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监测表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对象1.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包括感染和无症状携带者。
2.医务人员: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以防止他们成为传播源。
3.医疗设备和环境:定期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清除可能的感染源。
二、监测方法1.标本采集:对住院患者进行无菌标本采集,包括喉拭子、鼻拭子、肛拭子、尿液、痰液等。
对医务人员进行鼻拭子标本采集,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拭子样品采集。
2.实验室检测: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认是否存在多重耐药菌。
3.数据记录和分析: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规律。
三、监测频率1.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时长和症状进行监测,例如重症患者每周监测一次,普通患者每月监测一次。
2.医务人员: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一次监测。
3.医疗设备和环境:每月对医疗设备和环境进行一次监测。
四、监测结果处理1.感染患者:对于感染患者,应及时隔离和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减少其传播风险。
2.无症状携带者:对于无症状携带者,应进行与感染患者相同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其在无症状状态下传播。
3.医务人员:对于检测出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应及时隔离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并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源。
4.医疗设备和环境:对于检测出多重耐药菌的医疗设备和环境,应加强清洁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五、宣教和培训1.宣传知识:向患者、医务人员和家属普及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培训技能: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能力。
3.定期演练:定期组织感染控制演练,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理和协同能力。
六、评估和改进1.定期评估:定期对监测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经验总结:对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分享好的实践经验。
3.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效果。
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

左氧氟沙星
抗假单胞菌属青霉素+酶抑制剂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
磷酸类
磷霉素
多粘菌素类
粘菌素
多粘菌素B
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种类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3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VRE);
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
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6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A)
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A)的定义标准:
对下表中8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或3类以上(每类中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物不敏感。
用于定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抗菌药物类别及代表性药物
抗菌药物类别
代表性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
抗假单胞菌属碳青霉烯类
亚菌属头孢菌素类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抗假单胞菌属氟喹诺酮类
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表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
菌( CRAB)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
菌(CRPA)
□其他(
)
落实情况
是
否
主管医生接到检验科通知后及时在《多重耐药菌管理登记本》 上做好相应登记。
监测、报 主管医生下接触隔离医嘱。 告及管理 科室晨交班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信息,所有人员包括保
洁人员均知晓。
护士站白板提示标注。
合理使用 主管医生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的病原学及药敏结果,结合患者 抗菌药 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抗菌药。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安置单间或同室或床旁隔离,不可 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 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查房时先查其他患者最后查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值患者。
接触隔离 病人腕带、床边、病历牌上使用接触隔离标识。 措施执行 病人床旁放置快速手消毒剂。
环境、物 品处理
毒)。 患者接触的物表、医疗设备设施表面,每天至少清洁消毒1次 。
抹布、拖布专用,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干燥待用。
患者床旁放置感染性废物桶,患者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
置。
戴口帽,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手卫生。
个人防护 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时戴手套。
大面积时穿隔离衣。
主管医生正确判断其有解除隔离依据(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表
科室:
患者姓名:
住院号:
床号:
主管医生:
接检验科微生物室通知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患者主要疾病诊断:
感染/定值的多重耐药菌种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多部门质量检查表

检查科室:
检查人:
检查时
年龄:
住院号: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种类:
项目 一、信息预警
1、临床科室接到通报后纳入晨会交班
检查内容
二、患者安置
2、科室白板显示多重耐药菌患者 1、隔离方式:①有单间的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单间隔离,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患者或定植 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②床旁隔离时,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或定植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 口或者免疫力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内
检查结果 医生 护士 保洁员 护工、实习、进修人员
是 否 单间隔离 同种同源同室隔离
床旁隔离 规范 不规范 房间、床尾卡 病历夹 腕带
是 否 是 否 无陪护 设施: 齐全 不齐全
齐全 未配备: 齐全 未配备:
是 否 一次 二次 三次 未做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备注
六、用物管理 七、环境管理
八、抗菌药物使 用情况
1、诊疗用品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专人专用 2、轮椅、平车、心电监护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洁消毒 1、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擦拭消毒 2、抹布等清洁工具专用,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清洁消毒工作应当放在每次清洁消毒工作最后进行 3、患者床旁配感染性废物垃圾桶,所有废物(生活垃圾)均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用后(双层)医疗废 物专用包装袋的医疗废物垃圾桶内收集封扎后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各级医师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按抗菌药物分线表限定的权限和病原学检测结果正 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九、标本运送 十、病人运送
2024年版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序号: 调查日期:科室:登记人:
一、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
疾病诊断:
手术切口类型:☐I(清洁切口) ☐ II( 清洁-污染切口) ☐III /IV(污染切口) 二、手术资料
手术日期:手术医师:手术时间:
手术名称:术中失血量:
术中保温:术中血糖:
是否植入植入物:☐是☐否
风险因素评分:
手术持续时间:时分(≤75 百分位数 0分,>75 百分位数 1分)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清洁(0分)☐清洁-污染(0分)☐污染(1分)危险因素评分(ASA评分):☐0分(I级)☐1分(I级)☐2分(II级)
☐3分(III级)☐4分(IV级)☐5分(V级)
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是☐否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
手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是☐否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
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是☐否
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途径时间
三、手术部位感染情况
手术部位是否感染:☐是☐否感染日期:感染部位与诊断:☐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是否送检标本:☐是☐否病原体:
是否为多重耐药菌菌株:☐是☐否
多重耐药菌名称:
四、随访
出院后随访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好转☐有感染
若感染,部位名称:☐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1。
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2020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为确保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规定和要求,院感科对2020年第二季度微生物送检标本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供各临床科室参考,并请按相关规范正确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一、病原菌种类2020年第二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349例,检出菌株634株,检出率27.0%,多重耐药菌检出403例,多重耐药率63.6%。
(2020年第一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017例,检出菌株551株,检出率27.3%,多重耐药菌检出324例,多重耐药率58.8%。
)多重耐药率较上一季度上升约4.8%。
二、病原菌分布情况:第二季度全院送检标本中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87株,多重耐药菌98株,多耐率52.4%;检出革兰氏阴性菌405株,革兰氏阴性耐药菌299株,多耐率73.8%。
表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阳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6 24.6%溶血葡萄球菌43 23.0%屎肠球菌25 13.4%粪肠球菌14 7.5%表皮葡萄球菌13 7.0%其他棒状杆菌12 6.4%其他葡萄球菌3418.2%合计187 100.0%图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阳性菌构成表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 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 铜绿假单胞菌 11528.4% 肺炎克雷伯菌 111 27.4% 大肠埃希菌 93 23.0% 鲍曼不动杆菌 52 12.8% 其他阴性菌 34 8.4% 合计405100.0%图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阴性菌构成三、送检标本检出菌情况:临床送检标本共2349例,检出菌634例,检出率27.0%,多耐数403例,多耐率63.6%,具体情况,见表3.表3—2020年第二季度各标本检出菌情况标本送检数检出数检出率(%) 多耐数多耐率(%)痰37028075.6817963.93血14061148.117969.3尿20311657.17662.5分泌物634063.52460导管尖端401025990其他2677427.73678.6合计234963426.9940363.56四、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前6名依次是:ICU128例,呼吸内科一14例,创面修复5例,神经外科一、神经外科二、神经外科三各4例。
多重耐药菌登记本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登记簿2012。
4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监测范围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及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和防控合作机制。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4.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离和预防控制措施。
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5.临床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6.对MDRO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7.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8.严格执行手卫生。
9.诊疗用具应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10.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12.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13.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三)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个案管理登记表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个案管理登记表
患者隔离防护措施及评价,请在相应的□内打“√”。
1、接触隔离措施:□床头(尾)卡、床位一览表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洗手□戴手套□从事
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限制病人活动范围
2、感染患者的安置:□单间□与相同感染病菌的患者同室□床边隔离□病房无高危患者
3、隔离单元的设置:□诊疗用物品专用□设置防护用品□床边、入口处设快速手消毒液
□设医疗废物桶□其他
4、感染患者的诊疗要求:□隔离医嘱□设专人□先诊疗非感染患者,再诊疗感染患者
□抗生素合理应用
5、环境物表的处理:□每天清洁消毒2次□厕所用后及时消毒□先消毒非感染病房,最后
消毒感染患者周围环境
6、用后被服的处理:□黄色医疗废物袋密封后贴阳性标识送外洗处理□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7、转诊或检查的处理:□转诊之前通知相关科室□运送平车或轮椅消毒
8、病区工作人员控制措施知晓:□医生□护士□护工□保洁
7、探视及陪护者的管理:□限制□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穿隔离衣□患者及家属宣教
8、解除隔离时间:年月日
解除隔离依据:□病人出院□病人死亡□连续2次标本培养阴性
□患者感染症状消失,再次送检标本培养阴性
□感染已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接触隔离
9、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环境(物表、地面、空气)消毒□医疗用品消毒
效果评价:□未发生交叉感染□发生交叉感染
感控护士签名:
护士长签名:
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的防护措施
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e、患者离开隔离病室诊疗时,通知诊疗科室,作好感染防控措施。转科时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科室说明对该患者应使用预防接触传播措施。
f、建议密切接触者进行了相关检查。
g、其他措施:
执行者签字:年月日
感控科指导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签字:
年月日
科室主任、护士长自查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科主任签字:
护士长签字:
年月日
移交科室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申请解除隔离原因:
多重耐药菌感染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
达到法定39种传染病隔离期
患者死亡
患者出院或自行离院
其他原因:
申请医生:
经感控科或感染科核实,于年月日解除隔离。
感控科签字:
感染科签字:
多重耐药菌(MDR)监测:① 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② CRKP—耐碳青霉素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E.COLI—耐碳青霉素烯类大肠杆菌③ MDRpa—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④ 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CRE—耐万古霉素的肠杆菌⑤ PRSP—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⑥ MDRaba—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FDR—泛耐药
安仁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防控措施实施记录
日期
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临床诊断
采集标本名称
及部位
阳性标本名称或
多重耐药菌名称
报告医生
报告科室
备注
(住院号)
防控措施指ຫໍສະໝຸດ 记录解除隔离按我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
√
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物品的清洁消毒、医疗废物管理
√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备快速手消毒液
√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a、患者床头卡、病志有接触隔离标识
b、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无条件时考虑床旁隔离
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