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初创企业的股权架构

合集下载

如何合理设置创业公司股权架构

如何合理设置创业公司股权架构

如何合理设置创业公司股权架构对于初创业者来说,如何让自己的时间得到更好的分配,产生更大的效益是在工作中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奖如何合理设置创业公司股权架构对用户代表进行了详细讲解。

一、何为股权股权:是公司股东依据占股比例依法享有公司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二、从4C维度看股权4C维度看股权1、创始人(CEO)2、联合创始人(Co-Fonder)3、核心员工(Core worker)4、投资人(Capital)三、不同股权比例的意义1、 67%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2、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控制)3、34%否决权(股东会的决策可以直接否决)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5、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6、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超过5%的股权所有权就要举牌)7、3%拥有提案权(持有超过3%的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四、常见不合理的股权比例1、绝对平均,例如:张三占股50%,李打标25%,潘五25%;2、一股独大,创始人要考虑如何保持对公司控制权,但也不要一股独大,例如:98%(创始人):2%(其他合伙人);3、股权过于分散,例如:去年万科宝能股权之争就是很好的例子五、相对合理的常用股权比例1、两人股东时:70%:30%或80%:20%2、三人股东时:70%:20%:10%或60%:30%:10%3、四人以上股东时:建议创始人至少要保住股权生命线中的一条线:如绝对控股线(67%)、相对控股线(51%)、一票否决权(34%)六、如何设置合理股权退出机制合伙人退出机制涉及到的法律规则七、树立科学的股权观念1、以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为出发点。

2、人比钱重要。

3、钱也很重要的,合伙人一定要出钱。

4、股权结构要简单明晰。

创业公司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四篇

创业公司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四篇

创业公司股权结构如何设计四篇篇一:创业公司股权架构设计思路1、股权架构设计的目标创业企业要设计一个股权架构,总得来说是,有利于公司整体的快速发展,而不是个别股东利益最大化:1、维护创始人控制权。

当然这种控制权是有益的,其目的是保障公司有一个最终的决策者。

用控制权,树立创始人在团队内部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是很有帮助的。

2、凝聚合伙人团队。

现在,创业竞争的加剧、节奏的加快,联合创业的成功率远高于个人创业。

特别是在竞争口热化、智商情商财商遍地、每个团队都要夺命狂奔的TMT行业,更不可能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再慢慢找人。

股权架构的设计,要能够凝聚好合伙人,那样,才能让团队更有竞争力。

3、让员工分享公司财富效应。

有创始人和合伙人,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创业企业来说还不够,需要有积极努力的员工,才能完成创业的使命。

4、促进投资者进入。

现在创业创新,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有资本的助力,所以股权架构设计要考虑资本如何进入,因为投资人投出巨额资金,但往往只是占小股东,所以需要有一些特设的安排。

最后,也不能设计的股权架构构成公司上市障碍。

以前在国内IPO很难,但是随着证券法的修改,在本土的资本市场,创业创新企业也会更加低门槛的上市,但是合规的要求不会降低,不能有法律的硕伤,特别是在股权架构方面。

2、股权架构类型首先讲一下股权架构的儿种类型,据实务经验和研究,总结出三种股权架构类型,一是一元股权架构,二是二元股权架构,三是4X4股权架构。

1、一元股权架构这种是指股权的股权比例、表决权(投票权)、分红权均一体化。

在这种架构下,任何股东的权利是根据股权比例而区别的。

这也是最简单的架构,需要重点避免的就是公司僵局的问题。

实务中存在儿个表决权“节点”:一是一方股东持有出资比例达到33.4%以上的;二是只有两位股东且双方出资比例分别为51%和49%的;三是一方出资比例超过66. 7%的;四是有两股东且各方出资比例均为50%的。

在这里,第三种出资比例意味着,公司在任何情形下都不会形成僵局,因为表决权比例已经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对任何表决事项都可以单方形成有效的公司决议,除非公司章程对股东须“同意”的人数作出最低限制。

创业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原则方法案例定稿

创业公司股权架构设计原则方法案例定稿

行权价格与行权条件
确定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行权条件, 如公司业绩指标、个人绩效表现等。
股权融资过程中的结构设计
融资轮次与股权比例
根据公司融资需求、投资人出资额、公司估值等因素,确定融资 轮次和股权比例。
优先股与普通股
根据投资人的需求和公司的发展阶段,选择发行优先股或普通股。
反稀释条款与对赌协议
在融资过程中,设置反稀释条款和对赌协议,以保护公司和创始人 的利益。
02
投票权委托与一致行动人协议
通过投票权委托和一致行动人协议等方式,确保创始人在融资后仍能保
持对公司的控制。
03
优先股与特别表决权
在融资过程中,可考虑发行优先股或赋予特别表决权,以保障创始人的
决策权不受影响。
感谢观看
THANKS
案例二
某制造业上市公司,家族企业背景,股权集中,通过合理的家族传承计划保持企业持续 发展。
05
股权架构设计的风险与挑战
创始人控制权的风险
股权分散
如果早期股权分配过于分散,可 能会导致创始人失去对公司的控 制权,影响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发
展方向。
恶意收购
恶意收购者可能会通过大量购买公 司股票来获得足够多的股权,进而 控制公司,使创始人失去控制权。
股权结构清晰
02
在股权结构设计时,应明确股东的权利与义务,避免股权结构
模糊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股权锁定与分期兑现
03
为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可设定股权锁定及分期兑现机制,
限制股东过早套现退出。
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考虑长期效应
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应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确保激励对象 为公司长期利益着想。

股权架构 顶层设计 五大模式 pdf

股权架构 顶层设计 五大模式 pdf

股权架构:顶层设计的五大模式一、绝对控制模式在绝对控制模式下,企业创始人或家族持有公司绝大部分股权,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低。

这种模式下,创始人或家族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决策权集中,能够快速做出决策,但也可能因为缺乏制衡而导致决策失误。

二、平衡控制模式平衡控制模式是指公司股权由几个大股东共同持有,每个股东都拥有相当的股权比例,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机制。

这种模式下,公司的决策需要经过各股东的协商和平衡,能够避免单一股东的决策失误和权力滥用。

三、核心团队控股模式核心团队控股模式是指企业核心管理团队持有公司绝大部分股权,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低。

这种模式下,核心管理团队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拥有决策权,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但需要注意防止团队内部的利益冲突和分裂。

四、股权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给予员工股权激励的方式,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

这种模式下,员工参与公司经营和决策的积极性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但需要注意股权激励的合理设计和实施方式。

五、投资机构持股模式投资机构持股模式是指企业吸引投资机构入股,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资金支持等目的。

这种模式下,企业能够获得投资机构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加速企业发展,但需要注意投资机构的利益诉求和公司长远发展的关系。

在制定股权架构时,企业需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战略规划和资源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模式。

以下是对五种模式的详细比较分析:1.绝对控制模式优点:-决策速度快:所有决策都由大股东做出,决策流程短,反应速度快。

-控制权强: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强,有利于贯彻执行长远战略。

缺点:-决策风险高:决策过程缺乏制衡,风险较高。

-人才引进困难:难以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因为股权过度集中。

适用场景:适用于初创期和家族企业。

2.平衡控制模式优点:-决策风险降低:股权相对分散,股东之间相互制约,降低决策风险。

-平衡利益:不同股东的利益诉求可以相互平衡,防止某一方的利益过度诉求。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方案范本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方案范本

初创公司股权分配方案范本初创公司股权分配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初创公司的成立和发展,股权分配方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能够激励创始团队的积极性、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参与。

因此,本方案旨在制定一个合理、公平、可持续的股权分配方案,以确保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二、股权分配原则1. 公平原则:股权分配应符合公平原则,各方在公司获得的权益应该与其为公司做出的贡献成比例。

2. 动态调整原则:考虑到公司的发展情况和成员的贡献变化,股权分配方案应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

3. 激励原则:股权分配应能够激励创始团队为公司取得成功努力奋斗。

4. 持续发展原则:股权分配方案应能够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股东结构1. 创始团队:创始团队应该包括创始人和重要核心成员,他们是公司的主要创造者和领导者。

根据创始团队的贡献和角色,分配一定比例的股权作为创始团队的奖励。

2. 投资者:投资者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根据投资者参与的金额和价值,为其分配相应的股权。

投资者的股权应与其投资金额和风险成正比。

3. 员工:公司的员工是公司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员工的贡献和价值,为其分配一定比例的股权作为激励。

4. 顾问:顾问是公司发展过程中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的重要资源。

根据顾问的贡献和价值,为其分配一定比例的股权。

四、股权分配方案1. 创始团队股权分配:根据创始团队成员的角色、贡献和职责,制定创始团队的股权分配方案。

例如,创始人占比40%,CTO占比20%,COO占比15%,CFO占比10%,其他核心成员占比15%。

2. 投资者股权分配: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金额和价值,制定投资者的股权分配方案。

例如,投资者A占比30%,投资者B占比20%,投资者C占比15%,其他投资者占比35%。

3. 员工股权分配:根据员工的贡献和价值,制定员工的股权分配方案。

例如,员工A占比5%,员工B占比4%,员工C占比3%,其他员工占比8%。

公司股权架构搭建方案

公司股权架构搭建方案

公司股权架构搭建方案背景和目的很多公司在初期阶段都是由少数人共同创立,股东也只有几个。

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壮大,很多创始人想要引入新的投资人,促进公司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设计得当,不仅可以促进公司稳定发展,还能为股东们提供合理的价值收益。

因此,对于创始人来说,合理搭建公司股权架构,不仅是公司成长,也是创业者实现财富价值的关键环节。

本文针对初创公司的股权架构搭建问题,从股权激励、股权分配、治理机制等方面探讨初创公司股权架构的设计方案,旨在为初创公司提供一些指导和思路。

股权激励初创公司在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入优秀的人才,通过股权激励可以吸引人才的加入,使初创公司的业务能够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

1. 期权激励通过期权激励的方式可以激励公司内部高管、领导、技术人员等关键人物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创业公司通过给员工发放期权的方式,可以激励并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公司业绩和竞争力。

2. 股票激励股票激励是指将公司股权分配给员工或供应商等利益相关人,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合理的持股比例设置,可以让全体员工受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的整体绩效。

股权分配在公司初创时,创始人之间股份比例一般相对平均,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壮大,吸纳新资本的过程中,创始人之间亦可有不同程度的权益变化。

1. 创始人股权分配创始人之间在股权分配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要确定每个创始人在公司中的地位,权益比例要考虑到每位创始人在公司业务中的贡献度。

2. 扩大融资初创公司通过融资可以引入新的投资者,拓展业务和市场,增强公司实力。

在扩大融资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有机构投资人或个人投资人持有公司的股权,公司要设计相应的股权分配方案,来合理规划股权配置,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

治理机制初创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股东权益保护和公司管理的体现。

创业公司的治理机制非常重要,如果法律、组织和流程不建立在创客精神、创新和变革的基础上,就会像一个庞然大物一样妨碍公司改革和增长。

创始团队如何设计股权架构 课程

创始团队如何设计股权架构 课程

创始团队如何设计股权架构课程股权架构是指公司内部各股东之间的所有权和利益分配关系。

在创业初期,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股权架构对于创始团队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股权架构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成长。

一、创始团队应该如何分配股份?1. 创始人之间应该公平分配股份在创业初期,创始人之间应该公平分配股份。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贡献和价值,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整个项目。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相同的奖励。

2. 根据贡献和风险进行分配在公平分配基础上,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贡献和风险进行适当的调整。

例如,如果某个创始人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承担了更多的风险,那么他应该获得更高比例的股份。

3. 建立激励机制除了基础分配外,还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例如,可以设置员工持股计划或者提供期权等方式来激励员工。

二、如何制定股权分配计划?1. 制定股权分配计划前需要明确公司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在制定股权分配计划之前,创始团队需要明确公司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只有清楚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制定股权分配计划。

2. 制定透明公正的股权分配计划在制定股权分配计划时,需要建立透明公正的机制。

例如,可以设立独立的董事会或者监事会来监督股权分配计划的执行情况。

3. 留出足够的空间给未来投资者和员工在制定股权分配计划时,还需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给未来投资者和员工。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并为未来融资做好准备。

三、如何处理合伙人退出问题?1. 制定合伙人退出机制在设计股权架构时,应该考虑到合伙人可能会出现退出问题。

因此,在设计股权架构时应该考虑到合伙人退出机制,并在协议中进行详细规定。

2. 制定退出赔偿机制在合伙人退出时,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退出机制时,需要考虑到公司的利益,并制定相应的退出赔偿机制。

3. 确定退出方式和时间在合伙人退出时,需要确定退出方式和时间。

例如,可以选择股权转让或者回购等方式进行处理。

初创企业的股权架构该如何设置?

初创企业的股权架构该如何设置?

初创企业的股权架构该如何设置?“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出现在《小时代》宣传海报上的文字。

是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兴,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巨大,在创业大潮之下,初创者应该如何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完美的股权架构”才是助力企业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也是企业生存下来乃至致胜的关键所在!大浪淘沙——初创企业的“完美股权构架”▲切忌股权结构平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个股东的贡献大小是不一样的。

在创业初期,需要一个大股东,来作为决策的中心。

大股东可以是完全控股(67%以上)也可以是绝对控股(51%以上),另外搭配几个占股10%左右的小股东,有点话语权,偶尔跟大股东唱个反调,但又不影响最重决策。

▲初创团队2~3人最佳互联网时代众筹模式盛行,每人拿出1~2万就能当个小股东,因此也导致初创团队过于臃肿的现象,反而人数众多导致无人决策。

初创团队最重要的是“合伙人”,别急着“众筹”。

二至三人的初创团队会发展得非常稳健。

小尚贴士:初创团队,如果刚开始很难确定股权分配比例,我们建议由团队中的核心人员进行股权代持。

全体股东事先约定一个股权分配方案,创业一年半载后,对项目整体运作和股东贡献大小都比较了解后再做。

▲大股东完全控股(67%)如果你成立公司之初,就是奔着上市目标去的,建议大股东控股占67%以上。

一方面是为了完全掌控公司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考虑股权稀释问题。

▲兼职股东股权不超过5%兼职股东是指有实际出资,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全职投入创业公司工作的股东。

这类股东往往属于掌握了一定流量或重要客户的资源型人才,这创业初始尤为重要。

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他的重要性会成反比,如果他的占股较多,反而会称为公司的发展障碍。

如果觉得缺他不可,宁可在利益分配上给予更多的补足,也不要在股权上轻易的妥协。

▲只出资股东股权不超过33%只出资的股东相当于民间的天使投资人,可以给予股份,但最好不要超过33%。

既然说好的只出资不管理,那就不要让其占有33%以上的否定性控股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设计初创企业的股权架构
创始人控制权
(1)股东会:为了严谨我得先约定股权生命线的前提是【同股同权】
1、67%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2、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控制)
3、34%否决权(股东会的决策可以直接否决)
4、20%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
5、10%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6、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超过5%的股权所有权就要举牌)
7、3%拥有提案权(持有超过3%的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2)董事会:董事会的决策机制区别于股东会,按照【一人一票制】
*注释:董事会成员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

1、三分之二以上,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2、半数以上,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3、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

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十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4、特殊约定除外(例如:一票否决权)【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以上描述的这些都是控制权要点,而创始人层面要思考的是如何绊随着融资节奏一步步稀释,整体防止控制权的丢失,这里就不展开讲,涉及的内容是从公司层面整体出发的,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基本上都是个性化设计的!
(3)股权分配:主要是量化分配【量化】和分期兑现【动态】
【量化】在早期股权分配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只用考虑到创始团队成员之间的股权分配的问题,那么股权怎么分比较合理呢?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的是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和财务资本驱动的重资产行业,我的以下观点是基于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考虑的:
*注释:我们把这个股权比作一个蛋糕,先切成四块。

然后每个人在每个维度根据个人实际现状进行量化分配,最后加起来就是你们的股权分配结果。

1、创始人股:为保障创始人控制权,通常情况下会有一部分蛋糕是创始人独占的,我建议是20%-30%(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2、身份/发起人股:为保障联合创始人话语权,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大家一起均分的,我建议是8%-15%之间(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3、风险/资金股:回到最开始讲的早期风险的承担者和价值贡献输出者,在这个维度上就是早期的风险承担部分,这个维度上的蛋糕是依据实际出资来确定,我建议是10%-25%(具体根据实际出资总额和工作年薪与现行工资差额来确定)
4、贡献股:围绕着基于人力资本价值输出的高度认可,这部分蛋糕我的建议是30%-62%,
大致分为基础贡献股(公司背景和工作年限)和岗位价值贡献股(基于行业属性判断的岗位价值权重)。

【动态】大多数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基于人的价值输出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太强,特别是一些核心关键岗位的leader(通常就是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一旦发生人力价值输出终止通常给公司带来的伤害也是毁灭性的。

这样不仅让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同时也带走其名下的股权。

给后期的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

所以,基于此建议股权是动态的:
成熟期:3-5年
成熟机制:以4年成熟期为例 1+1/36 1+1+1+1 2+2 3+1 1+2+1
成熟原则:创始团队成熟机制尽量保持一致
立刻成熟份额:基于合伙时间确定(3个月5% / 6个月10%)
创始人话语权
(1)持股比例:原则上来讲,联合创始人持股比例最好是10%-25%之间(上线浮动2%)。

创始人持股比例应该是合伙人人均持股比例的2-4倍(联合创始人早期最好控制在2-5人,后面加入的便是合伙人)。

(2)持股模式有三种:直接持有、创始人代持、持股平台
直接持有:表示要进行工商登记的部分是各自持有的全部股权,直接登记部分的股权是指各自(已经成熟的股权+未成熟的股权)
创始人代持:表示该部分股权不显名,该部分是指未成熟部分股权。

创始人工商登记的股权(未成熟的全部股份【包括自己+其他联合创始人】+自己已经成熟股份)
持股平台:设立一个有限合伙(基本上就是一个壳),创始人做为有限合伙的GP,被激励对象作为LP,基于有限合伙的特殊性,GP是法定的绝对控制人。

这种方式比较稳定,也是大多数做股权激励时采用的方式。

(3)进入机制即成熟机制参见【动态】
(4)退出机制:主要分过错退出和无过错退出;过错退出处理方式是采用法律允许的最低价格(零对价/1元人名币)回购其所有股权(不论成熟与否);无过错(成熟股权)退出一般有两种补偿模式,其一,按照净资产的1.5-2.5倍之间结算;其二,则是按照对应估值的10%-20%。

无过错(未成熟部分股权)按照获得时对应股权的出资额返回/对应出资额按照银行利率的一个倍数进行补偿(控制在3倍以内)。

核心员工期权池
(1)期权池比例的确定:一般有种三个方式:其一,投资人要求的比例确定;其二,根据创始团队的情况确定,其二,基于已有的方向/商业模式设计确定。

(2)期权池的来源:通常情况下建议是创始团队之间确定好股权比例后,同比例稀释一个(前面三种方式确定的比例)期权池,然后把期权池设计成10,000,000股(自由约定,以方便计算和统计为主)。

有的创始团队早期期权池预留特别大(一般是指在30%以上),这样也有一定道理,一方面避免再次增发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对于创始人集中投票权操作方式的也是不错选择,后期再做期权池的切割,形成一个小的资源型期权池,用于以小博大的商业操作模式,如果真的是这么做的话,最好记住的一点是,要约定好在某个阶段/事件前,期权池剩余没有发完的部分要按照最开始参与同比稀释的创始团队成员的比例(第一次稀释时的比例)返回到各自名下,但是预留较大期权池也是有一定的隐患和后期的纠纷。

对于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可能会造成不恰当的操作,也就是说就是很可能发多了,反过来,损失的是创始团队成员的利益。

(3)持有模式:代持和持股平台。

早期核心员工承诺的激励可以先采用代持,天使轮以前
的承诺都建议采用代持来操作,比较合适的期权激励计划:我建议是天使轮后,A轮前实施第一次激励计划,这一次大概会花掉整个期权池的1/3。

因为越是早期,对于核心员工来讲风险越大,所以这一次对于整个期权池的消耗是比较大。

(4)如何行权与如何确定行权价格(事实上是自由约定的):用下面这张图来描述吧(不详细做解释,这部分内容挺复杂)。

(5)退出机制:类比联合创始人的退出机制设计,因为期权行权之后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股权,主要分行权期前退出行权后退出,行权后退出又分为过错退出和无过错退出两种退出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