰明了的医疗信息,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医疗机构应倡导患者主动参与和共同决策,提高医疗过程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5. 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测医疗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同时,医疗机构应鼓励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医疗风险的应急处理预案1. 应急处理组织与领导医疗机构应建立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应急处理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处理。
2. 应急预案的制定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不同类型事件的处理程序和相应的资源调用计划。
预案应包括预警、报告、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和事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及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及管理制度一、总则(一)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
设立医疗风险预警管理人员,针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事件,进行调查,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收集信息资料、改进医疗质量,杜绝此类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
对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各项制度,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并给予完善。
(三)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四)医疗管理部门要关注管理体制、医疗流程、操作规范、质量评价等方面内容。
查看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无缺陷,流程是否复杂易致操作失误,统一医护操作标准,使医疗操作科学化、合理化。
对环节和全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加强医疗全过程的监督机制。
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改进系统及制度的缺陷,不强调个人处罚,从根本上降低医疗风险。
(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六)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七)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方案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医疗风险。
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预防和控制,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风险防控和管理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有力支持。
二、医疗风险识别1. 诊断风险:误诊、漏诊、延误诊断等。
2. 治疗风险:手术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不当等。
3. 护理风险:护理差错、坠床、跌倒、压疮等。
4. 感染风险:医院感染、交叉感染、药物耐药等。
5. 医疗设备风险: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维修不当等。
6. 医疗文书风险:病历书写不规范、篡改病历、丢失病历等。
7. 医患沟通风险: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知情同意不充分等。
8. 法律法规风险:违反医疗法规、医疗纠纷处理不当等。
三、医疗风险评估1. 定期开展医疗风险排查,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
2. 运用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危害分析等工具,对医疗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3.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四、医疗风险预防与控制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
2. 制定完善医疗规章制度,确保医疗活动合规、有序开展。
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4. 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5. 强化医疗文书管理,确保病历书写规范、保存完整。
6. 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7. 开展医疗安全监测,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控。
8. 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9.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10. 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
五、医疗风险监控与持续改进1. 建立医疗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反馈风险信息。
2. 对高风险环节和部门进行重点监控,确保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
、控制和检查等活动来阻止、防范风险损失的发
生,降低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受益
。
思考题: 如何在各个环节尽量 减少医疗风险的产生?
要防范医疗风险,就必须进行 医疗风险管理,对引发风险的 原因和影响因素有着清晰的认 识,查找风险点,借鉴历史经 验和教训,找到相应的防范措 施和对策。
案例3: 过度治疗的风险
2005年某三级医院给一冠心病患者放 了多个支架,在冠状动脉降支血管也放置 支架,结果导致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
案例4: 未充分告知而延误治疗的风 险
2014年深圳某医院一女病人因“纳差 伴频繁呕吐”在其医院下属社康就诊,诊 断为”急性胃炎”输液两天未见好转,接 诊医生未作治疗事项告知后患者自行到医 院治疗,接诊医生也未予查血电解质,治 疗数天亦无好转,最后一次来就诊急查电 解质血钾仅为1.5mmol,后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5: 转运病人的风险
某医院120在转送一位重症老年患者时,半 路救护车发生故障,最后患者死亡,家 属以医院耽误抢救为由,将医院告上法 庭,法院判医院赔偿数万元。
案例3: 过度治疗的风险
2005年某三级医院给一冠心病患者放 了多个支架,在冠状动脉降支血管也放置 支架,结果导致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
医疗风险的定义
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 程中,可能导致损害或伤残的不确定性 事件。 风险的特征:客观性、永恒性、危害 性和不确定性。
医疗风险原因医疗失误 源自律供应不足 患方权利意识过强法院适用法律双重性 医疗投入不足
媒体误导
为什么只强调风险? 不强调医疗安全?
天津武警医院伤医案
天津武警某医院伤医事件
如何进行医疗风险管理?
根据美国医疗风险管理研究结果显示:医院如果能 够掌握存在于医院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那么风险 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一旦医疗风险范围和 风险等级确定,医院和患者潜在的损失和伤害就得 到较好的控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风险评估或风险 预测,可在风险发生前或发生后进行。
正确认识自己(医院,医院 从业人员:管理层,一线医 务人员)。
某医院,48岁女性,在门诊清创缝合 术后收入院,病房医生未认真看门诊病历 对青霉素过敏的记录,开出了青霉素皮试 ,护士按照医嘱操作,皮试拔针,患者休 克,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2:过于自信的风险
女、73岁、结肠Ca根治术后推出手术 室呼吸微弱,家属提醒,麻醉师自信地 说:没事,麻醉还没有过。从手术室到 到病房六楼仍无呼吸,急回手术室插管 抢救,抢救无效死亡。
200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鉴于莪术 油注射液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 严格掌握适应症,对此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 者慎用。禁忌与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哌酮 、庆大霉素、速尿配伍使用。 湖南某医院儿科老医生处方:莪术油、头孢 曲松联合使用,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的抢救中,又 两次使用速尿,最后导致孩子死亡。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应该
• 空杯心态,改变自己,以不变应万变。 • 具备风险思维,对预测中的不确定性作 出对应策略。 • 行动起来。 • 以乐观的心态来坦然面对结果。
案例6: 治疗设计的风险
某男73岁,肺心病、 心功能不全入院 ,经治疗病情好转,年轻住院医生看到患 者白蛋白18.9/L,以支持疗法促进病情恢 复,在48小时内给白蛋白40克,脂肪乳 500毫升、水解蛋白500毫升,18种氨基酸 500毫升,10%氯化钠100毫升等液体,导 致患者心功能不全加重而死亡。
10、行业“忌语”的风险
• 患者常问应该没什么事吧,答“没事” • 急诊时说“不要紧的”,患者追问几天能好, 给出相关肯定的确切的时限。 • 特殊治疗时“没问题” • 慢病患者“能治好” • 说话要有余地,不要讲到十分,临床上很少有 绝对的肯定和否定。 • 有些词句在执业生涯中终身禁忌。
11、药物配伍禁忌的风险
9、来自同行的风险
• 下级医院转来病人,上级医院医生对疗效、时间、 或用药进行不当、负面的评价; ( 某医院新生儿转院医生不当言语导致纠纷) • A医生说B医生诊治有问题; • 患者对医生有疑问时,不解释,默认、甚至支持患 者的评价; • 医务人员要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要顾全大局 ,尊重您的同事。
12、护理操作不当的风险
脑水肿患儿输入甘露醇,护士为了省力, 采取输液瓶加压空气的快速输液方式,操作后 忙于其他病人,当家属发现孩子紫绀时,护士 长才突然想起了,忙给患儿采取静脉抽吸,无 效死亡。
13、来自过敏药的风险
能导致患者意外死亡,必须做过敏试 验的八类药你掌握了吗? 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类、TAT、 普鲁卡因、细胞色素C、有机碘造影剂、 门冬酰胺酶
案例8:违反规章制度的风险
CCTV消息:2007年7月4号下午,不 到两岁的男孩意外地被一根金属管插入 肛门,之后父母带着他马不停蹄地辗转 了5家医院,但终于因为延误治疗而夭折 。 医院的首位接诊医生没有对病人进行详 细的问诊和检查,没有请上级医生进行 会诊,擅自提出要进行肠镜检查,并让 患者转院。该医生违反医疗常规,对患 儿死亡负有重大责任。
正确认识病人(普遍心理, 民族,地域风俗习惯)。
正确合理地处理与病人之间 的关系(医护人员与病人的 思想错层)。 正确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勉强的因果关系是人们普遍的 思维方式
• 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找因果关系,这就可以解析 患者来医疗机构寻求帮助的心理历程了, 并且 往往由于自己的偏见把最明显的原因作为唯一 最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往往并不存在这种原 因。沉默的证据掩盖了这个现象。 • 事实上因果关系是存在的,问题是实际情况要 复杂得多。 • 事物总是非线性,跳跃式发展的。
纵使风险管理已经基本做到位,但是由于医 学本身是一门探索科学的特性,注定要与不 确定性一路相伴。
真正的风险永远在视野之外。 例如赌场的风控在于规定赌博的规则、计 算出赔付率(犹如保险公司)、加强保 安、建立精密的高科技监督系统, 防止 作弊(所以说不要有赌博心态) 赌场的风险发生在其严密、精确、复杂的 风险控制系统之外 最大的风险不是你想到的风险,而是你做 梦也想不到的巨大风险。
案例7:无医疗过错的风险
患儿男,1.5岁,因呕吐求医,诊断为胃 炎,接诊医生给药中有庆大霉素口服,共服5 次。服药后当天即出现走路不稳,烦躁不安, 夜里哭闹,随后对声源无反映。2002年3月患 儿向起诉,认为医院给予的庆大霉素导致了她 耳聋。 经两审终结,法院以“双侧重度感音神经 性耳聋不能排除与口服庆大霉素的因果关系” 故判决医院承担61万余元的赔偿。。
当天,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军艳(女,47岁)在门诊出诊时被3名歹徒无故 袭击。赵军艳奋起反抗与歹徒搏斗,身中数刀倒在血泊当中。事发后,医院 组织多学科专家全力抢救,但赵军艳终因伤情过重,于当日17时10分不幸殉 职。经核实,犯罪嫌疑人并非赵医生收治的患者。该院认为此暴力伤医的违 法行为令人发指、让人愤慨,医院将全力协助公安机关一查到底依法严惩凶 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据新京报报道,一名目击者表示,赵军艳遇袭时正 在给病人看病。“我走到这个门口一看,在这躺着一个人,流了那么多血, 是赵大夫。她在218诊室(出诊),(但)躺在215诊室门口。”他说,“我 问这怎么回事儿?旁边的一个女的指着一个人说,是她家老头捅的。原来是 那个患者和她老头捅的,可惜了,(赵大夫是)挺不错的一个大夫。 ”据这名目击者称,嫌疑人50岁左右,“他(嫌疑人)当时没跑,(估计) 他知道跑也没有用,也就不跑了。他也不说话,后来大家打110,(警察) 把他抓走了。”另一名目击者表示,嫌疑人被带走时说,袭击的目标原本不 是赵军艳,“人(嫌疑人)走的时候就说,其实不是要弄她(赵大夫),是 (要伤害)别的大夫,让她给碰上了。”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 控制,案情正在调查审理中。
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
深圳 市南山区西丽人民 医院 潘
共识
• 医疗服务是一项科技含量高、风险大的工作,是认
识未知和在一定程度上驾驭已知的艰难探索。
• 任何的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
的临床活动都存在着医疗安全问题。
• 正确认识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和防范风险,尽可能减
少医疗安全事故,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害,对于维护医务 人员及病人的权益,促进医院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医疗安全
病人安全 医疗风险
医 疗 风 险 的 分类
可预见可防范:Ⅱ、Ⅲ手术后感 染;压疮,病人跌倒等。 可预见不可防范:医疗意外,过 敏性反应;久卧病床导致的肺栓 塞 等。 可预见却难以防范:产科大出血 、羊水栓塞。 不可预见不能防范:病人跳楼自 杀。
医疗风险案例 案例1: 麻痹大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