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的个案跟踪记录和实验分析
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

个案追踪:小明的幼儿园心理行为异常一、背景信息小明,男,5岁,就读于某市一所知名幼儿园。
近期,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出现了一些异常,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以下是对小明的个案追踪记录。
二、异常表现1. 情绪波动较大:小明在课堂上时常出现情绪波动,时而兴奋,时而沮丧,甚至有时会突然哭泣。
2. 社交困难:小明在与同伴互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回避和抵触,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也不善于与同伴沟通交流。
3.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经常走神,对于老师的讲解和布置的任务反应迟钝。
4. 学习兴趣减退:小明对原本喜欢的学习内容失去了兴趣,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明显下降。
三、家庭情况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场人,平时工作较忙,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依赖于幼儿园。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较少,缺乏有效的亲子互动。
2. 家庭氛围:小明的家庭氛围较为紧张,父母之间时常因为琐事争吵,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四、评估与干预1. 专业评估:针对小明的心理行为异常,幼儿园及时联系了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评估。
经过评估,小明被诊断为轻度焦虑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2. 家庭干预:幼儿园向小明的父母提供了关于孩子心理问题的相关资料,建议他们调整家庭教育方式,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 学校干预:幼儿园针对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其社交能力。
4. 心理治疗:小明在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等。
经过治疗,小明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治疗,小明的心理行为异常得到了有效改善。
他的情绪波动减轻,注意力集中度提高,学习兴趣恢复,社交能力也有所增强。
家长和老师对小明的进步表示满意,认为他在幼儿园的生活更加愉快和顺利。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大班个案追踪记录20篇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大班个案追踪记录20篇个案追踪观察记录观察时间:一、情况摘述XXX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他进行了如下观察:观察1:自选图书时,XXX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只是吸手指头。
观察2:吃饭时,XXX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他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他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XXX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XXX 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爷爷没文化,不会说普通话,教育的方法也不好,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不强,孩子的研究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他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他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
首先向他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他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他交流,来园时牵牵他的小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眼神里有了光彩,早晨来到班上时不再扭扭捏捏了,不再拉着妈妈不放了,有时还能看见他高兴的笑脸。
2、发明条,让XXX多启齿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偶尔XXX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他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他多说话,老师抓住与他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他说话,“其森,你会自己穿衣服了”。
XXX说:“妈妈教我穿的。
”“其森,你和小同伙牵牵手做游戏吧。
”XXX说:“我想和XXX牵手。
”只要教师说一句,他就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一个月来,XXX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每天来园不再哭哭啼啼了,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还能主动的参与集体活动。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他引导,让他快快长大。
年十月:一、情况描述:经过一个月的教育,XXX进步较明显,但他有一个坏惯,极爱吸手指。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后进生惹事生非,好出风头是为了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所以,单纯的禁、堵、防的办法往往禁而不止,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施宇洋是个聪明的男孩,为老师做事他非常积极。每次课下他都抢着搬作业,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特意安排他为数学课代表,为大家服务。通过活动,施宇洋增强了自信心,也获得了同学们的友
个案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施宇洋的父母对孩子特别溺爱,父亲工作很忙,母亲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养成自私、放纵、蛮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与同学难以相处,别人不顺从他便动手打架。做错了事情也是先去责怪别人,推卸责任。
跟踪研究
第一步,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有关资料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学习胜利感和自卑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成绩的反应的影响,儿童受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反之,受到表扬越少,儿童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少。因此,我特别注意发现捕捉施宇洋的“闪光点”。运动会跑得很快,我鼓励他,表扬他;他劳动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我让他负责班级卫生,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工作很认真负责,而且态度也比以前有所改进。
个案分析
学生姓名
施宇洋
年龄
9岁
性别
男
年级班级
二(1)
学生基本情况
施宇洋是我们班中的一个男孩。聪明伶俐,长得眉清目秀,一张小嘴能说会道。可是,在我上课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缺乏纪律观念,上课管不住自己,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或影响旁边的同学听课。最让我头疼的是,他经常和同学打架,每一次都占上风,打得同学没有还手的余地。经我调查,每次打架都是他动手引起,而且出手较重。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施宇洋有了一些进步,迟到的次数减少了,作业也能做了。以前发了试卷,他总是不改错,塞进书包了事。现在一考完试,他就来追问成绩,老师讲评试卷,他在下面专心听着、改着。通过他的努力,学习成绩进步了,打架次数也少了些,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
中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中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一、观察对象背景介绍1.1 幼儿基本信息•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 4岁•班级:中班(3-4岁)1.2 家庭情况•家庭成员:父母、奶奶•家庭环境:温馨舒适,有父母的陪伴二、观察记录2.1 社交行为观察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得品行端正,与同伴相处融洽,善于分享玩具和食物,乐于助人。
2.2 语言表达观察小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表达清晰,句子比较完整,使用的词汇丰富。
在与老师和同伴交流时,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且愿意倾听他人。
2.3 情绪及行为观察小明的情绪比较稳定,通常情况下表现得开朗活泼。
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2.4 学习表现观察小明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较好,对于绘画、手工等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参与各种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三、分析与建议3.1 优势分析小明在社交、语言、情绪及行为、学习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一面,这些优势有助于他在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3.2 不足之处虽然小明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显露出较大的焦虑情绪,导致情绪波动大,建议关注他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
3.3 建议针对小明的情绪管理问题,建议加强与他的情感沟通,关注他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表现,帮助他建立更好的情绪调节机制。
四、总结通过对小明的个案观察与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的特点及优劣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希望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为他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以上为中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谢谢!。
学生个案跟踪

学生个案跟踪一、学生基本情况:1.辅导对象:杜海涛。
2.性别:男。
3.年龄:13岁。
4.年级:七年级。
5.个案表现:该生性格内向、孤僻,与其他同学关系紧张,易怒、冲动,常因一点小事与其他同学打架,甚至结伴打架;学习不努力成绩差;不遵守纪律,课上或课下受到老师们的批评、同学们的告状,是常有的事;课堂作业完不成,家庭作业经常不做,还常说假话。
二、问题行为表现:1.学习成绩差。
各科成绩均不合格。
2.违反课堂纪律。
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小动作、打瞌睡、走神现象时常发生;自习课上更是随便,不学习甚至还影响别人,屡次批评屡次重返。
3. 作业书写不认真,马马虎虎,还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交,及时交上去的做错的题比作对的题还要多。
家庭作业则是经常少做或不做。
4.教育效果甚微。
教师对其进行谈话教育,表现出低头不语或表示接受,却一如既往屡次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
多次叫家长沟通,也没有好转。
三、个案学生的问题成因:1.家庭背景:家庭是暂住在学校附近,父母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父亲又外出打工,母亲在家,还有一个哥哥在外打工;父母同样希望孩子能学习好,有文化,望子成龙,但不懂的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稍有不对的地方就非打即骂,造成孩子不肯给家长交流,思想压抑,性情暴躁,容易冲动。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轵城实验中学,学习风气浓。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由于杜某的基础差,形成一定的压力。
(2)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看到其他同学课余时间谈笑风生,便产生一种嫉妒、怀疑的心理。
3.个人背景:性格内向,缺少朋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不分。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1.整体策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
从杜海涛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识,指导其行为。
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入手。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其调整认知。
我们团队成员针对杜海涛的实际情况,商讨研究,形成共同的认识:首先教师调整思想认识,真正接纳他,与他多次面谈建立融洽的关系,帮助他调整认识。
中班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中班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一、幼儿基本信息姓名:小明年龄:5岁班级:中班观察日期:2021年9月1日-2021年10月31日二、观察背景小明是中班的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平时较少与同学交流。
在园期间,老师发现小明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不自信、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行为表现,提高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特对其进行个案跟踪观察。
三、观察内容与记录1.情绪表现(1)9月1日:早晨入园时,小明表现出紧张和不安,眼泪汪汪。
在老师安慰下,情绪逐渐稳定。
(2)9月5日:上午活动中,小明突然哭闹,表示不想参与。
在老师引导下,情绪逐渐好转。
(3)9月15日: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小明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玩耍,表情平静。
2.社交能力(1)9月10日:小明与同学一起玩玩具,但很少主动发起交流。
在老师提醒下,小明尝试与同学说话。
(2)9月20日:小明在老师的鼓励下,与一位同学分享自己的玩具,但仍然显得有些紧张。
(3)10月10日:小明在小组活动中,主动与一位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
3.学习能力(1)9月15日:小明在数学课上,能够认真听讲,跟随老师完成课堂任务。
(2)9月25日:小明在语文课上,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3)10月5日:小明在美术课上,完成了一幅画作,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
4.自主能力(1)9月10日:小明在午餐时间,能够自己吃饭,但速度较慢。
(2)9月20日:小明在午睡时间,能够自己穿脱衣物,但需要老师提醒。
(3)10月10日:小明在户外活动时间,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参与游戏。
四、分析与建议1.情绪方面:小明在入园初期表现出紧张和不安,可能与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有关。
建议老师多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2.社交能力:小明在社交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内向和紧张,建议老师多创造机会让小明与同学互动,培养其社交能力。
3.学习能力:小明在课堂表现良好,建议老师继续关注其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
个案跟踪分析记录 个案情况分析

个案跟踪分析记录
十河镇中心小学李晓娟
个案跟踪对象:王祎笮
跟踪时间:2016.9 ---2017 .1
个案情况分析:
王祎笮是我们三(4)班的一名学困生,他是个腼腆的小男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着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
在班里语文成绩经常不及格,数学更是垫底的,特别是数学作业,课堂上的作业拖拉,总是老师催着要,而且没有质量。
同学们也嘲笑他,他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缺失。
一提考试就有畏惧心理。
如何帮他增强自信,走出这个阴影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谈,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和复习作业都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对考试便产生了畏惧心理,失败多了,也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过重的心里负担让他一直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陷入了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使该生同学的学习成绩能有所进步,我决定对该生同学进行单独的个案跟踪,帮助她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大班个案追踪记录20篇

个案追踪观察记录大班个案追踪记录20篇个案追踪观察记录观察时间:一、情况摘述王其森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他进行了如下观察:观察1:自选图书时,王其森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只是吸手指头。
观察2:吃饭时,王其森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他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他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王其森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王其森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爷爷没文化,不会说普通话,教育的方法也不好,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不强,孩子的学习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他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他更加难以启齿了。
三、教育策略1、利用多种资源,缩短与教师的距离。
首先向他介绍了班上的三位老师,我们多给他创造与老师接近的机会,并让老师多于他交流,来园时牵牵他的小手,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眼神里有了光彩,早晨来到班上时不再扭扭捏捏了,不再拉着妈妈不放了,有时还能看见他高兴的笑脸。
2、创造条,让王其森多开口说话。
一段时间以来,偶尔王其森冒出的一两句话,仿佛成来孩子的笑料,有的小朋友还特意模仿他的话语,经过一番情感渗透,孩子们的笑声减少了,为了能让他多说话,老师抓住与他接触的任何机会,多和他说话,“其森,你会自己穿衣服了”。
王其森说:“妈妈教我穿的。
”“其森,你和小朋友牵牵手做游戏吧。
”王其森说:“我想和林岗牵手。
”只要老师说一句,他就会顺着你的语气说,话语明显比以前多了许多。
四、启示一个月来,王其森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每天来园不再哭哭啼啼了,有时还会闹一闹呢,语言交流的次数与数量明显增强,还能主动的参与集体活动。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多对他引导,让他快快长大。
年十月:一、情况描述:经过一个月的教育,王其森进步较明显,但他有一个坏习惯,极爱吸手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学生的个案跟踪记录和实验分析
学生姓名:张璐亮班级:五年级(3)
课题初期学生朗读情况分析:能把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下来,没有错读、添字落字现象,停顿断句准确,朗读节奏好。
但在“有感情地朗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声情并茂。
问题一:读不出美感。
成因:学生的朗读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
对策:针对该生这一点,实验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情境架设的桥梁体会作者借文表达的情感,从而读出美感。
另外,教师还利用音乐来激发美感。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或舒缓或激昂的音乐中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也诱发了美感。
问题二:表演读时表情不够生动。
成因:表演经验缺失,无法通过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对策:朗读时,教师作示范性的朗读表演,展现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
另外,利用多媒体经常观看名人名家朗读、诵读的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其生动的表情入境地朗读。
学生现状分析:该生现在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情感,领略语言的魅力,读起来有感情、有气势,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具有较强的朗读感染力和表现力,并在市级故事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