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南方地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审批人
审批意见
课 题
其次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学问与技能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课堂小结
让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作业布置必做Fra bibliotek地理填充图选做
板书设计
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的范围
课后小记
【南方地区的范围】
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用板画形式表述)主要地形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同时说明江南和南方的异同)
【合作探究】
供应应同学有关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4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要求将同学分成4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分别从4组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概括出这4个地区的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具体要求见学案),并选出一个代表具体阐述本组的观点,在此其间,老师巡回指导。(个别同学力量的熬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开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学习氛围,同时也培育同学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力量以及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力量,这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力量)
我们感受到的南方地区始终是一个温馨、富有的地方,然而南方地区也有其粗暴的一面。引入南方雪灾视频图片和材料,请同学思考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峻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为什么湖南省受灾比较严峻,而四川盆地相对影响却较小呢?面对灾难的发生,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激发同学探究问题的爱好。

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对中国地理的进一步细化,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的多样性。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对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具体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图表,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图片、图表等相关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然后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你能发现哪些地理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图表,呈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两地之间的差异。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设计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设计设计

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2)知道并能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猜词游戏,学生回顾南北方差异,查缺补漏,为本堂复习课做好准备;(2)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差异;(3)通过对南北方景观图进行分类,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2)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对比归纳法教学过程衣、食、住、行等图片分类: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按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它们进行分类。

表格小结: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土地类型传统民居传统运输完成相关问题;同时对图片进行分类,同学间相互介绍图片内容,说出划分理由;学生展示,一个小组作为代表上台贴图,另一个小组上台纠正,并向同学们介绍相关图片;全体学生看表格总结南北方的自然差异。

通过图片分类,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做到地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小结以表格形式呈现,更加直观。

板书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高度概括,线索清晰,学生一目了然练习1、会考链接读“我国南、北方地区景观示意图”,完成:(1)在下图中,甲图反映的是地区的景观,乙图反映的是地区景观。

(2)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雨雪冰冻天气,对该区域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根据历年会考题整合出一个综合题,考查本节课所学的各个知识点,(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2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15) .doc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2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15) .doc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1、掌握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状况。

2、了解南北方地区的工农业差异,分析产生的原因。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2、难点: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三、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五、教学过程:(一)、北方地区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课前热身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辖的省级行政单位,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文字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双边活动师生互动一在图上,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秦岭、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互动1根据教材的内容,请归纳出北方地区农业、工业、资源分布的情况。

生答。

教师归纳,出示表格北方地区农业产区历史名城主要作物温带水果工业基地工业中心主要资源互动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生答:植树种草、建筑梯田。

在图上标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开滦、峰峰煤矿;鸡西、鹤岗煤矿。

4、达标反馈(1)东北三宝是指(人参、貂皮、鹿茸)。

(2)中国第一大油田是(大庆油田)。

(3)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4)素有黑土之称的是(东北)平原。

(二)、南方地区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阅读教材内容,整体感知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师生互动1在图中4-12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深圳、珠海、厦门、上海、广州、宁波、湛江、北海等开放城市。

互动2阅读教材83-86内容,归纳南方地区的经济、物产、资源、教师归纳南方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_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_

第二节《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秦岭—淮河的两侧,二者的各种特点都有明显的对比性。

可在北方地区的基础上分析南方地区。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盆地、平原、丘陵、高原、山脉、岛屿、河湖的分布。

(3)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知道主要的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过程与方法:(1)读图知道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知道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及水能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四、教学难点1、学会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学习利用比较法,比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

六、教学课时: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相关图片影像资料。

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有关南方景象的视频,请同学们欣赏。

提问:影像中给你深刻的景观有哪些?展示图片:影像中突出的景观图片,位于四大区域哪个区域中?【讲授新课】一、南方地区的概况分组讨论探究:结合教材地图,分组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海峡、岛屿、半岛,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说出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3、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本区地跨中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找出其界线,说界线以东、以西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小组汇报,教师强调重点:范围: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临黄海、东海、南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是湘教版地理八下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风情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我国南北差异,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理分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具体特点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区域差异,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差异。

2.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法,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特点,理解区域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对比法:通过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风情等方面,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南北差异。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区域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地区的PPT、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提前布置学生预习。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北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人文风情等方面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模式,以便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确保实验操作区的安全,避免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
5. 网络资源:提前检查网络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资源。收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在线地理教学资源,如地理知识讲解视频、在线地图、地理学习网站等,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1. 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
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差异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4. 我国地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地域差异的特点和原因,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影响产生困惑,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此外,他们可能对地理数据和图表的解读能力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如何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的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材。此外,准备相关的地方志、地理杂志等拓展阅读材料,以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地域差异。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收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的照片和图表,以及相关的地理视频资料。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教案设计

地理湘教版新版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教案设计一、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1、出示图片:北方地区,说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2、出示图片:北方地区,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并组织学生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二、北方地区地形特点3、出示图片:北方地区,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哪几级阶梯?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判断理由。

4、出示组图: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同是平原地形,但是地貌形态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三、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5、出示图片: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中国降水量分布图,组织学生回答: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

并引导学生说出本区的气候特点。

四、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6、阅读课本第7页,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找出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农业区和林区、耕地类型、熟制、主要农作物、主要水果、地方特产等。

(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幻灯片)7、课本8页活动1: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玲玲和贝贝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他们的看法有道理吗?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五、北方地区的能源和工业8、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资源比较丰富,出示图片展示几种矿产及其产地。

9、课本8页阅读: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10、组织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工业区和工业中心;随后,读北方地区示意图,(1)说一说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在位置上有何相似性。

(2)说出通过郑州、西安、兰州的铁路干线名称。

六、北方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12、出示北方地区的著名古都名称,并组织学生说出知道的旅游资源。

北方地区的特点的要点提纲,根据提纲回忆相应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 课时(第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 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 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1. 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淮河线以北。

主要的半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 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

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气候: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二)农业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 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 (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

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

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贝贝:农业以旱作为主,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广,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

玲玲:这里的水资源明显不足,盛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关于华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玲玲和贝贝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你觉得有道理吗?(学生判断回答)明确:贝贝说华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棉花、玉米、甜菜等,其中春小麦是错误的。

北方地区以古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玲玲说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是错误的,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归纳总结:提问:北方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

找出北方地区大型的煤矿: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河北的开滦、峰峰;山西的大同、阳泉和西山。

明确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找出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辽宁的鞍山和本溪,河北的迁安和武安。

提问:北方地区有哪些工业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几个?(学生回答)明确:北方地区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活动3:北方地区一些城市实施对老旧楼房贴保温层、改造供热管网、淘汰小锅炉、推广节能门窗等“暖房子”改造工程。

1. 北方地区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是否具有重要意义?2. 为什么说“暖房子”改造工程能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 有重要意义,因为北方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实施“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让老百姓住得温暖。

2.“暖房子”改造工程可以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故可推动当地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北方地区(四)旅游资源提问: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这里又有哪些人文旅游资源呢?(学生回答)明确:北京、西安、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

北京的故宫、天坛;西安的大雁塔、秦陵兵马俑;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封的开封府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概况、农业、矿产资源和工业基地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同一地区其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四、课堂练习1.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秦岭--- 淮河线)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 ),人口约占全国的(40%)。

2.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是本地区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重要的林区。

3. 北方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因气候关系,长城以北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长城以南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带水果,如苹果、梨、桃、柿等。

4. 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目前(北方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产区。

(山西省)是中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5.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长期是中国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为著名古都,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地形地势特征及分布、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对北方地区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但对于北方的农业生产及其特征特征,学生可能会有些困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予以简单明白的启示,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达到课堂的学习效果。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了解我国南方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分布,并分析其临海分布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

(3)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了解我国南方的有色金属的主要矿产地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共2 课时,第2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几幅图片:福建茶园、桂林山水、云贵喀斯特地形、江南水乡提问:刚才展示的这几幅图都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回答:南方地区)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南方地区看看吧!二、新课学习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展示南方地区图,指导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明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

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川、云、渝、贵、鄂、湘、桂、粤、皖、赣、苏、浙、沪、闽、台、琼等。

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地跨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说出界线的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

明确:横断山脉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东侧为云贵高原;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此可见,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图片展示南方地区的各种地形类型:横断山区的峡谷、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南丘陵播放视频:都江堰与“天府之国”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提问:南方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南方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年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上,集中在夏秋季节,雨季从南向北变短。

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武汉和广州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展示南方地区河流、湖泊分布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长江及其支流汉江、赣江、湘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可见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水乡”之称。

展示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活动1:提问:南方地区中西部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指导学生再一次找到横断山脉和巫山横断山脉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在阶梯的交界处,水位落差大;再加上这里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

拓展延伸:西电东送提问:西电东送分为哪三条线路?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北部通道: 将黄河上游的电能输送到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 将金沙江干支流和三峡的电能输送到华东地区南部通道: 将澜沧江和珠江上游的电能输送到广东。

意义:1. 缓解东部电荒;2. 缓解东部环境压力;3. 增加经济发展点,创造利润;4. 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南方地区(二)农业讲解:耕地类型:水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本区特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