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药物过敏皮试液的剂量和配制方法

常用药物过敏皮试液的剂量和配制方法

常用药物过敏皮试液的剂量和配制方法测量学试卷 第 3 页(共 7 页)《测量学》模拟试卷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

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 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 与导线形状有关C 总为0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B 半依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B 地面连接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任意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测量学试卷 第 4 页(共 7 页)D .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 .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 .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 、B 、C 、D 、E 五等 C .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线段MN 上,点A 到点M 和点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 ,则A 点高程为(A )A . 36.4mB . 36.6mC . 37.4mD . 37.6m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30125 =AB α,转折角如图,则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 B )A .''30'3075B .''30'3015C .''30'3045D .''30'2925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A N M373635测量学试卷 第 5 页(共 7 页)B .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皮试液配制方法--2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皮试液配制方法--2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皮试液配制方法
国家卫生部及药监部门均未有正式的文件规定头孢菌素类品种的皮试方法,下述皮试方法仅供使用单位参考,使用时仍须依据医生指导意见。

每疗程用药前需进行过敏试验,若更换批号需重新进行过敏试验 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根据情况做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一般规定采用0.5mg/ml做皮试液。

以下为头孢菌类皮试液的配制方法,仅供参考:
头孢西丁钠皮试配制方法:以1瓶含2.0g头孢西丁钠为例
1)取头孢西丁钠2.0g加生理盐水8ml溶解,则每1ml含0.25g,即250mg
2)取0.2ml上液,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1ml含50mg
3)取0.1ml上液,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1ml含5mg
4)取0.1ml上液,加生理盐水至1ml,则每1ml含0.5mg,即配成皮试液
取上述皮试液0.1ml(含头孢西丁钠0.05mg)皮内注射
配制皮试液时应严格消毒,本品应临用时配制,溶解后尽快使用,未用完者丢弃
上述文字摘自人民军医出版社《常用药物皮试液配制手册》主编/陈秀荣。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指导意见一、基本原则(1)《意见》所指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包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并适用于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抗菌药物。

(2)医护人员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应注重对患者及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包括过敏药物、食物及过敏时的临床表现等,并详细记载于病历中。

(3)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皮试有增加患者过敏,甚至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不宜采用青霉素皮试或头孢菌素皮试筛查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

(4)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对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预测作用循证证据不充分,且阳性率远高于过敏性休克等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实际发生率,因此不推荐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进行皮试普遍筛查。

(5)医护人员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和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如发现皮疹、心慌、胸闷、呕吐、呼吸急促等过敏现象,及时予以相应处理,必要时立即停药,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6)鉴于不同侧链头孢菌素不一定存在交又过敏,皮试阳性的患者不应在病史记录中笼统表迗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应具体记录其品名如为「头孢XX (受试药物化学名)皮试阳性」。

二、皮试指证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全身性一般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7%~2.8%,过敏性休克罕见(0.0001%~0.1%),且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目前缺乏明确的循证依据,皮试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无须进行皮试。

但是与无青霉素过敏史者相比,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发生危险增加8 倍;且考虑到具有相似或相同侧链的头孢菌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叉过敏反应,建议如下:(1)有以下3 种情况者需要皮试药品说明书明确要求进行皮试的;既往有明确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速发型过敏反应史的患者;既往有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因临床情况确需使用时,应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参考附表)的其他头孢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使用前应用拟用药品做皮试;皮试和使用前应知情告之并请患者填写相关知情同意书。

各种皮试方法标准大全

各种皮试方法标准大全

各种药物皮试方法一.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方法1.取80万U青霉素1支+4ml生理盐水稀释。

(溶液浓度20万U/ml)2. 取上液0.1ml+0.9 ml生理盐水混匀。

(溶液浓度2万U/ml)3. 取上液0.1ml+0.9 ml生理盐水混匀。

(溶液浓度2000U/ml)4. 取上液0.25ml+0.75 ml生理盐水混匀即成青霉素皮试液,溶液浓度为500U/ml。

5.抽取皮试液0.1 ml(内含青霉素50 U)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二.头孢类药物过敏试验方法1.取0.5g头孢菌素1支+2ml生理盐水稀释(溶液浓度250mg/ ml).2. 取上液0.2ml+0.8 ml生理盐水混匀。

(溶液浓度50 mg /ml)3. 取上液0.1ml+0.9 ml生理盐水混匀。

(溶液浓度5 mg /ml)4. 取上液0.1ml+0.9 ml生理盐水混匀即成头孢皮试液,溶液浓度500 ug /ml。

5. 抽取皮试液0.1 ml(内含头孢菌素50 ug)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注:如头孢菌素规格为0.75g、1g的则先依次用生理盐水3ml,4ml 稀释原药,剩余步骤同上。

三.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方法1.取TAT药液1500U1支,取0.1ml+0.9 ml生理盐水混匀。

溶液浓度为150U/ml,即为皮试液。

2.取皮试液0.1ml(内含TAT15 U)做皮内注射。

四.硫酸链霉素过敏试验方法1.取100万U硫酸链霉素1支+3.5ml生理盐水稀释。

(溶液浓度25万U/ml)2. 取上液0.1ml+0.9 ml生理盐水混匀。

(溶液浓度2.5万U/ml)3.取上液0.1ml+0.9 ml生理盐水混匀,即成链霉素皮试液, 溶液浓度2500U/ml。

4.取皮试液0.1 ml(内含链霉素250 U)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记录试验结果。

五.普鲁卡因药物过敏试验方法1.取40mg普鲁卡因1支(2 ml/支)。

头孢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药品皮肤过敏试验方法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前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议。

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药物,所以在临床上多不做皮试,对一般青霉素过敏者也可慎用。

多数头孢菌素类药品在《中国药典》也无明确规定必需做过敏试验,但在有过敏史或是过敏体质者等,可根据情况做皮肤试验,但皮试液浓度现无统一规定。

参考有关资料提供以下皮试液的建议配制方法,仅供各医疗单位参考。

1、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皮肤过敏试验方法规格皮试液配制步骤1.0g (1)取本品1.0g一支,加10ml生理盐水制成100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0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mg/ml的溶液C。

(4)然后推出0.5ml溶液C,再加0.5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2.0g (1)取本品2.0g一支,加16ml生理盐水制成125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C。

(4)然后推出0.6ml溶液C,再加0.6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2、注射用头孢硫脒皮肤过敏试验方法规格皮试液配制步骤0.5g (1)取本品0.5g一支,加5ml生理盐水制成100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0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mg/ml的溶液C。

(4)然后推出0.5ml溶液C,再加0.5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0.5mg/ml的溶液D。

1.0g (1)取本品1.0g一支,加8ml生理盐水制成125mg/ml的溶液A。

(2)用注射器取溶液A0.1ml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B,(3)然后推出0.9ml溶液B,再加0.9ml生理盐水混匀制成1.25mg/ml的溶液C。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

3-07: 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讨论稿)鉴于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在我院临床科室的皮肤试验不统一,为减少我院使用该类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药品说明书》以及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专家共识(2018年),特制定我院现有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参考手册。

一、青霉素类药物皮试操作注意事项临床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时,较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等。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发病率最高。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大小关系不明显,对本类药物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也能引起休克。

过敏机制可能与青霉素本身、其分解产物或所含杂质有关。

临床在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做青霉素皮试试验,皮试阴性者才可使用,对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应选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在使用青霉素皮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在应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前,应问清患者曾否用过青霉素,有无过敏反应史。

对近期内用过青霉素者应了解确切的时间。

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小儿在3日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

2、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者,10 年内不宜再做皮试,10 年后也应谨慎。

3、皮试液是由青霉素 G 钠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00 单位/ml),以无菌操作法制成,4℃下保存可用一周,室温则只限当日应用。

将皮试液 0.02~0.05ml注于肘内皮下,等待20 分钟观察结果,呈阴性反应时始可用药。

有时虽皮试局部呈阴性反应,但患者由胸闷、头晕、哮喘、皮肤发痒等症状出现,也不应给予药物(皮试方法见附录)。

4、应注意试验本身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皮试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物。

皮试期间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生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 0.5~1ml (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心内注射。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6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
操作
流程
60分
1、检查药液质量及有效期。
2
漏查一项扣1分。
2.治疗盘内铺治疗巾。
5
每步不规范扣1分,顺序不合理扣1分。
3.开启生理盐水瓶及先锋霉素中心铝盖,注明开瓶日期及“冲先锋霉素专用”字样,常规消毒瓶塞
4
未注明扣2分,一处消毒不符合要求扣2分。
4.酌情矫正生理盐水瓶负压。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项目
操 作 内 容
分值
评 分 标 准
操作前
准备
25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核对医嘱;核对病人床头牌及腕带;自我介绍,解释目的及指导配合。
5
仪表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缺一项核对扣2分,每项核对不到位扣1分。未解释扣2分,解释不全扣1分。
2.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4
污染一处扣2分,针头不通气扣2分。
5.皮试液以含先锋霉素500ug/ml的生理盐水溶液为标准。皮试液配制方法如下:
(1)于内含先锋霉素0.5g的瓶内注入2ml生理盐水,则每1ml含先锋霉素250mg。
(2)取上液0.2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先锋霉素50mg。
(3)取上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内含先锋霉素5mg。
8.再次核对,记录注射时间,交待注意事项,20min观察结果。
5
未核对、未记录、未交待各扣2分,交代不详扣1分。
9.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洗手。
4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10.观察反应并记录结果,若结果阳性,告诉患者以后禁用该抗生素,同时通知医生,床头及病历标注过敏标识,电脑执行医嘱(口述)。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

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目前我院各科室之间也没有统一的的皮试方法。

为了规范我院管理,参考有关文献,制定此方法,供临床各科室参考。

一、皮试液的浓度及配制方法:皮试液的浓度为300—500μg/ml。

配制时取与处方中药品同厂家、同批号的头孢菌素类一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5倍或10倍稀释法稀释到300—500μg/ml。

例如:当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装量为1g/支,稀释到500μg/ml时,可按下列方法稀释。

1、于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1g的瓶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每1ml含头孢菌素类药物250mg;2、取上溶液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mg;3、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mg;4、再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0μg ,即配成皮试液。

二、结果判断:取上述皮试液 0.1ml 注入前臂掌侧下段内皮, 15-20 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红肿直径在 lcm 以上者为阳性 (+) 。

三、注意事项:1、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试验方法
头孢类抗菌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在我国药品说明书和参考书中现有多种描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

目前达成的共识是: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的,则必须做。

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目前我院各科室之间也没有统一的的皮试方法。

为了规范我院管理,参考有关文献,制定此方法,供临床各科室参考。

一、皮试液的浓度及配制方法:
皮试液的浓度为300—500μg/ml。

配制时取与处方中药品同厂家、同批号的头孢菌素类一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5倍或10倍稀释法稀释到300—500μg/ml。

例如:当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装量为1g/支,稀释到500μg/ml时,可按下列方法稀释。

1、于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1g的瓶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每1ml含头孢菌素类药物250mg;
2、取上溶液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mg;
3、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mg;
4、再取上溶液0.5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4.5ml,则1ml内含头孢菌素类药物500μg ,即配成皮试液。

二、结果判断:
取上述皮试液 0.1ml 注入前臂掌侧下段内皮, 15-20 分钟后观察,局部皮肤红肿直径在 lcm 以上者为阳性 (+) 。

三、注意事项:
1、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
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

临床应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包括有无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等。

对于无头孢菌素类药物物过敏史者,在3天内未用该药者均应进行皮试,对于有头孢菌素类药物物过敏史者,一般不宜应用该药。

2、极少数患者可在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 5 分钟内开始,先皮肤瘙痒、四肢麻木,继则气急、胸闷、发绀、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

故应做好抢救准备,如常备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中枢兴奋药和抗过敏药,并对病人进行密切的观察。

3、做头孢菌素皮试,要以处方所开的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新鲜配制。

皮试液的浓度可为300—500μg/ml。

因为头孢类的致敏性弱于青霉素,皮试药量不宜太少。

4、在做皮试前24—48小时内使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应予以注意。

避免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做皮试。

5、若皮试反应阴性,则可在临床严密监护下使用。

若对某些头孢类确实过敏,原则上不宜再使用该类头孢,而尽量选用化学结构侧链差异大的其他头孢以减少或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且用前应该做皮试。

在皮试观察20min期间以及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测用药后的反应,并预先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

给药途径以静滴为好,不要静推。

注射完毕应留观30min,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异样感,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

嘱咐患者不要在家自行注射或在没有抢救设施的卫生所注射。

6、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mg。

症状不缓解可30min重复一次。

若心跳停止也可做心内注射。

同时静滴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400mg或地塞米松10mg,补足血容量,以多巴胺升压、强心,吸氧,人工呼吸,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

给予盐酸苯海拉明、盐酸异丙嗪抗组胺药等。

7、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注意静滴环境清洁,静滴速度适中,药品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尽量低温、避光、干燥、密封,在有效期内尽早用完,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
生。

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要诊断明确,根据病情患者选择适当的剂量及用法,一旦发现药物过敏反应,医生要及时诊断,及时有效实施医疗救治,最大限度减轻伤害,保障患者安全。

另:新修订头孢噻肟钠(1g)、头孢米诺钠(1g)、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1.5g)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2.25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社区卫生站头孢曲松钠(1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如说明书无规定皮试浓度,我院暂定为500μg/ml。

附表1:我院现有的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注射剂
通用名(商品名)规格
第一代:头孢唑林钠(益君力)1.0g;头孢唑林钠()0.5g;头孢拉定()0.5g;
五水头孢唑林(新泰林)1g、0.5g;头孢噻吩钠(先迪欣)1.5g;头孢
噻吩钠(罗吩)3g;头孢替唑钠(罗昊)1g、1.5g;头孢硫脒(仙力素)
0.5g;头孢硫脒()1g;
第二代:头孢替安(替他欣)0.5g如皮试本品浓度为300μg/ml;头孢替安(锋替新)0.25g;头孢尼西钠(金磬尼)0.5g;头孢尼西钠()1g;头孢呋辛钠
(明可欣)0.75g;头孢呋辛钠(丽扶欣)1.25g;头孢西丁钠(噻欧)
1g;头孢西丁钠()2g;头孢孟多酯钠(卡安泰) 0.5g;头孢孟多酯钠() 1g;
第三代:头孢匹胺钠(坦莫希)1g;头孢匹胺钠(泰力信)0.25g;头孢他啶()1.5g;
头孢他啶(复达欣)1g;头孢米诺钠(昊奇)1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浓
度为500μg/ml;头孢美唑钠(悉畅)1g;头孢地嗪钠(金汕泰)1.5g;
头孢地嗪钠(力勉)1g;头孢曲松钠(泛生舒复)1g;头孢噻肟钠()1g
说明书规定做皮试;头孢噻肟钠(新亚雅太)2g;头孢唑肟钠(雅润基)
1.5g;头孢唑肟钠(益保世灵)0.5g;头孢甲肟钠(雷特迈星)0.5g;
头孢甲肟钠()1g;
第四代:头孢吡肟(罗欣方捷)0.5g;头孢吡肟(博帅)0.5g;头孢匹罗()1g:
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
通用名(商品名)规格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0.5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齐佩能)0.5g;
氨曲南1g;氨曲南0.5g;美罗培南(安吉利)0.5g;
拉氧头孢钠()0.5g;
附表2:我院现有的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
通用名(商品名)规格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辅仁)4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金磬酮)0.5g;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新朗欧)1g;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乐灵)2.25g;
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新治君)1.5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2.25g说明书规定做皮试;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倍赛他)1g、 2g;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2010年2 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