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
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

容器内作业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
工作区域中CO浓度允许工作时间
CO含量不超过30mg/m3
(24ppm)可较长时间工作
CO含量不超过50mg/m3
(4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CO含量不超过100mg/m3 (8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CO含量不超过200mg/m3 (16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
注:
每次工作时间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
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空气中CO体积浓度(%)
0.02(200ppm)
0.04(400ppm)
0.08(800ppm)
0.16(1600ppm)
0.32(3200ppm)
0.64(6400ppm)
1.28(12800ppm)呼吸时间与症状
1-2小时轻微头疼。
1-2小时前头疼,
2.5-
3.5小时后头昏。
45分钟头疼,随即呕吐,2小时神志昏迷。
20分钟头疼,随即呕吐,2小时死亡。
5-10分钟头疼,30分钟死亡。
1-2分钟头疼,5-10分钟死亡。
吸入口即昏迷,1-2分钟死亡。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检测标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它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
它可以通过不完全燃烧有机物或燃料来产生,例如汽车排放、室内烧煤气或木材燃料等。
一氧化碳能够影响人体的呼吸和心脏系统,引起中毒和死亡。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一氧化碳的浓度需要受到严格的监管。
本文将介绍一氧化碳的检测标准。
一氧化碳的检测标准通常包括浓度限制、监测方法、仪器要求和维护规范等方面。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一、浓度限制:对于一氧化碳的浓度,国际上一般采用毫克每立方米(mg/m³)为单位。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一氧化碳浓度的限制标准略有差异。
国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一氧化碳的年平均浓度不得超过9mg/m³,8小时平均浓度不得超过10mg/m³。
而美国环保局规定一氧化碳在室外空气中的8小时平均浓度不得超过9ppm。
二、监测方法:常用的一氧化碳监测方法主要有两种:红外线吸收法和电化学法。
红外线吸收法是一种定量方法,它利用一氧化碳对红外线的吸收能力来量化其浓度。
电化学法是一种半定量方法,它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这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三、仪器要求:1. 稳定性:仪器需要具有稳定的性能,能够保持准确度和灵敏度。
2. 精度:仪器需要能够在不同浓度下准确测量出一氧化碳的含量。
3. 灵敏度:仪器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小的一氧化碳浓度。
4. 可靠性:仪器应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长时间连续工作,以支持大规模的监测任务。
5. 便携性:部分检测仪器需要便携式的设计,以支持实地监测和移动式监测任务。
四、维护规范:1. 校准: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2. 保养: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包括清洁、更换部件等。
3. 检查:每次使用前需要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4. 存储:对暂时不使用的检测仪器需要进行合适的存储,避免其受到损坏或降低精度的现象。
一氧化碳的含量标准

一氧化碳的含量标准一氧化碳是燃具烟气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毒气体,它通过人体呼吸道吸入,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取代氧而生成一氧化碳血红素,从而使人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各种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如下:表1 各种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浓度(ppm)对人体的影响100 最大允许值200 2-3小时轻微头痛400 1-2小时头痛、恶心800 45分钟痉挛,2小时昏迷1600 20分钟痉挛,2小时死亡2400 15分钟痉挛,1小时死亡3200 5分钟痉挛,半小时死亡6400 10分钟死亡从上表可以看出,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一旦超过800ppm,便会使人痉挛(即失去自我控制活动能力,无力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昏迷、死亡的危险)。
所以对正常人来讲,室内一氧化碳浓度800ppm是一个重要界限值,超过此值,即成为有中毒危险的环境。
而800ppm的浓度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到呢?据测定,在一个容积为12m³³(即面积为4㎡)的厨房内关闭门窗,一台普通的双眼灶(指烟气指标合乎国家标准的产品,即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折算为剩空气系数α=1时,不大于0.05%,其热负荷约为20MJ/h),连续使用65分钟就可使定内一氧化碳含量达到800ppm,而如果在同样的房间内使用一台老式的,出水量为5升/分钟的直排式热水器,则只需要11分钟就可达到此值。
这说明,一氧化碳极限值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很容易达到。
而在冬天关闭门窗洗澡的大有人在,因此每年都有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而死亡的报道,而一氧化碳中毒就是主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还作了另一个对比试验。
对一台严重超标的直排式热水器(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一倍,即α=1时,CO=0.1%),装在一间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运行,房间容积仅为4m3(即面积约为1.3㎡),连续运行1小时,室内一氧化碳含量一直未超过60ppm,这样的室内空气环境是比较安全的,完全符合室内卫生标准。
煤气区域作业规程人体中毒危害程度症状、允许工作时间表

煤气区域作业注意事项1、煤气及附属设备,每班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时间,煤气区域维修人员不得少于2人.2、煤气设备、管道和阀门应作出定期的检修计划,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严禁在煤气设备和管道附近设置易燃及有腐蚀液体的管道。
4、煤气管道发生冻结或堵塞时,可用蒸汽加热管道,绝对禁用明火烘烤管道,防止发生起火或爆炸.5、煤气设备停用时,应用氮气(或蒸汽)吹扫管道1。
5~2小时,然后堵上盲板。
6、煤气切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7、煤气危险区的CO浓度定期测定,在关键部位应设置CO临测装置。
8、在有煤气的情况下,抽、堵盲板、修理阀门、导管时,必须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呼吸器的使用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并且要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
9、凡处理煤气设备内部时,要取空气样作CO含量分析.10、凡处理煤气设备和煤气管道时,当放散管开着时,不准在管道附近有明火,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
11、煤气设施停煤气检修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可靠隔断装置:插板阀、眼镜阀、盲板、双板切断阀(平行式双插板水封闸阀,要求腹腔注水型,能完全关闭到位保证煤气不泄漏,注水压力为煤气。
计算压力至少加5000Pa),并将内部煤气吹净。
长期检修或停用煤气设施,必须打开上下孔,放散管,保持设施内的自然通风。
12、每次进入设备内部的工作人员,时间间隔至少在2h以上。
一氧化碳含量与可在设备内的操作时间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时,可长时间工作;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100mg/m3(8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0.5小时;一氧化碳含量不超过200mg/m3(160ppm)时,入内连续工作时间不超过15-20分钟;13、经CO含量分析后,允许进入煤气设备内工作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专职监护人.14、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时,安全取样分析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检修动火工作中每2h必须重新分析,工作中断后,恢复工作前半小时,也要重新分析,取样要有代表性,防止失误.15、带煤气作业时,工作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及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10米内,禁止火源,并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与工作无关人员要离开作业点40米以外。
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最高允许浓度摘要:一、一氧化碳的危害二、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三、如何检测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四、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措施正文:一、一氧化碳的危害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十分严重。
当人们长时间暴露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会出现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肺水肿甚至死亡。
尤其是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一氧化碳的危害更为严重。
二、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根据我国《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GBZ 2.1-2007)规定,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在实际生活中,家庭和工作场所的一氧化碳浓度应尽量控制在这一标准以下,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如何检测和预防一氧化碳中毒1.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是预防中毒的有效手段。
一旦报警器发出警报,说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已超出安全范围,需立即采取措施通风换气。
2.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燃气设备泄漏是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定期检查燃气管道、灶具等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降低泄漏风险。
3.保持通风良好:在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设备时,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一氧化碳积聚。
4.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掌握中毒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四、应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措施1.立即开窗通风: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迹象时,第一时间要打开窗户通风,降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
2.切断燃气来源:关闭燃气灶、热水器等设备,切断中毒源头。
3.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拨打120或送医就诊,对中毒者进行救治。
4.采取自救措施:轻度中毒者可自行吸入新鲜空气,重度中毒者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直至救援人员到达。
总之,了解一氧化碳的危害、遵循最高允许浓度标准、做好检测和预防工作,以及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措施,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关键。
煤气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煤气中毒事故预防措施1、进行煤气作业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章程和安全生产确认制。
2、新建或大修后的设备,要进行强度及严密性实验,合格之后方可投产。
3、经常检查煤气设备的严密性,防止煤气泄漏,煤气设备容易泄漏部分,应当设置报警装置,发现泄漏要快速进行处理,发现设备冒出煤气或带煤气作业,要佩带防毒面具。
4、对与煤气有关的工作岗位和操作、检测、修理人员进行煤气知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之后方可上岗作业。
5、进入煤气区域作业,必须要有监护人,并携带便携式煤气报警仪。
带煤气作业,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呼吸器瓶使用完毕后,及时充瓶备用。
操作后,应当立即离开,并适当休息。
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应当符合下述规定:6、要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如堵盲板、设水封等,盲板要经过试验,水封阀门不能作为单独的切断装置。
煤气系统中水封要保持一定的高度,生产中要经常保持溢流。
7、在煤气设备内清扫检测、修理时,必须将残存煤气处理完毕,经试验合格之后方可进行。
对煤气区域的工作场所,要经常进行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分析,如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时,要检查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8、做好设备润滑、防腐工作,做好对设备、煤气管线、阀门的巡检和专检工作,对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不了的要制定防范措施。
9、煤气区域应挂有“煤气危险区域”的标志牌,发生煤气中毒时,应当立即通知煤气防护站,进行抢救和处理。
6、要可靠地切断煤气来源,如堵盲板、设水封等,盲板要经过试验,水封阀门不能作为单独的切断装置。
煤气系统中水封要保持一定的高度,生产中要经常保持溢流。
7、在煤气设备内清扫检测、修理时,必须将残存煤气处理完毕,经试验合格之后方可进行。
对煤气区域的工作场所,要经常进行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分析,如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时,要检查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8、做好设备润滑、防腐工作,做好对设备、煤气管线、阀门的巡检和专检工作,对查出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上报,及时进行整改,整改不了的要制定防范措施。
一氧化碳的含量标准

一氧化碳的含量标准一氧化碳是燃具烟气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有毒气体,它通过人体呼吸道吸入,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取代氧而生成一氧化碳血红素,从而使人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各种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如下:表1 各种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浓度(ppm)对人体的影响100 最大允许值200 2-3小时轻微头痛400 1-2小时头痛、恶心800 45分钟痉挛,2小时昏迷1600 20分钟痉挛,2小时死亡2400 15分钟痉挛,1小时死亡3200 5分钟痉挛,半小时死亡6400 10分钟死亡从上表可以看出,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一旦超过800ppm,便会使人痉挛(即失去自我控制活动能力,无力阻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昏迷、死亡的危险)。
所以对正常人来讲,室内一氧化碳浓度800ppm是一个重要界限值,超过此值,即成为有中毒危险的环境。
而800ppm的浓度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达到呢?据测定,在一个容积为12m³³(即面积为4㎡)的厨房内关闭门窗,一台普通的双眼灶(指烟气指标合乎国家标准的产品,即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折算为剩空气系数α=1时,不大于0.05%,其热负荷约为20MJ/h),连续使用65分钟就可使定内一氧化碳含量达到800ppm,而如果在同样的房间内使用一台老式的,出水量为5升/分钟的直排式热水器,则只需要11分钟就可达到此值。
这说明,一氧化碳极限值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很容易达到。
而在冬天关闭门窗洗澡的大有人在,因此每年都有使用燃气热水器不当而死亡的报道,而一氧化碳中毒就是主要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我们还作了另一个对比试验。
对一台严重超标的直排式热水器(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一倍,即α=1时,CO=0.1%),装在一间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运行,房间容积仅为4m3(即面积约为1.3㎡),连续运行1小时,室内一氧化碳含量一直未超过60ppm,这样的室内空气环境是比较安全的,完全符合室内卫生标准。
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

CO浓度是指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CO浓度超标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长期暴露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需要接触CO的工作场所,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和严格的工作时间标准。
工作时间标准是指在有害物质接触下,人员每天可暴露的时间长度。
根据国际上的标准,CO浓度超标时人体暴露的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健康危害越大。
因此,为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各国都制定了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O浓度不能超过每立方米35毫克,同时规定了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即:
1. 作业环境中1小时内平均暴露浓度不能超过30mg/m³;
2. 短时间内(15分钟)接触的CO浓度不能超过180mg/m³。
根据此标准,对于CO浓度高于35mg/m³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限制工人的暴露时间。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措施:
1. 采用通风换气:通过通风系统将空气中的CO排出,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2. 戴防护面具:在工作场所中必须配备防毒面具,以保护工人的呼吸道。
3. 严格控制工作时间:根据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对工人的作业时间进行限制,以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4. 进行健康监测:定期检查工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CO浓度工作时间标准是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CO浓度高的作业场所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严格控制工人的暴露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场所达到安全卫生的标准,为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每次工作时间间隔至少2小时以上
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空气中CO体积浓度(%)
呼吸时间与症状
0.02(200ppm)
1-2小时轻微头疼。
0.04(400ppm)
1-2小时前头疼,2.5-3.5小时后头昏。
0.08(800ppm)
45分钟头疼,随即呕吐,2小时神志昏迷。
容器内作业一氧化碳含量及允许工作时间
工作区域中CO浓度
允许工作时间
CO含量不超过30mg/m3(24ppm)
可较长时间工作
CO含量不超过50mg/m3(40ppm)
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CO含量不超过100mg/m3(80ppm)
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CO含量不超过200mg/m3
(160ppm)
0.16(1600ppm)
20分钟头疼,随即呕吐,2小时死亡。
0.32(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0ppm)
5-10分钟头疼,30分钟死亡。
0.64(6400ppm)
1-2分钟头疼,5-10分钟死亡。
1.28(12800ppm)
吸入口即昏迷,1-2分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