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射频电缆的各种指标和性能

合集下载

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

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

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
中心导体一般由铜、铝或银等导电材料制成,负责信号的传输。

绝缘层通常由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酰亚胺(PI)等高绝缘性材料制成,用于隔离中心导体和外导体。

外导体由编织的铜丝网或由铜箔等材料制成,它起到屏蔽和导电的作用,能有效减少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

外绝缘层由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或低烟无卤材料等制成,用于保护整个电缆结构。

外护套则负责保护电缆整体,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加强电缆结构的抗冲击、耐磨及耐腐蚀性能。

1.带宽:是指能够传输的频率范围,通常使用最大频率减去最小频率来衡量。

2.阻抗:是指电缆内部流动信号时的电阻和电感的比例关系,一般为50欧姆或75欧姆。

3.衰减: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衰减量,一般以每米衰减的分贝(dB/m)来衡量。

4.速度因子:是指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越接近100%表示传播速度越快。

5.屏蔽效能:是指电缆对外界干扰信号的屏蔽能力,一般使用分贝(dB)来衡量。

6.最大功率:是指电缆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负荷,通常以瓦特(W)来表示。

7.弯曲半径:是指电缆弯曲时所能容忍的最小半径。

总之,射频同轴电缆的结构和技术性能决定了其在通信和无线电系统中起到信号传输和屏蔽的作用。

通过不断优化电缆的设计和选材,可以提高其性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射频电缆的参数、种类和选用常识

射频电缆的参数、种类和选用常识

射频电缆的参数、种类和选用常识作者:武刚刚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射频电缆的特性、实际中常用的类型和与之配套的插头、插座的型号、并讲述了一些选用射频电缆的常识。

关键词:射频电缆;特性阻抗;额定功率射频电缆也叫同轴电缆,是由互相同轴的内导体、外导体以及支撑内外导体的介质组成的。

在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的射频传输中,射频电缆是重要的设备。

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造成浪费,增加投资成本,也会使系统工作时不稳定,引发故障,造成设备损坏、。

为了正确地选用射频电缆,就需要学习了解一些有关电缆的特性参数和类型。

射频电缆的特性包括有电器性能和机械性能,电器性能包括有特性阻抗、传输损耗及其频率特性、温度特性、屏蔽特性、额定功率、最大耐压;机械性能包括有最小弯曲半径、单位长度的重量、容许最大的拉力、以及电缆的老化特性和一致性。

下面重点介绍射频电缆的电器性能参数。

1 特性阻抗对于内、外导体表面为光滑平面、绝缘层为填满介质的电缆,其特性阻抗W为:式中:r2为外导体的内径;r1为内导体的外径;εr为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

理论分析表明,射频电缆使用的目的不同,内导体和外导体的最佳尺寸比例也不同,因而电缆的特性阻抗也不同。

如果希望同轴电缆的功率容量相对大一些,那么其特性阻抗最好为60欧姆;如果希望内、外导体之间能承受的电压相对高一些,那么特性阻抗最好为30欧姆;如果希望信号在射频电缆内传输时损耗相对小一些,那么特性阻抗最好为77欧姆。

如果兼顾功率容量和耐压两方面的性能,那么特性阻抗最好为50欧姆。

目前工厂生产的射频电缆主要有特性阻抗为50欧姆和75欧姆的两种。

在选用射频电缆时,一定要注意加以区别,不可混用。

在射频电缆制造的过程中由于内、外导体尺寸的误差,材料性能的不一致性,电缆的特性阻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大多数生产厂家生产的射频电缆,其特性阻抗的误差在±3欧姆以内。

2 传输损耗及其频率特性信号在射频电缆内传输时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外导体表面的高频电流在表面电阻上的损耗,二是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资料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资料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第一节特性阻抗特性阻抗是选用电缆的首先要考虑的参数,它是电缆本身的参数,它取决于导体的直径以及绝缘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

特性阻抗对于电缆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选择射频电缆作为发射天线馈线时,其特性阻抗应尽可能和天线的阻抗一致,否则会在电缆和天线的连接处造成信号反射,使得天线得到的功率减少,电缆的传输效率也会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反射的存在会使电缆沿线岀现驻波,有些地方会岀现电压和电流的过载,从而造成电缆的热击穿或热损伤而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

电缆内部反射的存在,还会造成传输信号的畸变,使传输信号岀现重影,严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为了便于使用,射频电缆的阻抗已经标准化了。

因此在选用电缆时应尽可能选用标准阻抗值。

对于射频同轴电缆有以下三中标准阻抗:50±2ohm推荐使用于射频及微波,用于测试仪表以及同轴-波导转换器等;75 ± 3ohm用于视频或者脉冲数据传输,用于大长度例如CATV电缆传输系统;100土5ohm用于低电容电缆以及其它特种电缆。

以下是同轴电缆特性阻抗计算的各种公式。

§.1同轴电缆阻抗公式根据传输理论,特性阻抗公式为:Zc= (R j L)/(G j C)式中,R、L、G、C、代表该传输线的一次参数,而 3 =2n f代表信号的角频率。

对于射频同轴电缆传输高频信号,通常都有R VV 3 L,G<< 3 C,此时特性阻抗公式可以简化为:Zc = . L/C = 60?ln(D/d) / - = 138?l g(D/d)/ ;(ohm)式中,D为外导体内直径(mn)d为内导体外直径(mn)£为绝缘相对介电常数表1给岀了常用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表1常用介质材料的特性§.2皱纹外导体同轴电缆阻抗公式皱纹外导体已经获得广泛应用,阻抗尚无标准的方法计算,可以利用电容电感参考方法进行计算。

测量岀L和C后可以计算阻抗:Zc = -• L / C§.4特性阻抗与电容的关系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与电容有如下简单的关系,即Zc= 104/3 • . ;/ C式中,C为电缆电容(pF/m)第二节电容电容是射频电缆的一个重要参数,同轴电缆的电容按照下式计算:C= 1000 £ / (18lnD/d )= 24.13 £/ (lgD/d ) (pF/m)第三节衰减衰减是射频电缆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电磁能量沿电缆传输时的损耗的大小。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射频电缆是一种用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特殊电缆,它在通信、广播、军事、航空航天以及科学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主要包括电气参数、物理参数和传输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接下来将分别介绍这些参数。

1.电气参数:-电阻:射频电缆的电阻是指单位长度内的电阻,通常用欧姆/米(Ω/m)来表示。

电缆的电阻对信号的传输质量有直接影响,较小的电阻可以减小信号损耗。

-电感:射频电缆中电流变化会引起磁场,进而产生电感,其单位为亨利/米(H/m)。

电感会导致信号的相位延迟,因此电缆中的电感必须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电容:射频电缆中的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会产生电场,产生电容,其单位为法拉/米(F/m)。

电缆的电容会导致信号的频率响应和波形扭曲。

2.物理参数:- 外径:射频电缆的外径通常用毫米(mm)来表示,它反映了电缆的几何尺寸。

外径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电缆的弯曲半径和机械强度等特性。

-绝缘体:射频电缆的绝缘体通常由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制成。

绝缘体的性能和质量对于电缆的电气特性以及信号传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屏蔽:为了抑制电磁干扰和减小信号的串扰,射频电缆在绝缘体外通常还有一层金属屏蔽,如铜箔屏蔽或网状铜屏蔽。

3.传输参数:-带宽:射频电缆的带宽指的是电缆能够传输的最高频率范围,通常用兆赫兹(MHz)或千兆赫兹(GHz)来表示。

带宽决定了电缆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和信号质量。

-驻波比:驻波比是衡量信号反射的程度,它可以通过电缆的特性阻抗和负载阻抗之间的比值来计算。

较小的驻波比表示较好的信号匹配和传输质量。

-损耗:射频电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通常以分贝/米(dB/m)来表示。

损耗与电缆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密切相关,较小的损耗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

为了提高射频电缆的性能,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参数。

不同型号的电缆在电气参数、物理参数和传输参数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射频电缆。

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解读

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解读
夹持式是推出最早的电缆装接方法,其内导体 焊接,外导体由连接器夹紧机构将电缆屏蔽层夹紧。 这种方式优点是可折卸,缺点是结构复杂,且夹持 部位机械强度受制于很多方面因素,易发生电缆的 挤压变形和夹持机构超力矩失效,尤其是对较细的
电缆,装接后组件电性能一致性差。目前,该方法 仅用于较粗的大功率传输电缆组件中。
象的发生。压接过程最好一次成功,多次压接反 而容易造成电缆保持力不足或松脱。 5、测试
电缆组件装接完成后至少应做以下测试: a、内导体阻值:整根组件的内导体电阻值应 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过大的偏差说明电缆 组件内导体装接有问题或是电缆芯线本身有问题。 b、绝缘电阻; c、介质耐压。 除此之外要对组件的损耗及电压驻波比进行 抽样测量。
单位性电缆:也称软电缆,最常用的射频同轴电
缆品种,具有多种尺寸规格,易于布线, 使用方便。其中包括:
聚乙烯同轴电缆(单、双屏蔽层) 聚四氟乙烯同轴电缆(单、双屏蔽层) 物理发泡低损耗电缆 高发泡包绕介质稳相电缆…… 半柔性电缆:外导体编织层中浸润锡合金材料 而形成的电缆品种,电性能优越,介于软 电缆和半刚性电缆之间。 半刚性电缆:外导体为铜管或铝管,弯曲性能 差但弯曲后易于定型,电性能优越。
4、外导体的装接 焊好内导体的电缆在装接外导体前应将热缩管、
线夹等需要装入的零件套在电缆上(一头装好的电 缆组件在装另一头时尤其要注意),然后将电缆推 入连接器壳体,直至内导体到位。
将线夹推到位后,要进行一次测试,检验其导 通、耐压、绝缘性能,以免压接后发现问题而造成 报废。
压线夹之前一定要检查一下压接钳口尺寸是否 符合要求,使用气动或手动冲床的应检查上下模合 模是否准确到位,使用压接钳的应检查压接钳脱开 点压接力是否达到要求,以免出现压不紧或压偏现

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

射频同轴电缆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

2、装配前准备工作
装配开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详细消化 电缆组件图上的各项要求,并核对装配计划单与 相配的射频连接器、半刚或半柔性电缆是否符合 电缆组件图要求,同时按图纸上的要求确定相应 剥线夹具、电缆弯曲夹具、电缆装配夹具以及准 备好电铬铁、焊丝、焊剂、洒精棉球等工量夹具。
3、半刚、半柔性电缆长度的确定及剥线 首先,电缆组件的长度的确定供需双方在合同
4、半刚、半柔性电缆的弯曲 半刚、半柔性电缆本身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容易弯折成一定的形状,以达到特定整机结构的 要求,这是此类电缆的一大特色。对不同直径的 电缆,有不同的最小弯曲半径,我们加工打弯时 不应使弯曲半径小于规定值,以免对电缆造成损 伤。
打弯时不能用手去直接弯折,而应该采用专 门的弯曲工具,以免使弯曲部分严重变形。弯曲 工具及使用方法可参考富士达公司产品手册最后 一部分。
绝缘电阻:考核绝缘介质材料特性的一项电 性能指标。
功率容量:与电缆机械尺寸有关的一项电性 能指标。
相位温度系数:特定频率下单位长度电缆在 单位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相位漂移的PPm值。 3、电缆主要机械性能指标
最小弯曲半径:射频同轴电缆在使用时允许 弯折的最小半径值。过份弯折将造成电 缆损伤,导至电缆性能下降。
刚性电缆:也称硬电缆,最用于微波测试系统 中,做为测试标准元件,一般以空气为绝 缘介质,没有多少工程使用价值。
波纹铜管电缆:外导体为螺旋状或环状波纹铜 管,较易弯曲,一般尺寸较大,损耗低、 功率容量大、电性能优越,常用于天馈系 统中。
5、关于稳相电缆 稳相电缆应具备以下特性: 1)机械相位稳定性:射频同轴电缆以不小于最
我们常用的电缆有如下几种:半刚性电缆、半 柔性电缆、柔软电缆、大功率波纹馈线等,大功率波纹 馈线组件的装接大部分是在现场操作,且批量很小,这 里就不讲了,下面谈一谈半刚、半柔性电缆组件和柔软 电缆组件的装接。

射频电缆概述

射频电缆概述

射频电缆概述射频电缆组件的正确选择除了频率范围,驻波比,插入损耗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电缆的机械特性,使用环境和应用要求,另外,成本也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因素。

在本文中,详细讨论了射频电缆的各种指标和性能,了解电缆的性能对于选择一条最佳的射频电缆组件是十分有益的。

射频电缆组件的基本选择原则射频同轴电缆是用于传输射频和微波信号能量的。

它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其电长度是物理长度和传输速度的函数,这一点和低频电路有着本质的区别。

射频同轴电缆大致可分为半刚和半柔电缆、柔性编织电缆和物理发泡电缆等几大类,不同的应用场合应选择不同类型的电缆。

半刚和半柔电缆一般用于设备内部的互联;在测试和测量领域,应采用柔性电缆;发泡电缆常用于基站天馈系统。

半刚性电缆顾名思义,这种电缆不容易被轻易弯曲成型,其外导体是采用铝管或者铜管制成,其射频泄漏非常小(小于-120dB),在系统中造成的信号串扰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电缆的无源互调特性也是非常理想的。

如果要弯曲到某种形状,需要专用的成型机或者手工的模具来完成。

如此麻烦的加工工艺换来的是非常稳定的性能,半刚性电缆采用固态的聚四氟乙烯材料作为填充介质,这种材料具有非常稳定的温度特性,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非常良好的相位稳定性。

半刚性电缆的成本高于半柔性电缆,大量应用于各种射频和微波系统中。

图1. 半刚性电缆半柔性电缆半柔性电缆是半刚性电缆的替代品,这种电缆的性能指标接近于半刚性电缆,而且可以手工成型。

但是其稳定性比半刚性电缆略差些,由于其可以很容易的成型,同样的也容易变形,尤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

图2. 半柔性电缆柔性编织电缆柔性电缆是一种“测试级”的电缆。

相对于半刚性和半柔性的电缆,柔性电缆的成本十分昂贵,这是因为柔性电缆在设计时要顾及的因素更多。

柔性电缆要易于多次弯曲而且还能保持性能,这是作为测试电缆的最基本要求。

柔软和良好的电指标是一对矛盾,也是导致造价昂贵的主要原因。

柔性射频电缆组件的选择要同时考虑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有些的相互矛盾的,如单股内导体的同轴电缆比多股的具有更低的插入损耗和弯曲时的幅度稳定性,但是相位稳定性能就不如后者。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解析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解析

射频电缆的参数理论第一节 特性阻抗特性阻抗是选用电缆的首先要考虑的参数,它是电缆本身的参数,它取决于导体的直径以及绝缘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

特性阻抗对于电缆的使用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选择射频电缆作为发射天线馈线时,其特性阻抗应尽可能和天线的阻抗一致,否则会在电缆和天线的连接处造成信号反射,使得天线得到的功率减少,电缆的传输效率也会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反射的存在会使电缆沿线出现驻波,有些地方会出现电压和电流的过载,从而造成电缆的热击穿或热损伤而影响电缆的正常运行。

电缆内部反射的存在,还会造成传输信号的畸变,使传输信号出现重影,严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为了便于使用,射频电缆的阻抗已经标准化了。

因此在选用电缆时应尽可能选用标准阻抗值。

对于射频同轴电缆有以下三中标准阻抗: 50±2ohm 推荐使用于射频及微波,用于测试仪表以及同轴-波导转换器等;75±3ohm 用于视频或者脉冲数据传输,用于大长度例如CA TV 电缆传输系统;100±5ohm 用于低电容电缆以及其它特种电缆。

以下是同轴电缆特性阻抗计算的各种公式。

§1.1同轴电缆阻抗公式根据传输理论,特性阻抗公式为:Zc =)/()(C j G L j R ωω++式中,R 、L 、G 、C 、代表该传输线的一次参数,而ω=2πf 代表信号的角频率。

对于射频同轴电缆传输高频信号,通常都有R <<ωL ,G <<ωC ,此时特性阻抗公式可以简化为:Zc =CL/=60•ln(D/d)/ε=138•l g(D/d)/ε(ohm)式中,D为外导体内直径(mm)d为内导体外直径(mm)ε为绝缘相对介电常数表1给出了常用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

表1常用介质材料的特性§1.2皱纹外导体同轴电缆阻抗公式皱纹外导体已经获得广泛应用,阻抗尚无标准的方法计算,可以利用电容电感参考方法进行计算。

测量出L和C后可以计算阻抗:Zc =CL/§1.4特性阻抗与电容的关系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与电容有如下简单的关系,即Zc=104/3·ε/ C式中,C为电缆电容(pF/m)第二节电容电容是射频电缆的一个重要参数,同轴电缆的电容按照下式计算:C=1000ε/(18lnD/d)=24.13ε/(lgD/d)(pF/m)第三节衰减衰减是射频电缆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反映了电磁能量沿电缆传输时的损耗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射频电缆的各种指标和性能
射频电缆组件的正确选择除了频率范围,驻波比,插入损耗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电缆的机械特性,使用环境和应用要求,另外,成本也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因素。

在本文中,详细讨论了射频电缆的各种指标和性能,了解电缆的性能对于选择最佳的射频电缆组件是十分有益的。

射频同轴电缆是用于传输射频和微波信号能量的。

它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其电长度是物理长度和传输速度的函数,这一点和低频电路有着本质的区别。

射频同轴电缆分为半刚,半柔和柔性电缆三种,不同的应用场合应选择不同类型的电缆。

半刚和半柔电缆一般用于设备内部的互联;而在测试和测量领域,应采用柔性电缆。

半刚性电缆
顾名思义,这种电缆不容易被轻易弯曲成型,其外导体是采用铝管或者铜管制成的,其射频泄露非常小(<-120dB),在系统中造成的信号串扰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电缆的无源互调特性也是非常理想的。

如果要弯曲到某种形状,需要专用的成型机或者手工的磨具来完成。

如此麻烦的加工工艺换来的是非常稳定的性能,半刚性电缆采用固态聚四氟乙烯材料作为填充介质,这种材料具有非常稳定的温度特性,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非常良好的相位稳定性。

半刚性电缆的成本高于半柔性电缆,大量应用于各种射频和微波系统中。

半柔性电缆
半柔性电缆是半刚性电缆的替代品,这种电缆的性能指标接近于半刚性电缆,而且可以手工成型。

但是其稳定性比半刚性电缆略差些,由于其可以很容易的成型,同样的也容易变形,尤其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

柔性(编织)电缆
柔性电缆是一种"测试级"的电缆。

相对于半刚性和半柔性的电缆,柔性电缆的成本十分昂贵,这是因为柔性电缆在设计时要顾及的因素更多。

柔性电缆要易于多次弯曲而且还能保持性能,这是作为测试电缆的最基本要求。

柔软和良好的电指标是一对矛盾,也是导致造价昂贵的主要原因。

柔性射频电缆组件的选择要同时考虑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有些的相互矛盾的,如单股内导体的同轴电缆要比多股的具有更低的插入损耗和弯曲时的幅度稳定性,但是相位稳定性能就不如后者。

所以一条电缆组件的选择,除了频率范围,驻波比,插入损耗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电缆的机械特性,使用环境和应用要求,另外,成本也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因素。

特性阻抗
射频同轴电缆由导体,介质,外导体和护套组成。

"特性阻抗"是射频电缆,接头和射频电缆组件中最常提到的指标。

最大功率传输,最小信号反射都取决于电缆的特性阻抗和系统中其它部件的匹配。

如果阻抗完全匹配,则电缆的损耗只有传输线的衰减,而不存在反射损耗。

电缆的特性阻抗(Zo)与其内外导体的尺寸
之比有关。

由于射频能量传输的"趋肤效应",与阻抗相关的重要尺寸是电缆内导体的外径(d)和外导体的内径(D):Zo(Ω)=(138/√ε)x(logD/d)绝大部分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射频电缆的特性阻抗是50Ω;在广播电视中则用到75Ω的电缆。

驻波比(VSWR)/回波损耗
在射频和微波系统中,最大功率传输和最小信号反射取决于射频电缆的特性阻抗和系统中其它部件的匹配。

射频电缆的阻抗变化将会引起信号的反射,这种反射会导致入射波能量的损失。

反射的大小可以用电压驻波比(VSWR)来表达,其定义是入射和反射电压之比。

VSWR的计算公式如下:VSWR=(1+√Pr/Pi)/(1-√Pr/Pi)其中Pr为反射功率,Pi为入射功率。

VSWR越小,说明电缆生产的一致性越好。

VSWR的等效参数是反射系数或回波损耗。

典型的微波电缆组件的VSWR在1.1~1.5之间,换算成回波损耗为26.4~14dB,即入射功率的传输效率为99.8%~96%。

匹配效率的含义是,如果输入功率为100W,在VSWR 为1.33时,输出功率为98W,即2W被反射回来。

衰减(插入损耗)
电缆的衰减是表示电缆有效的传送射频信号的能力,它由介质损耗、导体(铜)损耗和辐射损耗三部分组成。

大部分的损耗转换为热能。

导体的尺寸越大,损耗越小;而频率越高,则介质损耗越大。

因为导体损耗随频率的增加呈平方根的关系,而介质损耗随频率的增加呈线性关系,所以在总损耗中,介质损耗的比例更大。

另外,温度的增加会使导体电阻和介质功率因素的增加,因此也会导致损耗的增加。

对于测试电缆组件,其总的插入损耗是接头损耗、电缆损耗和失配损耗的总和。

在测试电缆组件的使用中,不正确的操作也会产生额外的损耗。

例如,对于编织电缆,弯曲也会增加其损耗。

每种电缆都有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

在选择电缆组件时,应先确定系统最高频率时可接受的损耗值,然后再根据这个损耗值来选择尺寸最小的电缆。

平均功率容量
平均功率容量是指电缆消耗由电阻和介质损耗所产生的热能的能力。

在实际使用中,电缆的有效功率与VSWR、温度和高度有关:
有效功率=平均功率x驻波系数x温度系数x高度系数
在选择电缆时,应同时考虑以上因素。

传播速度
电缆的传播速度是指信号在电缆中传输的速度和光速的比值,和介质的介电常数的根号呈反比关系:Vp=(1/√ε)x100由上式可见介电常数(ε)越小,则传播速度越接近光速,所以低密度介质的电缆其插入损耗更低。

弯曲时的相位稳定性
弯曲-相位稳定性是衡量电缆在弯曲时的相位变化。

在使用过程中的弯曲将会影响到插入相位。

减少弯曲半径或增加弯曲角度都会增加相位的变化。

同样,弯曲次数的增加也会导致相位变化的增加。

而增加电缆直径/弯曲直径之比则会减少相位的变化。

相位变化和频率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低密度介质电缆的相位稳定性会明显优于实心介质电缆,多股内导体的电缆的相位稳定性优于单股内导体的电缆。

电缆的无源互调失真
电缆的无源互调失真是由其内部的非线性因素引起的。

在一个理想的线性系统中,输出信号的特性与输入信号是完全一致的;而在非线性系统中,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相比会产生幅度失真。

如果有二个或更多的信号同时输入一个非线性系统,由于互调失真的存在,将会在其输出端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工程师们最关心的是三阶互调产物
(2f1-f2或2f2-f1),因为这些无用的频率分量往往会落入接收频段从而对接收机产生干扰。

同轴电缆组件通常被视为线性器件。

但是,纯线性器件是不存在的。

在接头和电缆之间总有些非线性因素存在,这些非线性因素通常是由表面氧化层或者接触不良所造成的。

以下的通用设计原则可以尽量减少无源互调失真:
*在设备中,尽量用半刚电缆或半柔电缆代替柔性电缆
*用单股内导体电缆
*用表面平滑的高质量接头
*采用足够厚度和均匀镀层的接头
*采用尺寸尽可能大的接头(如Din7/16的互调特性优于N,而N则优于SMA)
*保证接头之间的良好接触
*使用非磁性材料的接头(如钢和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