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俗语

合集下载

莆仙方言俗语

莆仙方言俗语

莆仙方言俗语鸭卜管鹅。

[注]卜管:想要管。

[解]鸭子想要管束大白鹅。

比喻小的要指挥大的,不自量力。

牛囝(亻不)别虎。

[注](1)牛囝:小牛、牛犊。

(2)(亻不)别:不认识。

[解]比喻年轻人不知危险,无所畏惧。

牛囝勿曾桊鼻。

[注](1)牛囝:牛犊。

(2)勿曾:方言字,“未曾”的合音。

(3)桊鼻:穿鼻环。

[解]比喻年轻未经挫折,不晓得厉害。

半目睁,半目瞌。

[注]瞌:闭上眼睛。

[解]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义。

比喻看到了但不想认真去计较、干涉。

龟笑团鱼无毛。

[注]团鱼:鳖。

[解]比喻缺少自知之明,五十步笑百步。

新粪池,好拉屎。

[注]粪池:厕所[解]比喻抢先使用新工具,图新鲜。

乞食身,皇帝嘴。

[注]乞食:乞丐。

[解]出莆仙戏《丁花春》(后改编为《状元与乞丐》)。

“乞食身,皇帝嘴”就是剧中讥讽当乞丐的阿毜的道白。

比喻生活穷困的人却还要挑食。

酱虾起无浪。

[注](1)酱虾:海里一种很小的虾。

(2)起:掀起。

[解]比喻小人物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庐鼠走铁钉店去讨食。

[注](1)庐鼠:老鼠。

(2)走:跑。

(3)讨:找。

[解]比喻讨生活选错了地方。

三斤半鸡母,复是惊老鹞。

[注](1)鸡母:母鸡。

(2)复:还。

(3)老鹞:老鹰。

[解]比喻外表虽硕大,但本质还是懦弱。

猛虎不敌地头蛇。

[解]古人有“恶龙不斗地头蛇”之谚,不知道怎么到莆仙却变成了虎蛇相配。

喻指外地人再强大也斗不过当地势力。

猪母见糟笃醉。

[注](1)猪母:母猪。

(2)笃:借音字,就。

[解]一看见某物就迷上了。

多喻好色之徒。

庐鼠尾再揪亦无血。

[注](1)庐鼠:老鼠。

(2)揪:借用字,扯、拉。

[解]比喻榨不出什么油水。

鸭母听雷公。

[注](1)鸭母:鸭子统称。

(2)雷公:指雷声。

[解]比喻听不出所以然,一无所获。

乌贼死,嘴复卜硬。

[注]复卜:借音词,还要。

[解]比喻明摆的既成事实,还要狡辩。

仙游说成“鸭母死嘴复卜硬”,喻意同。

鸡嘴捏做鸭嘴。

[解]比喻硬要歪曲事实。

鸡敖揣米。

莆田语言特色的句子

莆田语言特色的句子

莆田语言特色的句子【鸭卜管鹅】其意是说,下级想要管上级。

“鸭”与莆仙方言的“下音同鸭”谐音,“鹅”与莆仙方言的“悬县与切”近音。

莆仙方言的“悬”是指高。

为此,经近音和谐音相结合,就使“鸭卜管鹅”这句变成了“下想要管高”,即是“下级想要管上级”。

在语言艺术上也是同时采用谐音和双关的两种修辞手法。

【伤音同箱精熬郭学切无油】指为人过分精明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或利益。

本语中的“精”是双关语,既指精肉的“精”,又指人“精明”的“精”。

借“熬不出油”喻“得不到好处或利益”,转义为人过分精明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或利益。

这在语言艺术上是同时采用双关语和借喻的两种修辞手法。

【蜀石匹音同迫青炊都是头】指在一个单位或人群中,人人都想做头头来出主张指挥别人。

在这里是借日常生活中吃完饭后,一碟青炊鱼剩下的全是头的情形,以“盘中的鱼头”与“集体中的头头”的双关,来喻“一个集体中人人都是头头”的含义。

这在语言艺术上是同时采用双关和借喻的两种修辞手法。

【食屎配涂鲺音同勒】意指这个人很土,土得不懂得变通。

也称“食屎配涂墼音同克”。

这是借“食屎配涂鲺”来喻“很土的不合潮流行为”。

其中“涂鲺音同勒”中的“涂”谐音为双关语“土”音。

后因“涂鲺音同勒”与“涂墼音同克”相谐,一些地方就变成了“食屎配涂墼音同克”。

在语言艺术上是同时采用借喻和谐音双关语的修辞手法。

【横柴卜锯直板】1、喻硬把没道理的要说成有道理。

2、指强横的行为。

把“横纹理的柴硬要锯成直板”的行为,喻为把“横道理硬说是直道理”,即把“没道理的硬说为有道理”的一种强辩。

同时,借“横”音的双关,道出强横的行为。

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借喻和双关语的修辞手法。

【螃蟹展横行】喻横行霸道行为。

借螃蟹横走的姿态,喻“横行霸道”的行为,以谐音作双关语。

在语言艺术上是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蜀寺师姑都病囝】1、指全体人都有毛病。

2、指所有的人都有问题。

以“蜀寺师姑”指代“全体人”,以害“病囝”指代“病”,双关地暗指“有毛病”。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顺口溜
莆田话是福建省莆田地区的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和词汇而闻名。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莆田话的顺口溜: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莆田话说起来,没准你会头晕。

声调起伏三六九,字音变化千百种。

喜欢说莆田话,要学会卷舌腔。

莆田话的语音特点是声调起伏多变,字音变化丰富。

莆田话的声调分为三六九,即高平高、平平平、低低高。

这种特殊的声调使得莆田话听起来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

莆田话的字音变化也是其特色之一。

许多字在莆田话中会有不同的读音和发音方式。

例如,“吃饭”在普通话中是“chīfàn”,而在莆田话中则是“tsiāfāng”。

这种变化让莆田话听起来独具魅力,也给人带来了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

学习莆田话需要掌握卷舌腔的技巧。

莆田话中有许多发音需要用舌头卷起来,如“t”、“n”等音。

这种卷舌腔的发音方式与普通话有所不
同,需要一定的练习和适应。

莆田话是莆田地区的特色方言,也是当地人民的日常交流工具。

虽然莆田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范围逐渐减少,但它仍然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莆田话不仅可以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语言魅力。

所以,如果你对莆田话感兴趣,不妨尝试学习一下,开启一段不一样的语言之旅吧!。

闽南谚语或俗语

闽南谚语或俗语

闽南谚语或俗语
1. 做人呒食冤家饭。

(做人不要吃冤家饭。

)
意思是做人不要占别人的便宜,要诚实守信。

2. 下雨了,等一等,雨过地干。

(下雨了,等一等,雨过地就干了。

)
意思是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等待,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

3. 有钱使落去,无钱捽落来。

(有钱就花掉,没钱就省着点。

)
意思是要量入为出,合理安排开支。

4. 一步一步,慢慢来,不行就歇一歇。

(一步一步,慢慢来,不行就休息一下。

)
意思是做事要有耐心,遇到困难时可以适当休息,然后继续努力。

5. 人靠衣装,佛靠金身。

(人靠衣装,佛像靠金身。

)
意思是外表很重要,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关键。

6. 食饱伸脚,食馑伸手。

(吃饱了就伸脚,吃不饱就伸手。

)
意思是生活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

7. 一屋不扫,何来净尘。

(一间屋子不打扫,哪来的干净。

)
意思是要勤奋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8.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怕出名,猪怕肥壮。

)
意思是太过出名或太过壮实,反而可能带来不利。

童年莆仙方言民谣记忆

童年莆仙方言民谣记忆

童年莆仙方言民谣记忆1、大眼睛,菱角嘴,生歹歹,卖贵贵。

2、乞食婆,唠啊唠,没一碗,也有一瓯。

3、“道”一糕,“道”一饼,我分桃,你分饼,桃红红,饼生虫。

(“道:拍。

)4、草人仔,田里插,惊鸟仔,“账”五谷,穿破衫,日“物”曝,戴破笠,雨“物恶”,有功劳,“兆帐贺”。

(草人仔:稻草人。

“账”:守护。

“物”:要。

“恶”:淋。

“账贺”:称赞。

)5、“映摸”蹈地,鱼去吃,虾去夹,一碗点心八个蛋。

(“映摸”:萤火虫。

)6、“揪揪”皮厚厚,红菇炒幼豆,幼豆“白莲”买,“阿咪”没“小礼”。

(“揪揪”:用手在脸上刮羞。

“白莲”:还没有。

“阿咪”:小孩子。

“小礼”:羞耻。

)7、“威衣——呵”,“罗厅”戴红帽,红帽戴歪歪,“罗厅”没“假衰”。

(“威衣——呵”:古时衙门开堂时,衙役所喊的堂威声。

“罗厅”:官老爷。

“假衰”:屁股。

)8、阿肥阿肥凸,举铳开脚肚,举刀宰“北肚”,抓盐“沁”肠肚。

(“北肚”:肚子。

“沁”:腌。

)9、“待伢”“兆”乖乖,没乖拍“假衰”,“待伢”“兆”读书,“白晾”读书“蛋”如猪。

(“待伢”:小孩子。

“兆”:要。

“白晾”:不。

“蛋”:愚,笨。

)10、阿兄面粗粗,阿弟“罗尿铺”,阿姐面PIAPIA,阿妹“角楼厅”。

(“罗尿铺”:夜里尿床。

PIAPIA:脸色很难看的意思。

PIA,用普遍话快读成“披鸭”。

“角楼厅”:在厅上哭着打滚。

)11、日头红“高高”,阿兄没穿衫,月亮光“莺莺”,阿弟偷吃奶。

(红“高高”:形容词,非常红。

光“莺莺”:形容词,非常亮。

)12、阿兄,给狗惊,阿弟,给狗舐,阿姐,嘴没齿,阿妹,头梳“怪”。

(“怪”髻子。

)13、大一时,就是阿姨,大一“箍”,就是阿姑。

(“箍”:段。

)14、初一糕,初二棕,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一日,初六头企企。

(扒一日:扒了一天的龙船。

企企:翘起来。

)15、摇篮摇摆摆,福州走上海,上海看没戏,狗屎涂一鼻。

16、油柑橄榔,“物”吃趁早,“黄吃”留“防早”,“防早”初一早,吃面带骑马。

莆仙方言季节时令谚语

莆仙方言季节时令谚语

莆仙方言季节时令谚语
选取了部分莆仙方言描述季节时令的谚语,并作详细解释。

这类谚语很有学习意义,是莆仙人智慧的结晶,可有效指导农耕活动及日常生产生活。

初三十八晒山里嫂阿笑咯咯
“晒”是借用字,为大晴天的意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每月初三、十八日如果是晴天的话,本月必定少雨多晴。

旧时,以山里妇女可以高兴地挑柴进城售卖和购物来作为形象说明,现在后半句基本上不说了。

春天落涂无过冥冬天落涂硬康晴
“落涂”解释为阴霾笼罩,“硬康”指必定。

春天天气已经转暖,这时如果有北方吹来的大风和暖热空气相遇,就会产生阴霾,但不会持续太久。

冬天北方寒流强,南方暖流弱,如果有阴霾出现的话,预兆着天气干燥寒冷,晴朗无雨。

夏至水饿死鬼
夏至这一天如果下雨的话,那么预兆着该季节将有过多的雨水,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所以有饿死鬼的说法。

类似谚语为“霜降水,饿死鬼”。

冬节月中央无雪共无霜
该句谚语通过判断冬至的时间,来推断全年的冷暖。

冬至节如果在月初,那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便是年关。

如果在月末,那明年正月二月间便是最寒冷的时节。

如果在月中,那么这一年的天气将暖和而且无严寒。

莆仙话

莆仙话
A.书架 B.电视 C.床铺 D.衣架
9."引休"是家庭影院的哪个部分?{音译} ()
A.VCD B.麦克风 C.音响 D.电视
10."喜"是生OR死?{音译} ()
雕啊---------多少
当你看见一PLMM时 想和他联系 你可以说:秋GI雕啊-----手机多少
仅----钱
角----借
拉勒----60
给----元
五----有
本有----朋友
当你经济危机时 你可以说;本有五仅角拉勒给.-----朋友有钱借60元(借多了不给)
农---2
哇---碗
当你和朋友打游戏 他用作弊时 你可以说:你怎么这么没连成!
秋GI(阴平 第一声)----手机
雕啊---------多少
当你看见一PLMM时 想和他联系 你可以说:秋GI雕啊-----手机多少
仅----钱
角----借
拉勒----60 --朋友
当你经济危机时 你可以说;本有五仅角拉勒给.-----朋友有钱借60元(借多了不给)
5."醔"chou是厨房中的什么东西?{音译} ()
A.酱油 B.醋 C.盐 D.味精
6."个全琶"是什么??{音译} ()
A.被绳子捆 B.被人扁 C.被枪打 D.被人骂
7.房和醋都读什么?{音译} ()
A.nou B.zou C.chou D.niu
8."襃(pou)"是卧室里面的什么东西???{音译} ()
捞里供--------老大爷
病过-----------苹果(农药太多了,所以叫病过)

【莆田百科】莆仙家喻户晓的方言俗语 “聪明花开”典故解

【莆田百科】莆仙家喻户晓的方言俗语 “聪明花开”典故解

【莆田百科】莆仙家喻户晓的方言俗语“聪明花开”典故解“看见壶公山,厄(会)开聪明花”,这是莆仙家喻户晓的方言俗语。

这“聪明花开”典故传自明代壶山南麓柯朱村的状元柯潜一段智力神奇变化。

柯潜出生于山下农家,小时未开窍,脑子迟钝得让人发笑。

其父曾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老师来教,老师起初也嫌他愚,认为“孺子不可教也”,决意辞别。

有一天,老师当面以“天”字出对来考小柯潜,为的是让其父当场见证,同意辞行。

“天”要对什么呢?柯潜想了好久,想不来,解不开。

其父当场急了,就用右脚踩着地进行暗示。

柯潜这时抓耳挠腮直眨眼老是猜不着。

蓦地,他抬头看到其父右脚一直在动,右脚前有一堆鸡屎,于是灵机一动马上就答:“鸡屎”!老师听着啼笑皆非对其父道:“你看,就是这样不灵通,'天’对'地’这么简单小题,他会变成对'鸡屎’”。

自此,“天对鸡屎”逐渐在莆阳民间传开,成为饭后笑料。

他父亲也弄得异常尴尬,只怪儿不争气,但又希望老师把其儿教成才,所以老师要辞行,父子俩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老师实在没好心情,就劝他们别送了。

柯潜和其父只是坚持一步步续送。

老师劝阻不了,就另想一招,提出一个条件,要再出一个对,重考柯潜,对得上,老师就留下再教,如果对不上,就此告别,也别再缠送不休了。

柯潜和其父均表同意。

此时,刚好路前方来个挑橄榄卖的女子,老师借题发挥,就出了上联“女子独行谁敢揽”?真是“天变一时,人变一刻”。

这下,柯潜抬眼望见壶公山,似乎壶公山山神隐隐约约迎面随风而来,仿佛开了天窗一样,眼前一亮,灵感大发,随口就答出下联:“先生欲去我实留”!这上下联之中的“敢揽”和“橄榄”、“实留”和“石榴”均语意双关,方音相同,彼此对称,天衣无缝。

老师预料不到,竟能答得如此巧,暗暗称妙。

于是经其父子俩恳切挽留,老师终打消推辞念头,乐意留下继续执教。

从此,柯潜果然刻苦自励,惜时如金,孜孜不倦,学习不断有了长进,时常受师褒奖。

老师花了心血,有所见效,也增强了信心,施教更为精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仙方言俗语
鸭卜管鹅。

[注]卜管:想要管。

[解]鸭子想要管束大白鹅。

比喻小的要指挥大的,不自量力。

牛囝(亻不)别虎。

[注](1)牛囝:小牛、牛犊。

(2)(亻不)别:不认识。

[解]比喻年轻人不知危险,无所畏惧。

牛囝勿曾桊鼻。

[注](1)牛囝:牛犊。

(2)勿曾:方言字,“未曾”的合音。

(3)桊鼻:穿鼻环。

[解]比喻年轻未经挫折,不晓得厉害。

半目睁,半目瞌。

[注]瞌:闭上眼睛。

[解]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义。

比喻看到了但不想认真去计较、干涉。

龟笑团鱼无毛。

[注]团鱼:鳖。

[解]比喻缺少自知之明,五十步笑百步。

新粪池,好拉屎。

[注]粪池:厕所
[解]比喻抢先使用新工具,图新鲜。

乞食身,皇帝嘴。

[注]乞食:乞丐。

[解]出莆仙戏《丁花春》(后改编为《状元与乞丐》)。

“乞食身,皇帝嘴”就是剧中讥讽当乞丐的阿毜的道白。

比喻生活穷困的人却还要挑食。

酱虾起无浪。

[注](1)酱虾:海里一种很小的虾。

(2)起:掀起。

[解]比喻小人物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庐鼠走铁钉店去讨食。

[注](1)庐鼠:老鼠。

(2)走:跑。

(3)讨:找。

[解]比喻讨生活选错了地方。

三斤半鸡母,复是惊老鹞。

[注](1)鸡母:母鸡。

(2)复:还。

(3)老鹞:老鹰。

[解]比喻外表虽硕大,但本质还是懦弱。

猛虎不敌地头蛇。

[解]古人有“恶龙不斗地头蛇”之谚,不知道怎么到莆仙却变成了虎蛇相配。

喻指外地人再强大也斗不过当地势力。

猪母见糟笃醉。

[注](1)猪母:母猪。

(2)笃:借音字,就。

[解]一看见某物就迷上了。

多喻好色之徒。

庐鼠尾再揪亦无血。

[注](1)庐鼠:老鼠。

(2)揪:借用字,扯、拉。

[解]比喻榨不出什么油水。

鸭母听雷公。

[注](1)鸭母:鸭子统称。

(2)雷公:指雷声。

[解]比喻听不出所以然,一无所获。

乌贼死,嘴复卜硬。

[注]复卜:借音词,还要。

[解]比喻明摆的既成事实,还要狡辩。

仙游说成“鸭母死嘴复卜硬”,喻意同。

鸡嘴捏做鸭嘴。

[解]比喻硬要歪曲事实。

鸡敖揣米。

[注](1):瘦:(2)敖:善于。

(3)揣:装,此指吃。

[解]还有一句类似的贬义谚语为“狗会食屎”。

讽喻瘦子还特别能吃。

猪母游四城门。

[注](1)猪母:母猪。

(2)四城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

[解]谚语可能由“太子游四城门”讹变来。

佛典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于19岁时骑白马游观东西南北四城门,遇见生、老、病、死四大苦难,乃心生厌离,于是毅然抛弃富贵与权势,出家追寻出苦之道。

莆仙戏中有《太子游四门》名曲。

比喻无所事事,四处游荡。

鸡母屎会做咧药。

[注](1)鸡母:母鸡。

(2)咧:助词。

[解]比喻再没用的东西也被充分利用起来。

灶厨下笑贺老妈。

[注](1)灶厨下:灶门下堆柴火的地方。

(2)笑贺:借音词,夸奖。

(3)老妈:老婆。

[解]比喻在家里夸奖自家人,自吹自擂。

好心乞雷拍。

[注](1)乞:被。

(2)拍:打。

[解]比喻好心没好报,老天无眼,颠倒善恶报应。

顶半冥肖鸡,下半冥肖鸭。

[注](1)顶半冥:上半夜。

(2)肖:属。

(3)下半冥:下半夜。

[解]十二生肖中并没有“鸭”,这里是一种戏谑说法。

比喻立场不坚定,改变主意太快。

用钱买炮倩侬放。

[注]倩侬:雇人家。

[解]比喻请别人替自己花钱。

不过虽然是请别人放了鞭炮,但鞭炮声毕竟大家都听到了,还不是真正当冤大头。

做好无赏,拍破有赔。

[注](1)拍破:打破。

(2)有赔:要赔偿。

[解]比喻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亻不)成狗(亻不)成猫子。

[注](1)亻不成:不像。

(2)猫子:猫。

[解]比喻非驴非马,不成样子。

勿曾生囝,先号名。

[注](1)勿曾:“未曾”的合音。

(2)囝:孩子。

(3)号名:起名字。

[解]比喻操之过急,未有成绩,就想庆功。

传说源于仙游王举人九鲤湖祈梦得子故事。

临上轿,卜缠骨交。

[注](1)卜:要,想要。

(2)缠骨交:裹脚,缠足。

[解]比喻事到临头才急着张罗,即临阵磨枪之意。

旧时女子必须缠足,否则难以嫁出。

此陋习早已废除,而谚语未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