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大数据评价体系2017.9.15

合集下载

新能源汽车技术评估

新能源汽车技术评估

新能源汽车技术评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减少汽车排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传统的燃油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新能源汽车技术应运而生。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燃油的汽车,其中包括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技术评估的目的是对不同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政府和消费者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经济性、环境效益、技术可行性和用户体验等。

首先,经济性是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是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通常较高。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运营成本较低,尤其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其燃料成本较低,维修和保养成本也较低。

此外,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也可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

因此,在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初期成本、运营成本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其次,环境效益是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新能源汽车使用可再生能源,如电能、氢能等,因此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而新能源汽车的尾气零排放可以明显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新能源汽车还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技术,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在环境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技术可行性是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

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氢能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技术等都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

技术可行性的评估需要考虑技术的成熟度、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只有技术可行且可靠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才能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持续的发展。

最后,用户体验也是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

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

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仅关乎技术和市场,ESG评价体系也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ESG是指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的考量指标,通过对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环境方面是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汽车作为可替代传统燃油车的产品,其环境友好性是评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在环境方面的评价中,主要考量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废气排放、材料使用等因素。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指标可以通过其电池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来衡量,废气排放指标可以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零排放特性来评估。

此外,还应对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材料来源和生命周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环境友好性。

社会方面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社会方面的评价主要关注企业对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的影响。

在员工方面,评估企业是否提供公平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在消费者方面,评估企业是否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社区方面,评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

通过社会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评估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公司治理方面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尤为重要。

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评价中,主要考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因素。

例如,评估企业是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透明披露重要信息,是否合规经营。

通过公司治理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

新能源汽车行业ESG评价体系是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评价与测试方法

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评价与测试方法

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评价与测试方法随着对环境污染和油价上涨等问题的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交通工具,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然而,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整车安全性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测试。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评价与测试的方法和技术。

一、整车安全性评价的意义与目标整车安全性评价旨在评估新能源汽车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包括碰撞安全性、防火安全性、电池系统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其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整车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步骤1. 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确定评价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性的指标体系。

包括车身刚度、碰撞安全性能、火灾防护性能、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的指标。

2. 设计评价试验方案: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案。

包括车辆碰撞试验、火灾防护试验、电池安全性试验等多个方面的试验项目。

3. 进行试验评价:按照设计的试验方案,进行全面的实车试验。

通过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和事故情况,评估新能源汽车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包括正面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翻滚试验等多个试验项目。

4. 数据分析与评估:对试验过程中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比对试验结果与评价指标,判断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安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三、整车安全性测试的技术手段1. 碰撞试验技术:利用高速碰撞设备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碰撞试验。

通过模拟真实碰撞事故,评估车身结构的刚度和碰撞后的保护能力。

根据不同的碰撞方向和速度,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案。

2. 火灾防护试验技术:利用火焰喷射系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防火性能测试。

通过模拟不同的火源,评估车辆的火灾抵抗能力和火灾扩散速度。

同时,测试火灾发生后的逃生通道和灭火系统的有效性。

3. 电池安全性试验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进行安全性能测试。

新能源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体系研究

新能源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体系研究
ÁÇÃÄÅÆÁÂÄÁÂ)(!#ÆÃÅÇÈÄ"!#%0$()&ÆÉ 1构建新能源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体系
零排放、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等特点是新能源行业得到快速发
展的原因。降低电动汽车运行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 ' 化关键之一。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最重要的经济性因素之一,新能源
层抽样方法研究[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经济性评价公式如下:
[5] 李聪波, 李月, 肖卫洪, 等. 面向能耗的纯电动汽车双电机动力系统参
−− ?
数优化匹配[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7, 23(8):1620-1628.
表 1 传统和新型评价体系对比实验数据表
km −h
km −h
kW −h / km
排除可能的数据误差,与本次设计的新能源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体 系相比,传统能耗经济性评价体系的数据偏差较大。由此,本次设计的新 能源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3 结束语 在分析各种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实际车辆参 数为基础,进行了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从可行性和实用性角度,确立了 单位里程能耗作为新能源汽车能耗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同时除汽车本身 参数外,不同种类的能源价格、可转化率,及对环境影响,都会对新能源汽 车能耗经济性产生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及新能源汽 车的推广使用,将不断开发种类,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理论技术也会进入快 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汽车能耗参数将会有一定程度降低。未来, 节能减排就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镍氢电池为动力的混合动力 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为代表,新能源汽车将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动力系统能源效率指的是做同样的功,发动机所需提供的总能量。对
汽车而言,表现在行驶相同距离时,发动机的功耗情况。采用比耗量参数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平台主要是指集成了多种先进的智能技术的汽车电子平台,能够实现汽车与网络、社交、信息、娱乐、智能家居等多种信息化、智能化终端的连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安全、舒适、环保的汽车使用体验。

智能化平台的核心技术包括车载通信模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辆远程控制和管理系统、车辆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等。

其中,车载通信模块是实现车辆联网和数据传输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3G、4G、5G等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互联网的连接。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则涉及诸如车道保持、自动泊车、交通标志识别、自动刹车等多种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驾驶便利程度。

车辆远程控制和管理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例如查看车辆位置、充电状态、开关空调等操作。

车辆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是指采集车辆的状态、故障、能源消耗、驾驶行为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和厂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服务。

这些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新能源汽车得以向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舒适的出行服务。

同时,数据分析也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平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车辆数据,可以精准预测车辆故障、识别驾驶习惯、优化能源消耗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和性能表现。

数据分析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新能源汽车中,涉及到的数据主要包括车辆状态参数、能源消耗情况、驾驶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并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和预测。

例如,通过分析驾驶数据,可以识别出驾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不良驾驶习惯,提出驾驶建议或警告;通过分析车辆故障数据,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出维修建议等等。

总之,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估

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估

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可靠性评估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依赖的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和普及度越来越高。

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评估。

首先,我们可以从动力系统的性能来评估新能源汽车。

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通常采用电动驱动系统。

这意味着电池电量、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是新能源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

此外,加速性能和驾驶感受也是消费者常关注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新能源汽车是否能满足他们日常使用的需求。

其次,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是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首先要考虑的是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次数,因为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

另外,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需认真考虑,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此外,还需要评估其他关键部件的可靠性,例如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才能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进一步来说,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是评估新能源汽车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消费者通常关注的问题包括充电时间、充电桩的覆盖率、充电效率等。

如果充电过程繁琐、时间过长或者充电桩难以找到,这无疑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也是用户的关注点,这对于长时间驾驶来说尤为重要。

除了上述内容,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保养也是需要评估的方面。

售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关键。

消费者需要知道,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后,是否能够在需要维修时得到及时的支持和维修服务。

此外,维修保养的成本也需要评估,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使用周期的总成本。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独立的评估机构也涌现出来,为消费者提供性能和可靠性评估的服务。

这些评估机构通常通过测试和评估来提供客观的数据和结论。

然而,消费者在使用评估机构提供的结果时,也需要注意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综合评价体系简介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综合评价体系简介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综合评价体系简介作者:让松来源:《汽车电器》 2015年第6期让松收稿日期:2014-10-24:修回日期:2015-04-09作者简介:让松(1987-),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电器及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研究。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襄阳441004)摘要:简要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目标,着重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及测试标准,建立一种对其综合性能评价的体系,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性能;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U463.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639(2015)06-0062-03目前国外的动力电池标准包括:IEC 60254《牵引用铅酸蓄电池》、IEC 62660-1《电气公路用车的驱动用辅助锂电池第1部分:性能试验》、IEC62660-2《电气公路用车的驱动用辅助锂电池第2部分:可靠性和滥用试验》、UL2580《电动汽车用电池》、JBT 11137-2011《锂离子电池总成通用要求》等,其适用对象均相对单一,且没有一个全面的体系来反映动力电池的综合性能。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极大地促进了动力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

中国在电池材料生产这一环节中无论是上游的矿产资源,还是各种电池材料均存在着优势,并且部分产品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综合评价体系应运而生。

1方案设计1.1试验项目的确定1)单体蓄电池单体蓄电池定义:secondarycell,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又称极端),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目前动力电池的测试标准采用的是QC/T 742-2006《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QC/T 744-2006《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评价体系参数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评价体系参数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评价体系参数
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评价体系参数是评价一辆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性能的指标集合,它包含了电动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能否满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等方面的参数。

以下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评价体系的关键参数:
1. 最大功率和转矩:这是衡量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输出效能和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汽车在加速时的能力,以及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应对不同道路条件的能力。

2. 加速时间:电动汽车的加速时间通常比传统的燃油汽车速度更快,它反映出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快速启动和动力输出能力。

3. 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这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在长途驾驶中应对不同路线和地形的能力的关键参数。

4. 发热量: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可能会产生一定量的热量,这可能会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和效率。

对于车辆系统的热管理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发热量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5. 效率:效率是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出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总体能量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评价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效率,涉及到电机、电控、减速器等各个部件的总体表现。

6. 故障率: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是否具备可靠性、是否经得起考验,以及是否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都会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和整体操控手感。

7. 制动系统效率: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制动系统效率是保证驾驶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保证整体驾驶乐趣的关键。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评价体系参数是构成评价一辆电动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它涵盖了车辆输出性能和效能、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发热量和效率、故障率和制动系统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对电动汽车卓越性能的一个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大数据评价体系
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大数据评价体系由四个二级指数,九个三级指数构成,各级指数为百分制得分,根据不同权重加权汇总得到综合性能总得分,并按照60-70,70-80,80-90,90-95,95-100评定五个星级。

综合评价体系算例:
e FINAL=0.3e ECONOMY+0.2e ENVIRONMENT+0.2e RELIABILITY+0.3e SAFETY =0.3(0.3e EPM+0.5e MU+0.2e DAE)+0.2(0.5e RA+0.5e SA)
+0.3(0.6e OR+0.4e RSR)+0.2(0.4e FP+0.6e FFE)
=0.3×(0.3×82+0.5×92+0.2×75)+0.2×(0.5×84+0.5×62) +0.2×(0.6×68+0.4×96)+0.3×(0.4×78+0.6×82) =80.24(3星)
其中:
以下为各一级指数的计算方法:
1.经济性指数ECONOMY e
经济性指数包括吨百公里能耗指数(EPM e )、里程利用率(MU e )和日均经济性指数(DAE e )三个二级指数,计算公式为:
123EPM MU DAE k e k e k e ++经济性指数=
其中,123,,k k k 分别代表上述三个指标在总经济性指数中所占权重。

三个二级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1吨百公里能耗指数(EPM
e )
定义:吨百公里电耗是车辆在一定工况下行驶一百公里的电耗与车辆整备质量的比值。

吨百公里能耗计算方法:
(kWh )
(km )吨百公里=整备质量(kg)
评测阶段的车辆充电电量评测阶段的车辆运行里程能耗
评分方法:
吨百公里能耗指数代表该车型在同类车型中的位置水平。

E min E 2
E n-1E max
统计概率
表1 吨百公里能耗指数评价方法
1.2里程利用率指数(MU
e )
计算公式:
车辆相邻两次充电之间行驶里程平均值(km)
里程利用率=
车辆标称续驶里程(km)
评分方法:
⨯某车型里程利用率 - 最小里程利用率
里程利用率指数=
40+60最大里程利用率 - 最小里程利用率
其中,里程利用率分值为待评分车辆在里程利用率评分项中的分数,最低分为60分,最高分为100分;最小里程利用率和最大里程利用率分别是平台监控车辆中里程利用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表2里程利用率指数评价方法
1.3日均经济性指数(DAE
e )
计算流程:
2.环境适应性指数ENVIRONMENT e
环境适用性定义:
电动车辆的环境适用性指数由区域适用性指数和季节适用性指数两个二级指数构成:
区域适用性——针对区域变化,车辆表现出的性能稳定性。

季节适用性——针对季节变化,车辆表现出的性能稳定性。

主要评价参数:
里程利用率标准差:由于里程利用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车辆的性能,取相同车辆在不同区域或不同季节下的里程利用率数据,计算其标准差,则可反映车辆性能的波动。

计算公式:
σ其中,σ为某车型里程利用率标准差;N 为统计区域或季节数量;i ϕ为各统计项里程利用率值;ϕ为里程利用率平均值。

其中,里程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d
S S =
ϕ
其中,S 为电动车辆相邻充电间隔的平均行驶里程,d S 为官方续驶里程。

2.1区域适用性指数(RA
e ):
d σ其中,d σ为某车型区域里程利用率标准差;N 为统计区域数量;di ϕ 为各区域车辆里程利用率;d ϕ为所有区域里程利用率平均值。

2.2季节适用性指数(
SA
e ):
s σ其中,s σ为某车型季节里程利用率标准差;N 为统计季节数量(一般N =4);
si ϕ为各季节车辆里程利用率;s ϕ为所有季节里程利用率平均值。

评分方法:
经过对现有数据的计算,认为里程利用率标准差的波动范围为1<σ<15,以60分为基础分,建立百分制打分公式:
150.4100%60151
P σ
-=⨯
⨯+- 其中,σ为各适用性指数。

总环境适用性指数12=ENVIRONMENT RA SA e k e k e +
其中,1k 和2k 分别为区域适应性指数和季节适用性指数所占权重。

计算流程:
3.可靠性指数RELIABILITY e
可靠性及故障判定构架:
可靠性指数计算的框架是对子系统评分,并按照逐层加权平均进行计算,其架构如下图。

可靠性指数计算公式为:
可靠性指数 = 12OR RSR k e k e ⨯+⨯
其中1k 、2k 分别为运行可靠性指数权值、监管系统可靠性指数权值;OR e 、RSR e 分别为运行可靠性指数、监管系统可靠性指数;其计算方法为:
11111212OR e k e k e =+ 21212222RSR e k e k e =+
其中11k ,12k ,21k ,22k 分别为日均行驶里程标准差评估指数权重、非周期性运行指数权重、数据误码评价指数权重、数据丢包评价指数权重;11e ,12e ,21e ,22e 分别为日均行驶里程标准差评估指数、非周期性运行指数、数据误码评价指数和数据丢包评价指数。

3.1日均行驶里程方差评估指数11
e :
对某车型A ,对其所有待评测车辆编号为12,,,i n V V V V ,在选定的评测时间段内(如m 天)求取待每辆评测车辆的日均行驶里程:
1
m
ij
j iAVE M
M m
==

其中ij M 为第i 辆评测车辆在第j 天的行驶里程(km ),m 为评测天数。

日均行驶里程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σ
其中n 为评测车辆总数,M μ为所有评测车辆的日均行驶里程的平均值(km )。

该标准差值越大说明评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差异越大,即运行可靠性越低。

日均行驶里程标准差评估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表4 日均行驶里程标准差评估指数计算方法
3.2非周期性运行指数12
e :
在评测时间段(如m 天)内,对某车型B 所有待测车辆12,,,i n V V V V 进行运行状态标记,如表5所示:
表5 车辆运行状态标记
其中,运行状态标记:
0 201 20ij ij ij M km s M km ≤⎧⎪=⎨>⎪⎩
其中,ij M 为第i 辆车i V 在第j 天
j d 的行驶里程。

该车型的运行状态率计算方法为:
1
100%
n
i
i B R
R n
==
⨯∑
其中,i R 为第i 辆车i V 的运行状态率,其计算方法为:
1
100%
m
ij
j i s
R m
==
⨯∑
根据该车型的运行状态率的统计结果计算非周期性运行指数:
表6 非周期性运行指数计算方法
3.3数据误码评价指数21
e :
对某车型C 所有待评测车辆12,,,i n V V V V 在一段时间内(如1t 到2t )分别统计其上传的数据中FF (无效数据)和FE (异常数据)出现的频次。

则该车型
的数据误码率计算方法为:
1
n
i
i C f
f n
==

其中,i f 为第i 辆车i V 的数据误码率,其计算方法为:
FF FE
i total
c c f c +=
其中,FF c 和FE c 分别为统计时间段内有FF (无效数据)和FE (异常数据)出现的信息条数,total c 为统计时间段内车辆上传的总信息条数。

数据误码评估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表7 数据误码评估指数计算方法
3.4数据丢包评估指数22
e :
某车型D 所有待评测车辆12,,,i n V V V V 在一段时间内(如1t 到2t )的数据丢包率计算方法为:
1
n
i
i D f
f n
==

其中,i f 为第i 辆车i V 的数据丢包率,其计算方法为:
21
1-total
i Tc f t t =-
c为统计时间段内车辆上传的总信息条数。

其中,T为数据采集间隔(s), total
数据丢包评估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表8 数据丢包评估指数计算方法
e
4.安全性指数SAFETY
安全性指数包含故障预报警安全指数和事故频次评价指数两个二级指数。

4.1故障预报警安全指数
e:
FP
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电动汽车的安全预警发生和安全预警等级,并对评估周期内(一般为一年)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描述车辆安全性程度。

计算方法:
所需参数:该车型各级故障的发生频率i f;安全性指数为故障的严重程度,其计算方法如下:
故障严重程度=3
1
i i k f ⨯∑
其中,i k 为i 级故障的严重程度的权重;i f 为该车型万辆车的i 级故障频次。

4.2事故频次评价指数FFE e :
车辆事故是安全性的直接表现,发生的频率对安全性的评价有直接影响。

计算方法:
每个评估周期内(一般为一年)发生事故的次数进行统计。

次数最多为60分,零事故为10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