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版

合集下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细小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研磨、切割、破碎等活动,也可以来自于农业作业中的耕作、播种、收获等活动,此外还包括家庭环境中的灰尘。

虽然粉尘看起来微小无碍,但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对粉尘的危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炎症反应,长期暴露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气道阻塞、肺气肿和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

2. 心血管系统疾病:某些有害的粉尘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产生炎症反应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血液循环障碍或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食道癌:含有铬、镍等有害金属元素的粉尘被人体摄入后,可能在食道和胃中聚集长时间导致食道癌的发生。

4. 肝脏和肾脏损害:一些金属元素如铅、汞等会蓄积在肝脏和肾脏中,长期累积会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

5. 眼睛和皮肤刺激:粉尘中的颗粒物会对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眼部不适、发红、干燥、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结膜炎和皮肤炎症等。

6. 肺癌:一些含有致癌物质如石棉纤维的粉尘,可以通过吸入进入肺部并长时间滞留,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免受粉尘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口罩、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

2. 做好通风工作: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通风设备将空气中的粉尘排出,减少粉尘的积聚。

3. 使用湿式除尘方法:湿式清洁可以将粉尘固定在地面或物体上,减少其在空气中的悬浮浓度。

4.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工作区域和工作设备,防止粉尘在环境中积聚。

5. 远离粉尘源:尽量远离粉尘产生的源头,减少暴露时间。

6. 接受职业卫生检查: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查,及时监测身体状况,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粉尘污染环境下的人体健康影响研究

粉尘污染环境下的人体健康影响研究

粉尘污染环境下的人体健康影响研究一、粉尘污染环境现状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工业废气和工业粉尘被排放到大气中,使得粉尘污染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除了工业领域,道路扬尘、建筑施工、农业作业和家庭生活等也会产生大量粉尘。

据统计,全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低,PM2.5成为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源就是粉尘。

二、人体接触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人体吸入粉尘后,粉尘颗粒会在呼吸道中停留,进而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一旦人长期处于粉尘污染环境中,容易引起慢性咳嗽、气短、哮喘、肺结节等呼吸疾病。

2. 眼睛与皮肤刺激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浓度粉尘污染环境中,可能会引起眼睛和皮肤的刺激、瘙痒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影响生活质量。

3. 粉尘污染导致心血管疾病粉尘中的微小颗粒会进入肺部,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并不能完全恢复,如果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和中风。

三、粉尘污染环境下人体健康影响研究1. 研究内容为了深入探讨粉尘污染环境下对人体的影响,需要对人体暴露于粉尘污染环境中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粉尘暴露浓度:通过采样分析粉尘暴露的浓度,探究不同浓度下的粉尘对人体的损害程度。

(2)粉尘形态特征:将采样回来的粉尘样本进行形态分析,以此研究不同粉尘形态对人体的影响。

(3)基因与表观遗传学变化:通过对粉尘污染环境下的个体进行基因和表观遗传学分析,探究环境因素对人体遗传信息的影响。

(4)致病机制和预防策略:深入研究粉尘污染引起的疾病机制,探究预防和治疗粉尘暴露对人体的危害。

2. 研究方法为了研究粉尘污染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需要选择各种科学研究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现实情况对人群进行采样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中,得出普遍的结论。

(2)临床研究:在选择了一定数量的病例后,对进行粉尘暴露的人员进行调查,包括各种体征、生化检查和病理学表现等方面,以了解粉尘暴露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由于其细小的颗粒大小,容易被人体吸入并进入呼吸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以下是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皮肤病:某些粉尘含有刺激性物质,如化学品、金属粉尘等,长期接触会引起皮肤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

3. 眼部刺激: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刺激,如眼红、眼痒、眼干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角膜炎。

4. 中毒作用:某些粉尘中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长期接触会引起中毒作用,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伤害。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通风换气:在粉尘产生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粉尘浓度。

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方式,如安装排风扇、通风管道等设施。

2. 防护设备:工作者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口罩、防护眼镜、防尘帽等。

这些设备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防止其进入人体。

3. 清洁卫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扫地面、清除积尘,减少粉尘的堆积。

同时,也要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避免粉尘残留在皮肤上。

4. 使用防护设施: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应使用防护设施来隔离粉尘。

例如,在建造工地上,可以搭建防尘网来阻挡粉尘的扩散;在化工厂中,可以设置密闭的操作室,减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健康监测: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健康问题。

监测包括体检、肺功能检测、皮肤检查等,以确保工作者的健康状况。

总之,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于那些长期接触粉尘环境的人员来说,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三篇)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三篇)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粉尘是指在工业、建筑、农业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

它常常被认为是可见的,但实际上,细微的粉尘颗粒往往会通过空气悬浮并被人体吸入,从而对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探讨粉尘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粉尘危害。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呼吸系统受损:吸入粉尘颗粒后,颗粒会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对呼吸道造成刺激和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可能导致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眼部刺激和损伤:粉尘进入到眼睛中后容易产生刺激,并引起眼结膜炎、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表面损害:在工作中暴露于粉尘环境中,粉尘会沉积在皮肤表面,引起皮肤瘙痒、干燥、湿疹等症状。

4. 消化系统疾病:某些工业粉尘中含有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长期接触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引发肝脏病变、胃肠道疾病等。

针对粉尘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良好的通风条件:在粉尘易积聚的工作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用排风设备或安装空气净化器,及时清理和更换空气中的粉尘颗粒。

2. 戴防护设备:在操作粉尘环境中工作时,应戴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设备,减少粉尘直接接触人体的机会。

3. 装置粉尘收集器: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设备,可以安装粉尘收集器或吸尘装置,将粉尘直接收集和处理,减少粉尘扩散到空气中。

4. 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意识,培训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正确清理、处理粉尘。

同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问题。

5.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及时清理粉尘积聚,防止粉尘堆积。

6. 使用环保材料:尽量选择低粉尘产生的材料或者使用环保工艺,减少粉尘的产生。

总结起来,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这些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通风、佩戴防护设备、安装收集装置、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等等。

只有重视粉尘危害的防范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充满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汲取,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

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假如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终由于粘膜养分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消失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简单生成肺癌;石棉粉尘可引起皮癌。

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破烂布屑、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有病原菌,如丝菌、放射菌属等,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

粉尘对肺部的作用: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产生的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职业病。

由于粉尘的性质不同,对肺组织引起病理转变也有差异,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分为三大类。

1、尘肺。

2021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名目》中按其病因分为矽肺、电焊肺、铸工肺、等13种尘肺病。

尘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是不行治愈的疾病,因而在《机械制造企业平安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把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四项分级之一)和职业健康监护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之一。

2、肺粉尘镇静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锑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部组织中,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经治疗或脱离粉尘后病变可渐渐减轻或消逝。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范本粉尘是由于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操作、制造业等活动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粉尘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还有着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范本。

一、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问题:当人们吸入粉尘颗粒时,这些颗粒会进入呼吸道,刺激和损伤呼吸道组织,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肺部疾病:长期吸入大量粉尘会导致尘肺等肺部疾病。

尘肺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煤尘等微细颗粒的空气引起的。

尘肺会引起肺功能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3. 火灾和爆炸危险:某些粉尘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积聚并遇到点火源,就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粉尘爆炸能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 皮肤病: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和颗粒物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湿疹等疾病。

5. 眼睛刺激: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等不适症状。

二、预防粉尘的范本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粉尘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粉尘的范本:1. 工作区域的清洁与维护(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洁,定期清理粉尘积聚的地方,避免粉尘积聚达到爆炸危险。

(2)使用吸尘器、除尘器等设备对粉尘进行及时有效清理。

确保清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

(3)对粉尘可能积聚在排风系统、管道、设备和机器上的地方进行清理和维护。

2. 控制粉尘扩散的措施(1)在产生粉尘的工艺、设备和机器上安装有效的抑尘装置,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2)使用密闭容器储存和搬运粉尘,减少粉尘外溢。

(3)采取局部排风和通风系统,控制粉尘扩散到周围区域。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

3. 个人防护措施(1)工人应佩戴合适的防护面罩、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粉尘。

(2)工人应佩戴工作服、手套、安全鞋等,保护皮肤不受粉尘的刺激。

(3)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工作服。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空气中的粉尘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粉尘是指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包括工业废气排放、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等多种来源。

这些粉尘在空气中分散运动,并且会随着风的方向、速度、时间等因素发生变化,使得我们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其危害之中。

那么,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一、呼吸系统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最为突出。

当人们吸入粉尘时,这些颗粒物很容易进入肺部,并且会停留在那里,从而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造成表浅性肺泡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如果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还会引起气道阻力增加、气肿、肺纤维化等疾病。

二、心血管系统除了影响呼吸系统外,粉尘还对心血管系统有着直接的影响。

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能够渗入血液中,诱发炎症反应,造成血液流动不畅,导致心脏病、心绞痛、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三、神经系统粉尘对人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还会影响神经系统。

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的人,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左侧和右侧两个脑区会变薄,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情绪不稳定,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四、皮肤粉尘还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影响。

当粉尘堆积在皮肤上时,会阻塞毛孔,影响皮肤的呼吸和新陈代谢,进而导致皮肤干燥、出现皱纹、粉刺等问题。

五、癌症除了上述疾病,粉尘还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土木工程、冶金工业、煤矿、建筑工地等行业中存在着一些有害粉尘,如石棉、二氧化硅、煤尘、铅、镉等物质,这些物质被证明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粉尘环境中,就会增加患上肺癌、鼻咽癌、结肠癌等的风险。

如何应对粉尘污染?1. 个人预防措施可以佩戴口罩、戴眼镜、戴手套等,减少吸入粉尘的量。

当然,除了佩戴防护设备外,还要尽可能远离工业区、矿区、建筑工地等高浓度粉尘的地方。

2. 政府措施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严格控制工厂的排放标准,加强对工厂的监控,对高粉尘污染的地区实施调节措施等。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

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生成肺癌;石棉粉尘可引起皮癌。

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破烂布屑、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有病原菌,如丝菌、放射菌属等,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

粉尘对肺部的作用: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产生的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职业病。

由于粉尘的性质不同,对肺组织引起病理改变也有差异,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分为三大类。

1、尘肺。

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中按其病因分为矽肺、电焊肺、铸工肺、等13种尘肺病。

尘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因而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把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四项分级之一)和职业健康监护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之一。

2、肺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锑等粉尘吸入后可沉积于肺部组织中,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经治疗或脱离粉尘后病变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版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尘可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进入呼吸道内的粉尘并不全部进入肺泡,可以沉积在从鼻腔到肺泡的呼吸道内。

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位沉积的主要因素是尘粒的物理特性(如尘粒的大小、形状及密度等),以及与呼吸有关的空气动力学条件(如流向、流速等),不同粒径的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位沉积的比例也不同,尘粒在呼吸道内的沉积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截留主要发生在不规则形的粉尘(如云母片状尘粒)或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玻璃棉等),它们可沿气流的方向前进,被接触表面截留。

2.惯性冲击当人体吸入粉尘时,尘粒按一定方向在呼吸道内运动,由于鼻咽腔结构和气道分叉等解剖学特点,当含尘气流的方向突然改变时,尘粒可冲击并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这种作用与气流的速度、尘粒的空气动力径有关。

冲击作用是较大尘粒沉积在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的主要原因。

在这些部位上沉积下来的粉尘如不及时被机体清除,长期慢性作用就可以引起慢性炎症病变。

3.沉降作用尘粒可受重力作用而沉降,沉降的速度与粉尘的密度和粒径有关。

粒径或密度大的粉尘沉降速度快,当吸入粉尘时,首先沉降的是粒径较大的粉尘。

4.扩散作用粉尘粒子可受周围气体分子的碰撞而形成不规则的运动,并引起在肺内的沉积。

受到扩散作用的尘粒一般是指0.5μm以下的尘粒,特别是小于0.1μm的尘粒。

尘粒在呼吸系统的沉积可分为三个区域:①上呼吸道区(包括鼻、口、咽和喉部);②气管、支气管区;③肺泡区(无纤毛的细支气管及肺泡)。

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径在10μm以上的尘粒大部分沉积在鼻咽部,10μm以下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

而在肺泡内沉积的粉尘大部分是5μm以下的尘粒,特别是2μm以下的尘粒。

进入肺泡内粉尘空气动力径的上限是10μm,这部分进入到肺泡内的尘粒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为只有进入肺泡内的粉尘才有可能引起肺尘埃沉着病。

目前对于沉积在呼吸系统不同区域的粉尘有不同的定义。

如①吸入性粉尘:是指从鼻、口吸人到整个呼吸道内的全部粉尘,这部分粉尘可引起整个呼吸系统的疾病。

②可吸入性粉尘:是指从喉部进入到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区的粉尘,这部分粉尘除有可能引起肺尘埃沉着病外,还能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疾病。

③呼吸性粉尘:是指能进入肺泡区的粉尘,是引起肺尘埃沉着病的病因。

二、粉尘从肺内的排出肺脏有排出吸入尘粒的自净能力,在吸入粉尘后,沉着在有纤毛气管内的粉尘能很快地被排出,但进入到肺泡内的微细尘粒则排出较慢,前者称为气管排出,主要是借助于呼吸道黏液纤毛组织,纤毛摆动时,不仅可将阻留在气道壁黏液中尘粒,而且也能将吞噬粉尘的尘细胞向上推出。

而黏附在肺泡腔表面的尘粒,除被巨噬细胞吞噬,并通过巨噬细胞本身的阿米巴样运动及肺泡的缩张转移至纤毛上皮表面,通过纤毛运动而清除排出,绝大部分粉尘通过这种方式排除。

后者称为肺清除,主要是由肺泡中的巨噬细胞,将粉尘吞噬,成为尘细胞,使其受损、坏死、崩解、尘粒游离,再被吞噬,然后运至细支管的末端,经呼吸道随痰排出体外。

纤维粉尘(如石棉尘)还可穿透脏层胸膜进入胸腔。

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使进入呼吸道的97%~99%的粉尘排出体外,只有约1%~3%的尘粒沉积在体内。

长期吸入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清除功能受损,而使过量粉尘沉积,酿成肺组织损伤,形成疾病。

关于粉尘在肺内的清除速率,有人用放射性气溶胶进行过研究,发现吸入的尘粒大部分在24h内清除。

粉尘从肺内的排出速度与尘粒的大小和沉着的部位有关。

三、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生产性粉尘由于种类和性质不同,因而对机体引起的危害也不同,一般常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呼吸系统疾病1.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病)肺尘埃沉着病是指由于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由吸入粉尘引起肺尘埃沉着病是无疑的,但不是所有的粉尘都可引起肺尘埃沉着病。

目前,确认能引起肺尘埃沉着病的粉尘有硅尘、硅酸盐尘(如石棉尘、云母尘、滑石尘等)、炭粉尘(如煤尘、炭黑尘、石墨尘、活性炭尘等)、金属尘(如铝尘)。

硅尘是生物学活性最强、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粉尘。

一些粉尘吸入后并不引起肺尘埃沉着病,如铁尘、锡尘、钡尘等引起的是粉尘沉着症,木尘、谷物尘、动物蛋白尘等有机粉尘可引起支气管哮喘,发霉干草、蘑菇孢子、甘蔗等粉尘则引起过敏性肺泡炎。

致肺尘埃沉着病的粉尘引起肺尘埃沉着病还与粉尘粒径大小、浓度、形态和表面活性等有关,且粉尘浓度与疾病发生有明确的量效关系。

在我国,肺尘埃沉着病是危害接尘作业工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为国家法定职业病。

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资料,印度肺尘埃沉着病患病率为55%,拉美国家37%,美国100多万接尘工人中约10万人可能患肺尘埃沉着病。

目前,我国接尘工人超过600万,累计检出肺尘埃沉着病病人达558624例,已死亡133226例,病死率为23.90%,现存活425392例;另外,有可疑肺尘埃沉着病者60多万,每年新发生肺尘埃沉着病病人1.5~2万例。

肺尘埃沉着病人数占我国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9.55%,由肺尘埃沉着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工伤死亡数,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影响到劳动力资源和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

因此,做好肺尘埃沉着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我国法定肺尘埃沉着病名单: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xx年4月18日颁发的《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中列出的肺尘埃沉着病有:硅肺、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石墨肺尘埃沉着病、炭黑肺尘埃沉着病、石棉肺、滑石肺尘埃沉着病、水泥肺尘埃沉着病、云母肺尘埃沉着病、陶工肺尘埃沉着病、铝肺尘埃沉着病、电焊工肺尘埃沉着病、铸工肺尘埃沉着病、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肺尘埃沉着病病理诊断标准》可诊断的其他尘肺。

肺尘埃沉着病发病机制:机体吸入粉尘后为什么能发生肺尘埃沉着病,即肺尘埃沉着病的发病机制,曾提出过多种学说,但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一般认为粉尘被吸入后,巨噬细胞吞噬粉尘,吞噬细胞成为尘细胞,由于粉尘的毒性作用,在酶的参与下,细胞本身消化死亡,细胞内的粉尘又游离出来为又一巨噬吞噬,继而又死亡,如此循环往复,导致大量巨噬细胞死亡,并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表皮细胞因子等,最终形成肺组织纤维化。

由于粉尘的种类和性质的不同,吸入后对肺组织引起的病理改变也有很大的差异。

常见肺尘埃沉着病按其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1)硅沉着病(旧称硅肺) 硅沉着病是肺尘埃沉着病中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它是由于吸入含结晶形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一种肺尘埃沉着病。

在自然界游离二氧化硅(SiO2)分布很广,在16km以内地壳中约占25%,其中石英是最常见的一种。

在95%的硅石中均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

游离二氧化硅分为结晶形和无定形。

纯净结晶状态的硅石称为石英。

存在于石英石、花岗石、矿石或夹杂于其他矿物内的硅石主要是结晶形石英;存在于硅藻土、蛋白石、石英玻璃、石英熔炼产生二氧化硅蒸气和在空气中凝集的气溶胶,主要是无定形的二氧化硅。

石英是具有规则排列的四面体结构。

在自然条件下,经过研磨、粉碎等过程,石英表面在受外力的作用下,硅氧键断裂产生硅载的自由基Si·、SiO·;当与外界气体(如O2、CO2)或液体(如H2O)接触后,可形成≡SiO3·、≡SiO4·、≡SiCOO·、≡SiOO·或≡SiOH+OH;≡SiOH如与H2O结合形成SiOH+H2O →≡SiOH+H2O2等强氧化基团。

自然界存在多型石英变体,常见的有石英、鳞石英、方石英、柯石英和超石英。

在冶金、有色、煤炭等矿山,采掘作业凿岩、爆破、运输;修建铁路、水利等工程开挖隧道,采石等作业常可产生大量石英等岩尘。

在石粉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等生产过程的原料破碎、研磨、筛分、配料等工序;以及机械制造业中铸造车间的原料粉碎、配料、铸型、打箱、清砂、喷砂等生产过程和陶瓷厂原料车间均可产生大量粉尘,如不注意防尘、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就可能发生硅沉着病。

硅沉着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病一般比较缓慢,其发病工龄多在接触硅尘后5~10年,有的可长达15~20年,这与吸入的粉尘浓度以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有关,但在吸入高浓度和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时,其发病及进程可以很快,一般在1~2年内可以发病,称为“速发型硅沉着病”。

另有部分病例,接触较高浓度粉尘,时间不长即脱离粉尘作业,此时X射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从事非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硅沉着病,称为“晚发型硅沉着病”。

因此,对那些调离硅尘作业后的工人,还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其中的硅沉着病病人。

硅沉着病发病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接尘工龄)、防护措施以及接触者个体素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多,粉尘浓度愈高,发病时间愈短,病情愈严重。

实验证实,各种不同的石英变体的致纤维化作用能力,依次是鳞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结晶形游离二氧化硅的致病作用大于无定形二氧化硅。

硅沉着病发生和发展及病变程度还与肺内粉尘蓄积量有关。

肺内蓄积粉尘量主要取决于粉尘浓度与接尘时间。

一般用粉尘浓度和接尘时间的乘积表示接尘剂量。

接尘剂量愈多,发病率愈高。

工人健康素质(个体抵抗力)、遗传因素是影响硅沉着病发病的重要条件。

如既往患肺结核、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易罹患硅沉着病。

当吸入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时,其病理改变是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典型病变就是硅结节。

典型硅结节是由一层层排列的胶原纤维所构成,具有洋葱头横切面的形状,也有胶原纤维排列无规则的非典型结节。

早期的硅结节具有较细的胶原纤维,排列得比较疏松,纤维之间存在数量较多的尘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经过的时间愈长结节越成熟,胶原纤维的量愈多,而且粗大和密集,但细胞成分逐渐减少,最后可全部为胶原纤维所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