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说明文的答题模板

说明文的答题模板

说明文的答题模板
一、概述部分:
1.文章介绍。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
2.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等。

3.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等几部分。

二、文中解释说明部分:
1.第一部分……
2.第二部分……
3.第三部分……
4.第四部分……
三、文中实例说明部分:
1.实例1。

举个例子,……
2.实例2。

再比如,……
四、对比说明部分:
1.相同之处。

和……一样,……
2.不同之处。

不同于……,……
3.对比特点。

与其相比,……。

五、总结归纳部分:
1.审视全文。

总体而言,本文介绍了……
2.重申主题。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
3.展望未来。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文介绍的内容将更加……。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明文答题模板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明文答题模板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明文答题模板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类(共4题)题目1:解析:1. 首先从文中寻找关键语句。

- 文中提到“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总体特征。

-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等,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且结构坚固耐用,有许多独特的设计。

- 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也体现了结构坚固等特征。

2. 综合起来,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为: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形式多样(有单拱、联拱等多种形式且有独特设计,如赵州桥的肩拱等)。

题目2:解析:1. 文中明确指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2. 然后围绕这个总特征,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 在布局方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讲究自然之趣。

- 在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上,“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在花草树木的映衬上,“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在近景远景的层次上,“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考点十二 - 明确说明顺序和结构 答题模板及模板示例

考点十二 - 明确说明顺序和结构   答题模板及模板示例

它,研究价值独特。它的心脏构造特殊,已出现了一些爬行类动物 的特征,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它体长1米左右,成体可达三四十 斤,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的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 时代的意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它,叫声奇特。1 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溪流里,若是听到婴儿的啼哭声,
那多半就是它在作怪了。 它,生活习性也很不一般。大鲵生活在清澈湍急的山涧溪流里,
模板揭秘
1.说明文的顺序及作用。 ①时间顺序。标志:朝代,表示时间的数字、年代等。作用:过程清晰, 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②空间顺序。标志:表示方位的词语,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 南北中等。作用: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 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③逻辑顺序。标志:常用表示因果、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 以”“首先……其次”“先”“后”“然后”“最后”。作用:可以把 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能让读者 对……过程(流程)了解得更清楚。
________。以食为天的人们早就知道大鲵,其肉中含有17种氨基 酸, 包括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自古被视为食用珍品。不仅如此,它还是一
1
种传统的名贵药材,在历代医书中多有记载。现代临床观察和近十年来的 研究表明,大鲵体内含有丰富的金属硫蛋白,能清除人体内自由基和过量 重金属离子,有预防重金属中 毒,延缓衰老的作用。
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点拨】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说明使用 的是引用的说明方法。 文章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这一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 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答案】多次引用农谚说明了小满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 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说明文常考题型的答题模板

说明文常考题型的答题模板

1说明文的对象?(看标题)
说明对象的特点?(看首段、首句、中心句、概括)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不能只答术语,应该结合文章内容)
3、说明方法(10种说明方法-)
4、说明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A这个词语的意思?赏析表达效果?
答:1、本义2、语境义(结合上下文)3、作用(说明。

特点)
B这个词语能否删除/换为某某?
答:1、观点2、本义3、语境义(结合上下文)4、若删除/换为变成。

,这与实际不符,过于绝对化。

5、“。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修辞方法的使用/表达方式的使用
5、说明文标题的好处?
答:1、点明了说明对象------- 2、交代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表明态度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6、说明文首段或尾段的作用?
答:1、概括内容(结合上下文)2、作用:首段---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兴趣。

尾段补充说明,体现说明文的严谨性。

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模板

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模板

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模板甲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文说明文答题模板
一.一阅读理解阶段
一.一.一通读全文
一.一.二明确文章中心思想
一.一.三理解段落大意
一.二分析结构阶段
一.二.一确定文章结构
一.二.二识别论点与论据
一.二.三分析逻辑关系
一.三关键词句解析
一.三.一找出关键词汇
一.三.二解释难句含义
一.三.三分析修辞手法
一.四归纳总结
一.四.一总结段落主旨一.四.二提炼作者观点一.四.三归纳文章核心一.五应用技巧
一.五.一结合背景知识一.五.二运用推理分析一.五.三联系实际生活一.六组织答案
一.六.一列出要点提纲一.六.二按照顺序书写一.六.三注意语言表达一.七自我检查
一.七.一审核答案完整性一.七.二核查语法正确性一.七.三确认逻辑连贯性一.八复习巩固
一.八.一复习常见题型
一.八.二积累词汇与表达
一.八.三反思错误原因
一.九提升策略
一.九.一增强阅读量
一.九.二加强练习频率
一.九.三学会总结方法
一.十注意事项
一.十.一注意时间管理
一.十.二保持冷静心态
一.十.三善于利用图表
此模板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从阅读理解到组织答案再到自我检查每个环节都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通过反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答题效率与质量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议论文、说明文答题模式

议论文、说明文答题模式

说明文一、说明方法以及作用是什么?1、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更有说服力。

2、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的……特点,更有说服力。

3、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4、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

二、说明文中某一词能否去掉?1、不能;2、解释词语意思,表示限制、修饰、程度;3、代入句中,说出句子意思;4、如果去掉,句子意思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实际不符(不符合文意);5、使用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1、引出说明对象;2、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引用诗词,增添文学色彩和诗情画意;4、设问、反问,设置悬念,引人思考;5、引出下文。

四、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观点(论点),接着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然后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五、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先答三大类中的某一种,再答其中的小类】议论文六、论证方法以及作用?1、举例论证,举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2、对比论证,将……与……对比,突出强调论证了……,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3、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格言、数据,论证了……,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加文学氛围,增强趣味性、可读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针对引用诗词)4、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根据分值查找论证方法,一点一份,4分应该两点,如果实在找不出,则答道理论证,增强说服力。

七、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1、引出论点或论题;2、作为论据,论证中心论点;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4、增强论述趣味性。

八、议论文中某段能否去掉?1、不能;2、找到本段位置,本段具体写了……;3、承上启下,既是对上文论证内容的补充,又开启了下文要论证的内容;4、是论述更全面、更充分,使结构更严谨。

说明文答题模板带例子

说明文答题模板带例子
说明文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说明文常见题型
1.说明对象及特征(必写);2.说明顺序的判断;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 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5.说明文段落作用6.综合素质考察(启示、意义) 7.选择:请选择出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或意思相符的一项。 答题注意(还原到相关段落或句子认真阅读,仔细找出细微差距,注意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如“一般、个 别、很难、大约”等。) 一、段落作用 ★1、题目作用:①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点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③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④从修 辞入手。一般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作用是生动形象。 ★2、首段作用:(重点)考察方式: ①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②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③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④第一段以..为开头有什么作用?⑤文章开篇介绍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板: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②、照应题目;③、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是..,说明这个对象的…特 征④、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3、中间段作用:具体说明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增强上下文的关联性和前后逻辑关系。 ★4、尾段作用: ①总结全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③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意义和功用;④引人深思。(反问或疑问或省略号时)
《中国墨》
●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 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 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 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 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 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 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说明文的答题格式

说明文的答题格式

说明文的答题格式说明文答题格式如下: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答题模板:通过举了……的例子,说明了……的……特征。

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作比较: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联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答题模板:把……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效果。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地说明。

答题模板: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4、摹状貌: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

答题模板: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激发读者兴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5、画图表:指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

答题模板:更具体直观地说明了……,让读者更一目了然。

6、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答题模板:准确/科学地说明了……的……特征。

7、下定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概念。

答题模板:简洁科学地阐述了……的含义,让读者对……有了深刻、本质的认识。

8、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答题模板: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

答题模板: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10、引资料:引用典故、文献、名言警句、古诗词、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歌谣、故事、新闻等;具体数字、刊物、书籍等进行说明。

答题模板:引用具体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趣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语言(答题模板)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早已、一直、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很、尤其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屡次”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1.“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大多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一定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1.说一说“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一句中的“适当”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不能删去。

因为“适当”起限制作用,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雾时,户外活动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删掉后成了完全停止,与实际不符。

“适当”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如果问“适当”的表达效果?答:“适当”起限制作用。

意思是一定的程度,表明有雾时,户外活动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一限制。

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二、关系罗列(一)、一般与特殊“通常”、“往往”、“一般”等强调一般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

“在------之下”、“只有------才”强调特殊情况。

(二)、全部与部分“所有的”强调全部,表示没有例外。

“大部分”、“几乎”表明并非全部,也有例外(三)、主要和次要“主要”、“次要”;“其次”、“再次”(四)、精确与模糊“大约”、“左右”、“约”、“上下”、“可能”:大概、不确定,表示一种猜测、估计。

(五)、限制与形容1、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之一。

“最”分别针对“早”、“多”作程度限制。

2、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惊人”突出了其地位影响。

(六)、依据与论断“据推算”、“在当时”:限制时间、条件。

例如:1、“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2、“从大量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第一种题型:句子中加点词有何作用?1、答题模式讲解:1先配合实际语境说说加点词意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2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解析。

(试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自从鹭鸟在这片林子栖息后,林子里的毒蛇、飞虫几近..绝迹,村里六畜兴旺。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说明毒蛇、飞虫差不多被吃光,但没有绝迹,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可能..是现在环境的恶化以及一些人为的捕杀,这两年来鹭鸟越来越少了。

“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鹭鸟数量减少的原因,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试说说“(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加点词有何作用?“在当时”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定,只说明了赵州桥的的桥拱在当时是最长的,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二)第二种题型: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答题模式讲解:不能,因为加点词表示……意思(起修饰或限制作用)放在语言环境中解说,如删去句意变成……意思,与事实(或原意)不符。

用上加点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2、例题展示。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1不能;2因为“可能”是估计、推测的意思,“最早”在时间上加以限制,它们是对旅人桥的最早出现的情况进行推测,但并不是绝对的,若删去,就肯定旅人桥是第一个出现的,不符合实际,“可能”和“最早”,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1不能;2因为“独立”说明了不依靠其他拱圈也能自立,表明就算其中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若删去,就表明如果一道坏了,必然会影响其他各道,不符合实际,“独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

——《向沙漠进军》(1)不能;(2)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它表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他方面的手段或方法,若删去,就变成水是征服沙漠唯一的方法,不符合实际,“最主要”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第三种题型: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答题技巧:“……”这个词表示……意思(起修饰或限制作用),这句表示……(结合句意)的意思,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四)第四种题型:能否将句中加点词替换为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

1、答题模式讲解:1不可以;(2)因为原词表达……意思,换了就变成……意思,与不符合实际,“××”(加点词)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例题展示。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中的加点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答:(1)不能;(2)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牛刀小试。

1)“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1)不能。

(2)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平实与生动语言.三、赏析平实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一)两者的概念。

1、所谓“平实”,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能等加以解说,不必加修饰或描写,只需明白如话地写出来即可。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平实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平实。

)2、所谓“生动”,就是借助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

(采用此类语言来写的说明文,叫“科学小品文”或“文学性的说明文”,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

)(二)两者在考试中的题型。

1、试举例比较分析第×段和第×段(或某一段中哪几句话)的语言特点。

(区分平实语言和生动语言的特点。

)2、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以全文(第×段)为例,分析该段的语言特点。

(此类题目是赏析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富有感染力。

)(1)修辞: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有气势,富有感染力。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准确、形象生动的动词、形容词)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议论抒情则可以准确地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议论、叙述经常配合使用。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某段)综合运用(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的表达方式,如……(具体的例子),使说明更准确、形象生动,突出全文(某段)的中心,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3)表现(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法、虚实结合法、衬托法、多觉感受法(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形色结合法等,既使说明语言形象生动,又可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充满了情趣和诗情画意。

(4)句式:长短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3、试题演示(A)尘埃就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尘粒。

这小小的幽灵是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的浮力,悄然而来,又无声地离去。

它来去匆匆,无孔不入。

(1)文章把尘埃说是“小小的幽灵”,反映了尘埃的什么特点?换成平实语言,怎么说?特点:细微而难以看见、捉摸;平实说明:尘埃非常细小,小得让人难以捉摸。

(2)以上文段有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三句分别反映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第一句:准确简明(简洁),第二、三句:形象生动。

(运用比喻、拟人)4、试题演示(B)“海之恋”入口广场后面是题为“渔港船歌”的休闲景区,景区设计成一个半月形的小港湾,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

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

景区里面停泊着从湛江各处渔港搜集来的各式各样的渔船,小的是仅能容两人的舢板,大的有几百吨的远洋拉网渔船。

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有的依靠在观光码头,正归航休憩;有的搁散在沙滩中,似等待涨潮时再度起航……明月当空的夜晚游园,坐在船上,无论是小憩还是畅饮,都自然的会生发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赞叹。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段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从表达方式看:第③段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既使说明显得形象鲜明,又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前者如“有的横在宽阔的草坪上,犹如在海中飘荡”,后者如“简直是一个天然的渔船文化实物展览馆。

展品之丰富,设计之巧妙,令人称绝”。

5、试题演示(C)近海吃海,蟹是少不了的海鲜。

湛江是美食天堂,更是吃蟹的天堂,每年九月十月,都是嗜蟹者最快乐的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