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合集下载

论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论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适 应新 时 代 发 展 的要 求 构 建 课 堂 中 良好 的 人 际 关
系 , 应 关 注 以下 几 个 方 崮 。 理 ( ) 构 课 堂 生 活 一 重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问 题 。 见 事 实 的科 学 造 成 了 只 见 事 实 只
的 人 … … 实 证 科 学 正 是 在 原 贝Ⅱ 1爿F 了 一 个 在 我 f 不 - 斥 『 ] 幸 的 时 代 中 。 面 对 生 命 攸 关 的 根 本 变 革 0i 须 立 即 人 : 必



构建 良好的课 堂人 际环境
自然 、 与 自 我 的 关 系 失 衡 和 紧 张 等 问 题 。 人 们 从 不 人 同角 度 探 讨 这 些 问 题 。 胡 塞 尔 指 出 ;在 1 世 纪 后 半 “ 9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人 际 关 系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的 地 位 至 关
统 机 械 化 、l 人 格 化 的 现 象 。 教 育 领 域 也 难 逃 其 劫 , 学 作 为 意 识 形 态 全 面 地 控 制 人 、 治 了 人 。 为 了 解 放 人 、 aa i 科
必 的 发 展 一 方 面使 教 育 活 动 从 浓 厚 8 经 院气 息 和 主 观 8 拯 救 人 , 须 置 新 审 视 生 活 世 界 。学 生 的 生 活 涉 及 三 " 3 " 3 推 理 臆 测 中解 放 出来 , 供 丁科 学 8 教 育 内容 和 方 法 ‘ 提 " 3 另 一 方 面 也 使 教 育 活 动 中 8 实 证 主 义 、r 具 主 义 和 主 " 3 -" 大领 域 , 哈 贝 马 斯 所 区 分 的 兰 个 世 界 ; 即 “客 观 世 界 ”、
作者 简介 : 李

优化学习心理环境 营造有效语文课堂

优化学习心理环境 营造有效语文课堂

优化学习心理环境营造有效语文课堂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善于发掘其中美的因素,而且要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的优化,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本文拟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对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还学习乐趣,增学习内驱力1.学习内容趣味化。

课堂教学内容情趣化,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动机取向,更多地从教学内容和形式当前是否“有趣”的情绪角度对之进行评估,并据以决定自己的学习行为。

课堂学习内容本身是否具有“情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情感的发生及情感投入程度强弱的重要因素。

当课堂学习内容富有情趣时,学生不仅积极吸取这些知识,而且常常以跃跃欲试的心态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而当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繁杂冗长时,学生明显表现出冷漠和厌倦、回避并加以排斥。

因此教师要科学地处理教材,深刻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子,创造适宜的学习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习情感的投入;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多创设切近学生实际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兴趣,增强其探求知识的欲望。

另外,教师讲解的生动、有趣、幽默,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教学方法多样化。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觉主动地学习,把讲课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为此,应该做到:变“灌”为“导”,这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教师要围绕“导”字,注重师生、生生互动,变“单一”为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

论学校心理环境的优化

论学校心理环境的优化

论学校心理环境的优化摘要:优化学校心理环境,有助于教育教学信息传递效果的提高,有助于学校各阶段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师生的自我完善。

应认真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学校心理环境得到优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学校心理环境;内容;作用;优化一、学校心理环境的内容1.反映学校整体需要的学校奋斗目标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师生心理和行为的巨大推动力。

一所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个人目标相符合,是构成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2.集中反映学校集体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校风校风,是学校集体对个体的类化作用,也是多数人的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方式影响其他成员的巨大力量。

3.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学校集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的观点、情绪、行为和个性心理反应与变化的环境因素。

4.学校的物质环境学校环境是否美观整齐、安静舒适,设备仪器是否齐全适用都会影响人形成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

5.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状态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得到的评价如何,学校与左邻右舍的关系如何,在学校内部也会成为一种心理情景,构成心理环境的内容之一。

6.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民主、合理,执行是否公平、严格,也会影响到校内各群体(领导、教职工、学生等)的心理状态,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学校心理环境的作用1.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在学校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师生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

2.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学生能产生一种自觉学习的愿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活动和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克服和消除教职工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校内外良好的心理环境能使教职工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搞教学工作,减少人为的心理压力,把内耗控制到最低状态。

解析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解析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德 育 得 以避 免 ,育 人 形成 长效 机制 。
三 、结 束 语
由 于人 的 心 理 与 行 为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一 个 整 体 , 我 们 注
重 了 上 述 环 节 之 间 的 相 互 渗 透 ,让 知 情 意 行 的训 练 相 互 融 合 、不 断 巩 固 。 比 如 说 “ 老 师 说 声 谢 谢 的 教 育 ” ,就 没 向
三 、 优 化 教 法 和 学 法 是 优 化 课 堂 心 理 环 境 的 根 本 学生 课堂 心理紧 张很大 程度上 是 由于教法 不科学 、
学 法 不 正 确 造 成 的 。 因此 ,教 师 应 不 断 改 进 教 法 、指 导 学
法 ,使 学 生 学 得 轻 松 、愉 快 ,这 不 仅 可 以减 轻 学 生 的 心 理 压 力 ,还 可 以激 发 学 生 的 内在 动 力 ,从 根 本 上 优 化 课 堂 心
感 ,呈 现 一 连 串 的 三 个 问题 :父 母 为我 做 了 什 么 ? 我 又 为
父 母 做 了 什 么 ? 我 为 父 母 添 了 什 么 麻 烦 ?我 从 老 师 那 儿 得
到 了 什 么 ? 我 为 老 师 做 了 什 么 ? 我 给 老 师 增 添 了 什 么 麻
烦 ? … … 三 个 问 题 的 重 复 把 道 德 认 识 再 次 拾 起 , 同 时 又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自责 感 甚 至 罪 恶 感 , 深 深 的 自 责 转 化 成 个 人 “ 我 ” 的 无 限 力 量 ,于是 道 德 情 感 一 发 而 不 可 收 ! 超 以 道 德 情 感 的 激 发 为 契 机 ,我 们 组 织 多 种 形 式 的 感 恩
质 的 有 效 途 径 。学 生 直 接 面 对 的 是 教 师 ,教 师 的 某 些 不 恰

略论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略论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成 要 心理 境 三 胃 ! 理 的 体 育 教 环曼。良好 了 竺定 学 的体 育教

断竺 调 孽 煮 篓 哩 ,时 策不 那 不 的 理 为将 一 无 的 力强 个 璺 及 决 , 些 良 心 行 ,是 种 形 压 , 体 制 三 竺 鍪 !的织 实 。 窆 组 与 施 学 风 因 , 加吾 强
教学经 纬 ・ 体育
体 育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 师 、 生 、 学 内 教 学 教
容 、 学 手 段 、 价 方 法 等 因 素 之 间 存 在 着 紧 教 评 密 的联 系 ,它 们 之 间 既有 身 体 活 动 的 联 系 , 又
略论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江 海 县 道 学26)i素 ’ 苏 安 明 小 (6 ̄ 殷 梅 20 ’


: 冀 曼 一 曼 . 造好体课 景环 的 素 望 爱 良的育窆 境 呈 因的苎 喜 堂理 重 心 要 学生所
、 白


。 : : 萎 薹 一 … 者 蓦 “一 一
磊 : _ 一 ’…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快 的环境 中主 动 参与 , 极 探究 、 积 交流 、 达 , 科学 课堂 成 表 使
能力。 富有趣味的提 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创造生动 愉快的教学情境 ,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 从而触动学生的情绪, 唤起心理共鸣, 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 学习兴趣 ,以愉悦 的心情积极思维 , 直至 问题得到圆满解
答 。例如 , 讲 “ 的输 导作 用 ” , 问: 话说 , 怕伤 在 茎 时 提 俗 人 心 , 怕 破皮 , 树 中 空而 不死 , 是 什 么道 理 ?又 如 在讲 树 老 这
为学生张扬个性、 展示思维活动、 师生共 同传播知识 的人性
化殿 堂 , 这就 是 当 前科 学 教师 要 解 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 要 问题 。这就 要
教 学方 式 。 变式, 即保 持 题干 的本 质属 性 不变 , 原 型题进 行适 当 对
个 故事 、 个 生活 小 常 识 、 个 社会 问题 、 种常 见 的现 一 一 一
象开始, 从衣 、 、 、 开 始 , 学生 的 生活 开 始 。让 学 生 食 住 行 从 从 教 师 的气 质 、 态 和课 堂 的导 言 中就 对本 节 课产 生浓 厚 心
位老师在教学“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 向” 一节 内容时
是这样引入的: 在每张桌上放个小磁针, 上课前让学生转动
它, 上课后提 问小磁针的方向, 结果发现每张桌子的指向相 同。 这样直接 引出课题 , 并让他们取用 小磁针 , 去吸引桌上 由不 同材料制成的物体 。 通过动手实验 既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又能 自然地归纳 出磁性 、 磁体
中图分类号: 4 .5 G 00
文献标识码 : A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环境的优化
钻 研课文 的兴趣 ,培 养 了学 生 良好 的学习 品质。
三 、师生关 系的 优化
课 堂 中的 师生关 系 ,直 接影 响着 课堂 的教 学 效果 ,建立 和 谐 的 师生 关系 是 优化 学生 学 习心理 环境 的 重要 条件之 一。要 实 现 师生关 系的优化 ,必 须做到 以下几 个方 面 :
探索 ,总结 出以下 几方面 体会 。 关键词 :初 中语文 心 理环 境

学生心 理 的优化 ( 1 )多用激 励 性语 言 ,为 学生营 造 良好 的心境 。

师教 学 中 的疏漏 和错 误 。多 年 来 ,我都坚 持在 每 一课 后 向学 生
质疑 。学 生 们也 十分 欢 迎这 一 点 ,参 与的 热情 非 常高 ,每一 课
发 挥 课 堂心 理气 氛创 设 的整 体效 益 。众所 周 知 ,教 室 内光线 、 温度 、空气 、声 音 、颜 色 以及 四周墙 壁 布设 等 是物 质环 境 优化 的 的经 常性 因素 。 所以 我 非常 重视 课堂 物 质环 境 的优化 ,在学
二 、课 堂气 氛 的优化 良好 的课 堂心 理气 氛 ,能 诱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开 发 他们
人 说 得好 : “ 言 之无 文 ,行 而不远 ”。语 文教 师讲 述要 精彩 , 要 能 够起 到激 励 、唤 醒学 生 的作 用 。教 师语 肓 的优美 ,包括 内 容美 和形 式美 。 内容 美 要求 语言 思想 深刻 ,富 于哲 理 ,充实 含 蓄 ;形式 美则 要 求语 言不 仅 规范 ,而且 要 辞藻 华丽 ,在 谴词 造 句上 显示 出高深 的艺 术修 为 。努 力做 到 “ 建筑 美 、色彩 美和 音 乐美 ” 。语文 教 师必 须 提前 设计 有些 课堂 用语 ,以期 达到较 好 的 审美效 果 ,精 美 的课 堂语 言 常常令 人如 沐春 风 ,如饮 甘露 , 将学 生带 人诗 情 画意 中 ,自然而 然拉 近 了师生 间的距 离 ,密 切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形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优化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它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真诚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开展。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不吝啬赞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赞赏能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

学生永远希望能够得到长辈和老师的赞赏和鼓励,真诚的、发自老师内心的赞赏可以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可以使人变得更自觉、更有信心,赞赏有激励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朝着老师要求的目标努力,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有一个班级上课纪律较差,常受到任课老师的批评,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但这个班级上课比较活跃,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课上有意识给予他们适度的赞赏和鼓励,如:“走进你们班中,老师心情很愉悦,你们很活泼,相信这节课我们的合作一定会愉快。

”每当我表扬他们的时候,我观察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在与邻桌讲话的也不讲了,原来头低着的也抬起了头,学生情绪变得高涨起来,在整节课中,学生参与积极,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在“回音壁”中写到:“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老师对我们的赞扬和鼓励,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全班同学变得自觉了,课堂纪律也好了。

谢谢您,老师!”我又及时地把自己的感受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任课老师也注意在课堂上适当赞赏学生。

几周后,有任课老师高兴地告诉我,课堂氛围好多了,学生比以前自觉了。

“看样子,小孩还是喜欢吃‘马屁’的!”任课老师幽默的话里充溢着对学生的关爱,同时很显然,他也理解了赞赏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不轻易定论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成为学生倾诉的对象,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不同,对事物所持的观点也不同,这时,老师要鼓励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并保持一种中立、坦诚的态度,不作“结论性”判断,更不能用老师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摘要: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学的基本条件,对教学顺利开展有巨大的影响。

文章提出,应通过优化教师情绪、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等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关键词:课堂心理环境情绪师生关系教学优化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活动中,被班级成员所感知和体验到的那部分环境,如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班级风气、教师期望等,它是课堂教学环境最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

[1]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如何,是教师判断上课效果的重要标准,是教师成败感和情绪体验的重要来源。

[2]教学的效果很多时候是不能马上体现出来的,因此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判断基本上是以课堂心理环境为准,如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课认真,踊跃回答问题,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会认为教学效果好,会对自己的教学充满自信,也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反馈,自己也能从教学中体验到快乐,这样教学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如果课堂心理环境不好,教师会感觉失败,影响教师对教学的自信心,产生不良情绪,甚至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主要通过教师进行。

1.教师情绪的优化
教师的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是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

人的情
绪是具有感染性的,教师的情绪状态会感染学生的情绪,并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的情绪中影响课堂心理环境的主要是教师的焦虑。

只有当教师焦虑适中时,才有利于教师能力和水平的充分发挥,才会激起教师的教育创造能力和教育机智,努力改变课堂现状,有效而灵活地处理课堂问题,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谋求最佳课堂心理气氛。

为了避免过度焦虑情绪的出现教师需要了解自己,不对自己要求过高,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同时对教学充分的准备也会缓解教师可能产生的焦虑。

2.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优化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为了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需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即移情性的学生观,而不是评价性的学生观。

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考虑学生的实际心理的特点、需要,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行为。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行为,才能做到理解和宽容学生的一些过失行为,而不是动辄对学生横加指责,或对学生灰心失望,以至于放任自流,才能做到始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

学生反过来才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才会更加的热爱教师,这样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情性的学生观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对此教师一定要注意。

其次,在课下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当时候给予学生以学习之外的帮助。

大量经验证明:师生的交流特别是课外的交流会导致课内师生关系的融洽。

[3]
3.教师教学的优化
教师与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学发生联系的,所以教学的优化是课堂心理环境优化的主要方面。

3.1教学要遵循量力性原则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他1978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量力性原则首先体现在教师所教的内容和所提的要求要难易适度。

而适宜的难度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的,即该知识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掌握它,用通俗的话来比喻,就是让学生跳起来摘苹果。

量力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师教学的速度上,有些教师,特别是某些大学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每堂课都要讲大量内容,根本不管学生是否接受,不给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

还有很多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课件内容非常多,经常是没等学生看完课件内容就翻下一页,而且上完课也不给学生自己的课件,导致很多学生不知教
师讲的什么内容,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了解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哪些是比较难于理解的,自己的教学速度大多数学生是否都能跟得上。

这些要在实际与学生的交流中获得,而不能只凭教师个人主观感觉。

教师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教师感觉容易的学生可能感觉很难。

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继续开展进行下去,就会使学生的问题堆积,影响后面的教学。

为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水平的基础上反复钻研教材,区分出其中学生容易接受的和对学生来说太难的知识,如果一定要讲解的话就要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并加强课后的辅导答疑。

3.2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没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经常并不是学生不喜欢学习,而是学生没有认识到教师所教知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用处,特别是有些学科理论性特别强的课程更是如此。

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强调自己所讲学科的重要性,并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因为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的。

另一方面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灵活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如果深入浅出地联系实际,就能使枯燥的理论获得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需要教师平时多积累材料,并始终保持思考的习惯,善于把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与有关理论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时蓉华,任国华.教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10.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76.
[3]王毅华.优化课堂心理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9-1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