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理解他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的美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敬畏生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托尔斯泰被誉为“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原因。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4. 作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人物等方面深入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鉴赏进行点评,总结托尔斯泰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和敬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
3.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生命敬畏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以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提供托尔斯泰的作品原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2. 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 多媒体资源: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

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精选10篇)再访不朽者——《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方案篇1nbspnbspnbspnbsp[教学目标]1、在学会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用时约20分钟)nbsp2、进行初步的审美训练,以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用时约20分钟)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中的第1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2项。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手段]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刺激学生感观、增大课堂容量。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方法]以“问题教学法”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nbspnbspnbspnbspnbsp[教学过程]nbspnbspnbspnbspnbsp引入:一幅漫画nbspnbspnbspnbspnbsp主体结构:(七个问题:提出—理解—认知、情感)nbspnbspnbspnbspnbsp1、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nbsp(极言其伟大)nbspnbspnbspnbspnbsp2、我们相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怎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3、托尔斯泰墓实际上是怎样的?nbsp(极言其朴素)nbspnbspnbspnbspnbsp4、托尔斯泰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nbspnbspnbspnbspnbsp5、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nbspnbspnbspnbspnbsp6、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nbsp(极言其崇高)nbspnbspnbspnbspnbsp7、如何来认识一个人自身的价值与外在的评价?nbspnbspnbspnbspnbsp结束:两首小诗nbspnbspnbspnbspnbsp1、臧克家《有的人》nbspnbspnbspnbspnbsp2、泰戈尔《某人》nbspnbspnbspnbspnbsp巩固练习:以1991年全国语文高考相关试题为主。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生平和主要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培养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认识其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看似矛盾的表述。
(2)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对作者的(2)提问:“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引起了你的哪些思考?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背景知识。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世间最美的坟墓”进行分析。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托尔斯泰的生死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四、课后作业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对“世间最美的坟墓”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死观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并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调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通过分析托尔斯泰的人生哲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通过比较托尔斯泰与其他名人的坟墓,让学生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含义。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1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教学设计【前言】坟墓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最后祭奠之地,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然而,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墓地,往往被忽略了其无论在艺术、历史、文化上都具有独特价值的一面。
那么是否存在“世间最美的坟墓”?本次课程围绕这个话题展开。
【课程目标】1. 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和建筑艺术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坟墓;2.了解坟墓建筑艺术的演变过程;3.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坟墓,比如秦始皇陵等;4.了解与墓有关的文化、传说、民俗;5.启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坟墓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
【教学内容】一、寿命最长的坟墓教学目标: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知识点:古埃及的金字塔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掌握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原理和工艺。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讨论操作步骤:1.引出问题:世界上最古老最著名的坟墓是什么?2.给学生看图:让学生了解古埃及的金字塔外形。
3.讲解: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的建造原理和工艺。
4.大讨论:让学生讨论金字塔的用途、历史背景等。
二、世界最大的墓教学目标:了解著名的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知识点: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建筑结构和建造背景。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讨论操作步骤:1.引出问题:世界上最大的坟墓有多大?2.给学生看图: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外观照片。
3.讲解: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建造原理和工艺。
4.大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天安门广场纪念毛泽东主席陵墓的历史背景、外观设计、文化价值等方面。
三、最神秘的墓教学目标:了解世界级的神秘墓葬——金字塔王朝发掘项目。
知识点:金字塔王朝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王朝的历史从而引出金字塔王朝发掘项目。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视频辅助展示操作步骤:1.引入问题:你觉得金字塔如何建造?为什么这个民族如此重视墓葬?2.介绍: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王朝的历史和文化。
2024年语文教案-《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能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能够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培养对生命、死亡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3)培养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背诵和理解;(2)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3)对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探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感悟的把握;(3)如何将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作者及其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于坟墓和死亡的一些问题,如:“你认为最美的坟墓是什么样的?”“你如何看待死亡?”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内容;(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3)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2. 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3.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等,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关于坟墓和死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运用写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主旨和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观念。
2.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2. 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分析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和思考。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手段1.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图片,增加直观性。
2. 阅读材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入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坟墓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3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4.4 课堂讨论与展示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审美观念的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来评估学生的审美观念。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坟墓,理解其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理解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学会欣赏托尔斯泰的坟墓,理解其美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培养审美能力。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托尔斯泰的坟墓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美感。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作者的观点、情感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审视托尔斯泰的坟墓,阐述其美学价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发现的美的感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学价值。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美的作文。
四、课后作业以“我眼中的美”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句通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教学教案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感受他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伟大成就。
2. 通过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尊重历史名人的品质,激发他们对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以及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的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资料,相关哲学问题探讨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世间最美的坟墓》文本,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他在文学和思想界的地位。
2. 文本解析:引导学生分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以及托尔斯泰墓地所蕴含的意义。
3. 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他的伟大成就。
4. 情感共鸣: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托尔斯泰和他的墓地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深厚感情。
5. 哲学思考:启发学生从托尔斯泰的墓地中思考人生、死亡、永恒等哲学问题,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尊重历史名人。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托尔斯泰的伟大成就和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意义。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课后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探讨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一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一、教学目标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简介作者和托尔斯泰
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
自幼喜好文学作品。
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
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四、概括课文要点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明确: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
2、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
明确: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板书)朴素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
3、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
4、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明确:“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板书)感人扣人心弦
朴打动人心敬
素剧烈震撼意
最美
五、综合课文,探究分析
作者为什么将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的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几个小问题进行探讨)
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
这坟墓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尔斯泰人格的印痕。
或者说它直接呈现了托尔斯泰的一种人格——平民化的朴素。
声名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朴素是他人格的呈现和象征。
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所以说这座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1、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明确:我感受到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
他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手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
而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晚年回想起这些往事,突然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
要理解这段话其实并不很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语言信息,比如:“远离尘嚣”“饱经忧患”等,再结合我们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
2、我们再来看一看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写,说出这两幅画面的意境吗?
明确:宁静、轻柔、和谐、静穆、温煦。
3、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明确:“风儿”“俯临”“和暖”“嬉戏”“温柔”。
4、这些词语多么温情,让人感到这位伟人安睡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享受到了一种宁静、自然、和谐的幸福。
哪位女生给大家读读这段文字?用自己有声的语言来表现这种意境,传达其中的感情。
明确:这种自然宁静、远离世俗、不为名声所累的境界,正是托尔斯泰毕生的追求,同时也印证了他生前的选择。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由
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怎样看待这种比较?(幻灯片显示名人墓冢)
明确: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
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
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
因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
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简单谈谈,学习完本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例:许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时间和精力花在设计、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们不知道:活着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损坏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没有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伟、再壮观,也只是废石一块,最坚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感人的碑石。
七、总结
墓地的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的朴素美,透视了托尔斯泰内在的人格美。
附:板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
托氏墓总印象宏伟、感人
情坟墓介绍远离尘嚣,长方形土堆,孤零零感人至深
世间最美的坟墓逼人的朴素
高一语文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