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城市交通

合集下载

城乡规划考研参考书目

城乡规划考研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考研参考书目】【同济大学】专业考试科目(详见考纲):1、城市规划原理(含中外城市建设史) 2、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1、城市规划原理(赵民、彭震伟、吴志强、唐子来、周俭、孙施文等)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2)《同济大学规划系教师论文集》3)《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规划师》等杂志4)同济版专业教材:《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城市规划法规读本》(孙施文)5)《中外城市建设史》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阮仪三、王景慧、王林)7)《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阮仪三)8)最好在看看同济大学出版的《注册规划师考试复习指南》2、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徐循初、潘海啸)1)《道路工程》(徐家钰)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讲解材料(徐循初等)3)《城市规划汇刊》中徐循初先生的“四论”文章(四篇)《城市管线综合》(戴慎志、陈践)附:1.同济大学规划专业历年考研试卷2.城市规划原理大体包括:区域规划、远景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开发、城市功能与结构、城市设计、控制性规划、居住区规划、名城保护、社会心理学以及近年来城市规划的热点、难点。

【湖南大学】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第二版),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潘谷西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知识综合(含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等):《外国建筑史》(第二版),陈志华编;《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同济大学编;《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或五版),潘谷西编;《建筑构造(一、二)》(第三版),刘建荣编;《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沈玉麟编;《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董鉴泓编;有关设计规范等;《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天津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编,1999(以上参考书均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本)【天津大学】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编辑部6、《外国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外国城市规划》编辑部7、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2002-2004年)8、《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王建国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3、《景观设计学》,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二节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二节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二节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单选题]1.下列对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2018年真题] (江南博哥)A.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最小,最右侧的车道最大B.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最小,最右侧的车道次之,二者中间的车道最大C.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最大,最右侧的车道最小D.靠近道路中线的车道最大,最右侧的车道次之,二者中间的车道最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城市道路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

多条机动车道上的车辆从一个车道转入另一个车道(超车、转弯、绕越、停车等)时,会影响另一车道的通行能力。

因此,靠近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大,右侧同向车道通行能力将依次有所折减,最右侧车道的通行能力最小。

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

[单选题]2.城市道路中,一条公交专用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为()车辆/小时。

[2013年真题]A.200~250B.150~200C.100~150D.50~100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城市道路中,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

靠近中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大,右侧同向车道通行能力将依次有所折减,最右侧车道的通行能力最小。

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约为0.80~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约为0.65~0.78,第四条车道的折减系数约为0.50~0.65。

因此一条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如表2-1-2-1所示。

表2-1-2-1一条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单选题]3.下列有关城市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2013年真题]A.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行驶车道的宽度一般选用3.5米B.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C.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3条D.行驶公共交通车辆的次干路必须是两块板以上的道路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机动车道的宽度取决于通行车辆的车身宽度和车辆行驶过程中横向的必要安全距离。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 研究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 一 2、 居住、交通、工作、游憩是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四大生命线:能源、交通、给水、电信 4、现代城市交通是一个组织庞大、复杂、严密而又 精细的体系,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 其中的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 一就是城市交通。 5、所以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机动车停车位的确定
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指标
七、城市交通调查
1、交通量调查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础
1)交通量调查的对象
机动车、自行车、人行
2)交通流量调查分析
– 概念 单位时间(小时、日)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
的双向车辆数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
– 典型区域、典型时间进行调查
– 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 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C. 客运港位于货运港的上风方向
D. 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 及后方集疏
4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是——
规范--------大城市为5-7km/km2;中等城市 为5-6 km/km2。
建议-----6-8 km/km2。
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பைடு நூலகம்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
过境交通的布置
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红线宽度
快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1)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3.75米,一般道路:3.5米,
2)自行车道宽度:1.0米/条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一)及答案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一)及答案单选题(共40题)1、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方式改进和()技术发展,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中。

A.交通B.通信C.机械D.管理【答案】 A2、人文生态学认为,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 )因素。

A.根本性B.决定性C.理论性D.发展性【答案】 B3、在城市中,不属于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是()。

A.与中央商务区的距离B.顾客到该址的可达性C.配套设施是否完善D.竞争者的数目和他们的位置【答案】 C4、人文生态学认为,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因素。

A.根本性B.决定性C.理论性D.发展性【答案】 B5、综合规划方法论是建立在()基础之上,从某种角度来看,综合规划方法论所强调是,在思维内容上是综合,需要考虑各个方面内容和相互关系。

A.逻辑B.规划C.理性D.功能【答案】 C6、关于我国古代城市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 )A.夏代一些城市已经有了一定排水系统B.战国时期都城形成了大小套城布局模式C.宋开封城居住用地布局采用是坊里制D.元大都基本体现了《周礼·考工记》城市形制【答案】 C7、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阶段,不属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是()。

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B.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C.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战略D.确定重点城镇用地规模和用地控制范围【答案】 D8、下列不属于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历史环境因素D.经济与技术因素【答案】 C9、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网络规划表述,错误是( )。

A.方格网式道路系统适用于平坦城市,不利于对角线方向交通,非直线系数较小B.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有利于市中心与外围城市或郊区联系,但容易把外围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C.自由式道路系统通常是道路结合自然地形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没有一定格式,非直线系数较大D.混合式道路系统一般是由同一个城市同时存在不同类型道路网组合而成【答案】 A10、不属于市政公用设施主要内容是()。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单选题]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大、中、小类,下列哪项分类数量是(江南博哥)正确的?()[2019年真题]A.3大类、4中类、8小类B.3大类、4中类、6小类C.2大类、4中类、8小类D.2大类、4中类、6小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第12.2.1条规定,按照城市道路所承担的城市活动特征,城市道路应分为干线道路、支线道路,以及联系两者的集散道路3个大类;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4个中类和8个小类。

[单选题]2.快速路辅路的功能相当于()。

[2019年真题]A.Ⅰ级主干路B.Ⅱ级主干路C.Ⅲ级主干路D.支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第12.2.3条规定,城市道路的分类与统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城市快速路统计应仅包含快速路主路,快速路辅路应根据承担的交通特征,计入Ⅲ级主干路或次干路;②公共交通专用路应按照Ⅲ级主干路,计入统计;③承担城市景观展示、旅游交通组织等具有特殊功能的道路,应按其承担的交通功能分级并纳入统计;④Ⅱ级支路应包括可供公众使用的非市政权属的街坊内道路,根据路权情况计入步行与非机动车路网密度统计,但不计入城市道路面积统计;⑤中心城区内的公路应按照其承担的城市交通功能分级,纳入城市道路统计。

[单选题]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2012年真题]A.道路附属设施设计B.交通管理设施设计C.沿道路建筑立面设计D.道路横断面组合设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一般包括:①路线设计;②交叉口设计;③道路附属设施设计;④路面设计;⑤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其中,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属于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沿道路建筑立面设计属于建筑规划设计的范围。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

城乡规划原理-其他主要规划类型-第一节居住区规划[单选题]1.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历年真题]A.周边式布局的街坊是典型的邻里单位B.(江南博哥)以小学的合理规模确定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C.邻里单位应避免外部车辆穿行D.邻里单位要求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包括:①邻里单位周边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②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道路,以保持内部的安全和安静;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是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3000~4000人;④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广场或绿地中;⑤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⑥邻里单位内小学周边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单选题]2.下列关于居住小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历年真题]A.居住小区规模主要用人口规模来表达B.因地块大小不同,而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C.居住小区是封闭管理的居住地块D.以一个居委会的管辖范围来划定居住小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居住小区的核心概念是按照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和城市干路网的间距,综合确定居住小区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对应一定的人口规模配建一套生活服务设施,并通过减少城市交通穿越,保证日照、通风和一定绿地等措施,保证较好的居住环境。

居住小区规模主要用人口规模来表达,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小区是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单选题]3.下列关于邻里单位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历年真题]A.邻里单位的规模应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规模B.邻里单位的道路设计应避免外部汽车的穿越C.为邻里单位内居民服务的商业设施应布置在邻里的中心D.邻里单位中应有满足居民使用需要的小型公园等开放空间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佩理的论述,邻里单位由以下六个原则组成:①规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六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六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第六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规划设计[单选题]1.下列对道路交通标志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2018年真题](江南博哥)A.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道路交通的标志B.警告标志的形状为圆形,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C.禁令标志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D.禁止驶入标志形状为圆形,红底、白杠或白字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2—2009)第3.3.1条规定,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主标志包括: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作业区标志、告示标志7类。

警告标志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道路交通的标志;禁令标志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第3.4条、3.5条、3.6条规定,警告标志形状为正等边三角形,边框黑色,衬边为黄色;禁止驶入标志和停车让行标志是红底、白杠或白字,是一种禁令标志,其形状为圆形。

[单选题]2.一般情况下,当主干路与支路相交时,可采用下列哪种交通控制方式?()[2011年真题]A.多路停车B.二路停车C.让路标志D.不设管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交通信号灯法;②多路停车法;③二路停车法;④让路标志法;⑤不设管制。

对道路按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分类,交叉口按交叉道路的类型选择交通控制类型,见表2-1-6-1。

表2-1-6-1不同交叉口的交通控制类型[单选题]3.在选择交通控制类型时,“多路停车”一般适用于()相交的路口。

[2013年真题]A.主干路与主干路B.主干路与支路C.次干路与次干路D.支路与支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多路停车法是指在交叉口所有引道入口的右侧(右侧通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停车标志。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类型:①主干路与支路交叉,二路停车;②次干路与次干路交叉,交通信号灯、多路停车、二路停车或让路停车;③次干路与支路交叉,二路停车或让路停车;④支路与支路交叉,二路停车、让路停车或不设管制。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关系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停在城市外围靠近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口附近,如火车站、 港口码头和过境交通车辆汇集地段,其车位约占城市全部 停车位的5%~10%
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 市中心区和分区中心地区的停车位数应占全部停车位的
生活设施附近
50%~70%。
充分考虑自行车的 停放
宜多、分散到其服务对象附近,规模视建筑的性质而定
步行 小汽车
货运交通
公路 铁路 水运 航空
5.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步行交通
由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 和地道、步行林荫道和步行街等 所组成的完整系统
公共交通
1.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 道路密度,单位以km/km2 即每平方公里城市 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道路长度 一般认为干道恰当的间距为600~1000m,相应 的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 交叉口,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置 在交叉口,在人流和车流都很密集地区必须采 取立体化和区域交通组织措施。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活动的四个环节: 船舶航行 货物装卸 库场储存 后方集疏运
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港口的组成: 水域 停泊区、港内航道、港池、防 坡堤 陆域 码头、库场建筑、交通用地、 设备用地
City Transportation
{五.城市交通的
综合规划}
城市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交通
公共交通 自行车
城市规划原理
—读书笔记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章节内容、小结、感悟
——读书笔记 隋馨慧 谢思怡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章节内容
1 城市交通
2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3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4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5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
City Transportation
{一.城市交通}
1.城市交通
停车场: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每辆车可采取如 下指标:小汽车 为30~50米2, 大型车辆 70~100米2自行 车为1.5~1.8米2
停车场的 规模
停车场的服 务半径
机动车:在市中心 地区不大于200米, 一般地区不大于 300米 自行车:服务半径 宜为50~100米, 并不得大于200米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 0.8~1.0米2进行计算,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为10%~20%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 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
城市道路:
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 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
城市道路分类
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类型: 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
1.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航空港的位置选择 机场的选址应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 免穿过城市市区,最好在城市侧面相 切的位置 净空限制:相切时跑道中心线与城市 市区边缘的最小距离5~7km,穿过 城市至少15km
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
噪声影响:居住区边缘与跑道侧面的 距离最好在5km以上 航空港与城市间的距离 航空港不宜远离城市,在合理选址的 条件下适当靠近城市,航空港与城市 边缘的距离至少保持在10km左右
道路宽度与横断面
2.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
交通性道路(用来解决城市中各
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
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各分
区内部联系的需要)
基本形式:
1.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
3.
方格棋盘式
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道路
4. 混合式道路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等 按运行组织形式:
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个体交通
送与流通 按输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City Transportation
{二.城市交通与城市
规划布局的关系}
2.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City Transportation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在城市中的位置
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 并与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客货作暂时停留(或 过夜)的车辆,一般宜尽量由城市边缘通过 (3)联系市郊各区的交通一般多采用绕城干道解决
站场的位置选择
(1)既使用方便,又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 (2)与铁路车站、港区码头有较好的联系,便于组织 联运 (3)在大城市可以采用分路线方向在城市中心区或中 心区边缘设多个客运站
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City Transportation
{四.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4.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铁路
1
公路2航空3 Nhomakorabea水运
4
交通工具包括
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按与城市关系分:
与城市直接有关的 与城市无直接关系
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性质分:中间站、 客运站、货运站等
位置的选择:
中间站 客运站 货运站
铁路场站的分类: 按性质分: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等
按空间分布分类: 城市交通: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通过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来组织
城市对外交通 : 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 通。
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 运
输等
按运输方式分类: 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动车、非机动
车、步行)、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
交通:人 与物的运
位置的选择
中间站
尽量减少跨越铁路的交通量, 市区主要部分设在客站同侧 • 客货同侧布置(理想) • 客货对侧布置
客运站
• 应靠近市中心,客运站必 须与城市主要干道连接, 通达市中心和其他联运点
• 客运站反应城市大门的面 貌,体现城市的场所感 .
货运站
• 满足货物运输的 经济、合理性要 求
• 尽量减少对城市 的干扰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2.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1)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2)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3)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要考虑地质、水文情况 (线路应选在土质稳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 尽量绕过水文地质不良的地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