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7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解答题(解析版)

浙教版 7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解答题(解析版)
浙教版 7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解答题(解析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解答题)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觉察出来的,因此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1)地球是不是正球体?你能准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2)为什么地球仪被做成了规则球体?

【答案】(1)解: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解: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21千米,将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球体。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1)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 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

个直径 1 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 3 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故答案为:(1)不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虽不是一个正球体,但赤道半径仅比极半径长21千米,将地球缩小制成地球仪,这种差别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将地球仪做成规则球体。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如图甲所示;还有发

生月食时,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如图乙所示。如果只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是否就可以得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解: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体,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杆。

【解析】【分析】这两种情况只能说明地球是弯曲或者呈弧形。

【解答】我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只能说明船所通过的地方是是弯曲或者弧形的,同样,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圆弧状的地球阴影是平面的一种情况,也只能说明船所通过的地方是弯曲或者弧形的,而无法直接说明地球是球形的结论。比如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体,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的,也能先看到帆船的最高部位——桅杆。

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说地球是个梨形体,为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却做成正圆形,而不做成梨形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为什么不能察觉大地是个球面?

【答案】(1)现实中的地球并不是正圆,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6356千米,所以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但是地球仪是是经过缩小的地球,缩小后赤道和两极的半径差异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都是正圆形。

(2)因为我们人类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径很大,所以就认为是平的了。

【解析】【分析】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及其漫长的过程。聪明的古人从诸如此类的蛛丝马迹中就已经猜测到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托勒玫的地心说也明确地描述了地球为球形的观点,但是直到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才真正用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解答】(1)地球的赤道半径约长6378.137Km,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规则球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制作一个半径为1米的地球仪,那么赤道半径仅仅比极半径长了大约3毫米,凭着人的肉眼是难以察觉出来的,因此在制作地球仪时总是将它做成规则球体。

(2)我们在开阔平坦的原野上举目四望,由于人们视力的限制,只能看到一定的距离,这个与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径等来比较,这个是太渺小了,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的视觉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地球是平的,天圆地方的说法就是受这个限制。

故答案为:(1)现实中的地球并不是正圆,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6356千米,所以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但是地球仪是是经过缩小的地球,缩小后赤道和两极的半径差异就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都是正圆形。(2)因为我们人类相对于地球半径来说太渺小了,地球的球面弧度半径很大,所以就认为是平的了。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用几个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吗?

(2)根据图中数据,你能准确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吗?

【答案】(1)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析】

【分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答】此题是对读图识图能力的综合考查。地球的大小可用赤道半径、极半径、赤道周长等几个数字来说明,并由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差别可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故答案为: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的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第十届中国航展于201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

涨,以波音、空客等为代表的所有航展“老客户”均参展,以韩国航空工业协会、中国香港航空协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首次亮相。本次航展共130余架飞机,41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厂商参展。期间各国都派出各种先进的飞机做了出色的飞行表演。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答案】(1)解:向北飞行不能飞回珠海,应是向北飞行到北极点后再向南飞行,到达南极点后再向北飞行可以飞回珠海。途中会改变方向。

(2)解:能飞回珠海。不会改变方向。

【解析】【分析】(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成半圆,它指示南北方向。

(2)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latitude),纬线成圆形,它指示东西方向。

【解答】(1)因为经线成半圆形,且指示南北方向,所以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 E经线向北飞行只能飞到北极点。要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必须先从北极点沿着77° W向南飞到南极点,再沿着113° E经线向北飞。途中飞行方向是先向北在向南在向北。

(2)因为纬线成圆形,且指示东西方向,所以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 N纬线向东飞行,不改变方向最后可以飞回珠海。

故答案为:(1)向北飞行不能飞回珠海,应是向北飞行到北极点后再向南飞行,到达南极点后再向北飞行可以飞回珠海。途中会改变方向。

(2)能飞回珠海。不会改变方向。

6.某中学地理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20cm×30cm的绘图纸上,绘制一幅

校园平面图。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玲玲准备了以下材料:绘图纸、铅笔、橡皮擦、直尺、卷尺、指南针、计算器、温度计。

玲玲还写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工作步骤:①标注文字和注记;②根据比例尺和图例绘图;③设置所表示事物的图例,如楼房、运动场、校门、校道、绿地、水池等;④根据校园的实际,确定平面图的方向;

⑤用卷尺测量校园周边距离,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结合上述活动过程,解决下列问题:

(1)玲玲准备的材料中有一样不需要,是________。

(2)玲玲写的工作步骤顺序乱了,正确的应该是________。

【答案】(1)温度计(2)⑤④③②①

【解析】【解答】(1)在绘制地图时,需要绘图纸、铅笔、橡皮擦、直尺、卷尺、指南针、计算器,而不用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气温的。(2)正确的工作步骤为⑤④③②①,注意先后顺序。

【分析】本题考查地图的绘制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7.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轮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

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小明的爸爸电话中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真的。因为赤道(0°纬线)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所以,这个地方存在,其纬度是0°,经度是20°W。

【解析】【分析】根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来考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其中20°W经线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160°E经线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赤道的北侧是北半球,赤道的南侧是南半球。

【解答】由“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得知,轮船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上;由“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可得知,轮船位于20°W经线上.该点纬度是0°,经度是20°W。

故答案为:真的;因为赤道(0°纬线)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所以,这个地方存在,其经度是20°W,纬度是0°。

二、岩石、地壳变动及灾害御防

8.为什么说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答案】地层在正常情况下岩层是按顺序形成的,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在形成时代上,越往下地层越古老,越往上地层越年轻。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就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化石是一块一块的,每一块就像一个字,诉说着地球曾经有过的生物和那些生物的辉煌。

【解析】【分析】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从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知,沉积岩越下面距离现在越远,越上面距离现在越近。

9.说一说,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逃生?

【答案】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则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有感地震约5万次,破坏性地震10多次),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里;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

【解答】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等。

故答案为: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来不及撤离,则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的化石。

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足迹。

以上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答案】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着。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

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解答】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证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故答案为: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着。

11.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________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解: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泥石流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解析】(1)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较为活跃,且西南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雨季,降水较为集中,而不是雨季时降水较少,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答案为: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植被能够涵养水源,固定土壤,而人类活动大量破坏植被后导致泥石流较易发生;故答案为: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都造成较大的环境代价,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地址灾害更易发生;故答案为: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故答案为:(1)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2)泥石流;(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12.二十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

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80~1962年,美国地顾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 日本地震频发

B. 海底火山喷发

C.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完整版)最新版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doc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有理数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负分数和正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 正整数 零 负整数 正分数 自然数 分数 负分数 1.2数轴 数轴: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数轴。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相反数:如果两个数符号不同,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注意,零的相反数是零。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3绝对值 绝对值:一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绝对值相等。 注:任何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零。(非负数) 1.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般地,我们有: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总结: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 2.1有理数的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零;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仍成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及复习测试卷

第一章有理数期中复习 知识清单 一、全章知识结构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分类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数 有理数 . 1、按整数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y|=|y-x|=大数-小数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个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2)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3)互为相反数的特性:a+b=0,0的相反数是0。 (4)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a的相反数为 a-b的相反数为 2、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特性: ab=1,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 .

(3)0没有倒数 (4)互为负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ab=-1 3、非负数: (1)就是大于或等于0的数:a ≥0(2)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3)任何数的平方数都是非负数 (4)非正数:就是小于或等于0的数:a ≤0 (5)数轴上,在原点的左边包括原点的点表示的数 4、绝对值: (1)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它到原点的距离。 (2)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突破点: 一个数绝对值就是它离开原点的距离。 特性: a 、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是相等的 b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有两个且 互为相反数 c 、绝对值一定为正数或0即非负数 d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5、我们所学的非负数有 应用举例: (1)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且c 、d 互为倒数,又m 的倒数等于它本身,则m m b a m cd -++)(的值是多少? (2)若0)2 3 (22=++-y x ,求x y 的值是多少? 五、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运算顺序 六、有理数的乘方 乘方:n 个相同因数a 的乘积,叫乘方,记做______,其中a 叫_____,n 叫__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__.例如:59表示___个____相乘。 七、科学计数法:把一个较大数表示成n a 10?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_____的数,即10||1<≤a ,n 是比原数的整数数位___的正整数。例如:北京水立方占地面积62800平方米,可以记做_________平方米。 八、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该数位就是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例如近似数500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00.5精确到___位,近似数5百精确到_____,近似数2105?精确到______位。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的第一个_____数字起,到_______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例如:近似数0.03020,有效数字有___个,分别是________。对于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n a 10?,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 中的有效数字,如近似数510205.3?-的有效数字有____个,它精确到_____位。 七年级上第一章测试题 ? ?? ??=-=<=====>= 3- 3 0 - 0 0 0 0 3 3 0 时, 当时,当时,当a a a a a a a a a 0≥a 02≥a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案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 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 姓名:班级: 一、知识结构: 1.解释下列数字的含义: 5.1亿平方千米 6371千米 4万千米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下列哪个位置较合适:( ) A、120oE、1oN B、23、5oS、20oW C、40oE、 66.5oN D、90oS 、180o 2.分界线: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中、低纬度的分界线:④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⑤热带、温带的分界线⑥温带、寒带的分界线: 例2: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 点是:() A、0o、0o B. 180o、0o C. 160oE、0o D. 0o、20oW 3.列表比较: 米,再向正南走1000米,再向正西走1000米,则() A、正好回到原点 B、在原地的正东方 C、在原地的正西方 D、无法确定 A、时差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一年有四季 A、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B、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D、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 A. 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 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 ① 4.山地的不同部位: 例7.某人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边是山谷,则他位于:()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盆地 二、综合训练: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三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西半球的 是 .属于低纬度的是 , 属于中纬度的是 , 属于高纬度的是 . (3) 、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位于寒带的 是 ,当太阳直射点C时,A点有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检测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B.人造卫星上天C.郑和下西洋D.人类登上月球3.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铜制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下列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表示0°经线 C.地球上最长的纬线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30° N,10° W B.50° S,10° W C.40° S,165° E D.10° N,165° E 5.读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林的说法正确 B.小红的说法正确 C.小林和小红都位于中纬度地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两位同学在争论地球运动的问题,他们的结论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年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自转C.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D.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

东自转 7.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某地不同季节中某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其中表示冬季的是( ) A.B. C.D. 8.我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在地图上,表示运河的图例是() A.B. C.D. 9.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实际测得教学楼与图书馆的距离为300米,如绘到图上的距离为3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A.1:10000B. C.1:1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米10.下列地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B. C.D. 11.下列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应是( )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北京市地图D.北京动物园导游图 小明非常喜欢地理。下课后,他总是爱看教室内挂着的两幅一样大小的地图: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1.经线和纬线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组 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平 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 ______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大,以 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 (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B()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测试卷-新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学习效果监测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分)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 、太阳东升西落 B 、站得高,看得远 C 水往低处流 D 、日全食 2、 2011 年 11 月,某同学把发射到“神舟八号”飞船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 了( 28° ,102 ° E ),地球上与该同学写法相吻合的地点有几处( ) A 、 1 处 B 、 2处 C 、 3 处 D 、 4 处 3、 与80° W 构成经线圈的是( ) A 、 60° W B 、 20° E C 、 100° E D 、 180° 4一架飞机从赤道上甲点出发, 依次向南、 东、北、西飞行 1000米,在乙点降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点与乙点重合 B 、甲点在乙点以东 C 甲点在乙点以西 D 、甲点在乙点以南 5、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6、 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向左前方跨一步,则他前进的方向是( ) A 、正南 B 、正西 C 、东南 D 、西南 7、 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出发,分别沿东经 40°和西经 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 A 、 C 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 、他们可能在两极再相会 8、某地往西是西半球,往东是东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位于( ) A 、 160° W,23.5 ° S B 、 20° W , 60° S C 、 20° W,60° N D 、 160° E,30° N 有人从某地出发,先向北行走 3 千米,再向西行走 3 千米,假如再走 3 千米,此人竟回到了原来的出 发点,请回答 9—10题。 9、此人的出发点是地球的( ) A 、中纬度 B 、赤道 C 10、最后走的 3 千米应往哪个方向走(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11、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蕴含了很多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无关的( ) A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B 石家庄的玲玲给美国纽约的姑姑打电话: “姨妈,晚上好! ”姨妈则说:“玲玲,早上好! ” C 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 D 、唐山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12、 一天中,校园里旗杆的影子长短有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C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D 、地球是个自转轴 13、 我国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我国正处在四季中的( )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14、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令世人瞩目,每天升国旗的时刻与日出同时,下面几个节目中升旗最早的应该是 A 、可能位于温带,也可能位于寒带 B C 肯定位于温带 D 28° N,102 ° E )写成 他们在北极相遇 B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北极点 D 、南极点 A 、元旦 B C “六一”儿童节 D 、“三八”妇女 节 15、地球上某一点位于 60 ° N,则该地( 、肯定位于热带 、可能在温带,也可能位于热带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浙教版七上全册。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的倒数是 A.3 B.1 3 C.–1 3 D.–3 2.据资料显示,地球的海洋面积约为360000000平方千米,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地球海洋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 A.36×107B.3.6×108 C.0.36×109D.3.6×109 3.在–4,0,–1,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4 B.2 C.–1 D.3 4.若3a2b c m为八次单项式,则m的值为 A.3 B.4 C.5 D.7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2=–5 B.(–3)×(–5)=–15 C.–(–22)=–4 D.–(–3)2=–9 6 .如图,点 A位于点O的 A.南偏东35°方向上B.北偏西65°方向上 C.南偏东65°方向上D.南偏西65°方向上 7.已知|x|=5,|y|=2,且|x+y|=–x–y,则x–y的值为 A.±3 B.±3或±7 C.–3或7 D.–3或–7 8.如果∠A的补角与∠A的余角互补,那么2∠A是 A.锐角B.直角 C.钝角D.以上三种都可能 9.将一堆糖果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如果每人2颗,那么就多8颗;如果每人3颗,那么就少12颗.设有糖果x颗,则可得方程为 A. 8 2 x- = 2 3 1 x+ B.2x+8=3x–12 C. 8 3 x- = 2 2 1 x+ D. 8 2 x+ = 2 3 1 x- 10.一个自然数的立方,可以分裂成若干个连续奇数的和.例如:23,33和43分别可以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分裂”成2个、3个和4个连续奇数的和,即23=3+5;33=7+9+11;43=13+15+17+19;…;若63也按照此规律来进行“分裂”,则63“分裂”出的奇数中,最大的奇数是 A.37 B.39 C.41 D.43 第Ⅱ卷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案

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教案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复习学案 姓名:班级: 一、知识结构: 1.解释下列数字的含义: 亿平方千米 6371千米 4万千米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在下列哪个位置较合适:( ) A、120oE、1oN B、23、5oS、20oW C、40oE、 D、90oS 、180o 2.分界线: ①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③中、低纬度的分界线:④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⑤热带、温带的分界线⑥温带、寒带的分界线: 例2: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 点是:() A、0o、0o B. 180o、0o C. 160oE、0o D. 0o、20oW 3.列表比较: 米,再向正南走1000米,再向正西走1000米,则() A、正好回到原点 B、在原地的正东方 C、在原地的正西方 D、无法确定 A、时差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一年有四季 A、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B、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增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D、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④比例尺的比较:

() A. ①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②③详细 B. 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比①③详细 C.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 D.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③② ① 4.山地的不同部位: 例7.某人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两边是山谷,则他位于:()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盆地 二、综合训练: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三点的经纬度: A B C D (2)、A、B、C、D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西半球的 是 .属于低纬度的是 , 属于中纬度的是 , 属于高纬度的是 . (3) 、A、B、C、D四点中,位于热带的是 , 位于寒带的 是 ,当太阳直射点C时,A点有现象.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 通过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和地球大小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 3 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知道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4 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成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学会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掌握纬度与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解决式教学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1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来学习地理。 2.运用地理资料数据描述地理事物,学会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 3.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地理事物,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导入新课】 白天的太阳,十五夜晚的月亮让我们能清楚看到太阳、月亮的形状——圆形。但是,我们世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人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今天的我们,是否能在自然界中找到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首先请学生描述地球的形状,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活动1、探究实验:参照图1.3做一个小实验,体验在球面上看船的情景,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请到过海边的同学交流一下亲身体验。再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情况又是怎样?请学生记录观察体验。 活动2,观察图1.4,根据月食照中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第1页共7页

专题1—地球与地图知识框架与练习

专题01 地球与地图 【考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基础知识】 一、地球 1.形状: 的椭圆形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 二、地球仪 纬线经线图示 概念地球仪上与平行的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特点 线圈 形状 圆形;每一条纬线均可自成纬线圈,只 有能平分地球 半圆形;两条正相对的 组成经线圈,且每个均可 平分地球.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约 _____万千米,两极收缩成一个点。南、 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 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________。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_____。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______ ___最大,向两极递减 指示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方向 . 纬度经度 实质 某地和地心的连线(即该地的地球半 径)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 面之间的二面角 图示 起始点_______ (0°纬线) ______________ (0°经线)

划分 方法 从赤道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 为,度数增 大,以南为,度数增大 从0°经线向东、西各划分180°, 向东为 ,度数增大,向西为 ,度数增大 半球 划分 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以南为南半球 为 东半球,160°E~180°~20°W为 西半球 3.经纬网 (1)定义:在或地图上由和相互交织构成的网.(2)意义:对地球上任一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其经、纬度坐标。 如图中A、B两点的经纬度分别为A( ),B( ) 三、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 .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2.比例尺 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三种 意义 比例尺是个分子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图幅相同时所表示的 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 位。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数字。 【例】“泰山▲、1532.7”中“▲”属于图例,“泰山、1532。7”为.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 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的第⑵小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2004年8月13日到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召开,我国体育代表团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二名,为国家争得 了荣誉。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 1 10 。跨栏运动员刘翔在男子100米栏决 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刘翔是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短距离竞赛项目获得冠军的第一人。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12秒91写成12.91秒,12.91又属于什么数?(由雅典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㈡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 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如:32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 ③标号和排序如:2004年,金牌榜第二。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代数式练习题

第四章代数式 类型之一 代数式 1.2017·庆元期末下列式子23a +b ,S =12ab ,5,m ,8+y ,m +3=2,23≥57 中,代数式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2.如图4-X -1,小明想把一张长为a ,宽为b 的长方形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于是他在长方形纸片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 的小正方形. (1)用代数式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________; (2)当a =4,b =2时,纸片剩余部分的周长是______. 图4-X -1 类型之二 整式的概念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式就是多项式 B. π是单项式 C. x 4+2x 3是七次二项式 D. 3x -15 是单项式 4.若5a 3b n 与-52 a m b 2是同类项,则mn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6 5. -2x 3y 2 3 的系数是________,次数是________. 类型之三 整式的加减运算 6.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7ab-7ba=0 B.-5x3+2x3=-3 C.3x+4y=7xy D.4x2y-4xy2=0 7.计算-3(x-2y)+4(x-2y)的结果是() A.x-2y B.x+2y C.-x-2y D.-x+2y 8.某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整式的加减运算,小红回到家后拿出自己的课堂笔记,认真复习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她突然发现一道题目(2a2+3ab-b2)-(-3a2+ab+5b2)=5a2□-6b2,空着的地方看不清了,请问所缺的内容是() A.+2ab B.+3ab C.+4ab D.-ab 9.化简: (1)5x-(2x-3y); (2)-2a+(3a-1)-(a-5); (3)-3a+[2b-(a+b)].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七年级地球和地图读图训练题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图”读图训练题 【例1:】 材料1: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介入当地土著人的纠纷而身亡。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横渡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材料2: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用图中代表大洲或大洋的字母填空……绕过(大洲)的南端进人太平洋, ……他们艰难地横渡(大洋)。 (2)举l—2个你熟悉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 (3)麦哲伦船队横渡太平洋时的航行方向是。 (4)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的次数是次。 (5)麦哲伦船队绕地球一周没有航经的大洋是。 (6)麦哲伦船队用付出生命代价的环球航行来证实地球的形状,对这一壮举你有何感悟? (7)A大洲最长的河流是;B大洲著名的山脉是。 〖参考答案〗 (1)B,C (2) 事例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事例2:大阳一昼夜间东升西落;登高望得吏远。(3) 从东向西(4) 4 (5) 北冰洋(6) 略(7) 尼罗河;安第斯山脉 【例2:】写出图中A、B、C各点的地理坐标。 A:_____;B:______;C:_____。 〖参考答案〗 A:60oN,45oE; B: 25oN,180o; C:70oS,45oE。

【例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 指的是地球的(运动), “八万里”指的是地球的周长。 (2)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 的(节气),太阳光直射在; 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②时,这一天是北半球 的(节气),太阳光直射在。 (3)地球从位置②—③—④的运动过程中.太阳光直射点的移动是 从北回归线到到; 地球从位置④一①-②的运动过程中,常德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光直射点() A.正向南移B.正向北移C.在南半球D.在北半球 (5)某日下午5点多钟,在常德市一中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到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 快的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 A.①—②B.②—③C.⑧—④D.④—① 〖参考答案〗 (1) 自转赤道(2) 春分日赤道夏至日北回归线 (3)赤道南回归线(4)昼越长、夜越短(5)BD 【例4:】 材料1:5月5日,阳光灿烂,东南风3~4级。 小明和小畅相约到“媚尼风景区”去旅游。 材料2:“媚尼风景区”略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填数码) (2)乘船游览尼湖风光,从A到B快还是从B到A快(均直线航行)? ,理由是:。 (3)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 支流a和媚河上游b“漂流”可能有的特点吗? 。 (4)C处的地形是,该处的海拔高度为。 (5)在图D处拟建—水坝(如图“//”),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 (6)此时小明和小畅在古寺②,想去登山顶C,想知道两地的温差,能帮忙计算吗?。 (7)尼湖风光、媚河漂流探险、古寺探幽、山顶观日出等媚尼风景区开发的旅游项目中,有 可能效果不佳的是,理由是:。〖参考答案〗 (1) ①(2) 从A到B快。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 (3) 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漂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上游b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说明河流的落差较小,水流平缓一些,漂流时速度慢一些。(4) 山顶,900多米(5) ②(6) 大于4.8℃、小于5.4℃ (7)山顶观日出;该地区山顶最高不足1000米,难观赏到好的日出效果(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地球与地图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南通市唐闸中学钱鑫 地球与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网定位置。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主要有地图的基本要素、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内容有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本单元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木理念。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能用平衡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大小,結合教材的活动制作简捷地球仪。 2、了解地球仪的作用,知道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能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3.认识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并能举例说明因为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选择常用地图,能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单元章节详尽教学目标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通过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了解到认识地球形状曲折性。学会描述地球的大小 2.对比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知道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低中高纬度的分界线。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3、学会制作的地球仪,进一步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和作用 4、能烂熟运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位置(半球、经纬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了解自转的基本特点,分析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2、利用教具演示地球的公转;能够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能够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解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形成的原因。 3、知道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初步了解阅读地图需要学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公式,能在 地图上测量和计算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学会在经纬网地图辨别方向,了解有指向标的地图的方向。会识别多见 的图例。 3、会根据需要选择地图,能直找到所要的地理信息,让学生体会到电子地 图、過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等高线等深线、等高线地形图、地形部而图绘制原理 2.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山峰、山脊、山谷、山坡的陡缓,并能绘制简单地形剖面图。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每课一练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2 有理数 一、填空 1、 如果零上28度记作280C ,那么零下5度记作 2、 2、若上升10m 记作10m ,那么-3m 表示 3、比海平面低20m 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二、选择题 4、在-3,-121,0,-7 3,2002各数中,是正数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下列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的是( ) A 、-1 B 、+3 C 、0.12 D 、0 6、飞机上升-30米,实际上就是( ) A 、上升30米 B 、下降30米 C 、下降-30米 D 、先上升30米,再下降30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 B 、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C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D 、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8、下列一定是有理数的是( ) A 、π B 、a C 、a+2 D 、7 2 三、解答题 9、A 地海拔高度是-40m ,B 地比A 地高20m ,C 地又比B 地高30m ,试用正数或负数表 示B 、C 两地的海拔高度。 10、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 米”表明什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 数轴 一、填空 1数轴的三要素是 ,_ 和 2、 4的相反数是 ,-6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 3、在数轴上,A 、B 两点在原点的两侧,但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如果点A 表示 7 3,那么点B 表示 二、选择: 4、在已知的数轴上,表示-2.75的点是 ( ) A 、E 点 B 、F 点 C 、G 点 D 、H 点 5、以下四个数,分别是数轴上A.B.C.D 四个点可表示的数,其中数写错的是 ( ) 6、下列各语句中,错误的是 ( ) A.、数轴上,原点位置的确定是任意的; B.、数轴上,正方向可以是从原点向右,也可以是从原点向左; C.、数轴上,单位长度1的长度的确定, 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 D.、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36.8的点有两个. 7、数轴上,对原点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0的点 B 、开始的一个点 C 、数轴上中间的一个点 D 、它是数轴上的 一个端点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是-5的相反数 B 、-5是5的相反数 C 、-5和5是互为相反数 D 、-5 是相反数 三、解答 9、在数轴上表示出-2,1,-0.2,0,0.5 。 10、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5,- 32,-5.8,0,5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