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磁场及其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一)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电磁场是由带电粒子所产生的一种物理场,如电子、质子、离子和电荷等带电粒子,都会形成电磁场。
电磁场是人类现代化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但同时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磁场的定义出发,探讨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一、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电磁场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磁辐射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二是电磁辐射可能会诱发一些慢性疾病。
1. 生理和心理影响电磁辐射可能影响人体的节律性生理过程,例如睡眠、记忆和学习等功能。
据相关研究表明,电磁辐射会干扰人体的睡眠,导致人体对睡眠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同时,电磁辐射还可能影响人体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对儿童的神经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 慢性疾病影响电磁辐射还可以慢慢诱发人体的慢性疾病。
关于电磁辐射与癌症的关系存在很多争议,但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电磁辐射可能导致人类的基因突变,从而诱发癌症等慢性疾病。
二、相关研究的进展在对电磁辐射的研究方面,已经有许多学者在不同的领域进行着探究。
1. 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研究针对电磁辐射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影响的研究,很多学者都认为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对于具体的健康影响,尚无确切的定论。
2. 健康问题的研究针对电磁辐射对人体慢性疾病产生的潜在危害进行的研究较多,虽然尚无证据表明电磁辐射与癌症等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从实验数据来看,电磁辐射在诱发癌症等慢性疾病方面存在潜在危害。
三、如何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尽可能减少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
2. 每天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这样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
3. 调整电磁辐射终端周围的物理环境和电磁场密度。
4. 尽可能多的在野外大自然中活动,减少人工复杂电磁场的影响。
总之,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全球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普遍。
而高频电磁场作为一种常见的电磁辐射,不可避免地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在此,本文将会就高频电磁场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探讨。
高频电磁场的危害高频电磁场通常产生于在电子设备和通讯设备中,如手机、微波炉、电视机、计算机和WIFI路由器等。
对于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人体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影响:1. 对健康的影响接触高频电磁场时间长了,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睡眠质量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
2. 更高的患癌风险研究表明,当人体频繁接触高频电磁场的时候,患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高频电磁场会干扰人类体内的电子系统,从而影响身体各个部位的正常运转和细胞分裂。
3. 损害大脑发育孕妇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会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研究证明,经常性使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高频电磁场源会使孕妇的胎儿处于一个更大的风险中,患有心衰、自闭症、ADHD等疾病的比例会增高。
4. 减少生育能力长期接触高频电磁场还会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较高剂量的微波辐射能够破坏精子形态、活力和DNA。
高频电磁场安全措施针对以上高频电磁场的危害,身为个体,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证身体健康。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1. 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各种电子设备的辐射对人造成的危害相当大,而这种电子产品也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适量减少至少不必要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采取保护手段,如避开辐射源、移动设备使用距离等。
此外,最好使用无线网卡,而不是使用常规的网络线。
2. 使用防辐射护具在特殊环境下,比如在发射塔上或实验室中等,需要用一些专业的防辐射护具来保护身体的安全。
3. 空气净化器电子设备在使用时会放出一些负离子,这些负离子会令人身体有不良的影响。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风险评估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风险评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也意味着我们经常接触电磁场。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电磁场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呢?本文将探讨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电磁场是什么?电磁场是一种物理现象,特指电荷在运动及变化时所发出的一种场。
电磁场可以是矢量场,由电场和磁场组成。
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势能场,而磁场则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一种磁力场。
电磁场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电磁场是无声、无形且无味的。
这种场可以直接穿过人们的身体,对大脑、神经系统、心脏和其他身体器官产生影响。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因因地而异,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生疲劳、睡眠问题、头痛、恶心、晕眩等症状。
电磁辐射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频率和辐射强度。
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极低频(ELF)到超高频(UHF)等区间。
在高强度辐射的情况下,能量会引起分子的振动,产生热量。
但在弱辐射的情况下,影响通常是微小的。
风险评估电磁场对健康的风险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电磁场的类型、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在评估电磁辐射的风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频率:较低频率的电磁辐射通常被认为对人体影响较小,而较高频率的辐射可能会更危险。
2.强度:电磁场的能量越强,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3. 持续时间: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会更危险。
为了评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一些国家制定了辐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适用于特定的电磁场类型和强度范围。
例如,欧洲委员会制定了电磁辐射指南,其中包括特定频率下电磁辐射的极限值。
为了减少人们与电磁场的接触,许多组织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降低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辐射程度等。
结论总体来说,电磁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中。
虽然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影响,但在一定的标准下,有限度的接触似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要了解电力输送的变压器对人健康的影响,首先要稍了解一些电的相关知识。
我是搞电气工作的,有关电的一些情况,我在此也说几点,供参考。
对于这类问题,要“牵涉”到电工学知识的电与磁的知识了;对于电磁的一些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1,我们用的电能是由电网提供的频率为50Hz的“工频交流电”,当导体中有电流流过时,它确实会在导体周围产生和电流频率相同的磁场,这就是电工学中的“电生磁”现象;如果有一个可以形成电流回路(通路)的“闭合导体”进入这个磁场范围,并且(或者相对而言)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则这个进入磁场范围内的闭合导体内就会产生磁电感应现象而有电流流过,这个就是“磁生电”现象;2,如果是高频率的交流电,(比如无线电信号等)在导体内流过时,也会使导体周围产生和其频率相同的电磁场,并且还会向空间辐射,而还能穿透非金属物质。
如果此时非金属物质内含有水份的话,则这个电磁波会使水分子发生激烈的振动和摩擦,产生热量;微波炉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加热物体的;3,从上面两点可以看出工频交流电在导体周围产生的是磁场,而且必须是“闭合导体”时才有可能感应出电流;高频交变电流可以向空间辐射电磁波而不单是磁场了,电磁波可以对水分子产生“作用”而使含水物发热。
从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电磁场”和“电磁波”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的;如果讲可能对人产生的损害,那电磁波确实会对人产生影响和损害,但是电磁场虽然存在,人也虽然可以称作导电体,可最重要的一点是一个人的身体不能形成闭合回路,那么即便有电磁感应,也产生不了感应电流,所以这个电磁场对人体不“起作用”。
从上面的几点来分析,我认为大家完全没有必要为靠近电源(不是“辐射源”)而担心,要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可是个都被电磁场包围着的环境,除非你跑到珠穆朗玛峰或者跑到海洋里去才会好些,所以说,人是早已经“习惯”了这个环境的,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的了。
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

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电磁场是指周围空间内存在电荷或电流的区域所携带的能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磁场已经渗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视机、电脑、手机、微波炉等所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场。
虽然电磁场是不可见的,但是它确实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本文将探讨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是电磁波向空间传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分为高频电磁波和低频电磁波。
高频电磁波主要包括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等,而低频电磁波则主要来自家用电器。
低频电磁波会干扰人体的正常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运行,还会导致贫血、头痛等身体症状。
而高频电磁波则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视力、听力及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剂量的电磁辐射下,还会引发癌症、产生遗传异常等严重问题。
二、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电磁场辐射下,人体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头痛、眼痛、失眠等。
由于电磁辐射会干扰人体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些症状大多与神经系统失调有关。
此外,大剂量的长期电磁辐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和癌症。
除此之外,电磁辐射还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负面影响。
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胎盘和胎儿本身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在孕期长期暴露于较高剂量的电磁辐射下,胎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此外,电磁辐射还会对产妇的产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生育问题和生育后的各种不适症状。
三、电磁场环境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防范方法。
1.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减少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量。
特别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设备。
2.电子设备远离身体平时使用电子设备时,应尽量将其远离身体。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都应离人体尽可能远的距离,这样能够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一定强度的电场磁场电磁场都可能对人有损害

电磁场对人体伤害并不是用一句话来讲的。
电磁场对人身体的伤害是与人体接触的距离远近、时间的长短、是否长期经常身体的位置及电磁场的强度大小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讲:电磁场对人身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伤害:
1、破坏人体生内生物磁场的平衡。
2、破坏人体某器官的正常功能(如:听力、视力、大脑思维等)。
3、破坏人体免逸力。
4、破坏人体细胞分裂及奇变。
5、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
电磁辐射对人的作用
1、热效应。
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一定强度电磁辐射后互相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的工作温度。
2、非热效应。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强度过大,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破坏。
3、累积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当对人体的影响尚未来得及自我恢复之前,若再次受到过量电磁波辐射的长期影响,其影响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形成永久性累积影响。
[1]
电磁辐射危害
专家介绍,超过2 毫高斯以上电磁辐射就会导致人患疾病,首当其冲的便是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症状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睛充血、鼻塞流涕、咽喉不适,或全身皮肤出现反复荨麻疹、湿疹、瘙痒等;影响人体免疫功能时可能出现白癜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
据了解,电磁波辐射已被世卫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sha手”,长期而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神经和免疫等系统造成伤害,成了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而家用电器、办公电子、手机电脑等成为电磁波辐射的最大来源。
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

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电磁场是由电荷或电流产生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电磁场,比如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然而,长时间暴露在电磁场中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影响。
首先,长时间接触电磁场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致癌性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
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可能会增加患白血病、脑瘤、甲状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电磁辐射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问题、生殖系统问题、免疫系统问题等。
虽然目前对于电磁辐射致癌性的研究成果尚不一致,但是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仍然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其次,电磁场对人体睡眠质量也有影响。
电磁辐射可能会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导致睡眠障碍。
一些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电磁辐射的人更容易出现失眠、疲劳等问题。
电磁辐射还可能影响睡眠中的梦境质量,导致更频繁的噩梦和焦虑。
此外,电磁场还可能对人体的大脑功能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等问题。
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接触电磁辐射的人在学习和记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然而,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于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电磁场在低频范围内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小,而高频范围内的辐射才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现代科技产品的电磁辐射水平大多经过了监测和限制,相对来说对人体的危害较小。
综上所述,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可能出现的影响包括健康问题、睡眠问题和大脑功能问题。
但是,尽管存在一些研究结果支持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但该领域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
不过,由于电磁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完全避免,为了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远离辐射源等。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电磁场对人体的确切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电子报/2006年/11月/19日/第019版健康电子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河北苏德建在电能利用中,高频车间、强高频实验室等利用高频电能的场所很多,而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人们了解得并不多,它比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要强得多,下面谈谈高频电磁场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一、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由电磁能量转化的热能引起的。
由于热量的影响,使得人体一些器官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次,由于频率不同,伤害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1.在一定程度的中、短波电磁场辐射下,人体所受伤害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症状;还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多汗、食欲不振、心悸等症状。
此外有的人还有脱发、伸直手臂时手指轻微颤抖、皮肤划痕异常、视力减退等症状。
2.在超短波和微波电磁场辐射下,除神经衰弱症加重外,植物神经功能将严重失调。
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比较明显,如心动过缓或过速、血压降低或升高、心悸、心区有压迫感和疼痛等。
3.330kV以上超高压高强度工频电磁场,有损人体健康,会产生疲倦、乏力、头痛、睡眠不好、心肌疼痛等症状。
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功能性的改变,具有可恢复特征,一般在脱离接触数周之内就可消失,但也有在高强度、长时间作用下的人不易恢复健康。
此外,高频电磁场还可能干扰通讯、测量等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事故。
还可能因感应产生高频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二、电磁场对人的伤害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电磁场强度。
电磁场强度越高,人体吸收能量越多,伤害越严重。
2.电磁波波形。
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脉冲波比连续波危害性大。
3.电磁波照射时间。
电磁波连续照射时间越长或照射过程中间歇时间越短和积累照射时间越长,对人体伤害越重。
4.人体被照射的面积和部位。
人体被照射的面积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多,伤害就越重。
人体血管分布较少的部位传热能力差,所吸收能量转化的热量容易积累,伤害也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磁场及其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磁波在计算机、广播、电视、电话、无线通讯、雷达监测等领域慧日益深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
电磁波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又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起着电磁污染的作用,从而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如头痛、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使人体热调节系统失调(如心率加快、呼吸障碍)和助长癌细胞生长,使癌症发病率增高。
因此电磁波被称之为既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
1电磁波的基本概念1.1电磁波电磁波包括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长波的频率为100KHz—300KHz,波长为3km—1km;中波的频率为300KHz—3MHz,波长为1km—100m;短波的频率为3MHz—30MHz,波长为100m—10m;超短波的频率为30MHz—300MHz,波长为10m—1m;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
1.2电磁波污染电磁波污染是指各种电子生活产品(包括计算机、移动电话、空调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卡拉OK机、VCD机、音乐、电热毯等)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现已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或"电子辐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视。
1.3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可以分为天然的和人为两种。
天然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包括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
人为电磁辐射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等。
2电磁辐射损伤人体的作用过程
2.1热效应(Thermaleffect)所谓热效应就是指生物体内自由电荷或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振动,从而导致传导电流的产生,并伴有由于介质本身的电阻而造成的电磁能量的损耗的现象。
即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频率很高时将在其平衡位置振动,使电介质变热。
同时由于机体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闭合回路的性质,还可产生局部性感应涡流,而导致生热。
由于机体内各个部分的导电、导热性能不同,电磁场对各个组织的热作用也不一样。
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生物体的温度调节来不及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并引发各种症状。
不同类型的人或同一人的不同器官对热效应的感受能力不一样。
体弱者如老人儿童等属于敏感人群,心脏、眼睛和生殖系统属于敏感器官。
2.2非热效应(Non-thermaleffect)非热效应是指生物体内的偶极子发生取向运动,按外界电磁场的频率旋转,直接影响了通过介质的位移电流,同时伴有由于粘度而发生的能量损耗现象。
非热效应是指吸收的辐射能不足以引起体温升高,但确出现生物学变化或反应。
这类效应会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紊乱)、循环系统、免疫功能、生殖功能等,研究发现,严重时会诱发癌症。
电磁场在生物体中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存在于电磁场对人体作用过程的始终。
致热作用是按电磁场场力的平方率增加,而非热效应大致是随场力线性递增的。
当场力小于某一限值时,非热效应大于热效应,反之热效应大于非热效应。
因此在高电平辐射场情况下,电波的致热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在长时期的低辐射电磁场作用下,电磁场的非致热作用占主导地位。
3电磁辐射对人体损伤
3.1伤害眼睛眼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分,易吸收电磁辐射功率,而且眼的血流量少,故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眼球的温度易升高。
温度升高是造成产生白内障的主要条件,温度上升导致眼晶状体蛋白质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