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曾有过起落。
低频电场和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低频电场和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低频电场和磁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电磁辐射,例如电源线、电器、手机等都会产生低频电场和磁场。
这些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低频电场和磁场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头痛、失眠等症状,甚至可引发神经病变。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场和磁场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如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3.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低频电场和磁场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生育能力下降等。
为了减少低频电场和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 尽量减少接触:使用电器时,尽量减少接触电器的时间,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2. 使用防护设备:可以使用防辐射眼镜、防辐射头巾等防护设备,减少电磁辐射对头部的影响。
3. 合理安排电器布局:尽量远离身体或睡眠区域摆放电器,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4. 增加屏蔽:通过使用金属屏蔽材料,如铝箔纸、金属网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磁辐射的穿透。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对低频电场和磁场的标准和相关研究尚不完善,因此以上防护措施仅为一些常见的建议,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采取。
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流行病学的研究
应该指出 , 确定人在弱电磁场下 工作和生活所受到的影响是相当困难 的。 但经常有弱电磁场损害健康的报 道。 例如居住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和 长期使用电气设备的人们, 得病的人 数增多, 其中得癌症的人数增加。 流行病学研究患病人数和患病原 因之间的联系 , 研究大量患者和控制 组的 患病历 史。 例 如在瑞 典选 出了 436 000 个 病史, 研 究式频电 磁场与 患病人数之间的联系, 其中有 123 000 个 儿 童 病 史。 这 些 人 生 活 在 距 离 220kV~ 380kV 输电线路 300m 以内 的地区, 时间至少一年以上。 根据分 析, 这些人有患癌症的危险性 , 生活在 61
人体的健康有影响 。这已被在户外配 电装置和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工作的人 员健康状况恶化所证实 。为了保护这 些工作人员, 可以采取电磁场屏蔽和 限制在电磁场下停留时间的措施。 在 技术上可实现电场屏蔽, 但不能实现 磁场屏蔽 。 人员受电磁场作用的时间或在电 磁场下的停留时间, 建议采用下列极 限值 :
在, 只 有 5% 的 人 在 场 强 达 到 7 103 V/ m 时就感觉到电场存在。 人体对磁场及其感应电流的感觉 更为迟钝 , 只有在磁场强度超过在生 活中遇到 的场强 很多倍 时才有 所感 觉。曾做过以下试验, 有两个外形完 全相同的房间 , 其中一个房间处在场 强 1 600A/ m 的磁场作用下 。 两组人 员每天进入各自的房间数小时, 经过
国际电力 1997 年第 4 期
环保技术
工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 论述了工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的机理 , 指出流行病学关于工频电磁场损害健康的研究结果具有不确 定性 , 人们对其研究结论产生怀疑 。文中列出了架空输电线路和配电装置等电气设备的电磁场强度数据。 最后提出对本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对现有的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 关键词 工频电磁场 健康 标准 人体 人体器官的细胞功能会因外界电 磁场的存在而受到影响 。神经信息的 传递是依赖 细胞膜 边界 电位差 的变 化, 促使其信息通道打开和钠离子从 中通过来实现的。 肌肉组织的收缩是 在钙离子透明的细胞膜中形成信息通 道而促成的。 与这些过程同时发生的 电流密度约为 0. 01A/ m 2 。 如果在人体组织中受外界电磁场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风险评估

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风险评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也意味着我们经常接触电磁场。
但是,我们是否想过电磁场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呢?本文将探讨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电磁场是什么?电磁场是一种物理现象,特指电荷在运动及变化时所发出的一种场。
电磁场可以是矢量场,由电场和磁场组成。
电场是由电荷引起的势能场,而磁场则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一种磁力场。
电磁场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电磁场是无声、无形且无味的。
这种场可以直接穿过人们的身体,对大脑、神经系统、心脏和其他身体器官产生影响。
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因因地而异,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生疲劳、睡眠问题、头痛、恶心、晕眩等症状。
电磁辐射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频率和辐射强度。
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极低频(ELF)到超高频(UHF)等区间。
在高强度辐射的情况下,能量会引起分子的振动,产生热量。
但在弱辐射的情况下,影响通常是微小的。
风险评估电磁场对健康的风险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电磁场的类型、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在评估电磁辐射的风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频率:较低频率的电磁辐射通常被认为对人体影响较小,而较高频率的辐射可能会更危险。
2.强度:电磁场的能量越强,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就越大。
3. 持续时间: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电磁辐射下可能会更危险。
为了评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风险,一些国家制定了辐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基于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适用于特定的电磁场类型和强度范围。
例如,欧洲委员会制定了电磁辐射指南,其中包括特定频率下电磁辐射的极限值。
为了减少人们与电磁场的接触,许多组织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降低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辐射程度等。
结论总体来说,电磁场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中。
虽然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影响,但在一定的标准下,有限度的接触似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电磁波辐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电磁波辐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电磁波辐射是人工电器、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等电磁场产生的产品,随着人工科技的进步,目前人们无法离开电子设备,广泛使用电器和电子通讯技术,直接暴露于电磁波辐射的情况中。
然而,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首先,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低频电磁辐射是指频率在300kHz以下的电磁辐射,主要来自不同磁场的变化,而不是电场变化。
这种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例如电视机、电脑、空调等家用电器都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
长期暴露在低频电磁辐射下,会导致头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肾衰竭、神经衰弱等。
其次,高频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加复杂。
高频电磁辐射是指频率在300kHz以上到300GHz的电磁辐射,主要是由移动电话、微波炉、无线局域网、人造卫星、雷达设备等产生。
高频电磁辐射损害人体健康的方式较为奇特。
电磁波通过人体时与人体内存在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这些生物效应伴随了辐射的电磁强度及频率,发生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问题。
常见的高频电磁辐射效应包括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损伤以及癌症发生的风险增加等。
另外,家居辐射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家居环境中,电器的使用可能会产生电磁波辐射。
尤其是在卧室,床头放置的电器、充电设备等都可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如果长时间地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对人的睡眠质量及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威胁到人体健康的疾病。
如何保护身体,预防辐射损害? 首先,能少用电子产品或者更换低辐射的电子产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其次,减少电磁波辐射对身体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如运动、饮食习惯、睡眠质量等方面。
肌肉的运动能够促进人体组织的血液流动,从而减少电磁波辐射在体内的积累;饮食方面则可以多吃新鲜蔬果、少吃含有化学添加剂的食品;睡眠质量的提高能够使人恢复体力,也可以降低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总之,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减轻对身体的压力。
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

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电磁场是指周围空间内存在电荷或电流的区域所携带的能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磁场已经渗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视机、电脑、手机、微波炉等所有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电磁场。
虽然电磁场是不可见的,但是它确实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
本文将探讨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是电磁波向空间传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分为高频电磁波和低频电磁波。
高频电磁波主要包括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等,而低频电磁波则主要来自家用电器。
低频电磁波会干扰人体的正常神经系统功能,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运行,还会导致贫血、头痛等身体症状。
而高频电磁波则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视力、听力及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剂量的电磁辐射下,还会引发癌症、产生遗传异常等严重问题。
二、电磁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电磁场辐射下,人体会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如头痛、眼痛、失眠等。
由于电磁辐射会干扰人体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些症状大多与神经系统失调有关。
此外,大剂量的长期电磁辐射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和癌症。
除此之外,电磁辐射还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负面影响。
电磁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胎盘和胎儿本身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在孕期长期暴露于较高剂量的电磁辐射下,胎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此外,电磁辐射还会对产妇的产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生育问题和生育后的各种不适症状。
三、电磁场环境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防范方法。
1.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减少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量。
特别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设备。
2.电子设备远离身体平时使用电子设备时,应尽量将其远离身体。
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都应离人体尽可能远的距离,这样能够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说到家里的电器,人们听到最多也担心最多的恐怕就是电磁污染了。
其实电磁辐射在家里很普遍,因为类似线圈一类的电子元件在家电中应用得很广泛。
那么对于电磁辐射当中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呢?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低频辐射的频率一般是在0-300Hz,低频辐射又叫做非热效应。
长时间的低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比高频辐射更强,因为低频辐射的频段0-300Hz与人体内部的组织机体之间的传输频率相同,会对内部通讯形成干扰。
同时,低频辐射还会改变人脑中的水分子的晶体结构,这样对于青少年人脑未发育完全的人来说,长期处于低频辐射环境中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
手机等移动设备也有低频辐射的。
低频辐射具体的危害在于:管控标准:世界各国均未对手机中的非热效应也就是低频辐射进行管控,并且暂无任何管控标准。
低频辐射对我们机体的影响:手机中产生的非热效应会对人体产生生物效应。
-非热效应的频率与人体之间内部通信的频段相同,会发生共振。
-非热效应的磁场电平会出现波峰和裂缝,从而对身体内部的通信产生类似音叉的功效,会干扰和破裂机体的内部通信流程。
-该非热效应的磁场会破坏水分子晶体的结构。
与信号的强弱无关,只与信号的频段有关。
长时间处于非热效应(即低频)对人体的伤害比短时间于高频中的危害还要大。
非热效应:即低频磁场可导致如下疾病的风险:头部:头痛,嗜睡,偏头痛,耳鸣等...眼睛:眼睛干涩,眼睛刺痛,视线障碍…皮肤:皮肤干燥,发红,发痒…肺/心:心悸,血压高,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睡眠障碍,神经过敏,疲倦,抑郁症…免疫系统:感染,炎症,易过敏…患癌风险:白血病,脑瘤,乳腺癌…总之,长期处于低频辐射环境中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隐患,大家还是要学会做好防护。
如果你想掌握更多电磁辐射的危害大吗的这方面的环境污染小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应用研究

!"#$%
&’(#!%) (’*#!’+ #$,-.&%/#-$
!"
!"#$ % &"$ ’ ()*)+, -../
许多实验室都在进 %. 年代以来, 行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 究。实验室研究可分为离体和在体研 究, 离体研究对象是动物细胞、 组织或 器官等, 而在体研究对象是老鼠、 猴子 或者是人。 在实验室研究中, 研究者对 研究对象施加不足以加热实验体的弱 电磁场, 来观察对其的影响。 一些研究 例如表 - 所示。实验室研究虽然取得 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实验用场 强高、 一些实验未能重复进行、 缺乏解 释现象的理论等一些问题。
9(7’:678 ?7@7+/A
#,-- 年 #,,B 年
鸡脑 细胞
在 # ; <#"=> 的电磁场中鸡脑组织中钙离子流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对暴露在 !C <6D、<"=> 电磁场中的 E<F! 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细胞膜的 表面结构和生理特性发生显著变化, 但细胞的繁殖特性基本不变。
中 国 医 疗 器 械 信 息
-$ 7
自由基理论 该理论认为:电磁场对生物体非
热效应体现在对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反 应的作用上。只有自旋状态不同的电 子才能配对,而电磁波可以改变电子 的自旋状态。从而改变了生物体内生 化反应的几率, 产生各种生物效应。 这 一理论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其局限 性在于:改变电子的自旋方向只要很 弱的电磁场,超过一定域值时就无法 解释频率与平均强度值的关系以及 “ 频率窗 ” 和“ 功率窗 ” 效应, 不能产生 定量关系,无法计算电磁作用的强 度。
时间 #,$, 年
关于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曾有过起落。

关于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曾有过起落。
1、电磁场有哪些危害?电磁技术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可以说数不尽的好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形成了环境电磁辐射污染,并且越发达的地区越明显或严重,那么它有什么危害呢?一般认为电磁辐射污染有三种危害,即干扰危害,对人体健康危害以及引爆引燃危害。
2、电磁场是如何致机体健康危害的?这涉及发病机制问题。
也就是说电磁场是怎样使机体产生危害的。
为此,必须首先了解电磁场的生物学作用,这种生物学作用一般分为致热效应(thermal effect)和非致热效应(athermal effect)致热效应,即当机体暴露于较强电磁辐射,除一部分被反射回空间外,其余会被组织器官所吸收,被吸收的电磁能量就转成热能,如电磁场强度较大,转化的热能就愈多,就会产生致热效应,由此致机体一系列临床表现。
非致热效应,即当机体暴露于低电磁场强时,这种低场强的电磁场作用于机体,并不使用机体产热,但同样可对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是为什么?到目前还不清楚,但却对机体健康有影响,临床表现很明显。
它就是非致热效应的表现,也是目前国际上,一大难题而急需解决的。
3、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关于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曾有过起落。
1980年12月“电子技术”上发表了国际大电网(CIGRE)会议公报,文中提出,由于对电磁影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研究认为:“现有高压线下的电场对人体无害”;“过去对电场的危险影响作了过高的估计”;“对电场临界值的规定(即不得超越得界限)应远高于现有的电场,因而有很大的安全阈值。
这种认为ELF对健康无影响的观点一公布,引起国际上极大反响,国内更是一片哗然。
这并没有使得ELF对健康影响问题的研究就此止步,反而更引起人们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许多科学家提出ELF对中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育,以及与肿瘤关系等有诸多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电磁场有哪些危害?电磁技术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可以说数不尽的好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形成了环境电磁辐射污染,并且越发达的地区越明显或严重,那么它有什么危害呢?一般认为电磁辐射污染有三种危害,即干扰危害,对人体健康危害以及引爆引燃危害。
2、电磁场是如何致机体健康危害的?这涉及发病机制问题。
也就是说电磁场是怎样使机体产生危害的。
为此,必须首先了解电磁场的生物学作用,这种生物学作用一般分为致热效应(thermal effect)和非致热效应(athermal effect)致热效应,即当机体暴露于较强电磁辐射,除一部分被反射回空间外,其余会被组织器官所吸收,被吸收的电磁能量就转成热能,如电磁场强度较大,转化的热能就愈多,就会产生致热效应,由此致机体一系列临床表现。
非致热效应,即当机体暴露于低电磁场强时,这种低场强的电磁场作用于机体,并不使用机体产热,但同样可对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是为什么?到目前还不清楚,但却对机体健康有影响,临床表现很明显。
它就是非致热效应的表现,也是目前国际上,一大难题而急需解决的。
3、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 low frequency,ELF)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关于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国际上曾有过起落。
1980年12月“电子技术”上发表了国际大电网(CIGRE)会议公报,文中提出,由于对电磁影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研究认为:“现有高压线下的电场对人体无害”;“过去对电场的危险影响作了过高的估计”;“对电场临界值的规定(即不得超越得界限)应远高于现有的电场,因而有很大的安全阈值。
这种认为ELF对健康无影响的观点一公布,引起国际上极大反响,国内更是一片哗然。
这并没有使得ELF对健康影响问题的研究就此止步,反而更引起人们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许多科学家提出ELF对中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育,以及与肿瘤关系等有诸多报道。
4、ELF对人的遗传有无影响?美国的一个海军基地中,对处在45~75HZ环境下的士兵做了电磁场影响研究,指标有:遗传与染色体畸变,生育率与性行为,主要器官生理功能等,进行了7年的观察,没有发现生育,新生儿及染色体畸变的明显变化。
瑞典Nordstrom的研究表明,父亲在高压送变电站工作,他们所生婴儿中先天性畸形率有所增高,在119个儿童中就有12个;而对照组的225个儿童中只有1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别。
中国山东临沂医学对1878名孕妇,当冬季使用电热毯,其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5),在冬季受孕而自然流产的妇女中有83.6%的人是冬季睡电热毯的。
这显然是ELF 的影响造成的。
5、ELF可否致人肿瘤发生?工频电磁场与人肿瘤有关的报道较多,如Tomenius报道瑞典一项研究,儿童癌症发生与其居住房屋里的磁场有关,如室内50HZ磁场强度大于0.3UT(0.24A/M)时,则儿童肿瘤发生率增加。
Lin等报道了脑瘤与极低频电磁场职业暴露有关。
经常在极低频电磁场环境下工作,长期在强电磁场条件下工作,这些职业人群脑癌发病率明显增加,说明与他们经常接触极低频电磁场有关。
Spitz和Totousson等在美国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在极低频电磁场条件下工作的职业人群中,他们的子女中中枢神经系统癌发病率显著增加。
Wertheimer和Leeper的研究发现,住在高压线附近的儿童患白血病者增多,通过对居住在大电流装置附近家庭的344名,年龄在19岁以下死于癌症者,以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癌的发病率尤其白血病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发病年龄也比对照组低。
作者认为这与长期接触极低频电磁场有关。
6、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可有哪些方面影响/危害?过强的电磁场对人体健康是会有一定影响/危害的,可有急性损害和慢性损害。
急性损害是在特殊条件下可见到,可能是个例,极少见;多数是慢性损害,并且也是功能性影响/危害表现为主,器质性表现较少,一般影响/危害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以及眼睛和听觉系统等均可发生。
其中人体的大脑,眼睛及睾丸对电磁场相对比较敏感,即容易受损。
7、手机使用者最需要了解什么?第一个移动电话(手机)网1971年在芬兰投入运营仅37年以来,手机事业发展异常迅猛,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用户已达34亿。
并还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这种通信方式的巨大潜能正在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可以有把握地推测,在不远的几年内,定将产生在更多人,更多场合,更广泛范围提供更全面和更先进服务;提供给更多的人际间和网络间方便、灵活和准确的交流与商务发展机会,所以备受人们青睐而进入千家万户,并发展到了“手机文化”的地步。
手机用户最关心什么?最关心的是手机产生的电磁场对身体健康有无影响/危害,如有,有哪些危害?可否致脑癌?怎样正确使用手机?如何预防其影响/危害等是人们最想了解的。
8、手机会产生电磁场吗?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手机为GSM和CDMA两大类型。
GSM手机还有单频(900MHZ)和双频(900MHZ和1800MHZ).种类不同,辐射功率不同。
手机在通话和待机状态下均可产生电磁场。
以GSM手机为例,是怎样产生电磁场的?即一旦手机开始接入,手机与基站即发生联系,持机者的语言信息经手机转成编码调制的微波便通过手机天线发射出号,此时可产生电磁场,此时在手机顶部天线附近形成较强的电磁场。
另在不通话而待机状态下,它也需要不时地向外发射信号,以维持基站与手机的联系,只不过待机状态下电磁场很弱而已。
9、手机什么部位电磁场较强?手机在收发时均有电磁场产生,但以发射时最高,并与手机所处距离有关。
发话时以天线部位最高,其次是受话器(听筒),号码盘(键盘),最低部位为受话器(话筒)。
不同型号、品牌手机场强不同。
对讲机产生的电磁场其状况与手机近似,发射状态下以天线部位电磁场最强,其次是受话器,号码盘及送话器,一般发射时比接收时高出许多,且瞬间电磁场相当高。
10、手机产生的电磁场对头健康有影响吗?当手机通话时,与手机贴近的头、手部位吸收的电磁能量最多。
由于骨组织的传导率较低,所以头、手骨组织吸收的电磁能量很少,而头、手皮肤、脑组织吸收的电磁能量较多,眼睛也吸收电磁能量。
例如手机正常位置通话时,大脑表面SAR值可达1.4w/kg。
眼组织SAR值可达0.35w/kg。
看来脑组织易受影响。
如长时间打手机,又长期使用手机,特别使用劣质手机,电磁场超标状况下,头部健康能受到影响/危害,至于可否引患脑癌到目前还不能这样认为。
虽然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现了若干例脑癌手机使用者,也不能认定手机电磁场可致脑癌。
但可以提醒手机用户,加强自我防护是必要的。
11.什么人不宜使用手机?手机虽然方便、快捷,但有些人不宜用和慎用。
这些人包括心功能不全者、癫痫病患者、严重神经衰弱者、孕妇及乳母、白内障患者、甲亢和糖尿病患者、佩戴心脏起搏器和助听器者、面神经麻痹者、未成年儿童等。
12.少年儿童为什么不宜或慎用手机?少年儿童是一庞大群体,近年来手机时尚风潮吹遍大江南北大中城市,几乎人手一机状况。
在我国目前拥有5.8亿手机用户中儿童少年大约有6000万,占手机用户的10%,发达国家和地区少年儿童手机用户更庞大。
要知道,学龄前期到青春期即6-16岁的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由增长慢到增长快阶段,大脑也在发育当中。
在这阶段经常使用手机,有可能直接影响大脑、视觉器官的成长。
所以少年儿童应少用、不用和慎用手机。
(1)手机可使大脑活动减弱。
西班牙科学家对11岁男孩、13岁女孩使用手机研究表明、利用扫描仪所拍的图像明显看出,他(她)们使用手机几分钟后大脑的活动迅速减弱,尤其靠近手机一侧的大脑更明显,在通话结束50分钟内,大脑活动比正常情况下减弱,恢复得很慢。
(2)脑神经易受损。
英国科学家对3-7岁儿童使用手机后研究表明,由于孩子的颅骨尚未发育完全,脑神经易受到手机电磁场的损伤,第三代手机(3G)对大脑神经影响更大。
(3)对睡眠、记忆影响。
长时间通话频繁使用手机,对脑神经造成影响,日久可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
(4)对听力损伤。
如频繁使用手机、MP3等达到85分贝就会损害听力、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易患耳聋,经常接近的一侧耳易受损。
13.如何自我防护手机电磁场的影响/危害正确使用手机的目的为了自身安全与健康,同时也保证高质量的通话,为此:(1)选用合标准手机,当刚一打开手机拨通时暂不要马上贴近头部,稍等2-3秒后再通话,因刚拨通瞬间电磁场强较大,大约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
(2)要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次通话时间,如特别需长时间通话,可采取“头部当场自我阻挡”办法,简捷的办法是用手帕遮住听话的一侧头、面、特别太阳穴部位,这可减少电磁场的影响,另外,有座机就不用手机。
(3)手机电磁场主要来自天线,佩戴耳机可能拉大人与手机天线的距离以减少电磁场对自己的影响。
(4)如你戴的金属架的眼镜,建议你打手机前将之摘下。
为什么?手机会产生电磁辐射,而金属架正好是良导体,会将辐射导入眼和大脑,使之受损。
英国移动电话研究中心一项研究表明:金属镜架明显导致电磁场增强,可使电磁辐射的吸收率增加63%.(5)l雷雨天气时勿在室外打手机,当手机在通话时发出较强的电磁场,特别刚拨通瞬间最强,这时的电磁场可使周围空气发生电离,这种电离空气就相当于一根导线,它具有引雷作用,正好手机在手中可糟雷击,这种生命危险的例子已不少见了。
所以当雷雨天时在室外、候车棚、屋檐下、高压线下,变压器旁附近等千万不能用手机/对讲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6)定期医学检查,经常使用手机,以及基站工作人员也要定期检查,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14.边走路边打手机好吗?有些手机使用者,也许是由于工作等原因,常常是在行走时往外打电话,殊不知这并不好,为什么?因为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变换身体状态和位置,这样会造成手机的信号随着身体起伏而出现强弱变化,尤其在上下楼梯时更明显,势必出现瞬间时的高功率发时,亦即瞬时电磁场较强,对头、手健康不利,如在行走中有外来电话非接不可,亦可停下脚步去接为好。
15.手机电磁辐射能引发脑癌吗?手机电磁辐射能否引发脑癌这是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在关注,至今还不能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就能致脑癌。
但20世纪90年代初手机引发脑癌的报告令人震惊,来源于有线广播公司关于戴维.雷纳德的一则报道。
戴维.雷纳德认为他的妻子苏姗.雷纳德因使用手机致脑癌而死。
这在当时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球都是沸沸扬扬。
我国河北廊坊的一名男子,使用手机几年因脑癌而死亡。
2001年我国某医院报告了一名男子因使用手机而致脑癌死亡的消息,引起国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