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合集下载

第6章 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第6章 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4
5
6
7
三、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热效应:人体水分子受到电磁辐射后相互摩擦,
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体温升高引发各种症状,如心悸、头涨、失眠、 心动过缓、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视力下 降等。
8
2006年,网络疯传一个俄罗斯人做的实验:在两部手机中间
放置一枚生鸡蛋,通话65分钟后就把蛋煮熟了。甚至有国外网站
未启动时、列车运行时观察电磁场强度变化。 结果:鼓楼站外的开放场所,0.05-0.06μT之间跳动,相对
比较稳定;地铁在内0.1μT左右无规则地跳动;登上列车, 数值猛烈变化,跳出0.48μT、0.51μT之类的数值,甚至有 瞬间达到了1.82μT,辐射值超标30余倍。
18
检验手机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国际标准是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即用户头部对 手机辐射能量的吸收率,美国的标准是1.6瓦/千 克,欧洲的标准是2.0瓦/千克。
第二,手机不应别在腰部,防止微波对人体内脏的损害。 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 。
第三,身边有普通电话应尽量不使用手机,即使用手机, 也应长话短说。
第四,儿童、孕妇、哺乳妇女不应使用手机。 第五,手机使用者应在饮食上多食含富优质蛋白质、磷
脂、B族维生素的食品 。 第六,不要躲到建筑物的角落、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
遗传效应:微波能损伤染色体,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 增殖,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影响生殖系统,免疫能力下降,对视觉系统的不良影响,影响 心血管系统,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
11
12
1998年WHO调查显示,电磁 辐射对人体有5大影响:
1. 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 突变的主要诱因;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第一章环境、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1.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落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 自然环境包括4个层次:生存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 环境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气压、噪声、振动。

4. 环境化学因素包括:必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有害的化学物质。

5. 环境生物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6. 人体的健康关系分为:适应状态、代偿状态、损害状态。

人类的健康、亚健康、患病状态与在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物质、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有关。

7. 环境因素有相加、独立、协同、拮抗作用等联合效应,也会随着人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条件和遗传等特异性有关。

8. 环境污染物:任何物质(或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

9.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和遗传毒性。

10. 急性毒性:大量毒物在短期内作用,特点: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污染源严重、易受地理气象影响。

11. 慢性中毒:低浓度有毒物质长时间反复作用,使机体内毒物大量蓄积或损害逐渐累积。

特点:毒物剂量小、机体作用时间长、机体疾患呈慢性。

12. 致癌作用:环境致癌物诱发机体生成恶性肿瘤。

发病过程:引发、促长。

5%由放射性导致,5%由病毒引起,90%与化学因素有关。

13. 遗传毒性:环境因素下生物遗传物质发生突然变异而子代发生遗传性损害。

(1)1/3的中国土地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被污染,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2)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3)不到20%的城市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4)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16.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17. 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H2O等。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PPT课件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PPT课件
环境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 引言 •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保护人体健康的措施与建议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环境 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 杂的研究领域。
02
本课件将探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 康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 如何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对健康 的负面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对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
详细描述
儿童通过手口接触容易摄入被污染的土壤和农作物,因此 更容易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详细描述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易去除,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如物理、化 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同时需要长时间的监测和管理,以 确保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倡导绿色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为,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节约用水等。
改善环境质量
01
02
03
减少空气污染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 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空 气质量。
治理水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与治理,确 保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防治
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 理,防止污染物进入食物 链。
03
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过
敏的风险。
对未来的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强污染治理,降低环境污染 物对人体的危害。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体对环境有害 因素的抵抗力。
开展环境与健康研究

第六章 护理理论

第六章    护理理论

(二)刺激
能激发个体反应的任何信息、物质和能量单位。 ① 主要刺激 指当时面对的,引起个体最大程度变化的刺激,需要立即适 应的刺激。 如生理上的改变如外伤、疼痛(心脏病),环境的改变; 如住院、迁居,关系的改变如家庭添加新成员。 ② 相关刺激 指所有对主要刺激引起的行为有影响的其他刺激。 ③ 固有刺激 指原有的构成本人特征的刺激。 如一个人的文化程度、经验、态度、个性、嗜好、职业
病情变化(评价)

喘憋明显好转,情绪稳定乐观 血气氧分压上升到
心得
坏的环境 疾病
改善环境
健康
第二节 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自理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奥瑞姆(Orem)于 1971年提出的。 ◆她不断地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护理? 2、人为什么需要护理?
◆不断地思考使Orem认识到:人们在无法照顾自己时需要护理 ◆ 正是这一思想促使Orem发展了自理模式
请你根据奥瑞姆自理模式对李某进行评估并选择最佳的 护理方案
分析: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案
根据奥瑞姆自理结构理论和自理缺陷结构理论李某有以下自理需要未 得到满足: ① 一般的自理需要:饮食不正常,活动减少 ② 发展的自理需要:社交活动减少 ③ 健康欠佳时的自理需要:血脂高、家庭因素、缺乏心脏病的有关知识
奥瑞姆自理缺陷图
自理
是个体为了维持生命、健康和功能完好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 性调节活动。 是指个体完成自理活动或自我照顾的能力。 是指反映个体生活状况特征及其生活条件的一些 因素。吃饭、喝水、排泄、睡眠、人际交往等
自理能力
基本条件因素
婴儿学走路、成人失去情人时心理应对等 治疗性自理需要 指在某一时期内,个体所面临的所有自理需要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学会使用轮椅等 的总和 包括:(1)一般的自理需要 (2)发展的自理需要 (3)健康不佳的自理需要

劳卫题库 第6章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劳卫题库 第6章 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第六章物理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A1型题1.高温车间是指A. 夏季室内气温超过30℃B. 夏季室内气温超过35℃C.车间内气温超过室外夏季设计通风计算温度2℃以上D.车间内热源散热量每小时每m2大于50kcal E.未明确规定2.车间内空气温度升高的原因是A. 热源辐射线的直接辐射作用使空气温度升高B.热源表面的高温通过传导加温周围空气C.热源周围被加热的空气通过对流使全车间气温升高D. 热源通过热辐射加热周围物体成二次辐射源,由之经空气对流使全车间气温升高E.除室内热源影响外,还受外界气温左右3.影响人体体温的环境气象因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 气流B. 气温C. 气湿D. 气压E. 空气离子4.当外界环境中气温高于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靠A. 对流B. 传导C. 辐射D. 蒸发E. 降低产热5.下列体内各种改变不属于热适应表现的是A. 劳动时代谢率降低 B. 排汗和蒸发散热能力增强 C. 心血管系统紧张性下降 D. 热应激蛋白合成量减少 E. 体温保持稳定6.体温仍处于正常状态的中暑病是A. 热射病B. 日射病C. 热痉挛D. 热衰竭E. 中暑先兆7.在炼钢炉前操作,防热辐射对人体作用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 送风B. 机械通风C. 隔热D. 缩短工作时间E. 医疗保健8.潜涵作业人员骨坏死的致病原因是A. 劳动中慢性损伤B. 湿冷致骨关节病C. 营养不良性骨坏死D. 由气体栓塞缺血性骨坏死E. 原因不明性骨坏死9.预防减压病的关键措施是A. 减轻劳动强度B. 保暖C.合理减压D. 加强营养E. 医疗保健10.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一般人能较快适应的最高限度是A. 海拔2000mB. 海拔3000mC.海拔3500mD. 海拔4000mE. 海拔5000m11.普遍认为噪声是指.A. 震耳欲聋的声音B.干扰谈话的声音C.除音乐以外的声音D. 使人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E. 声级超过国家标准的声音12.声频范围为A. 10~10000HzB. 20~10000HzC.10~20000HzD.20~20000Hz E. 50~20000Hz13.1000Hz纯音听阈声压为A. 5uPaB.10uPaC.20uPaD. 40uPaE. 50uPa14.卫生学评价中表示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最常用的为A.声强级B. 声功率级C.声压级D. 声频大小E. 声频带宽窄15.一声波在室内反射过程中在某些地方出现声音忽大忽小,该现象可解释为声波的A. 反射现象B. 折射现象C.衍射现象D. 驻波现象E. 散射现象16.根据40 等响曲线在测声仪器中设计的计权网络所测出的声级属于A. A声级B. B声级C.C声级D. D声级E. 以上都不是17.噪声聋在病变性质上属哪种类型A. 神经性耳聋 B. 传导性耳聋 C. 感音性耳聋 D. 混合性耳聋 E.过敏性耳聋18.一位10年工龄的纺织女工,主诉失眠、耳鸣、听力下降,下列哪项检查没有A. 询问详细职业史B. 听力检查C. 脑血流图检查D. 血压检查E. 血常规检查19.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最终的依据是A. 职业史B.噪声强度及性质C.测听结果D. 排出干扰因素后E. 诊断标准20.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 声压级大小B. 频谱特征C.接触时间D. 接触方式E. 个体敏感性21.降低工作场所流体动力性噪声源的噪声强度的主要技术措施是A. 隔声B. 吸声C. 消声D. 技术改造E. 声源移出室外22.振动的基本物理参量中最重要的物理参量是A. 频率B. 位移C.振幅D. 速度E. 加速度23.计算加速度有效值的公式为.A.V2月调平均值B.V月调峰值C.1.11x平均值D.0.7 J7x峰值E.以上都可用24.人体可感振动的频率范围为A.1500Hz以下B.20~20000HzC.1~20HzD.20~1000HzE.任一频率25.研究局部振动物体振动的参量是A. 固体振动B. 液体振动C.气体振动D. 分子谐振E.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应研究26.局部振动病是指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A. 前庭器官障碍B. 视觉紊乱C. 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D. 骨骼肌肉损伤E. 免疫功能低下27.冷水诱发白指试验应慎用的疾病或症状A. 手痛、手麻B. 冠心病C. 肾脏疾患D. 肺炎E. 雷诺综合征28.冷水试验复温时间以超过多少时间为异常A. 3分钟B.30分钟C.10分钟D. 20分钟E. 5分钟29.接触3GHZ电磁场作业属A. 超短波作业 B. 甚高频作业 C. 分米波作业 D. 毫米波作业 E. 厘米波作业30.微波的生物学作用机理世界公认的学说为A. 热效应B. 神经一内分泌紊乱C.钙稳态紊乱D. 非热效应 E. 应激31.对微波可否引起白内障的回答是A. 仅见于动物试验模型B. 仅见于个别病例C.只能加速晶状体老化D. 不能引起E. 既可制造出白内障模型又有个案报告32.屏蔽辐射源的材料应是A. 砖B. 铜、铝C. 水泥D. 塑料E. 玻璃33.微波能量衰减与距离的关系A. 随距离加大的平方衰减B. 随距离加大的立方衰减C.2倍衰减D. 5倍衰减E. 10倍衰减34.塑料热合是属于A. 介质加热B. 感应加热C. 感应及介质加热D. 传导加热E. 辐射加热.35.高频冶炼是利用哪一波段加热A. 分米波B. 厘米波C.毫米波D. 超短波E. 中长波36.常用微波理疗机的频段A. 30MHzB. 100kHzC. 100MHzD. 2450MHzE.30GHz37.世界公认的微波胚胎毒性是A. 热效应结果B. 非热作用C. 光化学作用D. 应激结果E.继发作用39.比吸收率(SAR)适用于哪种生物学作用的定量A.热作用B.非热作用C.热及非热作用D. 与生物学作用无关E. 用于工业上校准仪器40.我国浙江省建德县生产的RJ- 2型现场仪可做下列哪种辐射源的测定A. 915MHz理疗机B. 450MHz理疗机C. 料热合机D. 电视发射机E. 通讯雷达41.等效天线的意义是A. 作为负载吸收过多的微波能量 B. 广播天线 C. 天线 D. 通讯雷达天线 E. 军用雷达天线42.根据共振理论,哪一波段对人危害大A. 超短波B. 厘米波C. 毫米波D. 微波E. 分米波43.微波的防护眼镜最好选用A. 墨镜B. 茶褐色眼镜C. 金属网眼镜D. 蓝色钻玻璃E. 普通玻璃眼镜44.屏蔽辐射源接地的要求是A. 没要求B. 单独接地C. 单独接地,并用短、粗多股铜线或铜条埋在地下2m以下D. 与其它电源一并接地E. 只用将导线深埋45.无线电波对皮肤的影响是A. 无影响(除电击伤外)B. 疣状赘生物C. 电光性皮炎D. 接触性皮炎E. 湿疹A4型题某砂轮工冬季因右手手麻、手痛、夜间疼痛加剧。

物理因素与健康

物理因素与健康

1.局部振动
局部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 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又 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接触机会常见于 使用风动工具(风铲、风镐、风钻、气锤、 凿岩机、捣固机、铆钉机等)、电动工具 (电钻、电锯、电刨等)、高速旋转工具 (砂轮机、抛光机等)的作业。
2.全身振动
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 体足部或臀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 导至全身。接触机会常见于在交通工具 (汽车、火车、船舶、飞机、拖拉机、收 割机等)上的作业或在作业台(钻井平台、 振动筛操作台等)上的作业。
振动
振动(vibration)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 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于一平衡位臵来 回重复的运动。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可对机体产 生不良影响。 (一)振动的分类与接触机会 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 将生产性振动相对分为局部振动(local vibration 或segmental vibration)和全身振 动(whole body vibration)。这两种振动无论是 对机体的危害还是防治措施方面都迥然不同。
减压病

减压病,英文称为 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其发生原因为:潜水 深度超过 10 米或于加压达2个绝对大气压 的室内工作超过 50 分钟,于潜水完毕或 高压室内工作后,因减压不当造成残留在 关节或身体组织中的惰性气体(如氮气N2 或氦气He),无法随血液循环送出体外而 形成气泡,造成身体的不适应或急性障碍, 称为减压病或沉箱症(Caisson Disease)。
物理因素与健康
噪 声
一、噪声的来源与分类
1. 生产性噪声
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2. 交通噪声 3. 生活噪声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摘要:从建筑物理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城市物理环境因子(热、光、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物理环境因子可能是某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潜在致病因子。

最后指出,健康型的城市物理环境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物理环境人体健康健康建筑人居环境模式1 城市物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居住环境与人们生理、心理健康的关系最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所处城市物理环境(热、光、声、电等)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日益重视。

1.1 城市物理环境评价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当今全世界有10亿人生活在不适当的住宅中,该组织提出了有关住宅与健康的11项原则。

人们对于环境刺激的精神和物质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1)室外环境对人的刺激,受到城市规划的影响。

2)创造绿色室内环境,实现绿色装修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绿色室内环境主要指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有助于消费者健康的室内环境。

1.2 城市物理环境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对城市物理环境研究比较多的集中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城市热环境效应;二是光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三是城市噪声的危害。

此外,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在城市化地区聚居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有高强度的经济活动,覆盖着特殊的下垫面,这些特征使空气中增加了许多有害的成分,也影响了城市气候,可以用城市热岛效应加以解释。

2)人们在光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是视觉刺激,仅从中小学教室因采光、照明条件不好,使青少年视力普遍下降的严重情况,就可见一斑。

有关专家呼吁,目前在公众生活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光污染将会成为本世纪直接影响到人类健康的又一无形环境“杀手”。

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由于瞳孔的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

但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将会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之为光污染。

【高中地理】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人体健康与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地和食物等,都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必要条件。

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新陈代谢,同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增强与环境的适应性。

人们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当这种生理功能达到一定限度,超过人体“忍受”程度时,就会引起疾病,导致终身残疾或者死亡。

一、环境病原体的因素人类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中,能够并使人体病原体的,俗称为环境病原体因素。

通常把环境病原体因素分成下面三种:1.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菌和虫卵等。

2.化学性因素,包含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和电磁波辐射等。

据分析,人类大部分肿瘤病同环境污染有关,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肿瘤至少必须占到90%左右。

二、环境致病的阶段一般来说,当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人体对毒性的反应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潜伏期,人体对毒物还有抵抗能力,没有表现出疾病的症状。

第二阶段是病状期,在环境污染持续影响下,人体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为没有“病症”的病人。

第三阶段是显露期,环境污染再持续,出现了各种症状。

第四阶段是危险期,病症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治疗,表现出毒性反应、发病、死亡等症状。

三、环境病原体的特点环境病原体的病症就是极其繁杂的,一就是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多样,二就是人体对毒物的承受能力存有个体差异。

引致环境污染病原体具备隐蔽性,在短时间内对病症很难确认和治好。

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出现的水俣病,一直至1956年5月,大面积辨认出这种怪病,才找出病原体的原因;广泛性,即为在一个污染区域内,谁都可能将受危害。

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丧生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继死8000多人;严重性,例如人体内中了汞、铅等毒素后,有的终身受到疾,骨骼变形,全身疼痛,有的则不治而死。

四、环境致病的类型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环境物理因素与人体健康
物理性污染概述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物理性污染概述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

它们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或异常。

与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相比,物理污染有以下两个特点:
是局部性的,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现象比较少见;
是能量的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在污染源停止运转后,污染也就立即消失了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电磁辐射污染的基本概念
定义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

高压线、变电站、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波炉、电脑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均产生各种不同波长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

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的辐射下,人体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所以称为电磁辐射污染。

分类
电磁辐射污染分为两大类:自然产生的(包括太阳活动频繁时所发出的电磁风暴摂以及星际噪声、银河噪声等),这些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人类活动产生的。

1.各种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强度
2. 防电磁辐射衣服简介
第一代产品采用喷涂工艺,即将金属喷涂在织布面料上,形成片状屏蔽层,缺点是不透气,手感硬,不能弯曲,较笨重,如同一块铁皮一样,只可以当里子使用,这样的服装不可以长时间使用,不然容易造成皮肤过敏等副作用,而且孕妇穿着不舒适。

第二代产品是采用镀膜工艺,使金属颗粒附着在纺织原料的经纬交叉点之间,形成点状屏蔽层,具有一定透气性,但金属颗粒容易剥落,不能洗涤和揉搓,使用时间久了屏蔽值会下降,也不适合直接与人体接触。

第三代是采用金属纤维与纯棉混纺工艺,也就是把金属抽成纤维,在面料内部形成网状结构,它的优点是透气性好,可洗涤,屏蔽效果不会降低,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

适合长时间穿着。

而且面料柔软舒适,耐洗耐磨,是最适合民用的防护材料,但目前价格较高。

3. 防电磁辀射衣服屏蔽效果的检验
检验电磁屏蔽服㚄屏蔽效果ဂ要有高精度漏能仪才能检验出来,但一般消费者没按专业的检测仪器,可通过以下兠种简单的方式:1) 可以用防辐射嬕妇服把手机包起来一段时间,然后打开,你可以看到手机的讯号有多退减。

2) 用手机在电脑屏前拨打电话,手机所发出的电磁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