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合集下载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张PPT)
目录 退出
问题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到了核心倡导作用。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成为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他们通过办报刊、成立社团及翻译马克思 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 进知识分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 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 认真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
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传播方式: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 2.广泛传播 (1)团队实践:以“工读互助团”为代表的社团进行了广泛实践,但最终 失败。这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 造。 (2)三次论战:1919 年李大钊和胡适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 年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分别 进行了论战。三次论战,坚定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扩大了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 (3)学会宣传: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 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录 退出
目录 退出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 (1)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3)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一些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正式传播 (1)主要原因: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 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 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他歌颂十月革 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9 年 5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工读互助团等各种空想实践的失败 ③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
A.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B.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翻译马著 ⑤经常演讲 3、特点: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 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 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 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 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 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 著。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 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 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 克思主义者了。”
(3)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思想的转变
2、意马义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①原使理中和国中人国民革找命到救与国建救设民的的实理际论情武器况相结合,从 而②得为出中适国合共中产国党国的成情立的奠社定会了主思义想革基础命和建设道路。
【学习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5、中国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的知 识分子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6、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探究:前期和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同:①都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②领导人都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 ③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异: 性质:旧民主主义思文运动—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领导: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领导——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
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代表人物:
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 主义 的鼻祖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2018年第07期老年人史林一叶1848年,年轻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划时代的著作———《共产党宣言》。

1899年,一个外国传教士在上海的《万国公报》上,首次提到了马克思和他的学说。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这个名字。

之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梁启超和革命派的朱执信,都对马克思的学说做过零星的介绍。

但是,在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既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也未为人们所重视,即使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少数知识分子,也仅将之作为西方的一个学术派别来看待。

1915年9月,从日本回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期,各种学说一时间涌入中国,这里面就有马克思主义。

正是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这是后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一种通俗说法。

从总体上讲,这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

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的良策,并由此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确实是十月革命之后的事情。

但这并不是说,在十月革命之前,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就是一无所知,也不是说,马克思主义一开始就是从苏俄直接传入的。

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渠道是日本。

20世纪初,到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很多。

留学人员出国的动机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为谋生计,有的则是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中,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董必武、李汉俊、陈望道等,都曾去日本留过学,在那里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启蒙。

法国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二条渠道。

赴法勤工俭学是当时的一股潮流,1919年至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达到1600人,他们中包括周恩来、蔡和老年人2018年第07期史林一叶1917年11月7日,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油画)森、蔡畅、向警予、陈毅、邓小平、李立三、王若飞、李维汉等。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的一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迅速融入中国社会。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于19世纪中叶由欧洲传入中国。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广泛的外国侵略和内忧外患的局面加剧了中国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

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等,在不同的领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和宣传。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这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时期的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实践和发展。

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早期包括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以及抗日战争等。

毛泽东等一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正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改革,如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开放等。

这些措施使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现代转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变革中经历了现代转型。

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和问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理论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受到了普遍关注和重视。

总结起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发展。

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传入中国的影响

影响: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3、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

5、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便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革,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史自然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马克思主义最初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最初进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

当时,一些留学生在海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回国后开始把这些理论传播给其他人。

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跟他们所听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了解很少。

当时,中国苦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国民经济衰退,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是有利的。

马克思主义刚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许多人开始思考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上。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在之后的30年,马克思主义以不同形式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许多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路线应用于革命运动,并取得了成功。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49年的中国革命,这次革命颠覆了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广泛使用,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批判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的几十年里,有很多人批评和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

其中一部分人否定马克思主义中的某些部分,另一部分人则重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它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中国。

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如何发展。

他们提出了一些中国特殊的理论,比如毛泽东思想,他们认为中国必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路线,以适应自己的国情。

而不是盲目地模仿马克思主义。

4.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始蓬勃发展。

这导致了社会思想的转变,许多人开始质疑马克思主义。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而现代自由主义是未来的趋势。

然而,在近年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⑥----队伍壮大。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⑦-----促进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1921年7月,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又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

3.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从1918年-----⑧----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推动者。

他们通过创办报刊、成立社团以及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方式向民众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知识分子主动接近工人阶级,向工人阶级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⑨-----以后,国内出现了一股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但内容极其庞杂,有各色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

先进知识分子取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

【点拨】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成为传播主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是向西方学习找到的救国的正确的思想武器。

【知识梳理】答案:①尊孔复古逆流②政治民主③陈独秀、李大钊④民主和科学⑤器物⑥无产阶级⑦新文化运动⑧李大钊⑨五四运动【重点难点讲解】1.比较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不同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单位:万人)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894年 1913年 1919年 1923-1927年 产业工人数
归纳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没有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一,缺乏阶级基础。
第二,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第三,缺乏实践效果。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的知识分子? ⒈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 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 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 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 的阶级基础。 ⒊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 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 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思想基础) (3)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活 生生的现实。 (4)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 发及对苏俄的好感。
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 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 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 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 十月革命。 (2)1919年5月李大钊为发表《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 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 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 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及有计划地宣传马克 思主义
(1)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 《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这些刊物深 受工人欢迎。
(2)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劳动界》
《劳动者》
《劳动音》
3. 影响
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 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失败;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过程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
《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
2.过程
第一阶段:克思主义的传入 。
第二阶段:五四运动大大促进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
表 现: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 宣传马克思主义。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
课堂练习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 ,不可抗拒的。”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社会主义革命 C.实业救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11级历史基地班 谢琳君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周恩来
邓中夏
瞿秋白
表 现:
(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 宣传马克思主义。
(2)研究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出现: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初期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月革命以后)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合作1.探背究景:
马克无思产主阶义级传队入伍壮中大国,的工背人景运是动什需要么科?学理论 国内: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