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最新-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最新-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诗歌特点,披文入情,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

重点难点:知人论世鉴赏诗歌内容;规范表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第1课时教学内容:鉴赏基础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

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屹立百年的建筑。

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

”中国古代诗歌薪火相传,历几千年绵延不绝,是与诗歌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二、对于诗歌,你有哪些知识积累,鉴赏诗歌需要哪些基础的知识储备呢?1、给诗歌按不同标准分类(重点是古诗的体裁分类)2、诗歌特点:创造意象,创设意境:在描绘的生活中包孕着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愤怒出诗人”(恩格斯),即使纯写景的诗歌,它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

诗贵含蓄、精练、跳跃性强。

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作为单位的(中国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分行的主村根据是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主为来分行的)。

3、诗歌的抒情方式⑴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如《锄禾》诗,就直接抒发了粮食来之不易,应予爱惜的思想感情。

⑵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两岭千秋雪,山泊东吴万里船”,全诗描绘了山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b、寓情于景,情景相生。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字字溢情。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 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

4.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5. 古典诗歌在高考中的考查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进行探讨。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典诗歌,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锻炼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检验其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运用。

4. 高考成绩:关注学生在高考中的古典诗歌鉴赏表现,总结教学成果。

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审美观念、鉴赏方法和代表性诗人作品。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4. 高考辅导:针对高考真题,分析古典诗歌的考查要点,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典诗歌鉴赏教材作为主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一批古典诗歌鉴赏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典诗歌鉴赏资源,如诗歌网站、学术论坛等。

4. 教学软件: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辅助进行课堂教学。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

2. 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古代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包括韵律、节奏、意象、修辞等。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4.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抒情性、含蓄性、音乐性等。

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分类,如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等,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古代诗歌的形式和技巧:学习古代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修辞等基本形式和技巧,并能运用到诗歌鉴赏中。

4.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学习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背景、把握情感、分析形象、品味语言等。

5. 经典古代诗歌鉴赏: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古代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深入理解和领悟其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形式和技巧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古代诗歌,让学生具体感受和理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诗歌鉴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诗歌鉴赏练习:布置相关的诗歌鉴赏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诗歌创作或改写: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形式和技巧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覃克良第一节古典诗歌基本常识教学目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一节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远远的牵牛星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

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

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某某某某〕人。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某某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

和近体诗的区别看下表:二、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知识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对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颔联〕〔对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颈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末联〕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

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

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宝典]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词鉴赏教学设计.docx

[宝典]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词鉴赏教学设计.docx

益阳市综合职业中专
语文文秘教研组2013年下学期公开课教学设计
讲授:蔡云昌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1初步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鉴赏占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一:考点剖析,明确要求。

文学鉴赏是近几年对口升学考试必考内容。

考试内容大多为唐诗宋词,要求是初步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形彖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型均为选择题。

二:从诗词中体现出的思想感情来看诗词的几种常见类型:
1咏物抒情诗例如《石灰吟》——于谦2山水出园诗《过故人庄》——孟浩然3惜别送别诗《赠汪伦》——李白4思乡怀远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咏史怀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民生爱国诗《示儿》——陆游7边塞戍边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8爱情怨女诗《红豆》——王维
三: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㈠看作者
在鉴赏时口J以先看看作者,如果作者是我们不熟悉的的,那么他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到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那么就要联系他的生平经丿力以及创作风格来解读诗歌。

即借助平时我们积累的关于作者生平、时代、风格流派来理解诗歌。

例如李£1杜甫陶渊明曹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等。

例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

一、《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一章:古典诗词基本概念与术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论、赞、跋等。

2. 使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古典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3. 古典诗词的特点【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论、赞、跋等。

2. 讲解古典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介绍古代诗歌的分类、词的起源和发展、赋的特点等。

3. 分析古典诗词的特点,如韵律、意境、修辞等。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辨别不同类型的古典诗词,并分析其特点。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二章: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基本知识2. 古典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基本知识,如平水韵、仄声韵、押韵等。

2. 讲解古典诗词韵律与节奏的鉴赏方法,如听觉感受、节奏变化、韵律美等。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辨别古典诗词中的韵律与节奏,并进行鉴赏。

4. 分析经典诗词案例,让学生体会韵律与节奏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全集》第三章: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意境与修辞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的基本知识2. 古典诗词意境与修辞的鉴赏方法【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古典诗词的意境与修辞的基本知识,如意境的定义、修辞的手法等。

2. 讲解古典诗词意境与修辞的鉴赏方法,如感受意境、分析修辞效果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的内容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的鉴赏》复习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歌,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及表达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

5. 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介绍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格律、韵律、意象、情感等讲解古代诗歌的分类: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2. 第二课时: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分析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中的应用3. 第三课时: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鉴赏步骤:理解、品味、感悟讲解如何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4. 第四课时: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分析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异同5. 第五课时:古代诗歌的综合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全面的鉴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七、教学资源与手段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内容2. 教学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作为教学案例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古代诗歌鉴赏实例4. 教学视频: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八、教学环境与条件2.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古代诗歌鉴赏材料九、教学策略与措施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3. 比较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提高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古代诗歌的鉴赏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十、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教师应及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十一、教学拓展与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教案第一节古典诗歌基本常识教学目的:掌握古典诗歌的最基本的常识,为阅读古典诗歌作准备。

教学时数:一节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远远的牵牛星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

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

河汉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注解:周郎:三国时东吴的大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故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二乔: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诗意: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称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字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体,后世使用五、七言的较多。

和近体诗的区别看下表:二、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知识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律诗的格律要求首先是诗句字数要整齐划一。

每首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

其次队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

通常为八句。

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中间两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仅有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言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相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两句。

这一诗体灵活轻便,适意于表现生活中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为诗人普遍使用,创作之繁荣超过了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辑录唐人绝句万首之多,约占现存唐诗总数五分之一。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第二节把握意象教学目的:能够把握古典诗歌的常见的意象,做好读诗的第一步教学时数:二节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一、习题试做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案:(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答案:(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

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

“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赏析: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

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

首联破题。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

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

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

“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

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

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

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

颔联紧承一二句。

“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

“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

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颈联写诗人举止。

“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

“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

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

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

”足见诗人用字之工。

末联写景。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

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二、知识梳理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

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

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三、布置作业结合诗句内容(可以选取其中一联)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答:颈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选取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种景物,这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渲染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颔联,借写一去不返的流水和回巢栖息的暮禽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来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归隐的决心。

第二课时一、复习1、什么是意象2、十类意象的常见意义二、方法点拨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②概括形象特点。

③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①是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如,2007年广东卷第10题第1小题:(诗歌见前)诗人运用了哪些反应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题参考要点: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回答是什么形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回答形象的具体特征)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回答形象的意义)三、关于意象的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要求就诗中二三联所用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意: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

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

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在这里,“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艘: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答案:(1)、晚:“归艘” “钟声”望:“江”“青山”“远帆”“空”“老鹤”(2)、诗人运用了比拟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任何关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歌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春北宋王令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这首诗既有“残花”、“子规”(杜鹃)一类的意象,又有“燕子”、“东风”一类意象,诗人究竟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赏析】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

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

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朗读这些诗歌第三节意境复习目标:1、了解诗词意境的涵义。

2、掌握分析意境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