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Windows cmd 中的环境变量配置与管理指南

Windows cmd 中的环境变量配置与管理指南

Windows cmd 中的环境变量配置与管理指南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环境变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配置项,它们可以为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路径。

环境变量的配置和管理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应用程序的顺利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Windows cmd中的环境变量配置与管理指南。

一、什么是环境变量?环境变量是操作系统为了方便用户和应用程序的使用而设置的一些全局变量。

它们存储了一些系统路径、配置信息和临时数据等。

通过环境变量,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轻松访问这些信息,而不需要输入完整的路径或配置参数。

二、环境变量的分类在Windows系统中,环境变量可以分为系统变量和用户变量两类。

1. 系统变量:系统变量是对所有用户都可见的变量,它们存储了系统的一些重要路径和配置信息。

例如,系统变量"Path"存储了系统的可执行文件路径,系统变量"TEMP"存储了临时文件的存放路径。

2. 用户变量:用户变量是针对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配置,每个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自己的用户变量。

例如,用户变量"JAVA_HOME"可以指定Java的安装路径,用户变量"PYTHON_HOME"可以指定Python的安装路径。

三、环境变量的配置与管理1. 配置环境变量:要配置环境变量,首先需要打开系统的环境变量配置界面。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打开:a. 右键点击"此电脑"(或"我的电脑"),选择"属性"。

b. 在系统属性窗口中,点击"高级系统设置"。

c. 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环境变量"按钮。

2. 管理系统变量:在环境变量配置界面中,可以添加、编辑和删除系统变量。

如果需要添加一个新的系统变量,点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变量名和变量值即可。

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指南

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指南

工 作 空 间 的污 染 的 发 生 很 大 程 度 是 低 效 率 合 并 和 公 司 政 策 的 结 果 。 大 多 数 的公 司 ,每 日 的 版 本 例 行 控 制 在 检查 是重 要的项 目代码集 成策 略。 种 方法保 持 了文件 这 版本 处于最 小 的块的 层次, 以致 在 项 目 集 成 过 程 中 可 以
维普资讯
配 置 管 理
软 配 管 的 效指南 件置理有
石 勇编 译
“管 理 和 控 制 ” 样 的 词 汇 经 常 在 一 些 公 司 的 项 目 这 码 ,只 有 稳 定 的 代 码 可 以成 为 项 目 的 保 留 对 象 。 然 而 , 支 是 一 个 平 行 开 发 的概 念 , 的 最 好 的 影 分 它 响 是 在 项 目 的 宽 度 和 系 统 的 宽 度 上 扩 展 了 思 路 。 且 一 而 个 有 秩 序 的 过 程 一定 会 运 用 分 支 概 念 , 则 合 并 的 代 码 否 会 使 系统 如 噩 梦 一 般 ,很 难 理 解 和 进 行 后 续 工 作 。 当 讨 论 是 否 保 留 间 隔 独 立 的 文 件 级 别 时 , 支 就 显 分 得 更加 复杂 。 且 因为 需要 良好 的设备 和 环境 , 公司 而 小 中很少进 行分布 式开发 。 ( 2)方 案
入 项 目库 。 ” 1 4解 决 方案 . ( )分 支 1
记 录 了 每 个 软 件 版 本 改 变 的 过 程 , 且 为 下 个 新 的 版 本 并
统 的 管理独 立化 。 些政策 都 是非 常重 要的 , 们 在应 是 完 全 隔 离 而 又 相 对 变 化 的
独立环境 , 样 开 发人员可 以在不 担 心他们 工作环境 的 这

(完整版)配置管理计划编写指南

(完整版)配置管理计划编写指南

(完整版)配置管理计划编写指南XXX项⽬配置管理计划修订历史记录⽬录1引⾔ (1)1.1编写⽬的 (1)1.2背景 (1)1.3定义 (1)1.4参考资料 (1)2 管理 (2)2.1 机构 (2)2.2 任务 (2)2.3 职责 (2)2.4 定义软件配置项(SCI) (2)2.5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实现 (3)2.6 适⽤的标准、条例和约定 (3)3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4)3.1 配置标识 (4)3.1.1 基线配置 (4)3.1.2 配置标识 (4)3.2 配置控制 (4)3.3 配置状态的记录和报告 (5)3.4 配置的检查和评审 (5)4 ⼯具、技术和⽅法 (6)5 对供货单位的控制 (7)6 记录的收集、维护和保存 (8)1引⾔1.1编写⽬的编写的⽬的主要在于对所开发的软件系统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开发出的软件能满⾜⽤户需求。

1.2背景a.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列出本软件系统的中⽂全称、英⽂全称及英⽂表⽰简称。

b.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最终⽤户或适⽤的领域;c.项⽬来源、主管部门等1.3定义列出本⽂件中涉及的专门术语定义和外⽂缩写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列出涉及的参考资料。

2 管理描述软件配置管理的机构、任务、职责和有关的接⼝控制。

2.1 机构描述软件⽣存周期中各阶段中软件配置管理的功能和负责软件配置管理的机构。

说明项⽬和⾃项⽬与其他有关项⽬之间的关系。

指出在软件⽣存周期各阶段中的软件开发或维护机构与配置控制组的关系。

2.2 任务描述在软件⽣存周期中各阶段的配置管理任务以及要进⾏的评审和检查⼯作,并指出各阶段的阶段产品应存放在哪⼀类软件库中(软件开发库、软件受控制库或软件产品库)。

2.3 职责指出负责各项软件配置管理任务(如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录以及配置的评审与检查)的机构的职责;指出上述机构与软件质量保证机构、软件开发单位、项⽬承办单位、项⽬委托单位以及⽤户等机构的关系。

路由器端口配置及路由管理指南

路由器端口配置及路由管理指南

路由器端口配置及路由管理指南一、引言在现代网络中,路由器是连接各种网络设备和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设备之一。

正确配置路由器的端口和进行路由管理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本指南将介绍路由器端口配置和路由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二、路由器端口配置1. 确认路由器端口在进行路由器端口配置前,首先需要确认路由器的端口数量和类型。

常见的路由器端口包括以太网端口、串行端口、USB端口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口进行配置。

2. 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每个路由器端口都需要配置唯一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用于唯一标识路由器端口,子网掩码用于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划分。

通过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可以实现路由器端口与其他网络设备的正常通信。

3. 配置默认网关默认网关是路由器端口与其他网络之间的桥梁,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

配置默认网关时,需要指定一个可达的IP地址,以确保网络通信的顺利进行。

4. 配置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对于以太网端口,需要根据网络设备的要求配置端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

速率决定了数据传输的最大速度,双工模式则决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向。

5. 配置VLAN虚拟局域网(VLAN)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上独立的局域网,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在路由器端口上配置相应的VLAN。

三、路由管理1. 配置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路由表项,用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可以指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路径,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性能。

2. 配置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通过路由协议自动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的方式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BGP等。

通过配置动态路由,可以实现网络的自动调整和优化。

3. 配置路由过滤路由过滤是通过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或筛选路由信息的传播。

通过配置路由过滤,可以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配置路由红istribute路由重分布是将一个路由信息协议的学习到的路由信息转发给另一个协议的过程。

软件配置管理指南

软件配置管理指南

软件配置管理指南编号:PRO-SCMP版本 1.0变更记录1引言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在项目整个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建立和维护软件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软件配置管理包括确认在给定时间点上软件的配置(即选定的软件工作产品及其描述),系统地控制对配置的更改,并维护在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置于软件配置管理之下的工作产品包括:软件过程资产(例如软件过程改进中的所有文档),交付给顾客的软件产品(例如软件需求文档和代码),内部使用的相关软件产品,以及为完成这些软件产品而生成的中间产品。

这些产品通常置于产品基线库中并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1.保证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是有计划的。

2.所选择的软件工作产品是确定的、受控的、可访问和可用的。

3.对已经确定的软件工作产品的变更是受控的。

4.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及时获知软件基线库的状态、变更和变更内容。

1.1目的本计划定义了项目的配置管理流程,目的是为了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控制构成软件产品的各配置项的标识、变更等活动,从而建立并维护软件产品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1.2范围本软件配置管理计划适用于整个软件生存周期过程中已纳入配置管理库的配置项的活动。

置于配置管理系统下的工作产品通常包括:1.各种标准(代码书写标准、设计标准等)2.项目计划(开发计划、质量保证计划和配置管理计划等)3.软件需求说明书及相关的文档和静态原型4.设计文档5.软件源代码6.测试计划、测试程序和数据7.软件操作手册8.各种跟踪记录、测试记录、评审报告等9.过程改进文档10.其它相关的资料库(电子的和非电子的文档)11.其他和软件开发及管理相关的和必要的文档1.3术语定义1.软件配置项(SCI)软件配置项(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为了配置管理的目的而作为一个基本的独立单位来看待的软件成分或它们的集合体,如外部提交的软件产品、项目成果(代码、文档和数据)以及项目内部使用的支持工具(如文档测试用例软件工具)等。

虚拟化平台的配置与管理指南

虚拟化平台的配置与管理指南

虚拟化平台的配置与管理指南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服务器资源,降低硬件成本,并提供可靠的复原和灵活的容量管理。

虚拟化平台作为一种关键技术,负责管理和配置虚拟机,为用户提供一个集中的资源池。

本文将为您提供虚拟化平台的配置与管理指南,帮助您顺利建立和管理自己的虚拟环境。

1. 虚拟化平台的选择在选择虚拟化平台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虚拟化平台的特性,如可伸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 支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 管理接口和操作的简易性。

- 成本和许可证模式。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虚拟化平台有 VMware vSphere、Microsoft Hyper-V和KVM。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平台。

2. 虚拟化平台的部署在部署虚拟化平台之前,需要规划物理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和网络架构。

确保服务器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存储和网络带宽,以满足虚拟机的需求。

部署虚拟化平台的步骤如下:- 安装虚拟化软件。

- 配置网络,包括VLAN、虚拟交换机和网络适配器。

- 配置存储,包括本地存储或网络存储。

- 创建虚拟机网络,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 配置虚拟机模板,用于快速创建新的虚拟机实例。

3. 虚拟机的管理一旦虚拟化平台部署完成,您就可以开始管理和配置虚拟机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任务:- 创建和部署虚拟机:通过虚拟机模板快速创建新的虚拟机实例,并为其分配资源。

- 虚拟机的迁移和复原:通过虚拟机迁移功能,可以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将虚拟机从一个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个物理服务器。

此外,虚拟化平台还提供备份和恢复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 资源管理:虚拟化平台允许您设置资源池,以按需分配和调整虚拟机的CPU、内存和存储资源。

- 虚拟机的监控和性能优化:监控虚拟机的性能指标,如CPU使用率、内存利用率和磁盘I/O。

根据监控结果进行性能优化,以保证虚拟机的稳定性和性能。

4. 虚拟化平台的安全性和容量规划在配置和管理虚拟化平台时,安全性和容量规划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基于StarTeam的配置管理操作指南

基于StarTeam的配置管理操作指南

基于StarTeam的配置管理操作指南目录1 概述31.1目的 41.2适用范围 (4)2 StarTeam模型 (4)2.1 StarTeam 库 (4)2.2 C/S 体系结构 (5)2.3 面向项目 (5)2.4 项62.5 项目 (7)2.6 视图 (7)2.7 文件夹 (8)2.8 视图标签 (9)2.9 分支视图 (9)2.10 合并视图 (10)2.11 文件状态 (10)3 StarTeam的管理 (11)3.1 配置StarTeam Server (11)3.1.1 创建Server Configuration (12)3.1.2 启动Server Configuration (14)3.1.3 维护Server Configuration (14)3.1.4 停止Server Configuration (16)3.2 SQL Server数据库维护 (16)3.3 设置用户和组 (17)3.4 管理项目 (18)3.4.1 创建项目 (18)3.4.2 打开现有项目 (22)3.4.3 修改项目名 (25)3.4.4 强制用户填写修订注释 (27)3.4.5 强制用户在修订前锁定文件 (27)3.4.6 使解除锁定的文件变为只读 (28)3.4.7 删除项目 (29)3.4.8 分配项目访问权限 (29)3.5 使用视图 (30)3.5.1 视图类型 (31)3.5.2 新建视图 (31)3.5.3 设置视图访问权限 (33)3.5.4 比较视图 (34)3.5.5 删除视图 (38)3.6 基线管理 (39)3.7 配置库目录管理 (40)3.8 版本分支/合并 (41)3.9 权限管理 (41)3.9.1 服务器端权限设置 (41)3.9.2 客户端权限设置原则 (42)3.9.3 Project级别访问权限设置 (44)3.9.4 View级别访问权限设置 (47)3.9.5 Folder级别访问权限设置 (48)3.9.6 组件、过滤器、查询的访问权限设置 (49)3.10 备份/恢复 (51)3.10.1 备份 513.10.2 恢复 604 StarTeam的使用 (63)4.1 打开Server上的项目 (64)4.2 设置本地工作路径 (65)4.3 获得服务器上的文件 (66)4.4 修改文件 (67)4.5 向服务器添加文件 (69)4.6 查看文件历史版本 (70)4.7 比较文件 (71)4.8 合并文件 (72)1.概述Borland StarTeam主要用于开发过程的控制,针对需要版本控制、过程管理、内部版本管理及并行开发的项目。

华为云 云监控 02-设备管理配置指南说明书

华为云 云监控 02-设备管理配置指南说明书

配置指南-设备管理文档版本:V1.0本分册介绍设备管理配置指南相关内容,包括以下章节:告警管理目录1 告警管理 (1)1.1 功能介绍 (1)1.1.1 告警管理概述 (1)1.1.2 工作原理 (1)1.2 配置任务概览 (2)1.3 配置告警屏蔽功能 (2)1.3.1 功能简介 (2)1.3.2 配置限制与指导 (2)1.3.3 配置步骤 (2)1.4 配置告警抖动抑制功能 (2)1.4.1 功能简介 (2)1.4.2 配置步骤 (2)1.5 监视与维护 (3)1.6 典型配置举例 (3)1.6.1 告警管理配置举例 (3)1 告警管理1.1 功能介绍1.1.1 告警管理概述网络设备发生故障会导致用户业务的异常,当故障发生时,需要快速定位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

告警是设备检测到故障而产生的通知,查看携带对应故障信息的告警是最直接有效的故障定位方法之一。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复杂度的提高,业务模块的故障可能使设备产生大量的告警,如果将所有告警都发送到网管服务器,或通过系统日志进行记录和输出,不仅消耗系统资源,更不利于收集有效的故障信息。

通过配置告警管理功能,对告警及事件的统计与上报进行管理,使呈现给用户的告警信息更加有效和准确,帮助网络管理员进行高效的故障定位和诊断。

⚫告警屏蔽功能可以屏蔽用户不关心的告警,帮助用户快速获取有价值的故障信息。

⚫告警抖动抑制功能可以对短时间内的震荡告警控制其上报次数,过滤状态不稳定的告警信息,保证用户所感知的告警的有效性。

1.1.2 工作原理1. 基本概念⚫当前告警当业务模块检测到故障,会向告警管理模块上报一条故障产生的通知信息,这条产生的故障信息在设备上就表现为当前告警。

⚫历史告警当业务模块检测到故障恢复,会向告警管理模块上报一条故障恢复的通知信息,此时设备上就不再能看到该故障告警。

同时,已恢复的告警将会记录为历史告警。

⚫事件设备中某个对象或者某个状态发生了变化,所产生的通知称之为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置管理指南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配置管理指南有限公司
变更记录
修改点说明的内容有如下几种:创建、修改(+修改说明)、删除(+删除说明)
目录
1. 过程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过程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必要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应执行活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验证与监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裁剪指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附件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相关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过程概述
配置管理(CM)的目的是保证软件项目生成的产品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配置管理主要包括:配置管理申请、编制配置管理计划、标识配置项,定义基线、控制配置项和基线的变更,做好配置项和基线的定期备份,定期进行基线审计及时报告配置状态。

2.过程目标
1)软件配置管理活动应形成格式规范的配置管理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2)配置项是经过标识、受到管理控制并可用的。

3)配置项及基线的变更受到控制。

4)让高级经理、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及时了解软件基线及配置项状态。

5)产品发布前对所有软件配置库中的配置项进行的归档和控制。

3.必要条件
1)建立一个由高级经理、项目经理、开发人员、质量保证工程师、产品或现场支持部门中
来的代表等成员组成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SCCB),并确定一名为组长。

主要职责包括:批准开发阶段的基线生成和变更。

制定、修订、检查和督促执行配置管理所必须的各类规则。

批准重要级别的配置变更。

授权由软件基线生成产品。

2)项目经理提交的配置申请经运营管理部审批同意后,由运营管理部指
3)定一名配置管理工程师,负责协调或实施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活动。

4)配置管理员主要职责如下:
负责配置库创建。

配置库的开设是配置管理员根据软件项目组成员对配置库访问权限的不同
需求而设置不同权限。

定期对配置库进行备份;
对产品库进行管理和软件产品复制工作;
负责提供配置管理的工作站和配置管理工具;
5)配置管理工程师(CM工程师)主要负责协助项目经理编写CM计划,与项目开发计划一
起提交评审。

另外,配置管理还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对项目配置库的日常维护和配置管理的日常事务处理;
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作产品(文档、源程序、执行程序)都得到标识,并受控。

记录配置管理的活动并定期向SCCB及项目相关人员汇报项目的配置状态报告。

定期进行配置审计。

协助项目经理开展基线管理,并由软件基线生成产品。

6)配置管理工程师、项目经理应接受过配置管理活动的目的、规程和方法的培训。

7)项目组成员以及其他软件相关组成员,应受过配置管理知识、规程和工具的培训和明确
CM 组的角色、职责和权力等方面的培训。

4.应执行活动
1)项目立项后由项目经理填写配置申请单向分管副总和运营管理部申请开设项目配置库,
经审批后,由配置管理员开设。

详见C6协同管理平台的配置申请流程。

2)由项目经理负责,配置管理工程师协助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作为实施配置管理活动的依
据;配置管理计划可与项目开发计划一起经过评审,得到确认、批准、受到管理和控制。

详见《配置管理过程》和《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相关人员应将通过审批的、书面的配置管理计划作为实施CM活动的基础。

3)纳入配置项的软件工作产品由项目经理在配置管理计划列出。

4)标识放入至配置库中的配置项,配置项按一定的规则存放在配置库中。

5)公司采用SVN工具,能足够详细地记录配置管理操作(可通过查看日志得到),使每个
配置项/单元的状态和内容清楚明了,保留当前状态与历史,并且可以恢复以前的版本(取历史版本)。

SVN版本控制工具对配置管理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主要有配置项版本的标识、数据存储、更新和检索、受控库的维护功能。

6)基线变更控制。

基线变更属于比较重要的变更,变更过程由变更人发起,变更人填写
《变更申请单》对于所有基线更改请求,都需经过审批方可执行,控制对基线的更改,具体的审批过程详见《配置管理过程》中的跟踪配置项变更请求章节内容,以确保基线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7)配置项变更控制。

为确保软件受控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根据配置项重要程度,施行配
置变更流程。

详见《配置管理过程》中的跟踪配置项变更请求章节内容。

8)CM参加基线/里程碑评审会议,CCB评审会议。

更新《配置项状态报告》。

9)配置审计,申请人提交《基线创建申请单》之后,基线或里程碑变更前,配置管理员根
据《配置审计检查单》审计待变更的内容,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直至问题关闭,并编写《配置审计报告》,详见《配置审计检查单》和《配置审计报告》。

10)产品发布,配置管理员收到经CCB同意的《产品发布申请单》,之后进行配置审计,配
置审计完成且发现的问题已关闭后,由配置管理员从受控库中取出相关的配置项形成软件产品,纳入产品库。

参考《产品集成过程》的产品交付章节。

11)CM记录每周的工作内容,并填入《CM周报》。

5.验证与监督
1)高级经理定期参与评审 CM活动,了解项目软件过程重大活动,协调进行异常活动的处
理。

2)项目经理通过查看CM工作周报及配置状态报告定期和事件驱动地参与评审CM活动。

3)QA工程师应按计划,公正、客观的审核或验证项目组配置管理活动及其工作产品,将审
核结果定期报告高级经理、项目组和其他相关人员。

审核或验证时,要特别注意:CM及项目组是否按规程的规定执行软件配置活动。

配置变更时,是否按照《配置管理过程》中的规定,做好变更控制、变更影响、分析跟踪等
工作。

因变更引起的相关分工约定是否已通过协商并按改变后的约定执行。

基线审计的情况。

6.附件说明

7.相关过程
《配置管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