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二十八回读后感
《西游记》28回读后感(精选5篇)

《西游记》28回读后感(精选5篇)《西游记》28回读后感【篇1】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乃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书中讲的故事是:唐僧受唐太宗李世民所托,前往西天去取经,途中分别在五行山、高老庄、流沙河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
师徒四人一路打杀妖魔,四处行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还成为了天上的神仙。
这四人中我最喜欢的便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嫉恶如仇,神机妙算,但是他也容易骄傲。
他私改生死薄,抢走了东海龙王的镇海之宝金箍棒,惹怒了玉帝。
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来收服孙悟空,最后都被孙悟空打败了,因此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
可孙悟空还不知足,不仅大闹蟠桃会,偷吃仙丹,大闹天宫,还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与如来佛祖斗法,结果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整整500年,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啊!孙悟空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盲目自信,所以导致了他的失败。
我也有骄傲自满的时候。
上学期第一单元测试我考了100分,高兴得手舞足蹈,认为自己很厉害,随随便便就能考一百分,不禁变得洋洋得意起来。
于是,在第二单元测验时,我就不那么认真仔细,结果错了两道本不应该错的题。
这时,我才开始后悔不应该这么自大,如果当时我能认真仔细地审题就好了,但此时再后悔也已经晚了。
在此,我劝告大家:不要像我和孙悟空一样骄傲自大,只有谦虚谨慎,做事才能成功!《西游记》28回读后感【篇2】《西游记》是一部各个年龄段都可读的经典之作。
阅历不同,所获得的感受也就不尽相同,有人喜欢它生动鲜活的个性人物;有人喜欢它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有人喜欢它那活泼有趣的对话旁白。
于我而言,我更喜欢故事中充满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
《西游记》以孙悟空和猪八戒以及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记叙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每当想起书中的孙悟空,我就无比感叹他那英勇无畏,敢与妖魔斗争并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形象。
西游记28回读后感

西游记28回读后感西游记28回读后感篇1众所周知,《西游记》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可想而知,它的文学价值是非常高的,作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学精华不了解一点那怎么行。
为此,我特地趁着寒假好好去领会一下。
当我将那本厚厚的“经典”的最后一页合上后,脑袋里还真是有很多感触哩!就比如说孙悟空,他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了。
*较开头的“大闹天宫”一章,或许有人会认为他无事生非,爱挑衅“权威”,甚至妄想做“玉帝”,但我却认为这突出了作者的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以及这个时代所提倡的“有能者当居之”。
不过如果真让孙悟空当玉帝,恐怕连天都会被捅出个窟窿来。
至于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
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西天途中更是尽心尽力保护。
他的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就仿佛是在为那个时代带去了一位“神”。
不过孙悟空的缺点也不少呢!就是有时太卤莽了,像“三打白骨精”,虽说他的火眼金睛是把那妖怪看出了,不过他太急性子,二话不说先给它一棍,可恰好碰上唐僧这个“慈悲为怀”的圣僧,其结果便是唐僧的“解雇书”——“你走吧!”再来讲讲唐僧,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
不过有时他也有点“腐朽古板”,人妖不分,还多次冤枉孙悟空,以至于到最后还得让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大师兄。
我对他的这种行为实在没什么好印象,但念在他不辞万里赴西天取经,自然也是功过相抵了。
提起猪八戒,人们总是将他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不好听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的确,猪八戒也干过“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
但在为师父西去取经的曲折道路上,虽然没有孙悟空神通广大的超常本领,却也立下了不少战功。
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通用39篇)

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通用39篇)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篇1我最近读了《少年读西游》这套书,书中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了能取回经书,师徒四人不畏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他们师徒与妖魔鬼怪斗志斗勇,最终到达了西天,然后取回了经书,送回到了大唐。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
因为他不但本领高超、能言善辩、尊师重道,而且有猴子的天性、顽皮可爱;我对唐僧有意见,因为他人妖不分,悟空好心救他,唐僧不但不感激,反而多次误解悟空,还时不时念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直到看到了妖怪的真面目才想到了悟空的种种好处。
这套书不仅写的精彩绝伦,扣人心弦,而且内容中的师徒四人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也是值得同学们读一读的好书。
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篇2太上老君将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悟空。
看到了这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经历磨练是不能成大气的,不经历痛苦是不能成就大业了。
所以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克服在学习中的困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样长大后才能出人头地,做个国家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篇3我认为《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适合我们小学生读的一本了,它不仅人物个性鲜明,而且故事情节曲折,非常有趣。
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智收红孩儿。
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许多困难,红孩儿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小妖怪,红孩儿的父亲是五百年前和孙悟空有“八拜之交”的牛魔王,则母亲是管理芭蕉扇的铁扇公主。
在这一章节中,对于孙悟空与红孩儿如何斗智斗勇的描写非常生动,可谓跌宕起伏,令人着迷。
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自己日后遇事要像孙悟空一样认真思考,不要像猪八戒一样懒惰。
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篇4天生石猴做了美猴王,在花果山带着猴子们游山玩水,可谓是快活逍遥。
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精选5篇)

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精选5篇)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篇1《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
我已经第三次看这本书了,每一次看心里都有不同感触。
第一次看时,我被里面人物形象所吸引。
第二次看时,我被里面故事情节所吸引。
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已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比如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等,但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觉得人要学会感恩。
不是吗?书中唐僧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当唐王李世民问谁肯上西天拜佛求经之时,唐僧立马挺身而出,在佛前发誓:不到西天誓不罢休,然后毫不犹豫地踏上西去取经路。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关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孙悟空十分感恩,后来就死心塌地地追随唐僧西天取经。
即使唐僧多次赶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对唐僧都不弃不离,帮助唐僧转危为安。
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经之路。
当然书中也有忘恩遭到惩罚的例子:取经途中,老龟驼着唐僧四徒连人带马通过无法越过的通天河时,仅仅希望唐僧他们帮问如来一下年寿之事,但唐僧师徒一心取经,不知感恩,把这事给忘了,结果回来途中再渡通天河时,老龟知道后发火将经书扔到了河里。
这就是忘恩负义受到的惩罚。
《西游记》中这些故事深深感动着我,以前爸爸对我严厉些,妈妈对我唠叨些,我都不耐烦甚至反感,但今天的我从《西游记》中深受启发,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龙马他们都能学会感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不能呢?如果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相信我们也一定会拥有一个美好、成功的未来!心存感恩,快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西游记第28回读后感篇2《西游记》是一部孺妇皆知的著作,特别是电视剧我百看不厌。
不久前我从书橱中取出这部书,仔细读了起来,虽然书中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不一样,但书中的故事还是让我走进了那古老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的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的读后感《西游记第二十八回》的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中的第二十八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进行阅读感想的分享。
这一回中,年迈的唐僧师徒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途中遇到了一个恶势力——马鸣山寺的妖怪,它伪装成一个善良的和尚,企图误导唐僧师徒。
唐僧被妖怪骗得团团转,一度陷入绝境。
然而,聪明机智的孙悟空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敢,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并解救了师父。
通过这一段故事,我体会到了孙悟空的聪明才智以及不畏艰难的精神。
故事中,孙悟空不仅仅是一个有着强大力量的猴子王,他还展现出了他作为唐僧师父的责任感和智慧。
他认识到了马鸣山寺的妖怪的诡计,并经过周密的计划和机智的行动成功地拯救了唐僧。
对于孙悟空来说,保护师父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他的聪明才智使他能够在绝境中找到解救的方法。
这一段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孙悟空的聪明智慧和对师父的无私关爱。
此外,我还注意到孙悟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展现出了果断和勇敢的品质。
他并没有因为困境而退缩,相反,他冷静地分析形势,制定了解救师父的计划,并且果断地实施了。
他对于逆境和恶势力从不退缩,这种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的精神非常令人钦佩。
正是因为这种勇敢与果断,他才能成功地解救师父,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英雄气质。
通过阅读第二十八回,我也对唐僧师父的坚定信仰和深厚智慧有了更深的体会。
唐僧作为师徒四人中的领袖,他在面对困境时始终保持着正义、善良和追求真理的品质。
尽管被马鸣山寺的妖怪骗得团团转,唐僧并没有动摇,他一直相信真理和善良的力量。
唐僧的执着和智慧在这一回中被充分展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西游记第二十八回》,我深深感受到了正义、智慧和勇敢的力量。
孙悟空作为师父的得力助手,在此回中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而唐僧则以他的智慧和坚定信仰为整个团队指引方向。
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让我思考了一些人性中深刻而珍贵的品质。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读后感这一回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一行人到达火焰山时所遇到的魔王红孩儿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却又与现实相联系,是对人性、欲望和信仰的深刻探讨。
首先,红孩儿这个角色的塑造非常生动和有趣。
红孩儿生来就是个淘气鬼,调皮捣蛋,经常捣乱,甚至威胁唐僧他们的安全。
然而,作者通过红孩儿的一系列言行来展现出他的真实内心世界。
红孩儿渴望被父母关爱,但父母却在他出生时就弃置了他。
这种孤独和无助深深地伤害了红孩儿的心灵。
因此,红孩儿的捣蛋行为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寻找关爱和筑起心灵的防御墙。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描绘,使得红孩儿成为了这一回扣人心弦的角色。
其次,这一回还对人性的欲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红孩儿由于不被父母关爱,因此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愈发强烈。
他通过修炼火焰山中的法术,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和能力。
这使得他能够掌握火焰山中的火焰神兵,甚至威胁到了天庭的统治秩序。
这种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使得红孩儿的人性渐渐走向了极端。
他不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渴望统治全天下的魔王。
这种对欲望和人性的探讨,使得这一回在故事情节上显得更加复杂和有深度。
最后,这一回还涉及到了信仰和宗教的主题。
红孩儿之所以能够修炼获得如此强大的力量,是因为他得到了猴王孙悟空的帮助。
在这里,孙悟空代表的是佛教的力量和教诲。
他通过教导红孩儿好人好事的道理,使得红孩儿有所觉悟。
这种信仰的力量让红孩儿在最后选择了与唐僧师徒和解,放弃了欲望和统治的追求。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信仰力量的重要性,也展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通过阅读《西游记》第二十八回,我对这部小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虽然这只是小说中的一个章节,但它通过对人性、欲望和信仰的探讨,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度思考。
同时,这一回也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这部小说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意义。
因此,我对《西游记》第二十八回的阅读印象深刻,也对整部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西游记第二十八章朱紫国读后感

西游记第二十八章朱紫国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第二十八章,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人在朱紫国的经历。
这一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江湖世界和人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朱紫国是一个法制不健全、黑暗腐败的国家,人民生活贫困,社会风气败坏。
在这个国家里,利益至上,道德被抛诸脑后。
然而,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却是充满正义感的。
他们追求的是真理和公正,为民除害,保护人民免受欺压。
这一章中,朱紫国皇帝的女儿被妖怪劫走,孙悟空等人得知后,立即奔赴朱紫国进行营救。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困难,最终打败了恶妖怪,解救出了皇帝的女儿。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武艺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带给人们希望和正义的力量。
朱紫国的形象给我很深的启示。
虽然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贫困,社会风气败坏,但是孙悟空等人的出现,给了人们希望和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正义和善良的力量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只要每个人都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做出一点点的改变,世界就能变得更美好。
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孙悟空等人的坚持和付出。
他们所展现的非凡战斗力背后,是为了追求公正和正义,保护人民的利益。
他们并非为了名利和个人欲望,而是为了更高尚的目标而奋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西游记第二十八章朱紫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社会的黑暗面太多,正义和公正很难得到尊重和实现。
但正如孙悟空等人所展现的,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美好世界。
在这个篇章中,我看到了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朱紫国的描写,西游记告诉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坚守我们的信念,为了追求真理和公正而努力。
正是这种精神,让人们可以超越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西游记第二十八章朱紫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西游记第28回观后感

西游记第28回观后感看完《西游记》第 28 回,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就像吃了一大把怪味豆。
这一回里,孙悟空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那场面可真够凄凉的。
我仿佛能看到大圣垂头丧气地驾着筋斗云,往花果山飞去。
他心里肯定不好受,就像一个被老师冤枉的好学生,满心的委屈。
想当年,大圣在花果山那可是呼风唤雨,众猴儿围着他转,他就是那的“山大王”,多威风啊!可现在呢,被唐僧念了紧箍咒,还被赶走,这落差就像从山顶一下子掉进了山谷。
我记得我小时候在学校参加小组比赛,本来我满心欢喜地出谋划策,结果却被队友误解,说我太出风头,把我从小组里踢了出来。
当时我那心情,和大圣回花果山时差不多,又气又难过,觉得自己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大圣回到花果山,看到那些猴子猴孙们被猎户欺负,那肯定更是火冒三丈。
他就像一个护犊的家长,立马施展法术,把那些猎户打得落花流水。
我能想象他当时的样子,眼睛瞪得像铜铃,手里挥舞着金箍棒,嘴里还大喊着:“你们这些坏蛋,竟敢欺负我的孩儿们!”这就像我在学校受了委屈后,回家对着我的小宠物发泄一样,把心里的不痛快都释放出来。
不过,在这一回里,大圣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他虽然心里对唐僧有怨恨,但还是忍不住关心唐僧的安危。
这就像我们和朋友吵架后,虽然嘴上说再也不理对方了,但心里还是会惦记着。
大圣在花果山待着,可眼睛却时不时地望着唐僧西行的方向,我猜他肯定在想:“那个老和尚,没了我,可怎么对付那些妖魔鬼怪啊?”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大圣这个形象更加立体了。
他不再只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而是有了感情,有了牵挂的“孙行者”。
这一回也让我明白了,即使是像大圣这样厉害的角色,也会遇到挫折,也会有无奈的时候。
但正是这些挫折,让他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思考自己与唐僧之间的关系。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虽然当时觉得很痛苦,但过后会发现,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我现在再看大圣在花果山的种种表现,就像看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小插曲,有欢笑,有泪水,有愤怒,也有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二十八回读后感
导语:读过西游记,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感想。
以下是西游记二十八回读后感,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这一回是著名的三打白骨精,虽然后人把这一回演义了很多,但我还是有我的一些看法。
孙悟空去南山摘桃子动静太大,惊动了白骨精。
“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
白骨精只是听说唐僧四众,并不认识他们,但他根据传说就认出了唐僧,说明唐僧太有名了。
肯定有人吃过唐僧肉并且确实延长了寿命。
所以妖怪们都相信这个传说并且都想吃到唐僧肉。
白骨精也不例外。
当他看到有两员大将保护时,没敢贸然行动,于是他变了个美貌村姑来骗唐僧。
白骨精变的村姑太美了,唐僧一下就被告他吸引住了。
白骨精的到来是唐僧第一个发现的。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
以下一大段都是唐僧和白骨精的对话,直到孙悟空的到来把白骨精打死。
当一个活生生的美女被人打死在自己眼前,你说唐僧当时是多么的懊恼吧。
加上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唐僧越来越恼火。
取经团本来是临时凑起来的,没有什么团队精神可言,这时,这四人之间的不和越来越公开化了。
一切反动派是不会自动退出舞台的。
没吃到唐僧肉白骨
精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于是他又变做老太太和老头来骗唐僧。
事实证明白骨精是成功的,他紧紧地抓住唐僧的弱点,只要把唐僧搞定,一切都好办。
但他没想到他这样做也把孙悟空给激恼了。
孙悟空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 “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
不需要有火眼金睛,就是我这个凡人也懂这个道理,而唐僧却硬要护着白骨精,这是为什么呢?孙悟空打了三次白骨精,唐僧念了三次紧箍咒,八戒一直不停地挑唆。
最后,唐僧不惜写下贬书赶孙悟空走,可见唐僧此时已绝情到什么地步。
在这期间八戒干了什么大家都清楚,而沙僧干了什么呢?一言不发!整个一篇沙僧没说一句话,那沙僧他在想什么?嘿嘿!你孙猴子本事再大你也怕紧箍咒,你也得滚蛋个猢狲。
沙僧如果站在孙悟空这一边,替孙悟空说几句话,也许他不会被赶走,可以他一句话不说,可怜孙悟空形单影只,只有滚蛋的份了。
可怜孙悟空还说沙僧是个好人……
我认为,这时的取经团队还不成熟,不团结也不和谐,表现在唐僧对孙悟空不信任,孙悟空对唐僧不服管,还有二位师弟对大师兄也有些不服。
还有,这个时候唐僧也不是一个坚定的佛教徒,其余三人则根本不信佛。
他们有目标,但各人的心思不同,力量不没有用到一处,这样的队伍在组建初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
“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
哎!那时的孙悟空还象个天真的孩子……
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回到500多年都没回的花果山看到一片破败的景象,心里正难过,却发现几只藏在林中的小猴子,问了才知道从他500年前打闹天宫后,二郎神放火烧了山,猴子们有的烧死了、有的饿死了、有的跑了,后来又有猎人来抓他们。
因此破败了,大圣听的心里悲切,叫小猴们准备了些碎石头将猎人们打死许多,大圣心里想嘀咕着师傅说的行善自己却刹那杀了许多生,真是造化弄人。
这边唐僧饥肠辘辘叫八戒化缘,八戒却跑去忽忽大睡唐僧饥渴难耐,派沙僧去寻找八戒,妖怪趁此绑了唐僧,此妖就是黄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