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上课的密切关系.

合集下载

说课备课上课区别与联系

说课备课上课区别与联系

‎‎‎‎说课备课上‎课区别与联‎系篇一:‎说‎课与备课、‎上课之间的‎关系说课‎与备课、上‎课之间的关‎系正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在上课‎与备课之间‎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让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出这一节课‎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的处理,‎使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具体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正‎确适当,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结构严谨,‎教师语言简‎洁生动、教‎态亲切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说‎课、上课与‎备课的相同‎之处:‎都是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和课题‎中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从教师‎说课和课前‎备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由于上‎课和备课都‎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

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课‎前备课和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

这‎些反映了说‎课和备课与‎上课的共性‎和联系。

‎说‎课与备课不‎同的关系:‎1‎)概念内‎涵不同。

说‎课是属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

‎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

‎属于教学活‎动。

‎ 2) ‎对象不同。

‎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他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备课与上课技巧心得体会

备课与上课技巧心得体会

备课与上课技巧心得体会备课与上课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我多年的备课与上课经验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现将其总结如下。

首先,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有效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之前,要仔细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重点。

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备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要理解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同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备课时,还要注重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实验设备、教具等。

同时要注意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更新,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光有良好的备课还不够,上课的技巧与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上课的技巧和经验,其中包括:1.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上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用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上课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可以通过课前预热、师生互动、学生展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3.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注重评价与反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备课与上课方案

备课与上课方案

备课与上课方案引言备课与上课方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而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备课是指教师在开展授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组织和准备,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上课方案则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计划。

本文将介绍备课与上课方案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

备课的重要性备课是一位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认真备课,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备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学质量:备课可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节约教学时间:备课可以帮助教师事先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出现课堂时间的浪费和拖延。

同时,备课可以预先准备好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避免在课堂上临时搜索和寻找。

3.增强教师自信心:备课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有充分的备课准备,教师可以更加从容应对突发情况和学生的提问,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

备课的主要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备课的第一步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一堂课中所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表现,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是备课的核心任务之一。

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具有一定的层次和系统性。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教学目标和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练习等。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第一篇:备课与上课的关系备课与上课的关系备课与上课这种关系,我觉得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不一定说备的课一定要上完,也不一定完全按照备好的课上,作为教师要有变通的能力,但是大体的方向不能变,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上课又能够促进下一次更好地备课。

抄袭“教案,搬“教参”或如法炮制是不足取的。

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语言、思想、感情都是人家的,拿着去上课,必然格格不入,捉襟见肘。

我认为应该这样来解决。

一、从读入手我每备一课书,都是从读开始的。

或朗读或默读,在吟咏中促使自己尽快进入课文之中。

一读,感知课文内容;二读,研究文章题目;三读,抓住课后习题;四读,探讨作者思路;五读,咀嚼语言文字;六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在备课时,一篇课文读了这么几遍,就能基本上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我觉得备课从读入手,或者朗朗有声地读,或者默默无声地读,对教材整体有一种居高临下,驾轻就熟,运用自如的感觉。

二、备课中角色转换我在备课前一般要进入“三个角色”。

一是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目中有人;二是进入作者角色,弄清作者的意图、思路和感情,掌握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特色,做到胸中有书;三是进入自己执教的角色,对教学目的、步骤、重难点、板书设计、作业练习等加以综合考虑,做到执法有法。

进入学生角色。

学生是发展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对象。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备课时,教师就应先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心力、智能、性格、特长做到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进入课文作者角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章。

”《桂林山水》是篇写景文章,配有彩图,图文并茂。

课文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写桂林的水秀、山青、人怡。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说课,是介于备课之后、授课之前(或之后)的教学活动。

教师容易将说课与备课、上课混淆,因此,要说好一节课,就要弄清说课与备课、上课之间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1.联系无论是备课还是说课,其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

从所涉及的内容来看,由于说课是一种深层次备课后的展示活动,所以两者涉及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一致的;从活动的过程看,两者都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并结合有关教学理论,选择并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流程。

2.区别①内涵不同。

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而说课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一种动态的教学研究活动。

在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方面,说课显然要比备课更深入、透彻、细致。

②对象不同。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般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不直接面对学生或教师,而说课是说课者直接面对其他教师,说明备课内容及备课的依据。

③目的不同。

备课是为了上课,为了能正常、规范、高1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不断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而说课是为了帮助教师学会反思,改进和优化备课,它以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的。

④要求不同。

备课强调将教学活动安排得科学、合理和全面,能为上课提供操作性强、条理清晰的教学流程是备课的关键内容。

因此,备课一般只需要写出教什么、怎样教就可以了,而无须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

而说课就不一样,教师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样教,还要从理论角度阐述为什么要这样教。

(二)说课与上课1.联系①在课前说课中,所展示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等,都会在上课时得到充分体现。

②在课后说课中,说课者反思上课时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上课时师生活动的再现。

2.区别①对象不同。

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或教学领导者,是同行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而上课的对象是学生,是师生之间的知识、智能等方面的双边活动。

②内容不尽相同。

说课侧重叙述“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指导学生“怎样学”的科学理论依据,对课堂教学的“教”和“学”起了指导作用。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如何?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如何?

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如何?老师首先提问学员:说课与备课、上课的是怎么样的?学员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讨论,得到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示意图(如下)。

随后以说课为中心,让学员分组展开说课与备课、上课之间关系(不同点)的讨论。

小组讨论结果以卡片形式,展示于展板。

针对说课与备课的区别得出以下结论:1.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学内容、过程、步骤、方法的具体安排,是课堂教学的依据;说课稿是阐述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意图、教法、学法及其理论依据,是说课的依据。

2. 概念内涵不同:备课属于属于教学活动;说课属于教研活动。

3. 对象不同:备课是面对学生去上课;说课是面对同行,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4. 目的不同:备课教师需要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说课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

5. 活动形式不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的教学活动;说课是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

6. 基本要求不同:备课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说课要说出设计依据是什么。

针对说课与上课的区别得出以下结论:1. 目的不同:说课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上课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 形式不同:说课是以执教者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上课是执教者以学生为对象,是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

3. 内容不同:说课是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上课仅仅是运用教材的过程4. 评价不同:说课是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的标准;上课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标准。

讨论最后,老师提出自己对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的看法: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目前的教学教改中,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就必须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好”是为了“学好”要从怎样教好学生转变到如何引导学生到主动学习上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认真备课做起。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小池”,那么备课便是“源头活水”。

可是课堂上却经常不如备课中所料,课堂上并没有完全展现我们所准备的内容,那我们就应当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备课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讲课与备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让课堂精彩就要做好备课工作。

真正的好课是在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在临机应变中生成的,这就叫临讲备课,是备课的重要一环,或者说最后一环。

临讲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讲授效果的好坏。

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功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用一生备一节课。

教师教学能力的积淀会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积淀,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师,应在生活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经验、心血、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们可以在这句话上引申出来另外一句话,那就是语文教师备课的外延也应该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备课,要有粗有细,粗在老师如何教,细在学生怎样学;粗在方法,细在情趣;粗在预设,细在生成。

从备课到上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创建开放的课堂——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内省思维,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改革。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认真备课的目的是形成高质量的 教案,但教案的质量高低却是由教案 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能否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来决定的,而不 是由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来决定的, 也不是由教案的详略决定的。因此, 教师备课应该编写教案,而且必须编 写高质量的教案,但教案的具体表现 形式却完全可以随实际需要、个人喜 好来确定,不一定所有的人、所有的 学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写具体完 整的书面教案不可。所以备课有详有 略,详略结合。
二、备好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备好课的一 个关键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通读教材,对本册教材 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编排体系及内容结构有个清楚认 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个全面的感知,再针对单位备课内 容进行细致解读,具体设计。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 凭借,我们还要牢记《课标》所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 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一 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 果学生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就要对教学难度予以适度的 提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 “挑战”;如果学 生对教材内容难以理解,就要考虑是否变换设计角度与思 路,降低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 子”,体验成功,激发良好的学习意愿。创造性使用教材 还包括扬弃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 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三、备好学情
备课时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 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 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 教师要点拨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 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 帮助学习。另外,备课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 差异,分层施教,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 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为 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不同程度 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与上课的密切关系
江西省吉水县阜田小学彭朝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推进,教师的教法也在不断地更新。

俗语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讲课上增加学生负担,似叶上施肥。

是的。

备课备哪些该讲,哪些少讲或略讲甚至不讲,这是当前教改中每一位教师值得熟虑的教学问题。

但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总有一把总钥匙,那就是“精”。

执教三十余载,我深感备课之重要。

什么是备课?怎样备课?备些怎样的内容?打开《中国大百科全书》获取备课的明确定义:“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这正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书也是如此。

那么我是怎样备课的呢?一则从读入手,进入角色;二则博采众长,酌取精华。

再参照他人的观点,既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又能修正补充自己的看法,然后精挑细选,精讲多妙啊。

这样,就有了自己的读、自己的感、自己的收获。

一、从读入手
我每备一课书,都是从读开始的。

或朗读或默读,在吟咏中促使自己尽快进入课文之中。

一读,感知课文内容;二读,研究文章题目;三读,抓住课后习题;四读,探讨作者思路;五读,咀嚼语言文字;六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在备课时,一篇课文读了这么几遍,就能基本上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

例如我在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通过反复的读而达到与作者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尤其对“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和“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这两句话的“才”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样一个副词,前者表示时间长,后者表示时间短。

这看似乎平常的两个“才”字,不仅在时间的长短上做了对比,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的心里和感情。

这叫寻常词语艺术化。

我觉得备课从读入手,或者朗朗有声地读,或者默默无声地读,对教材整体有一种居高临下,驾轻就熟,运用自如的感觉。

仿佛高明的驭手之道统御着他的车马快速驰骋一样。

抄袭“教案”固然应该摒弃,搬“教参”或如法炮制也是不足取的。

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语言、思想、感情都是人家的,拿着去上课,必然格格不入,捉襟见肘。

二、进入角色
我在备课前一般要进入“三个角色”。

一是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目中有人;二是进入作者角色,弄清作者的意图、思路和感情,掌握课文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特色,做到胸中有书;三是进入自己执教的角色,对教学目的、步骤、重难点、板书设计、作业练习等加以综合考虑,做到执法有法。

进入学生角色。

学生是发展的对象,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对象。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他们的智慧潜能像宇宙一样深不可测。

备课时,教师就应先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心力、智能、性格、特长做到一清二楚,如数家珍。

进入课文作者角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章。

”《桂林山水》是篇写景文章,配有彩图,图文并茂。

课文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写桂林的水秀、山青、人怡。

写水时,作者用大海和西湖作比较,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写山时,作者用泰山和香山作对比,突出桂林山的奇、秀、险。

水秀山青配上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风光宜人。

读其文,犹如作者领着我们荡着小舟遨游其境,因此而产生了怡人。

备课时遵路入境,与作者进行“心理换位”,达到了我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感情溶化在一起的艺术境界。

进行自己执教的角色。

我是这样想的: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这里的关键是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就像一个袋子,学生人人好比锥子。

好的教学策略是布袋子,学生人人可以锋芒毕露,脱颖而出。

落后的、封闭的、陈旧的教学策略则是牛皮袋子、铁皮袋子,再锋利的锥子也无法显露其锋芒,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优选语文教学策略。

但年年岁岁教此课,岁岁年年法不同。

我用“变序法”教过《一夜的工作》,用“演示法”讲过《乌鸦喝水》,用“戏剧法”上过《小珊迪》,用“朗读指导法”指导过学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我始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无天”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博采众长
教好一课书,教师的知识一定要比这课书多几倍,只有这样,才能信手拈来,皆成妙趣。

如果教师的知识与这课书一样多,或者少于这课书,就不能左右逢源,畅所欲言了。

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像蜜蜂那样,广采百花,能后酿蜜,又应当像大海,汇纳众流,成其渊博。

四、酌取精要
准备好了这么多内容,不能一下子都塞给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教师自己掌握的,只有居高临下,才能势如破竹。

“任你溺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

”在讲课时,我每每披纱拣金,备多用寡,力求把握特点,攻其一点,最后让学生获得知识,加大信息量。

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想所得,把教学目的要求、重点、教学过程和方法搜集到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我每次备课都习惯于把课备在教科书上,在教材的天头地脚和字里行间进行批、注、勾、画、圈、点,诸如作者介绍正音正字、词语注释、段落划分、中心思想、板书设计,以及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统统写在书本上,我总认为教案只起到一个设计教学线路和提高教学要点的作用,然而,讲起课来真是得心应手。

事实验证,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备课和上课同等重要。

从备课的角度讲,备课的结果是上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备课的好坏和合理使用媒体教学是达到上课收效的所经历的必要程序。

注重备课结果,关注上课过程,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首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