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研究PPT课件
油茶生产—油茶及其主要栽培物种(油茶栽培管理课件)

花 为两性花,白色,罕见有少数植株的花瓣有红色或红斑。花无柄。
萼片4~5枚,彼此相等,呈覆瓦状排列,角质,萼的外面全被银灰色丝毛, 花瓣倒卵形,脱落性,5~9枚,彼此分离,一般光端凹入;雄蕊多数为 2~4轮排列,内轮分离,外轮2~3轮的花丝有部分联合着生于花瓣基部; 雌蕊通常与花瓣相连脱落。花药黄色,罕见花药变成花瓣状,形成了重瓣 花。雌蕊一般比雄蕊短,3~5裂,柱头稍膨大,子房密被银灰色或淡褐色 绒毛,子房3~5室。
小果油茶 C.meiiocarpa Hu
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福建、广西;栽培面积仅次于普通油茶。
广宁红花油茶 C.semiserrata Chi
分布于中国广东西江一带及广西的东南部,海拔200-350米山地。
浙江红花油茶 C.chekiangoleosa Hu
分布于浙江南部、江西东部,以及浙江、福建、安徽 三省边境的高山上。
宛田红茶油茶 C.polyodorta Hu
分布于中国湖南西部、广西和贵州(榕江、黎平、荔 波、安龙、锦屏、天柱和习水县)。
博白大果油茶 C.gigantocarapa Hu
主要分布福建、广东、江西。
走进油茶生产
普通油茶(C.oleifera)
又名油茶、中果油茶等,湖北省各油茶 产区均有分布,占全区栽培面积90%以上。
叶 一般为椭圆形,卵形,单生、互生、革质,长3.5~9cm,宽1.8~ 4.2cm,1年生叶柄上有较密灰白色或褐色柔毛,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 为较深的锯齿,上端密下部稀,幼叶齿端具黑色革质小刺,老叶脱落,中 脉两边均稍突起,表面中脉有淡黄色细毛,侧脉近对生,叶表面显光泽。
走进油茶生产
普通油茶的形态特征
走进茶生产
浙江红花油茶
散生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南部等地的中 低山区中海拔地带。自然分布区海拔600~1200m左右。喜温暖 湿润气候,适宜在中亚热带东北部山地生长。在丘陵地区栽培, 开花繁盛,结实较差。近年云南、广东、广西、陕西、河南等地 引种生长,结实不良。
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1. 引言1.1 广西油茶产业概况广西油茶产业是广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广西作为中国主要的油茶种植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油茶资源和种植面积。
广西油茶产业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深受消费者喜爱。
广西的油茶产业主要集中在广西北部的一些山区地区,其中以柳州、梧州等地最为知名。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非常适合油茶的生长,使得广西的油茶产业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
广西的油茶产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有利于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广西油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质水平,拓展销售渠道,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0字】1.2 油茶产业的重要性油茶产业是广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油茶是一种珍贵的特色农产品,拥有独特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用油、食品加工、药用和化工等领域,受到市场的高度青睐。
油茶树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能够改善土壤、保护水源、减少气候变化等,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油茶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油茶产业的发展是广西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广西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油茶产业现状分析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油茶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油茶资源和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
目前,广西油茶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广西油茶产业的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但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大部分地区仍然以传统种植模式为主,生产水平和效率有待提高。
油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品牌影响力不足。
广西油茶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波动大以及行业规范化程度低的问题。
部分农民大力种植油茶,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广西油茶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科技支持和创新。
广西油茶种植技术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广西油茶种植技术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引言:油茶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作物,也是一种经济作物。
它以其适应性广、生长快、耐寒耐旱等优势,在广西等地种植得以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广西油茶种植技术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油茶种植技术:1.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比如广西油茶、若水油茶等。
同时要注意选择抗病虫害、产量高、油脂含量高的品种。
2.土壤要求:油茶喜欢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对土壤的要求较低,但酸性土壤对其生长较为不利,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在5.5-6.5之间。
3.施肥与补充营养:油茶需施以有机肥和化肥,施肥应遵循“适度、分次、配平”的原则。
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进行补充营养。
4.灌溉管理:油茶耐旱能力较强,但在干旱季节要适量增加灌溉。
而在雨季或雨量过大的时候,则要减少灌溉,以防止水浸死根部。
5.病虫害防治:油茶易受到蚜虫、叶斑病等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定期对油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采摘与后期管理:采摘时间一般选择在花芽萌动期到花期结束之间。
采摘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烂。
要加强后期管理,定期修剪枝条,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以促进新的芽生长。
二、油茶作物发展前景: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而油茶正是一种天然、绿色、健康的油脂原料。
市场上对油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经济价值:油茶不仅仅可以用于榨油,还可以用于制作茶叶、食品等,具有多种经济价值。
油茶树林还可以用作生态修复和防风固沙等功能。
3.种植条件: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土壤条件好,非常适合油茶的生长。
广西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油茶产区之一,未来还有较大的种植发展空间。
4.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对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相关农业政策将为油茶的种植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油茶生产—我国油茶生产概况(油茶栽培管理课件)

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生产概况
五、创新经营模式,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近年发展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公司流转适度规司模经营,公+村委实体+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种植大户等模式,通过平衡投资、股份、劳力和收益等关系使得各方诉求较为 合理。此外,种植业与加工业一样,推进劳资分离和职业经营等管理新理念
油茶产业发展得益于新品种选育和应用,单位面积产油 量从 45 ~ 75 kg /hm2提 升 到 450 ~ 750kg / hm2,油茶投入产出效益达到 1 ∶3。但当前全国仍存在大量的老林,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和建 国初期营造的,以直播造林为主,林相结构混乱,粗放管理或长期荒芜,低产低效。结合现有条件,对有 潜力的老林实施综合改造,盘活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茶总产量。
任务一
走进油茶生产
1.3 我国油茶生产概况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油茶生产概况
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国家专项拨款用于建设以木本油料为主的油茶基地,新造大面积油 茶林,油茶籽产量呈上升趋势,到了六七十年代,产量有所下降
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末:70年代末中央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油茶生产现场会,着重研究和部 署如何加快发展油茶生产问题。这期间油茶林发展迅速,产量稳步上升,80年代中期油茶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之后由于经济林产业结构调整,油茶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
茶种植模式是传统的农户分散经营和企业、大户适度规模经营并存,基础
设施落后,且生产组织形式落后、企业效益低;
在技术层面,油茶科技资源不足,科技研发体系不健全,极缺精通油
茶良种识别、会经营懂管理的科技人才和油茶产品研发人才。同时,标准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PPT课件

• (3)块状整地:
超过20°小于25°的坡度较大的地类, 或水土保持要求高的山塘、水库和交通沿 线等地段,应采用块状穴垦,按环山水平 “品”字形排列定点挖穴,穴大一般 5O×50×50 cm,并增加水土保持措施。
造 林:
密度:纯林初植密度以2.5m×2.5m、2.5m×3m、 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种植密度应根据地类条 件、品种特性、经营目的而定。 土壤肥厚的山脚及较平坦的地类,采用2.53×3米,即每亩种植74-89株; 土壤肥力较差及坡度较大的地类,采用株行 距2-2.5×3米,即每亩种植89-111株。 总之,要因地制宜确定合理密植,要求油茶 进入结果盛产期的覆盖密度不低于0.6,不超过 0.8。
• 在油茶造林时要注意品种配置,面积在15亩以上 的要有2个以上品种,在75亩以上的要有5个以上 品种苗木配置造林,品种的花期、成熟期须吻合, 造林最适时期是2月上旬至下旬,最迟要在3月中 旬完成。
• 容器苗还可在梅雨季节开展造林或秋冬季节栽植。
• 直播造林在冬春进行,冬播在l1—12月, 春播在2~3月,以冬播为好。冬播具有早 发根、快出芽、苗木壮、抗旱力强的优点, 还可省去种子贮藏。
花芽分化:
花芽在春梢的分布量与林龄、经营水平、树冠和枝条 的不同部位有关。
经营水平高,施肥区油茶花芽分化率高,且分化时 期早;在同植株上,树冠上中部的花芽多;在一根枝条上 以顶端的花芽较多;树冠南向较北向分化率高。枝条类型 不同,花芽分化的时间和分化率也有差异,花芽分化率以 长果枝为最高约占38%,但从整个植株而言,花芽所占比 例以中果枝最高,短果枝次之,长果枝最少,这是因为中 果枝,短果枝占全树的比例大。
油茶具有萌蘖性,再生能力强,利用这个特 性,可进行老残林更新改造,伐后萌发新枝抚育 成林。
油茶生产—油茶的生态习性(油茶栽培管理课件)

走进油茶生产
1.5 油茶的生态习性
对气候的要求
油茶的生态习性
温度: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4—21℃,最低月 平均温度不得低于0℃,最高月平均温度为31℃。怕低温、霜冻天 气,如花期霜冻及幼果过早“脱衣”。
光照:油茶是喜光性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年日照时数 1800—2200小时。
水份: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 且降雨季节分配与油茶需水时机相吻合。如“七月干球,八月干 油”,成熟盛花时应少雨。
对土壤的要求
油茶的生态习性
油茶最适宜生长于疏松湿润、透性良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的壤质且含有少量石砾的 酸性红壤或红黄壤上。PH值适宜范围是4.5—6.5的,一般以PH值5—6的酸性黄壤为最适宜。 土层厚度一般在1米以上。指示植物有映山红、柃木、金樱子算盘子、枫香、茶叶、杉木等。 油茶最怕碱性土壤,是嫌钙植物。
对土壤的要求
油茶的生态习性
在生产实践中,围绕实现“三保”(保水、保土、保肥)地建 设,采取“四改” 办法: 一改:改挖小穴为撩壕造林,在沟底填客土、施基肥。 二改:改坡地为水平梯田、梯土,保持水土,防止冲刷。 三改:改浅刨为深挖垦复,加深活土层,促进土壤熟化。 四改:改不施肥、不间种为施肥、间种绿肥作物。
对地势和坡向的要求
油茶的生态习性
坡向:南坡或东南、西南的向阳山地的油茶,结实多, 产量高。平缓的北坡和西北坡也适宜种植油茶。 坡度:坡度角为15度左右缓坡地,不宜超过30度。 海拔:一般在南坡海拔800米和北坡海拔500米地势开 阔地区。
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
单株结实量 果皮厚度 单果重 种仁含油率
广西油茶种植技术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

广西油茶种植技术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有必要对油茶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油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本文旨在探讨广西油茶种植技术和油茶作物发展前景,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指明本文探讨广西油茶种植技术与油茶作物发展前景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广西油茶种植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油茶作物在广西及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前景和竞争力,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策略,促进广西油茶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通过对广西油茶产业的调研研究,深入剖析现有种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提供有效措施和方法。
通过对油茶市场需求和供给状况的深入分析,预测油茶作物的发展前景,发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为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油茶种植技术油茶种植技术是指在广西地区的油茶种植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和管理要点。
广西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油茶生长,因此油茶种植技术在该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在油茶种植前,应选择肥沃疏松的土壤,并进行深翻整地,确保良好的排水条件。
接着选择适宜的品种,广西地区主要种植的是红心油茶和黄心油茶。
种植密度一般为3米×4米,保证树冠的透光面积。
在油茶的管理方面,需注意及时修剪树冠,促进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定期施肥补养,保证油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对于幼苗期的油茶树要加强灌溉管理,确保树木的生长需水。
在油茶的病虫害防治中,需要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油茶的生长和产量。
良好的油茶种植技术可以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油茶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油茶作物发展前景分析油茶作物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作物,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广西油茶现状分析与发展

广西油茶现状分析与发展
2000
木本油料植物。
4500 100 26
110亿元。
产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省区。
我国14 个油茶主产省区现有油茶加工企业近700
400 110 200 多家。
100% 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到2020 年我国人口接近14.5
费总量将达到3200 万吨。
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
100 10 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 1000 场的正常供给。
2009 2020
长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新突破口、
“高产、优
年生产产值200 亿元以上。
工作重点是培植规模型加工企业10 基本形成以南宁、柳州、桂林、河池、百色、防城港6 大油茶综合加
3 5 个全国知名油茶产业品牌。
为了我区油茶
区域经济发展、
带面为全面提高我区油茶行业经营水平和综合效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 ❖ 油茶低产林改造初显成效; ❖ 油茶单产显著提高;
❖ 油茶综合利用水平和茶油精制技术国内领先。
.
8
(三)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扶持力度不够
❖ 认识不足:一是“重田轻山” ;二是 “重粮轻油” ;三 是重果林,轻油茶林 。
.
2
一、发展油茶产业的战略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障粮油安全。粮油安 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我国人 口多耕地少,保障粮油安全的任务 极为艰巨。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
果,促进生态建设。 四是有利于开拓农民增收渠道。
.
3
二、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
(一)油茶生产状况
足1%。
❖ 栽培管护技术等相关研究与推广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广西油
茶生产目前尚没有成熟配套的种植和管理技术推广到农村基层。
❖ 低产林改造技术还不完善 。广西全区平均每亩油茶产油5-10公斤,
90%以上油茶面积属低产林,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亟待科技改造,政府 也在鼓励油茶林低改,但却没有实用的低改技术方案,没有技术培训和
快速发展
1995 2000 2005
.
4Hale Waihona Puke (一)油茶生产状况2、现状与布局
❖ 现1.3状3万:公20顷08以年上末的,有调8查个统,计0.6的6万42公个顷县和油桂0北茶.3面3—积02.686.7万万公公顷顷之,间其的中有
分别有6个和5个,0.03—0.06万公顷之间的有14个,0.03万公顷以
下的有9个。
示范引导。
.
11
6、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低
❖ 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 市场开拓不够,商品率低,市场占有率低 。
目前,植物油市场基本上是菜子油和花
生油的天下,油茶的市场占有率甚低,在全
区销售食用油的场所唱主角的精炼瓶装油多
数是广东的“金龙鱼”和山东的“鲁花”,
而我区的茶油产品却很少见。实际上广西精
壮大广西油茶产业 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莫明荣,黄文校,黄天亮,唐焰
.
1
摘要: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 具有种植油茶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广西的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 三位。为了更好地促进广西油茶产业的进 一步发展,本文探讨了广西发展油茶产业 的战略意义,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问 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桂东
❖ 空间分布:整体呈桂三西北足鼎立的格局,主要分布在桂西北的百色和
河池、桂北的桂林和桂中的柳州以及桂东的贺州、梧州。
.
5
3、主栽品种结构
❖ 主栽品种:普通油茶、岑溪软枝油茶、江西
小果油茶、藤县红花大果油茶、攸县油茶等
7.84%
1.20% 3.56% 0.93%
86.48%
普通油茶
岑溪软枝油茶
大果红花油茶
26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80.45% 。
2、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
❖ 培育了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 ❖ 油茶加工向精深化方向发展,深加工能力大幅度提高; ❖ 基地建设方兴未艾,产业化发展初具雏形 。
.
7
3、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建立
❖ 市场营销逐步由自产自销为主导的模式发展成以 企业专业化生产,代理商经营,企业自销、专业 市场批发和网络营销等多种销售方式并存的模式 。
炼茶油在包装和内在品质上与“金龙鱼”和
“鲁花”并无明显差异,但市场销售仍是一
条短腿。
.
12
三、广西油茶适宜性评价与发展潜力分析
评价指标的选取
地形条件
(一)适宜性评价
气候条件
土地覆被
1、油茶的生态学特性及生境分布 ❖
❖
生 生态境学分布特:性基地:础数带山据库分茶的建布科立 :茶北属纬常海 拔 高 度1绿8°小地 形 坡 度28乔′~多 年 平 均 温 度 木34;多 年 平 均 降 水°3喜4一 月 平 均 温 度′,温东暖七 月 平 均 温 度 经、十 度 以 上 积 温9湿8°润4土地利用图0的′~气12候1°40′之间 ;
用地。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n
YCI n Ci
1
❖ 技术流程:指标选取 数据库建立 单因素评价 综合建模 适宜类
型确定
根据YCI确定 油茶适宜类型
最适宜
次适宜
不适宜
.
13
3、数据来源与处理
江西小果油茶
攸县油茶
.
6
(二)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平
1、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 全区层面 :百色、河池、来宾、柳州、桂林、贺州和梧州; ❖ 市域层面:百色、柳州、河池、贺州四市种植面积23.96万
公顷 ,占广西油茶总面积的86.56% ; ❖ 县域层面:三江、巴马、昭平、凌云等14个县,面积22、
❖ 扶持力度不够:没有把油茶作为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来发 展,在资金投入、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培植等相关产业政 策方面扶持力度明显不够 。
2、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 政府投入不足 ; ❖ 农户投入困难; ❖ 企业袖长手短 ; ❖ 管理粗放。
.
9
3、品种混杂,树龄老化产量低
❖ 品种混杂,良莠不齐 ; ❖ 稀密不匀,林分结构不合理 ; ❖ 树龄老化,产量很低。
1、历史与成就
❖ 生产历史悠久,解放前茶油产量就达1万多吨;
❖ 解放后:恢复发展阶段、停滞发展阶段、改善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 段
14 13
恢1112 复发展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950 1955
停滞发展
1960 1965 1970 1975
改善发展
1980 1985 1990
4、油茶精深加工滞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 油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 ❖ 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 ❖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
.
10
5、科技投入有限,基础研究滞后
❖ 良种推广力度不够 ;目前,广西已选育出的国家或地方优良品种多
达20个,但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应主推哪些优良品种并不十分明确,岑溪 软枝油茶2号、3号等油茶良种的推广种植面积极小。如百色市右江区现 有油茶林面积1.46万公顷,推广种植岑溪软枝油茶等优良品种的面积不
垂直分布: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域分布:江西、湖南、广西、
广东 等14个省(市、区)。
2、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技术流程 单要素适宜性评价
Ⅰ类地
Ⅱ类地
Ⅲ类地
用地约束
❖ 指标选取:地形:海拔高度和坡度;气候:年均温度、年均降水、一
月均温、七月均温以及≥10℃的活采用几动何乘积积法计温算油;茶适宜土性综地合指数覆被:林地、石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