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病例分析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不断增加。
骨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其术后感染率与治疗难度较高。
本文介绍一例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病例概述:该患者为一58岁男性,因左膝骨盆骨折进行开放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
术后第六天出现发热、局部皮肤红肿和渗液,经细菌培养检测显示感染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埃希氏菌,两者均为多重耐药菌株。
治疗方案:该患者进行了手术切开引流、贴敷敷料等治疗措施,但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确定了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并于术后第20天开始进行抗生素治疗。
同时,患者进行了免疫调节治疗,以增强免疫力。
护理措施:1.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各项治疗措施,监测患者病情并及时反映给医生。
2.协助医生进行患者的伤口护理,监测患者的伤口情况和渗液情况。
3.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进行退热治疗。
4.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支持。
5.患者应静卧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减轻手术创伤。
6.注意环境清洁卫生,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总结: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常见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了很大影响。
针对此种病情,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感染的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清洁卫生等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多重耐药菌病例分析

护理措施
(四)导管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尿管、胃管)
1.胃管护理 A. 每日用棉棒沾水清洁鼻腔。 B. 更换胶带時,須將脸部皮肤拭净再贴,並注意勿贴于同一 皮肤部位。 C. 鼻胃管外露部位須妥当安置,以免牽扯滑脫。 D. 每日注意鼻胃管刻度,若有脫出,应立即处理。 E. 每日清洁口腔,以棉签清洁口腔。
Company Logo
治疗经过
入科后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补钾等对症 处理; 于8-16因心电监护提示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气 分析提示:II型呼吸衰竭,给予行气管插管术、 呼吸机辅助呼吸; 患者无法自主排痰,给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 痰2/日,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 液中查得多重耐药菌; 目前患者症状好转,给予间断脱机。
6.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原发病。
I WISH YOU HEALTH!
Company Logo
护理措施
(四)导管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尿管、胃管)
3.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
D.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空气栓塞。这是最为严重也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输液时护士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以免 药液滴尽后空气进入血管,引起空气栓塞。同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 的合作。 ②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穿刺处出现红、肿、痛等局部感染,甚至出现全身感染。 ③出血。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敷贴有无出血、局部有无肿胀、疼痛等。由于长期留置导管,肝素封 管次数较多,密切观察局部皮肤、黏膜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出血伤。 ④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或封管液 选择、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或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 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⑤静脉炎。静脉炎多为机械性静脉炎,其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 般硬、滚、滑、无弹性。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给予拔管后,局部用微波照射治疗5~7天后症状 消失。 ⑥导管脱落。较为常见。因置管时间长,加上患者出汗后所用的敷料和胶布粘得不稳,容易引起导 管脱落。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

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一、引言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医院感染,并且由于其耐药性强,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骨科手术术后感染是制约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而多重耐药菌感染则使得治疗更加困难,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的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针对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病例分析及护理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病例分析1.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一名65岁男性,因右侧股骨颈骨折入院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第12天出现发热、肿胀、疼痛等症状,术后感染症状明显,并且切口渗出大量脓液。
经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发现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2. 感染处理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首先进行了手术创面的局部清创,并对创面进行了脓液的培养和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查看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免疫功能状况等,以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3. 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停用了对该菌株耐药的抗生素,并改用对该菌株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患者进行了感染病原体的消毒灭菌治疗,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并定时更换敷料,以减少病原菌的感染和传播。
4. 防治并发症在抗感染治疗的对患者进行了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特别是对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进行了重点监测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护理研究1. 创面护理在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创面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严格执行创面的清洁消毒,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敷料污染和细菌滋生,对于创面分泌物的处理要规范且及时,减少细菌对于创面的侵袭。
2. 个人防护在处理骨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止感染的传播。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首先,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来追踪和记录多重耐药菌感染。
这可以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耐药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进行共享。
此外,医院还应监测多重耐药菌的类型和分布情况,以便了解哪些病房和科室容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
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时,医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医院可以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和感染病例的特征。
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程、症状和治疗历史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患者的风险因素和易感因素。
这有助于指导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并预测可能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
其次,医院可以分析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展趋势。
通过检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频率和使用模式,可以了解抗生素在医院中的滥用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原因。
此外,还可以对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和扩散方式进行分析,以防止和控制感染的传播。
最后,医院可以对抗生素的使用政策和感染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通过对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的分析,可以确定哪些政策和措施对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哪些需要进行改进。
这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监测和分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仅仅依靠单一的监测手段是不够的,需要综合运用临床数据分析、抗生素使用分析和感染控制政策评估等方法来全面了解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持续地加强监测和分析,才能有效防控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康复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病例分析及防控措施

康复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病例分析及防控措施摘要】目的分析康复医学科2年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分析病原菌,积极防控。
方法对我科2014、2015年所有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
结果 2年内我科共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22例,其中尿路感染13例,肺部感染5例,压疮伤面感染4例。
主要多重耐药菌种:大肠埃希菌9例,粪肠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
结论康复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尿路感染居多,肺部感染、压疮感染其次;多重耐药菌多为肠内细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居多。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病原菌;分析;防控[中图分类号] R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242-01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感染这些细菌的危害,轻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造成经济损失,重者可造成暴发流行,人员死亡[1]。
为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科对2014年和2015年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科2014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感染患者进行细菌学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共22例。
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
其中脊髓损伤患者10例,脑卒中患者12例,有13例曾经在ICU接受过治疗。
详见下表:1.2.方法:对我科2014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感染患者,取相应的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者进行登记,年底汇总,分析总结。
2.结果2年内康复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检出多重耐药菌病例22例,其中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13例,压疮伤面感染4例。
多重耐药菌种:大肠埃希菌9例,粪肠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其余菌种如下表。
3.结论康复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病例以尿路感染为主,占59%;肺部感染其次,占23%;压疮伤面感染占18%。
一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病例分析PPT课件

防治策略与建议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管理,提 高医生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规范性。
提高免疫力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应该 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诊断结果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 果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该病例进行了 综合分析和诊断。
诊断结论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为该患 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 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方法等。
确诊该患者感染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 胞菌,需要及时治疗。
PART 04
治疗过程与效果
患者姓名:张三
01男
03
04
籍贯:江苏南京
职业:退休工人
05
06
住院时间:2023年2月1日至2023年3月1 日
病情概述
01
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 症状包括咳嗽、咳痰、 发热和呼吸困难。
02
03
入院后,医生通过痰培养 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并证 实为多重耐药菌株。
患者经过一系列抗菌药 物治疗后,病情未见明 显好转。
医院应该加强消毒和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医护 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总结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测、药敏试验及鉴别 诊断。
转归
患者病情变化、治愈或死亡情 况。
病例概述
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 感染部位及症状。
ICU多重耐药菌

1. Graziani 1988; 2. Matzke 1986; 3. Albanese 2000; 4. Georges 1997; 5. Lamer 1993; 6. Daschner 1987; 7. Blevins 1984; 8. Wilson 2000; 9. Stahl 1987; 10. Wise 1986; 11. Frank 1997; 12. Lovering 2002; 13. SmPC; 14. Gee 2001; 15. Gendjar 2001.
头孢哌酮舒巴坦3.0q12h联合利奈唑胺600mgq12h
抗菌素调节治疗12天 肺部影像
头孢哌酮舒巴坦3.0q12h联合利奈唑胺600mgq12h
治疗调节?
根据痰培养调节抗生素,继续头孢哌酮舒巴坦 3.0q12h
暂停利奈唑胺治疗
抗菌素调节治疗12天 12.26-1.7 血小板
3 00 2 50 2 00 1 50 1 00
小结
患者老年男性,基础状况差,合并脑梗塞,四 肢肌力差,卧床休息,咳嗽能力差,肺部感染 重复发作
利奈唑胺(斯沃)对阳性球菌特别是院内获得 性多耐药阳性菌有强大的治疗效果
利奈唑胺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讨论
1.肠球菌的发病状况及现在的 治疗状况
2.临床常见的治疗耐药G+球菌 的安全性分析及组织分布状况
同时行气管切开术
抗菌素调节治疗12天 12.26-1.7 体温
38.5
38
37.5
37
36.5
36
35.5
3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 12.31
1.1
1.2
1.3 1.4
1.5
多种细菌耐药的分析

2014年第三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与对策院感科检验科药学部2014年7-9月份共监测多重耐药感染或定植患者80例次,涉及22个科室。
检出多重耐药菌96 株(含重复送检),占全院送检有临床意义的细菌总数阳性比例的16.45%,同比上升2.22个百分点;其中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17株,占多耐菌株的17.71%。
一、多重耐药菌分离通报2014年7月至9月共计分离多重耐药菌71株。
主要分布在ICU、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等。
二、前五位的多重耐药菌株标本分布表一:2014年第三季度前五位多耐菌株标本统计细菌名称标本名称痰液尿液分泌物血液引流液脓液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15 2 1大肠埃希菌 2 10 4 2 1 1 肺炎克雷伯 9 5 3 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1 6 3 11 鲍氏不动杆菌61三、多重耐药菌中发生院内感染科室分布表二:2014年第三季度多耐院内感染菌种及感染部位科室统计科室 菌种例数院感部位脑外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1 肺炎骨二 MRSA 1 Ⅰ类表浅切口感染 普外东 肺炎克雷伯 1 Ⅱ类表浅切口感染 普外西 肺炎克雷伯 1 Ⅱ类深部切口感染 肝胆 肺炎克雷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RSA 1 Ⅰ类深部切口感染 心胸外科 阴沟肠杆菌 1 Ⅱ类腔隙感染泌外 大肠埃希菌 3 Ⅱ类深部切口感染2例、泌尿道感染1例 肾内 肺炎克雷伯 1 肺炎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皮肤感染 血液肿瘤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 败血症 神内西流感嗜血杆菌 1 下呼吸道感染 ICUCR-AB1 下呼吸道感染 肺炎克雷伯 1 下呼吸道感染 MRSA1 血管相关性感染图二、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2014年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常见多耐菌院内感染检出变化1234567MRSA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CR-AB2014第二季度2014第三季度四、多重耐药菌病例用药合理性情况本季度共审核使用抗菌药物的多耐病例70份,其中用药合理病例66份,用药合理率为94.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二)耐药菌感染护理
• 1.做好手卫生,床边隔离,专人护理。 • 2.每班擦拭床边物表和循环风空气消毒。 • 3.连续或定期空气和物表细菌培养监测 • 4.遵医嘱定期痰培养和血液细菌培养 • 5.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 • 6.上报院感科配合院感制度执行。 • 7.监测体温,白细胞等实验室结果 • 8.观察有无感染性休克表现
基本资料
入院诊断:1、感染性发热 2、低钾血症 3、慢性支气管炎 4、高血压II级(高危) 5、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6、颈动脉斑块形成 7、颈椎病 8、骨质疏松症 9、帕金森氏病 10、褥疮
治疗经过
➢ 入科后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补钾等对症 处理;
➢ 于8-16因心电监护提示血氧饱和度下降,血气 分析提示:II型呼吸衰竭,给予行气管插管术、 呼吸机辅助呼吸;
病例分介
2
治疗方案
3
阳性指征
4
护理问题
5
护 理 措 施…
基本资料
姓名:郑xx 性别:女 年龄:85岁 入院病情:患者老年女性,起病急,因“小便失禁2天,发
热1天”入院,神志淡漠,头部及四肢不自主摆 动。 查体:T 38.5℃ P 98次/分 R 22次/分 BP134/94mmHg 骶尾部皮肤大面积潮红,有两处皮肤破溃,大小分别 为4ˣ6cm、3ˣ4cm,呈鲜红色,未见脓性分泌物,胸 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湿性罗 音。
痰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生长、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
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大肠埃希菌(氨苄西林),对头孢类 及奎若酮类抗生素耐药,对碳氢霉烯类抗生素敏感
护理问题
• 1气道管理 • 2耐药菌感染护理 • 3.体温过高 • 4.导管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尿管、胃管) • 5.并发症 观察 • 6.安全管理 • 7.营养不良
护理措施
(四)导管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尿管、胃管)
3.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
A. 妥善固定和密切观察。给予妥善固定,用线将导管缝于皮肤上,定时巡视,注意 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导管有无回血、滑脱,敷贴是否脱落等,如出现相关问题 应及时给予处理。
B.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病室要保持清洁,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应每次用碘伏消毒,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 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预防感染发生。
D.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 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
E. 如果尿管意外脱出: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 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 重新留置尿管。
白 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
钾
血红蛋白
8-7
13.36mg/L 9.94ˣ109/L 12.03ˣ109/L 2.29mmol/L
9-21
25.20mg/L 8.38ˣ109/L 10.83ˣ109/L
72.0g/L
常规检查
8-8 CT提示:1、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2、双肺下 叶间质 性改变;3、双侧胸膜稍增厚;4、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 化;5、肝内多发囊肿;6、胰腺萎缩变小;7、腹腔结 肠内多发积气;8、T12椎体压缩性;9、L2椎体陈旧性压 缩骨折
C. 正确封管。每次用药后一般要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正压封管,长期输脂肪乳类的 要冲管,不输液时每天也都要封管,并夹管,以防堵塞。
护理措施
(一)气道护理
1 、气管插管固定牢固。 2、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
的发生。 3、保持呼吸道湿润通畅,按医嘱给予气道湿化、雾化吸
入。 4、保持气囊的正常压力,监测压力。 5、固定气管插管敷料清洁干燥。 6、使用呼吸机者按呼吸机护理常规护理。 7、每日监测血气分析,尽早脱机。 8、做好预防VAP的护理。
A. 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 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患者烦躁时可用约束带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拨管,使膨 大的气囊强行拉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 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皮肤部位。 C. 鼻胃管外露部位須妥当安置,以免牽扯滑脫。 D. 每日注意鼻胃管刻度,若有脫出,应立即处理。 E. 每日清洁口腔,以棉签清洁口腔。 F. 防止患者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合作的,胃管被拉出,必要时
可將患者双手做适当的约束保护。
护理措施
(四)导管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尿管、胃管)
2.导尿管护理
B. 防止逆行感染: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 流。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 及预防感染。每周更换集尿袋两次,每月更换导尿管。
C. 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和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增加水分摄 入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
护理措施
(三)体温过高
1.密切监测体温及白细胞变化。 2.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注意观察冰枕降温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冻伤
。 4.出汗后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和床单被罩。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护理措施
(四)导管护理(锁骨下静脉置管、尿管、胃管)
1.胃管护理
A. 每日用棉棒沾水清洁鼻腔。 B. 更换胶带時,須將脸部皮肤拭净再贴,並注意勿贴于同一
➢ 患者无法自主排痰,给予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 痰2/日,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中查得多重耐药菌;
➢ 目前患者症状好转,给予间断脱机。
治疗经过
8-7 患者高热 8- 给予锁骨下静脉置管 8-16 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更换
锁骨下静脉置管 9-6 给予更换气管插管
常规检查
时间 项目 超敏C反应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