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的区别及应用

合集下载

主动红外和被动红外的区别

主动红外和被动红外的区别

主动红外和被动红外的区别●主动红外技术一般使用在周界红外对射系统中,有多种距离规格的。

而被动红外探测器,又可分双鉴、三鉴等等!多使用在室内报警系统中。

红外对射系统是由发射和接收设备构成,发射端主动发射红外波,在接收端接收!被动红外是被动感应人体所发出的红外波!也就是说:能发射红外信号的称为主动红外,本身不发射红外信号而是探测人体或物体的红外波成为被动红外。

从施工来说,应该要求是一致的,主动红外尽量避开阻挡物,避免强光直射等!被动红外也应避免强光、不要被气流直吹、和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地方等等!主动红外多用于室外周界报警系统中(如多光束红外对射、红外对射栅栏等)!被动红外多使用于室内家居报警系统(如红外探测器、幕帘探测器等)。

●被动红外探测器按探测范围分以下几类:广角式(空间式)、幕帘式、方向式外观都差不多家庭用还行●装一套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要多少钱,如果多加一个感应头呢?又是多少钱?答:红外是一种感应探头,一般的一套普通的家用商用主机里面配套的是一套主机,一个门磁,一个红外,两个遥控器,加上电源(一般都是可充电源,断电以后24小时还可以正常工作),市场价格一般在200到400之间,当然地区不同,价格也不同。

我在个说的是大概的。

加一个红外感应探头一般在50块左右。

2、多少米范围内有效果,这个红外线是走直线还是有折射的功能,比如小偷躲在角落里还有效吗?答:红外分广角的和幕帘的。

广角一般是装在墙上的,探测角度是水平120度,厚度为30厘米。

幕帘的看名字就知道是防窗户的,角度是和广角相反的。

探测范围应该是个扇形的形状。

探测这个范围的温度,如果冒个物体破坏范围内的问题,大幅度提高或降低,探头就会触警报警。

因为是扇形,所以有一定的死角。

幕帘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主动的,自己发射红外信号,对扇型空间扫描,接收端一般不加菲涅尔透镜。

只要有物体进入扫面范围,就有红外反射,接收到后就报警。

被动的一般按有菲涅尔透镜,同时菲涅尔透镜在制作上限制了红外的透射角度,达到幕帘的效果。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捕捉红外热辐射目标 第4代“响尾蛇”出世 代 响尾蛇”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ຫໍສະໝຸດ “响尾蛇”导弹是西方国家空、海军用于近程格斗的一种 导弹,是根据响尾蛇捕捉目标的本领研制出来的。自然界 中的响尾蛇视力几乎为零,但它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却具有 热定位功能,能感知出0.001摄氏度的温差,且反应时间不 超过0.1秒。即使夜间的爬虫、小兽等处于睡眠状态,响尾 蛇也可根据这些动物身体所发出的热能,迅速地感知它们 的位置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就是根据响尾蛇的奇特 功能,研制出了这种空空导弹。 为了争夺空战中的优势,美国从1949年开始研制响尾蛇” 导弹。如今,“响尾蛇”导弹经过不断改进,已成为世界 上产量最多的空空导弹,目前已累计生产20多万枚。同时 该导弹装备机型也最多,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以及伊 拉克战争等都曾使用过。
红外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
机载红外诱饵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烟火炬型红外诱饵弹 ;稠化油料型红外诱饵弹;红外箔条复合弹及热气球等。其中, 烟火炬型红外诱饵弹应用较广。该弹主装药是一个具有高辐射强 度的红外烟火炬。红外烟火剂一般由可燃物、氧化剂、辐射物质 、调速剂、粘合剂等组成。这种弹性能稳定、结构简单、燃烧时 间长、频谱范围较宽,能够适应各种导引头的要求。此次试验就 是研究这种类型的红外诱饵弹光谱辐射特性。采用小型试样进行 地面静态燃烧试验。 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由三部分组成:来自喷气发动机热金 属部件的辐射;来自高温燃气尾焰的辐射;来自飞机空气动力加 热的辐射。对于低超音速飞机来说,最重要的辐射是来自发动机 热金属部件的辐射。 红外诱饵弹要能够逼真地模拟喷气式飞机的红外辐射,必须 满足以下辐射性能的要求:(1)红外诱饵弹的辐射要与载机的红外 辐射相似,并且辐射强度要大于载机数倍。(2)要求有较快的引燃 速度(如0.5秒),以确保红外诱饵弹能及时在导弹导引头视场内出 现。(3)要求有一定的燃烧持续时间(如4秒左右),以确保载机能够 脱离敌导弹导引头视场。

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

红外遥感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摘要:目前国际军事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展望21世纪,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

交流与合作,斗争与竞赛交织在一起,将是21世纪国际安全环境和军事形势的基本形态。

而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战争已进入了高技术阶段,由于战争中高级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和新的作战理论的先导作用,引起了战争形态的重大变革。

从而导致了战争规模,样式和进程的变化。

战争已由简单的身体对抗化为智慧的较量。

正文:遥感技术是指安装与平台上的传感器,以电磁波为信息传播媒介,从遥远的地方感知地球表面和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对象,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全过程,他是与航空遥感,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移民新型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从7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航天遥感平台的不断升空,新型传感器的研制,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

应用领域从军事应用发展到一地球环境和资源的监测和研究为目标的尖端技术。

在现代化战争中,军事侦察,监视与制导已完全离不开遥感技术。

一、红外线的起源与发展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技术在军事上的实际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时,德国研制和使用了一些红外技术装备,其中有红外通信设备和红外夜视仪,它们都属于主动式红外系统。

战后,由于红外光子探测器和透红外光学材料的迅速发展,红外技术的应用引起军事部门的重视。

此后,红外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中在被动式系统上。

50年代,红外点源制导系统应用于战术导弹上。

60年代,红外技术的军事应用已相当广泛,如已应用于制导、火控、瞄准、侦察和监视等。

60年代中期,出现了光机扫描的红外成像技术。

70年代,红外成像技术获得迅速发展,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的应用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80年代,红外技术进入研制镶嵌焦面阵列(CCD阵列)系统的新时期。

二、红外线的基本概念自然界中,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摄氏-273.16 的物体都不断地辐射着红外线, 这种现象称为热辐射。

探测器类型及选型

探测器类型及选型
1.雷达式微波探测器对警戒区域内活动目标的探测范围是一个立体防范空间,范围比较大,可以覆盖60°至90°的水平辐射角,控制面积可达几十到几百平方米。
2.墙式微波探测器在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微波电磁场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警戒线,可以长达几百米、宽2到4米、高3到4米,酷似一道围墙
微波段的电磁波由于波长较短,穿透力强,玻璃、木板、砖墙等非金属材料都可穿透。所以在安装时不要面对室外,以免室外有人通过引起误报。金属物体对微波反射较强,在探测器防范区域内不要有大面积(或体积较大)物体存在,如铁柜等。否则在后阴影部分会形成探测盲区,造成防范漏洞。
安装超声波探测器的空间密封性要求高,不应有大容量的空气流动,不能有过多的门窗且需紧闭。应该避开通风设备及气体的流动。用超声波探测器保护的空间隔音性能要好,以减少外界噪声引起的误报。
超声波对
物体没有穿透性,因此使用时应避免物体的遮挡,玻璃、隔板、房门等对超声波的反射能力较差,因此不应正对安装。
开关型探测器
名称
类型
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特点
安装要点
外形图片
红外探测器
1.主动红外探测器
2被动红外探测器
2.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其核心部件是红外探测器件,通过关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
1.主动探测器特点是探测可靠性非常高。但若对一个空间进行布防,则需有多个主动式探测器,价格昂贵。2.被动式报警探测器由于探测性能好、易于布防、价格便宜而被广泛应用。其缺点是相对于主动式探测误报率较高。
1.吸顶式微波探测器
2.壁挂式双鉴探测器
震动探测器
常用的震动探测器有位移式传感器(机械式)、速度传感器(电动式)、加速度传感器(压电晶体式)等

红外报警器知识

红外报警器知识

一红外报警器的分类1、红外报警系统一般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红外报警系统主要由投光器(红外发射机)、受光器(红外接收机)和报警主机组成。

分别置于收、发端的光学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光学透镜,起到将红外光束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的作用,以使红外光的能量能集中传送。

红外光在人眼看不见的光谱范围,有人经过时,必然全部或部分遮挡红外光束。

接收端输出的电信号的强度会因此产生变化,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被动式红外报警器不需要附加红外辐射光源,本身不向外界发射任何能量,而是由红外探测器直接探测来自移动目标的红外辐射。

主动式报警器比较适合户外,例如公司,安装和布线比较复杂,我们公司围墙上用的是主动式红外线报警器;被动式报警器一般适用于室内,例如家庭,商场,安装方便,总部财务中心用的就是被动式的报警器。

2、红外线报警按接线方式不同,可分为分线式和总线式分线式报警主机是前端探测设备开关信号直接接在主机防区上,从而触发报警主机报警,而这些开关信号必须通过两条线缆连接报警主机的防区端口,每一个信号都需要两条独立的线缆连接,也就是说,有多少个防区就需要多少对线缆。

而总线式报警主机不同,它是把前端探测设备开关信号接在地址模块(或叫报警模块、防区扩展模块)上,当某个防区的探测设备发现有人非法进入时,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由地址模块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报警主机,实时的将本防范区域的报警信号、警情类型显示到报警主机键盘上,并触发声光报警,使操作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警情,及时调动保安人员进行处理。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每一对探头就拉一对信号线到主机了,只要接地址模块就行了,地址模块到主机的距离可以达到1200米,而一对信号总线最多可以接到248个地址模块(或叫报警模块、防区扩展模块),大大节省了线材和人力等成本,施工方便。

二报警器报警主机的讲解(以下说的都是主动式红外报警器)1、报警主机报警主机是报警系统的“大脑”部分,处理探测器的信号,并且通过键盘等设备提供布撤防操作来控制报警系统。

(整理)十类入侵报警探测器分类介绍.

(整理)十类入侵报警探测器分类介绍.

十类入侵报警探测器分类介绍(1)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①什么叫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当人体在探测范围内移动,引起接收到的红外幅射电平变化而能产生报警状态的探测装置,叫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这是一种用于室内警戒的探测器。

根据不同的安装部位分为壁挂式和吸顶式两种,其外型如图5所示。

②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使用注意事项a.老鼠等小动物在探测范围内活动时,同样引起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接收到的红外幅射电平发生变化而产生报警状态,至使系统出现误码率报警。

b.当室温或探测器附近温度接近人体温度时,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灵敏度要下降,亦造成系统漏报警。

c.不能在探测器附近或对面安置或放置任何温度会快速变化的物体,如空调器、电加热器等。

防止由于热气流流动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d.红外线穿透能力很差,所以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前不能设置任何遮挡物,否则造成系统漏报警。

e.强电磁场干扰,易引起探测器误报警,特别是距广播电台、电视台较近的用户更是如此。

f.应防止任何源直射探测器,否则系统易出现误报警。

g.定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在探测范围内模仿入侵者移动,以检查探测器的灵敏度,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或维修。

h.注意保护探测器的透光系统,避免用硬物或指甲划伤。

当其上面沾有灰尘时,可用吸耳球吹去;若用镜头纸擦去灰尘后,必须保证探测器的方向与角度与擦拭前一致。

(2)磁开关探测器①什么叫磁开关探测器由舌簧管(干簧管)和永久磁铁构成的装置叫磁开关探测器(俗称门磁)。

当磁铁相对于舌簧管移开一定距离时,引起开关状态的变化,控制有关电路即可发出报警信号。

磁开关探测器接触点形式可分为:H型:常开型触点D型:常闭型触点Z型:转换型触点②磁开关探测器使用注意事项(以H型为例)。

a.在设防区工作人员下班后务必插好门窗,否则由于门窗的晃动会导致系统误报警。

b.注意检查舌簧和磁铁间隙(特别是换季阶段),间隙过大可能导致误报警;过小产生磨擦会损坏舌簧管。

c. 舌簧管的触点,有时会有粘接现象,此时系统易产生漏报警。

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及应用

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及应用

主动红外与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区别及应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0.8~0.95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

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目前此类探测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

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

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

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但外界环境是:不但人体会发出红外能量,许多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散发红外能量,而在可见光中这种能量尤其突出,所以任何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抗白光干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室内光线稳定、红外能量比较恒定的情况下,这种探测方式表现非常好。

但室外情况就不同了,长期以来被动红外红外探测在室外只有极少数厂家才能做到。

正所谓室内室外一小步,科技含量三大步。

主动红外探测器设备选择1.根据防范现场最低、最高温度及其持续时间,选择工作温度与之适合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若环境温度过低可使用专用加热器以保证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2.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

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

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两种常见的红外热成像技术。

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指通过主动辐射红外光源,利用物体对红外辐射的反射或散射来获取热图像。

这种技术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工作,并且对于远距离目标的探测具有较好的效果。

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消防等领域。

例如,在军事领域,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探测敌方目标,提供战场情报,指导作战决策。

在安防领域,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夜间监控,提高安全性。

在消防领域,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探测火灾,帮助消防人员快速定位火源,提高灭火效率。

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是指利用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热图像。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能量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其温度分布。

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建筑等领域。

例如,在医学领域,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人体的体温分布,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工业领域,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设备的热量分布,及时发现故障,提高生产效率。

在建筑领域,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建筑物的热漏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

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主动辐射红外光源,适用于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则可以利用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适用于近距离目标的探测。

此外,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环境光的依赖较小,适用于黑暗环境;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环境光的依赖较大,适用于光照充足的环境。

总之,主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和被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获取物体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热图像,帮助人们了解物体的温度分布,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两种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发射管的工作原理为,红外发射管发射的的红外光束被空气中的烟尘粒子散射,当然散射光的强弱与烟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光敏管接收到的红外光束的强弱会发生变化,转化为点信号,最后转化成报警信号。

报警器对烟雾感应主要由光学迷宫完成,迷宫内有一组红外发射、接收光电管,对射角度为135度。

当环境中无烟雾时,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后续采样电路无电信号变化;当环境中有烟雾时,烟雾颗粒进入迷宫内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光发生散射,散射的红外光的强度与烟雾浓度有一定线性关系,后续采样电路发生变化,通过报警器内置的主控芯片判断这些变化量来确认是否发生火警,一旦确认火警,报警器发出火警信号,火灾指示灯(红色)点亮,并启动蜂鸣器报警。

红外报警器分为主动红外报警和被动红外报警,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报警器的差别和各自的特点。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此光束的波长约在~微米之间),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发射出去。

此光束被接收机接收,由接收机中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给报警控制器。

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

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

目前此类探测器有二光束、三光束还有多光束的红外栅栏等。

一般应用在周界防范居多,最大的优点就是防范距离远,能达到被动红外的十倍以上探测距离[1] 。

主动红外探测器:
采用主动红外方式,以达到安保报警功能的探测器。

主动红外探测器由红外发射机、红外接收机和报警控制器组成。

分别置于收、发端的光学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光学透镜,起到将红外光束聚焦成较细的平行光束的作用,以使红外光的能量能够集中传送。

红外光在人眼看不见的光谱范围,有人经过这条无形的封锁线,必然全部或部分遮挡红外光束。

接收端输出的电信号的强度会因此产生变化,从而启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

被动红外探测器:
PIR(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采用被动红外方式,已达到安保报警功能的探测器。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释电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探测器本身不发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

一旦有人体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被动红外探测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

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探测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

被动红外报警器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件。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报警器无信号输出。

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但外界环境是:不但人体会发出红外能量,许多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散发红外能量,而在可见光中这种能量尤其突出,所以任何被动红外探测器的抗白光干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室内光线稳定、红外能量比较恒定的情况下,这种探测方式表现非常好。

但室外情况就不同了,长期以来被动红外红外探测在室外只有极少数厂家才能做到。

正所谓室内室外一小步,科技含量三大步。

主动红外探测器设备选择
1.根据防范现场最低、最高温度及其持续时间,选择工作温度与之适合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若环境温度过低可使用专用加热器以保证探测器的正常工作。

2.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3.在室外使用时一定要选用双光束或3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以减少小鸟、落叶等引起系统的误报警。

4.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中所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波长分别在μm 和μm附近。

前者有红曝现象产生,其隐蔽性不如后者好。

5.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地区的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测器。

6.在空旷地带或在围墙上、屋顶上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时,应选择具有避雷功能的设备。

7.遇有折墙,且距离又较近时,可选用反射器件,以减少探测器使用数量。

8.室外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最大射束距离应是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的6倍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