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感受法律的尊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感受法律,进而理解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法律现象,但对法律的认识还较肤浅,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本节课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法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基本的法律知识。
2.教学难点:法律的具体运用,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讨论卡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提供几个与法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基本知识。
3.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模拟法律过程,增强对法律运用的理解。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法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法律教学设计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蚌埠六中政治组何香第一课时走进法律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典型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3 、知识与能力(1)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约束控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规则的分类(2)法律的三大特征(3)法律的作用2、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三、新课导入:有些同学总认为生活中有太多的" 规矩" ,实在让我们" 烦恼" ,于是一位调皮的同学自编了一首" 顺口溜" 请欣赏快板表演《我好烦恼》,表演者:黄睿哲葛贤一早上上学带胸卡,晚上回家要按时。
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
课上不让睡小觉,课下不能胡乱跑。
自习课上不能叫,考场严禁带小抄。
做操必须排好队,打架斗殴更不许。
说话还要讲文明,办事还要讲诚信。
在家还要听父母,走路要看红绿灯。
一旦触犯国之法,失足便酿千古恨。
各种规矩数不清,使我天天不开心。
不开心呀不开心!师:感谢xxx 同学的精彩表演。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很多的" 规则" 约束着我们,如果少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法律在众多的规则中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走进法律》。
四、课堂情境、活动设置(一)我们身边的规则活动一:认识规则多媒体出示图片:①六中门口因胜利路改造造成的交通拥堵现象;②在交警指挥下井然有序的交通状况。
讨论:①前后两种不一样的现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②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为什么社会的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生:略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不然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那么规则是什么呢?生:略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准确,那么就请同学们擦亮我们的双眼,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吧。
八上道法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教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
《预防犯罪》教案
道路,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批判漫
的,是法治意识淡漠的表现。
犯罪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凶险的陷阱。
尽管法律规定到了一定年龄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就也不要紧。
我们做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案

总结收获
小学讨论交流后在书P2的对应图画旁边写出该情景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名称。
分享交流
学生补充填写法律在书上
把自己想知道的法律的内容、知识用关键词写在学
处、事事有法
律。
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时时、事事有法律。
3.学习到这,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对于法律,你想知道它的什么呢?(WhatIwanttoknow?)请写在W部分
③小结:道德也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人们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具有自觉性。而法律是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权威性。有些事情不仅是道德问题,同时还是法律问题。
联系。
学生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于联系,有些问题既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从而知道法律是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的。
What
I
1earned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把学习到的关于法律的用关键词写在1部分。
第
第一课时法律是什么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发现与法律有关的生活现象,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道德修养: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法治观念:通过探究,对比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异同,初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认识法律具有强制里和权威性。
健全人格: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责任意识:认识不同的社会规则,体会纪律、道德和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
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含2课时)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准备:1准备法律公益广告视频。
2.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你今年多大了?在你的成长中离不开谁的保护?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还有它也与我们的成长一路相伴,引出“法律”(板书)。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Q2.出示:法律是国家规定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准则。
(学生阅读)3.提问:对于法律,你有哪些认识?4.播放法治教育宣传广告,现在你又有哪些认识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的法律。
(学生观看宣传广告,并谈感受)5.揭示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法律1.过渡: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
2.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有机联系自己生活)早上,父母送我上学;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休息日,我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3.小组讨论:生活中这些事情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和法律的关系)4.指名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机法律。
5.提问:除了这些事情,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也是和法律有关的?(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经验进行交流)6.教师小结:这些活动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一单元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时 2-1 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到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知道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3、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4、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成员都要遵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国家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课本插图,法律案例等。
预习要求课前与爸爸妈妈交流交流,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哪些法律。
教学过程旁注一、导入新课1、暑假中,老师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小明爸爸妈妈离婚了,小明跟妈妈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爸爸每个月都会支付小明的生活费,可是爸爸再婚之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就不再支付小明的生活费了。
你们说小明的爸爸做的对吗?为什么?这时候小明又该怎么办呢?2、学生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出本课话题:是的,小明的爸爸做的是不对的,他没有对小明尽抚养的义务,违反了我国的法律。
这时候小明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生活中,如果有人侵犯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利用权法律来维护我们自身的权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法律方面的常识。
3、板书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二、法律是什么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关于法律你们知道些什么?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法律的知识。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法律的知识了解的还不真不少,法律在生活中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相伴,大家来看一看,下面的这些事情都与法律有关吗?2、教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图片上的内容,想一想这些活动和法律有哪些关系?预设:图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依据《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乘客对提供服务的承运人有权依据自己的损失要求承运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公开课)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本课是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一部分“法律是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
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要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生动形象感知生活中的法律,对法律的权威、强制力有一定了解。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本课针对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知道“法律”这个词,但他们感觉法律遥不可及。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有在违法乱纪之后オ会与法律发生联系,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惩治罪恶。
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缺少必要的法律常识与法律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初步系统地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及资料搜集能力,能借助书籍、网络开展课外的拓展活动,能有效拓宽教学的途径和时空。
当然,小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要认知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典型生动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得到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1.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
2.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从而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精】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 法律是什么( 教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1.1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可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可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3.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与法律相关的事例?连一连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
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隐私权、姓名权、选举权……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5.为什么要遵守交通法规?6.为什么不能伤害野生动物?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是亿万年生命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现代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很多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对野生动物的研究。
所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活动园:法律与纪律活动准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校规校纪。
活动目标:对比法律与纪律是否相同。
活动过程:1.法律与纪律有什么区别?阅读角:道德与法律阅读目标: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阅读思考:1.你怎样看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你能举一个道德与法律相互影响、融合的事例吗?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我们平时总说,与人和睦相处,不要以貌取人,说话柔和些,不要伤别人的自尊心等,这些都表现了对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