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一、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及其主要特点 二、世界科学教育改革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科学教育与人的发展 (二)科学课程的实用化、多元化与综合化 (三)科学教育与教学过程 (四)国际科学课程改革关注的科学素养内容
02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第四节 中外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
一、我国与日本幼儿园科学课程改革的比较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
四、学前儿童科学课程实施的注意点 (一)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是课程实施的灵魂 (二)课程目标是不可缺少的 (三)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究目标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及其课程模式
05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PART 05
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05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述
一、学龄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一)3~4岁(小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二)4~5岁(中班)儿童学习科学的心理特点
三、21世纪初至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一)课程概况
04
第四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30年相关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变革
三、21世纪初至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二)分析与评价 1.制定目标更为全面 2.课程内容更为详尽 3.专门论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4.科学教育拓展到0~3岁儿童 5.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
0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帮助学前儿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和理解科学、自然的原理和现象。

在学前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持续介绍和示范科学概念的表达和操作,激发学习者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创造性活动,并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的科学过程。

主要内容:
1、观察和分析:观察、分析对象,学习对象的基本特征。

2、实验:通过实践实验,熟悉和了解实验流程,增强实验的信心和能力。

3、探索:通过探索和体验,让孩子们运用观察、分析和实践来认识、分析事物,操作认识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数学:让孩子们尝试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理解科学概念,学习加强计算能力,熟悉数理关系,某些科学知识可以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

5、比较:孩子们可以比较不同对象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并运用比较手段分析和思考,熟练掌握科学概念和技能。

6、回顾:在科学教育中,也应定期回顾,让学生复习和熟悉已学习的内容,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 1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AAAS颁布的《2061》计划中, 提出的科学态度
好奇心 尊重实证 批判地思考 灵活性 对变化世界的敏感
科学素质
在教育部颁发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
准中,对科学素质所作的定义是: 科学素质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 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
1、智力的本质 2、认知结构及其获得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1. 智力的本质
智力是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 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 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
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

认知失衡即儿童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状 态,它会促使儿童进行心理调适,借以解决内部心理与 外部环境之间的失衡状态,以重新恢复认知平衡。 认知平衡即已有的认知模式与环境之间产生一种平衡和 谐的关系。
三种认知结构的图式
名称 动作图 式(感 知运动 图式) 概念理解 动作图式是较早出现的一种 组织化的行为模式,儿童通 过它,对外部客体或内部经 验进行表征或做出反应。 特征表现 对事物和事 件得理解仅 局限于可以 通过外显行 为进行表征 的方面 举例 皮球就是滚来滚 去或能蹦蹦跳跳 的东西,而不是 一个有正规名称 的圆形玩具。 杰奎琳的事后学 会动作故事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婴儿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青少年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

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 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 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科学技术的力量 还表现为扩大劳 动对象,使原来 尚未开发的管理成为 生产力的一种 新要素。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一) 学前儿童与科学
幼儿学习科学开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而产生的对周围事物的探索。
3.科学是一种 看待世界的方 法和态度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一、 科学与技术的含义
(一) 科学与技术的含义
01
02
技术不仅是进行生产劳动的手段, 而且是科学的手段、文化娱乐的 手段,技术已渗透到了现代人类 活动中的各个方面。
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 现代技术的先导;现代技术已 经不是经验的产物,而是科学 物化的结果。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一) 学前儿童与科学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 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 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 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 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 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 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 定基础。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一种科学启蒙教育。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学习 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帮助幼儿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为 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1904年
我国建立了第一 所蒙养院,开始 注意对学前儿童 进行科学教育;
1924年
“自然”就作为 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的课程出现在 我国学前儿童教 育体系中;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动手操作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 (二)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目标分析
方法描述 具体目标
学会比较和概括,即对观察
到的事实进行比较和概括,
幼儿获取科学知
动脑思考 识所必需的思维 加工过程
认识到事物的相同和不同 学习推论和预测,即根据观 察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已 有的经验,推想原因、提出 解释、得出结论、预测可能 发生的情况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 学习目标
–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取向和层次结构,掌 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涵。 –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 正确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 知道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 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 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 物前后的变化。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 证自己的猜测。 (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 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 行。 (4)能用数字、图画、 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 作与交流。
(1)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 (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 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 细观察,发现其明显 同。 (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 特征。 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2) 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 (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 去探索物体,关注动 集信息。 (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 作所产生的结果。 进行记录。
科学发现,增 强自信心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
(三)关于科学知识目标的思考 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在怎样对待知识目标的问题 上,需要强调以下两点: 要注重幼儿科学经验的获得,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 水平,片面的强调概念化的知识; 必须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过程自行获取科学 知识,也就是要强调让每个孩子获取“自己”的科学知 识,而不能由教师向他们灌输科学概念。

16.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16.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数学科学童科学教育概述
•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 (2)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
• (一)科学
•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 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
• 检验和发展。 •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 科学知识的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来源 于经验性的活动;间接经验是人们经过验证的,可以直接运 用的经验,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人们在书 本上学到的科学知识、经验,都是通过搜集和整理客观信 息,并在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得出结论的。
• 学前儿童的科学是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直接的 具体的,是描述性的,不是解释性的学前儿童通过 对物体的观察、触摸、摆弄等,感知物体的属性, 发现它们与周周环境的关系,获取直接经验,进行 信息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操作的结果。在此过 程中,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操作、探究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 去认为是正确的、科学的知识,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 的不断加深,完全可能被新的事实所推翻、否定。因 此,科学没有最终的结论,更没有永远正确的结论。 即使是科学知识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 以,科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 科学是看待世界的一种方法和态度,更为广义的理解 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是通过科学思想、 方法、思维和理智所体现出来的,具有推动与促进社 会进步及全人类相互理解的价值。科学态度是个体对 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 和意向三因素构成的稳定、持久的个体内在结构,是调 节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的中介因素。科学精神和科学 态度都属于科学的精神本性。
们是无法理解和习得的。但是.教育者可以把有关自 (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含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1)好奇好问(为什么) 2)初步理解摁扣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 的因果关系(树摇-刮风,车动-活的东西)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 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分类)
一)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3、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 藏的因果关系(圆球-斜面-滚动)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分类(家禽-家畜)
(一)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解读
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前儿童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前儿童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
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提问 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破坏行为 用真情引导学前儿童的好奇心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 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的动物、植物、
自然现象等进行主动探究。
(2) 发展学前儿童好奇心,使学前儿童形成科学情感和科 学态度这种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 (3) 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学前 儿童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 (4) 使学前儿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 验,发展智力。
四、怎样学习幼儿科学教育
(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二)从事幼儿科学教育应具备的工作能力
(一)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
1.科技素养 2.要具有全新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3.要具有一定教育知识和技能
1.科技素养
(1)要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2)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问题解决 问题 (3)能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感染幼 儿
(1)注重学前儿童自发的个别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灵活地渗透于一日生活。案例:花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绪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绪论


LOGO
3.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先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 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 强调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让儿童主动地发 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他竭力倡 导发现学习(发现法),并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教育。

解放初直至“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 标、内容和方法,基本上是在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制定 的。比较重视系统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教育,并以季节变化 为主线来进行认识自然的教育。在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 为主,伴有儿童的观察、种植和饲养活动。

LOGO
形式运算阶段 (11-16岁)

LOGO
2.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 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 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急于将由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现象和原 理,按成人理解的方式传递给儿童,并要求儿童像 成人那样去理解科学家们发现的科学道理。教师应 该顾及到儿童的“天真理论”。“天真理论”是儿 童在学校学习之前已获得的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概 念,也被称之为“前概念”、“幼稚理论”、“直 觉概念”等。

LOGO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 我国儿童自然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课程来进行,是在清 代同治年间。1862年(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京 师同文馆中设有“格致”这一科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 育课程的开端。 1903年我国自己开办的第一所幼稚园——湖北幼稚园。 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 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 然”。 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 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 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成人的示范与口授, 儿童获得了一些对自然界的感性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知 识经验,这即是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起源
? 请思考? 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呢
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一,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二,自然科学待遇愚昧的神灵色彩。
由于在原始社会,科学还不发达,人类对许多 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将自然现象神化,这样的 “误解”就阻碍了人类对于自然法则的认识。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 (1)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 (2)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原始社会:在成人从事捕鱼、狩猎、耕作等日常劳作 时,儿童跟随其后观察、模仿,学习获取食物、制作工 具、防御猛兽的技能。
二、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在古代社会里,统治阶级的盛衰会大大影响科 学教育的盛衰。
(1)我国古代墨子,讲学时很重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这是世界 上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比之与希腊的 欧几里得(前330-前274)要早一个世纪。
★而且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 育史上也是一种首创。
3、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 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课程——社会和自然课 程,并明确下列教育目标和内容。
(1)目标 引导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民活动的观察和欣赏。 增进利用自然、满足生活、组织团体等最初的经验。 引导对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养成爱护自然物和卫生、乐群的好习惯。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明确了教师的指导者地位,强调老 师的作用在于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自然环境 和丰富的科学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综合 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儿童在与物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 索科学。
资料:小时候,经常透过玻璃看星星,那时候对 “发光的移动的星星”产生极大兴趣,为什么有的 星星会动?有的星星不会动呢?为什么两个星星遇 到了一起没有发生爆炸?
②科学是过程。 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 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
③科学是一种态度 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中国
人严重缺失的! 培养一个孩子具有科学的态度比告诉她一个 科学的结果重要的多。
言论
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 探索真理 ——保加利亚学者优尔科夫
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询“老三论”“新三论 ” 科学与哲学、神学、艺术的关系?
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艺术的答案,有许多 ——郝淑学
从其他方面解释科学(讨论:对科学如何认识)
①科学是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
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居里夫人发现新化学元素。 “月晕而风 础润而雨”
(3)古儿蒙学读物
宋代方逢辰编写的蒙学读本《名物蒙求》中,就专门介 绍了自然和自然界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 日用品、耕种操作等。
《三字经》中有介绍数、日、四时、五行、六谷、;六 畜的自然知识,如“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shi三声),此六畜,人所饲……”,
6、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发行。这 本书是根据当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 准》编辑的,是一本专供幼稚园参考的常识教材教 法书籍。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60年初,我国的学前教育 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做法。
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在“教 养活动”项目中有“认识自然环境”一项,并有相应 的大纲和教学任务。
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 ——毛泽东
科学教育的含义
现代科学教育特征: 1.教育目标上以科学素养为中心 2.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3.教育过程上强调实践性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 1学前儿童与科学
从一个儿童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探索态度:指的是儿童在科学探索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和情绪倾向。
遇到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没有及时的给予引 导…….
小故事:爱因斯坦在他的晚年《自述》中提到,他 年幼时看到父亲给他的一致罗盘针总是指定一个方 向,感到巨大的惊奇……,童年的科学探索经历, 使得多少儿童最终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对于儿童来说,一次成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毫不夸张的说‘一次成功等于一百次成功’,儿 童成功的学习体验还能迁移到其他的方面,并有 助于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1924年,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在《现今 幼稚教育之弊病》
“孩子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 多”。并指出:“我们的主张,幼稚园之课程可 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据此,他的暂行课程 中设有儿歌、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 从此,“自然”就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 出现在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
1、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而进行 是在清代同治年间。当时设置了“格致”一科的设 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布了“癸卯学制”(也 称《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初小和高小都有 “格致”一科。“格致”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矿物、理、 化、卫生等。这是我国小学设置自然科学课程的开始。
①在认知方面:儿童会认为船能浮在水上是因为它 很勇敢,石头沉下去了,石头不勇敢。
②在情感方面:“泛灵论”,认为万世万物有灵。 (案例)
③在社会方面,由于儿童不能从别人的立场考虑问 题,因此也很难有真正的交流和讨论。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识来自主客体之 间的相互作用。儿童早期不能很好地区分主客体, 因此,他们的认识常表现出“泛灵论”的特点—— 他们一般会把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加到无生命物体上, 从而导致“万物有灵”的思想。以下面对华为例:
LOGO
绪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完此门课程,主要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培养自己对待客观事物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第二:在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能独立
设计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能独立完成幼儿园的科 学课程。
一、科学的界定 什么是科学? 请给“科学”下个定义?或者概念。 概念的目的就是明确研究对象,当一门课程不能
皮亚杰:“当有云并下雨的时候,太阳做什么?” 儿童:“它会走开,因为天不好” 皮亚杰:“为什么” 儿童:“因为它不想被淋上雨”
皮亚杰与8岁的赛斯的一段对话为例: 皮亚杰:“月亮是活着呢?” 赛斯:“不是,因为它总是待在一个地方。” 皮亚杰:“它从来没有动过吗?” 赛斯:“有时候会动的” 皮亚杰:“什么时候?” 赛斯:“当你走路的时候” 皮亚杰:“那它是不是活着的?” 赛斯:“是活着的” 皮亚杰:“为什么?” 赛斯:“因为它会走路”
(2)内容 身体各部的认识和简易卫生规律的实践。 习见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和日、月、雨、雪、
晴、风、云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月、日、星期和阴、晴、雨、雪等逐日气象的填记。 附近或本园的动植物的观察采集,并饲养或培植。 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卫生方法,以及家庭、邻里、
确定研究对象时,便不足成为一门课程。
英国著名科学家J·贝尔纳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认为 “科学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
梵语中的“科学”一词指“特殊的智慧” 拉丁文的“科学”指的是知识的意思。
《辞海》中科学的解释: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一
种探索的过程,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 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如何更加深刻的理解科学?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不同对象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改 造自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不同领域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改造 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
思维科学:思维科学则是关于人的思维产生、变化和发 展规律的学科,它包括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以及人工 智能、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一些列古老的和新兴 的学科。因此大部分辞书给科学下定义时都强调“科学 是知识体系”。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新三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强调让儿童自己获取科学经验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 时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确立了学前儿童的学习主体地 位,强调通过培养儿童自己的探索活动学习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充分挖掘学前儿童生活范围中能够 理解、值得探究的事物,大大扩展了儿童的学习内容 包括科学探索的内容以及现代科技的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宗旨? 对全体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实施科学素质
的早期培养,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范围 0-6岁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园、托儿所,家庭和社会等各种机构。 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主要集中在3-6岁这一年
龄阶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教师角度)
解放初直至文革前,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内容、方法基本上是全面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制定的。
比较重视系统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教育,并以季节变 化为主线来进行认识自然的教育。在方法上,则以教 师单向传授为主,伴有儿童的观察、种植和饲养活动。
198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草案) 其中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条目
探索对象:探索对象是指儿童科学探索 活动的具体内容。
探索过程:探索过程是儿童运用科学的 方法,与探索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它 是儿童获得探索结果的必经之路。
探索结果:探索结果并不意味着探索的 结束。
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幼儿角度)
①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奇、好问 ②好探索 ③好活动 ④自我中心的特点。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 导下(包括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 活动,对周围的物质世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探 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