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编剧复习(故事)

合集下载

戏剧期末复习材料

戏剧期末复习材料

戏剧的定义及特征定义: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特征艺术的综合性:文学、表演、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综合。

高度的集中性:人物、矛盾、情节、场面的高度集中。

形象的直观性:人物、环境和情节发展等都是直观再现。

戏曲的定义及特征定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戏剧一般称为“戏曲”。

特征: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戏剧文学的定义:通称剧本,它规定了戏剧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和结构等,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话剧剧本与戏曲剧本的文本形式共同点:都有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不同点:话剧只有台词,戏曲是念白名词术语戏剧冲突:指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自身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概括的反映。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其表现形式有:对白、独白、旁白、内白、潜台词等。

曲、白、科:曲即曲词,也即今天的唱词;科是以剧本提示的形式标注动作表情;白即念白,也叫说白、道白、话白、白口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

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

第一章:《春草闯堂》莆仙戏简介原名兴化戏。

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及惠安、福清、永泰等邻县的兴化方言区;因宋时莆田、仙游隶兴化军,明、清时隶兴化府而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莆仙戏。

《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王少媛仙游县鲤声剧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古老剧种莆仙戏的主要艺术表演团体之一。

曾五次晋京演出《团圆之后》、《春草闯堂》、《新亭泪》、《鸭子丑小传》、《妈祖—林默娘》等剧目。

作者简介陈仁鉴(1913--1995),福建省仙游县人,代表作《团圆之后》、《春草闯堂》、《嵩口司》。

作品分析创作初衷根据莆仙戏传统剧目《邹雷霆》改编,1960年首演,1979年复排。

该剧共八场,锄奸、闯堂、坐轿、证婿、堂争、改书、送婿、认婿。

戏剧理论复习资料

戏剧理论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戏剧乃一剧之本”?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答:剧本是戏剧发生之后才有的产物,它是演出的一种记录本,或者只是戏剧排演的一句,剧本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导演成为戏剧的决定性因素,由剧作家的核心地位为导演所取代,说明剧本的一元性已经动摇,而进入多元化的舞台重构阶段,由此看来,以剧本作为戏剧的根本,即所谓的剧本乃一剧之本的观念虽然由来已久且广有影响,其实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戏剧观念。

2、分析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大多数戏剧都离不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行动通常都是在把握各种戏剧线索的的基础上来加以组织的,剧情发展也随着各种矛盾冲突的展开和解决走向终点②事实上,戏剧艺术并非在诞生之初就依赖于冲突,亚里士多德强调事件是悲剧六要素之一的时候。

并没有将头身尾这三段式划分原则明确归结为戏剧冲突,欧洲18世纪中期之前,无论是文艺复兴戏剧还是古典主义都没有明确地论述过冲突在戏剧中的作用。

③在戏剧形式上,荒诞派不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相互关系,不强调戏剧剧情的故事情节,不要求在舞台上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

3、戏剧情境的品类:①莎士比亚戏剧的情景设置,不注重环境,在情节环境中表现人物关系和情节背景②易仆生、契柯夫戏剧情景环境设置,注重人物关系和环境,但介绍简略。

③中国话剧的情景设置注重人物关系和环境,有极其细致的介绍如《龙须沟》④中国戏曲的情景设置以自报家门的形式介绍人物关系和人生境况。

4、冲突率:冲突不仅在戏剧中普遍存在,而且被视为戏剧表现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种所谓戏剧表现的“冲突率”,所谓冲突率就是指以冲突为核心的创作规律。

5、剧场—综合性艺术:剧场,原本是指戏剧的演出场所,是戏剧艺术得以体现的具体的物质载体,既包括演员的表演区,也包括观众的观赏区,剧场的意义是指舞台上下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既为表演艺术提供了直接展示的场所,也为戏剧作家提供了呈现人生感悟的机会,它既包括舞台设计、道具、灯光、音响、动作与服装等,更包括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关系。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戏剧课复习资料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戏剧课复习资料

四、“小剧场运动”与话剧的萧条
探索性话剧红火了一个时期后,很快趋于没落。为拯救话剧,戏剧界在 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股小剧场运动。
顾名思义,小剧场就是在小的剧场里演出话剧,强调演员与观众的直接 交流及观众的参与性,其目的就是让观众接受话剧。但是,由于小剧场 往往被当作试验性演出,艺术水平参差不齐,观众数量很少,所以影响 不大。 1982年北京人艺演出的《绝对信号》是小剧场运动出现的标志。后来, 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专门搞过小剧场戏剧展、戏剧节等活动。
三、1980年代前中期的“探索性话剧”创作
进入1980年代后,“话剧热”开始降温,话剧创作步入困境。 为探索话剧出路,话剧界掀起了一股探索热潮。
话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并互相影响。理论 上,受改革开放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戏剧理 论如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 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等开始 引起我国戏剧界的关注,冲击了自“五四”以来一直被视为 不可逾越的创作法典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 “再 现论”的戏剧观念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传统模式,为 戏剧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我国戏剧大师黄佐林在 1960年代提出的的“写意戏剧观”也被重新提起。实践上, 一些戏剧家身体力行地进行各种艺术探索,为戏剧创作提供 了新的经验。
京剧《白蛇传》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昆曲《十五贯》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
第二节
Hale Waihona Puke “领袖人物剧”和“社会问 题剧”
1、领袖人物剧 领袖人物剧是指“文革”结束后出现的一批在舞台上塑造无产 阶级革命家、领袖人物的剧作。这类剧作对于恢复现实主义话 剧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沙叶新《陈毅市长》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写于1980年,共十幕。 在这部剧作中,作者精心塑造了陈毅这个诙谐幽默、有强烈的 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 艺术上,“冰糖葫芦式”的艺术结构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人 称道。

编剧基础知识

编剧基础知识

编剧基础知识编剧是剧本的作者。

编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就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那么你对编剧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编剧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编剧的工作编剧,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既可原创故事,也可对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个别须获得授权),一般创作好剧本后,编剧会将剧本交付导演审核,若未通过审核,则可与导演一同进行二次创作(剧本的修改权归编剧所有)。

因为各种编剧所从事的职业领域不同,编剧一般分为:电影编剧、电视编剧、话剧编剧等。

编剧的大概能力是:1、影视、戏剧、广告及专题片剧本的前期内容策划: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及方式创意。

2、编写剧本,即创作出故事、台词,主戏以及过场戏,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

3、把一定内容以剧本或稿本形式表现出来,掌握电视特性及创作规律,善于运用视听造型来表达事情。

和导演一起研究剧本,做出修改,使其更加适合电视表现。

编剧的要求流程掌握专业的编剧对中文、影视文学、各种书籍等都较了解;并熟悉影视、戏剧、广告、专题片运作的相关流程,熟悉电视、戏剧表现手法。

非专业编剧并不在此列。

影片分析编剧应该如何进行影片分析?——主题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光线影调对话一主题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

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

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编剧课期末复习资料

编剧课期末复习资料

影视编剧期末复习资料一、编剧1.什么是影视编剧?用文字的形式完成影视的设计(预演者)用文字去预演电影的可能性用文字的形式完成影视设计的人2.为什么需要编剧?(1)时空结合(2)资金(成本核算)(3)集体创作3.影视编剧的地位?编剧是电影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环节。

4.怎么成为一个编剧?(编剧素养)(1)人格素养:诚信、踏实、爱心、善良(2)文学艺术素养:多看小说电影情怀开拓格局(3)生活素养:喜欢去倾听周围的人和故事观察(4)影视素养:多看电影电视二、剧本(文本)1.剧本的基本类型:(1)文学剧本(影视生产的第一个环节)(2)导演台本(制作)(3)完成台本(后期)2.小说与戏剧、话剧剧本的异同:(1)共同点:有故事情节,有人物(2)区别:小说:可写直接描写写心理、直接评论、话剧:对话为主3.影视故事的基本架构:三幕剧:开始 发展 结局30’ 60’30’情节点①: 25’--27’ 出现一个时间导致股市转向情节点②: 第二幕结束前 导致任务绝境逢生:决定第三幕30分钟的大决战课堂对应影片分析:《末路狂花》4.剧本创作流程(剧作梳理):(1)创意:故事的基因、观众观看的看点和故事编织的方向①.游戏的人②.判断创意好坏的标准:人物有没有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③.创意的内容:游戏人物去做什么动作:人物为了目标发出的行动(2)人物、故事梗概①.题材的寻找方向:从生活、网络、文学艺术创作里面找、自己头脑想象②.人物:确定主要人物、把人物的情感放进去电影当中人物的包括:A.内部:人物个人过往的经历(人物小传)B.外部:人物外在的经历(影片当中出现)③.好的人物的几个条件:A.人物的戏剧性需求、戏剧性的目标B.人物要有认定的价值观C.人物的态度(直接可感可看的)D.人物的性格(需要描写)E.要有主动性F.人物要有曲线(人物要有变化、成长)(3)大纲(4)剧本5.情节设计:十五个节拍(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1、开场画面(第1页)2、主题呈现(第5页)3、铺垫(第1~10页)4、推动(催化剂)(第12页)5、争执(辩论)(第12~25页)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7、B故事(第30页)8、游戏(第30~55页)9、中点(第55页)10、坏蛋逼近(第55~75页)11、一无所有(第75页)12、灵魂的黑夜(第75~85页)13、第三幕衔接点(第85页)14、结局(第85~110页)15、终场画面(第110页)开场(第1页)影片故事的第一印象是——基调、情绪、影片的类型和题材——开场中发现的所有东西。

戏剧知识点总结归纳

戏剧知识点总结归纳

戏剧知识点总结归纳戏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包含演员、音乐、舞蹈、舞台设计和剧本等元素的艺术形式。

通过表演、演技和表现形式,戏剧可以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并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戏剧可以通过表演来展现人性的喜怒哀乐,通过故事来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可以通过表演形式来探讨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戏剧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统,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从戏剧的起源和发展、表演艺术、戏剧形式和流派、剧本创作和故事结构、舞台设计和舞台效果、戏剧批评和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读者能够在本文中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对戏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戏剧是由卡拉马索斯等人首创。

古希腊戏剧分为两种:喜剧和悲剧。

其中,三位著名的古希腊戏剧作家是索福克利斯、欧里庇得斯和艾斯库罗斯。

古希腊时期的戏剧在表演艺术、剧本创作、戏剧结构和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并对后世的戏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兴起,莎士比亚成为了当时最杰出的戏剧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和历史剧等,深受当时观众的喜爱。

在德国,戈特霍尔德·埃弗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等人开创了现代剧场的先河,并对当时的戏剧影响深远。

在戏剧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戏剧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的戏剧传统源远流长,融合了民间传统、宫廷文化和地方风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京剧、川剧、黄梅戏等都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表演形式、音乐伴奏、服饰造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总的来说,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演员的表演技巧、音乐的演奏和伴奏、舞蹈的表演等。

戏剧复习题——精选推荐

戏剧复习题——精选推荐

戏剧复习题戏剧艺术概论复习笔记整理1.戏剧的要素三要素:演员、剧本、观众;四要素:演员、剧本、观众、剧场2. 有关戏剧的起源,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度提出了多种假说:摹仿说、游戏说、劳动说、巫术说等。

3.戏剧就其本体⽽⾔,包括四⼤元素:编剧、导演、演员、舞美。

4.戏剧的审美类型从舞台呈现的不同样式⾓度看,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偶剧、哑剧5. 近代悲喜剧有三种类型:抒情悲喜剧,如契可夫的《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三姐妹》等;⿊⾊幽默悲喜剧,如古希腊悲剧《美狄亚》、迪伦马特《贵妇还乡》;荒诞悲喜剧,如贝克特《等待⼽多》、尤内斯库《秃头歌⼥》等,寓悲于喜、以喜写悲。

6.关于“戏剧性”的学说包括:动作说,冲突说,激变说,情境说。

8. 戏剧史上的第⼀个导演:出现在19世纪末,德国,“梅宁根剧团”,梅宁根公爵乔治⼆世9.中国导演地位的真正确⽴(导演制度建⽴),在1923年,洪深为上海戏剧协社导演《少奶奶的扇⼦》10. ⼀个完整的导演计划,包括剧本分析、演出结构、导演构思、技术⽅案、⼈员组织、⽇程安排等内容。

11. 戏曲演员创造⾓⾊的⽅法是唱、念、做、打;话剧演员创造⾓⾊依靠动作:语⾔动作(对话)、形体动作、⼼理动作。

话剧演员:摹仿⽣活。

戏曲演员:摹仿程式。

12.舞台样式主要有3种:伸出式,拱框式,中⼼式。

13. 景物造型:由布景和道具构成。

⾳乐、⾳响、效果也被纳⼊造型要素。

14.⼈物造型:包括化妆与服装两个⽅⾯,统称化装。

15.悲剧⼜叫“⼭⽺之歌”。

喜剧的原意为“狂欢游⾏之歌”。

16. “三⼤体系”是黄佐临先⽣提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梅兰芳体系。

(⼀家之⾔,并不能涵盖所有戏剧和戏剧演出)17.三⼤悲剧家:埃斯库洛斯《被缚的普罗⽶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庇德斯《美狄亚》。

18.勾栏⽡舍中国⽐较早的固定的演出场所。

(北宋时期⼀些都是中出现的表演场所已相当具规模:⽡⼦(或叫⽡肆、⽡舍),⽡舍中拦出⼀个可供演出的圈⼦,叫“勾栏”。

影视编剧复习资料

影视编剧复习资料

第一章编剧是什么一、用造型表现去叙事•影视戏剧剧本是叙事和造型的结合•剧本与影视戏剧作品的关系类似草图和建筑的关系。

剧本提供拍摄的设计蓝图,而导、演、摄、美、录、数码把设计蓝图变成现实。

•影视戏剧剧本的叙事部分:包括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编剧提供故事,一般的剧本叙事部分由编剧提供。

•影视戏剧剧本的造型部分:包括光影、色彩、构图、蒙太奇和场面调度的安排。

在供拍摄用的分镜头剧本中要写出造型方面的安排。

•用摄影机的眼睛进行写作。

在剧本写作中用摄影机的视角进行想像和写作。

把摄影机的镜头语言用到剧本中。

银幕的造型表现成为电影剧作者在用文字表现时最重要的思考形式。

编剧永远在想像中制作无法看到的电影。

在自己大脑中要放小电影。

•剧本写作就是通过视听感觉建构形象体系,用文字进行表达。

剧本只能写看得见的和听得到的,但是内在的表达目的还是在于表现那些看不见的和听不到的。

这是剧本形式与内容的二级结构,文字把想象进行物化。

•在作者的大脑中会出现银幕形象,象放小电影一样。

编剧在想像中完成电影作品的第一次创作。

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感觉、知觉、直觉(第六感官)、想象、理解、体验、领悟、表达等思维,综合式进行。

•符号与形象的区别:•符号是抽象的,形象是具体的。

符号是物化的,没有生命,形象是有活泼生命力的。

•结绳记事与缘木求鱼:结绳是符号的源头,但是绳子与事件本身并无直接联系,绳结只是事件的符号而已,这是有社会的约定俗成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符号系统。

而缘木求鱼讲的则是另一回事,在艺术领域内,木是物化的固定的符号,而求鱼则是要从符号中还原艺术的生命活力。

•造型性语言写作,“把摄影机纳入剧本构思”,编剧在构思剧本形象时就考虑到摄影机,即从摄影机镜头中看到未来的图像。

•摄影机也是一只眼睛,要写出镜头中看到的内容。

镜头的景别、构图、光影、色彩等。

二、剧本中的画面和声音的结合•电影是用视听语言进行创作,视听语言包含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视剧的定义、分类、文类区分与传播特性1.定义:运用电视手段进行拍摄与制作,综合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元素,以讲故事为主要传播诉求的影像叙事作品。

2.题材:当代、现代、近代(年代戏、民国戏)、古代、重大等题材。

3.分类:英美——肥皂剧情景喜剧电视剧大陆——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情景喜剧室内剧栏目剧电视电影4.有关第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电视台——58,北京电视台电视剧——58,《一口菜饼子》电视剧奖——80,飞天奖电视连续剧——80年代初,央视,9集《敌营十八年》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90,《渴望》电视系列喜剧——91,《编辑部的故事》5.亲缘文类:电影喜剧小说与小说:小说——语言心理描述电视剧——影像行动情节与戏剧:戏剧——真是身体与语言舞台(空间自由度小、剧场艺术)矛盾冲突集中(三一律)电视剧——影像身体与语言空间自由度大与电影:影视同源共同点——影像(画面、声音)故事叙述技术——电影:摄影机胶片银幕电视剧:摄像机磁带荧屏剧情——电影:相对简单篇幅较短人物关系简单电视剧:剧情较复杂篇幅较长人物关系复杂镜头——电影:全景远景(大景)电视剧:中景近景(小景)对白——电影:精炼电视剧:比例大6.电视剧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具有普遍性,收视率最高专业频道首播剧重播剧7.电视剧连续性——经济原因广告原因受众收视电视剧系列化——经济原因受众群体收视惯性二.文学脚本与分镜头本1.定义与关系:文学脚本(文学剧本):指由编剧在创作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情景剧、电视栏目剧、电视广告及“情景再现”等作品时所完成的文学性文案,一般应包括情节、台词及表演提示等内容。

分镜头脚本:指由编剧在创作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情景剧、电视栏目剧广告及“情景再现”等作品的文学性文案之后,导演根据拍摄主题理念及拍摄工作统筹安排的需要,将文学性文案改为分镜头的形式,并用于导演的现场调度。

二者区别:1.文学脚本由编剧完成,分镜头脚本由导演完成2.文学脚本具有案头阅读的价值,分镜头脚本不用于案头阅读,是导演的工作台本2.文学脚本的格式及写作文学脚本以场景为段落,需要注明地点时间内外景人物(第几集—第几个场景地点时间内外景)对话不用引号文学剧本写作:戏剧性动作感镜头感3.分镜头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又称导演剧本,是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拍摄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电视每秒25帧河边晚雨镜号:镜头顺序,方便后期寻找镜头机号:如果多台机子同时拍摄需要标明机号,如果单机拍摄,则不需景别:指镜头采用的景别,标明远、全、中、近、特写等景别,如果有镜头内部的景别变化,也要标明摄法:拍摄的技法、方式组接:指该镜头与前后如何组接,这些组接一般包括划、切、淡出、淡入、叠化等方式时长:a 标明镜头的实际长度,如10sb 标明镜头的起始长度,如5s~16s内容:拍摄的主体对象解说:旁白,英文Voice Over 简写VO,即画外音,说话者在场景之外。

编导加诸画面上的叙述语,配音后即时画外音O S :脱话音(off sereen),指人物在场景内,但画面上看不到他,只能听其声音台词:标明人物的对白或独白音响:标明环境声音乐:标明所配的音乐备注:即编导需要特别注重的其他任何事情三.电视剧的故事及戏剧性1.听故事:集体无意识生命本能娱乐本能快乐原则部落诗藏族《格萨尔王传》瑶《盘王传》现代故事,娱乐产业的文化产品,提供故事性原则2.写故事:木乃伊情结古代三功——立德立功立言3.定义:在叙事学理论中,故事是具有因果关联的事件序列4. 戏剧性及三个构成要件“在剧作中,由人物自身的矛盾,人与人的性格或意志之间,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发生的抵触或矛盾冲突所造成的悬念或激变。

”a 冲突要件b 激变要件c 性格要件冲突激变性格三位一体,三个层面是戏剧性故事所不可缺乏的连环条件四.场景意义及类型1.定义:场景是建立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语境里的一个动作或动作系列,继承前后故事价值的传递与改变,成为电视叙事体系中的最基础的叙事单元。

2.意义:场景是影视剧最基础的叙事单元。

场景故事是整部电视剧的基本构件。

3.场景的目的是推动故事前进4.电视剧场景的“3要素1价值”空间要素原始空间假定空间虚拟空间场景空间的设计原则——叙述原则经济原则置换原则核心原则时间要素背景时间季节时间日夜时间故事要素·戏剧价值5.场景类型在一个事件序列中所起作用:过度场景重点场景核心场景场景的叙事是否具有冲突性:冲突性场景非冲突性场景场景的戏剧性强弱:戏剧性场景普通叙事性场景抒情性场景场景的动作与对白为主要叙事点:视听性场景对白性场景场景的内容与结构的开放性:闭合性场景开放性场景五.场景写作技巧1.场景的叙事动力来自戏剧性要求指推动场景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物的戏剧性要求(人物在场景中需要实现的目标)2.如何使戏剧性需求具有戏剧价值A 某个人物所处的情景、条件或语境与戏剧目标的错位B 场景中人物目标的差异C 场景中人物目标一致或接近,但因误会起冲突3.场景戏,让受众心理历险受众心理为曲线,而非直线4.情景回归法操作方法:当人物起始做一件事时,中间被另一事件打断,当这个主体事件叙述完毕后,又转到起始事件流程:起始事件——情景1,打断事件——情景2,回归事件——变化了的情景1 作用:叙事结构缜密,富有戏剧性变化,叙事张力5.反俗套场景法反俗套空间反俗套时间反俗套情景6.场景反衬法即人物行动与场景具有某种相对立的特征(冲突性戏剧性悬念型)场景反衬法可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A 人物以相反的态度面对其所处的场景(大家都在着急的四处寻找,他悠闲地品茶)B 将人,物活动安排到某种某对立的场景里(处在热恋中的他们来到一个墓地)7.假动作法指人物虚晃一枪,让对方以及观众发生迷惑,形成某种悬念后再显出真相,让观众与对方有恍然大悟之感8.转身动作法即人物在转身离开后,又反转回来作出或发出某种戏剧性的动作、表情与话题9.潜文本法即通过表面的行动、表情或对白,暗含着另一种内涵与意义10.晚进早出的场景原则即入戏要早,出戏要晚原因:提高叙事密度叙事节奏叙事紧张感,避免冗余感拖沓节奏过慢晚进,避免拖沓啰嗦早出,勾起观众的悬念感期待感六.台词写作(一)1.定义:编剧替影视剧人物设计的话,要演员表演2.类型:对话(对白)自话自说内心独白3.意义:A 具有影视结构学意义,即台词是影视剧叙事流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是最为重要的链条之一B 台词是人物的机能。

影视剧人物必须具有两大机能,动作和台词。

通过台词,我们才能塑造人物,理解人物的动作,构建故事流程C 台词本身所具有的叙事魅力与美学意味4.功能:A 动作功能。

对话是语言的动作影视剧中,动作感强的台词充满叙事张力B情节功能。

叙事流程的一环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C 性格与心理揭示及人物塑造功能。

D 信息补足、呈示、解释功能5.叙事诉求:A 性格化。

台词符合人物性格口头禅惯用语强化印象B语境化。

不同人、不同语境,说不同的话C 动作化。

⑴说话时伴随着相应的动作,伴随动作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⑵将信息补足、呈示、解释功能D戏剧化。

①人物之间的台词冲突性②某个人物自身的台词内部形成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并具有相应的戏剧性价值③人物台词与动作的错位、反差6.文本诉求:台词的简约化台词风格的稳定化台词的节奏化(长短有致,富有节奏)七.台词写作(二)1.从能指所指看台词形态⑴能指即所指:说A即时A 一般情形下的台词形态⑵能指即所指A,亦指B “指桑骂槐”“一语双关”⑶两个能貌似相同指,但所指不同,两人说A,一人指B,一人指C2.从人物格局看台词形态一对多型:舌战群儒,该人物是场景的中心人物多对多型:七嘴八舌,缺乏中心人物,必有中心议题争吵场景一人主导型:独角戏,一人向众人宣传、演讲或说服团队对话型:常见形态,人物关系平等一人型:自言自语内心独白3.从叙事语态看台词:说服型暗示型描述型议题型抒情型4.台词的几种技法:A 答非所问式。

故意岔开话题理解错误B 意义歧解式技法。

C 抢话式技法。

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制造叙事悬念、制造台词的动态感D 偷袭式技法。

(风平浪静中单刀直入,惊愕不止)有意偷袭无意偷袭E 无厘头技法。

八.人物功能及扁形、圆形人物1.人物功能:行动功能衬托功能背景功能寓言功能道具功能情趣功能2.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扁形人物:依附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的人物有时可能是单一的性格,多元化的性格特征圆形人物:必须在令人信服的方式下给人以新奇之感比较丰富的性格特征两者的根本区别:性格的变化3.扁形人物构建法许多电视剧是如此构建的,将剧中若干人物,尤其是主体人物、重要次要人物设置为性格恒定型,如西部片、情景喜剧的许多人物都是扁形人物。

性格永不变,按既定性格与行事原则去做。

4.圆形人物构建法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性格发生相应变化5.人物与戏剧性要求悉德·菲尔德:所谓戏剧性需求就是剧本中什么是你的主人公想要赢得的获得的和期望达到的目标戏剧性需求:引发戏剧冲突6.人物性格的变化性格恒定型性格变化型性格混合型特殊变化型假性变化型(隐性固定型)7.人物性格设计的原则鲜明化典型化制造记忆点原则符合社会心理原则8.人物性格设计的互补性、差异性9.人物体系的意义叙事构架推动情节人物构建、发生受众移情10.人物流程一:由主人公延展,再创造其他人物人物流程二:先一般人物,再扩展到其他人物,最后由主人公来统帅11.人物体系的开放性A 封闭型(稳定型)的人物体系:情景剧B 开放型(流动型)的人物体系《茶馆》C 半封闭型(更替型)《大宅门》12.对立型阵容的人物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