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法
病人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病人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一、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入,可保留针头连接注射器,尽量
回抽漏于皮下的外渗药物,然后拔除针头。
二、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指导护士立即使用
0.5%利多卡因局部封闭。
三、对于药物外渗轻度者第一天行皮下封闭2次,两次时间间隔以6—8小时为
宜,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将处理过程记录于护理记录中。
四、对于药物外渗严重者,第一天行皮下闭封3—4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
时间间隔以6—8小时为宜,以后酌情处理。
将处理过程记录于护理记录中。
五、护士每天严密观察病人皮肤药物外渗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
痛的程度等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六、局部选用喜辽妥软膏外敷,外用无菌纱布覆盖。
七、病人自感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冷热敷。
八、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与清创、换药处理。
九、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
十、外渗部位未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十一、严格执行上报流程。
及时向护士长汇报,12小时内(重大事件30分钟内)护士长以口头、电话、短信等方式上报护理部,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确定改进措施。
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药物外渗是指在医疗过程中,药物意外流入静脉外组织,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情况。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疼痛、炎症、溃疡甚至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下面是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的参考内容:第一步:立即停止注射当发现药物外渗时,首要步骤是立即停止注射。
停止输液可以减少药物的进一步扩散,降低局部损伤的程度。
第二步:保持局部安静停止注射后,需要保持患处安静。
不要刺激局部,以免加重损伤。
第三步:评估局部损伤对外渗部位进行仔细观察,评估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观察是否有局部皮肤变红、肿胀、疼痛等症状。
第四步: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及时通知负责处理此事的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会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损伤的情况制定后续处理方案。
第五步:拍照备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拍照记录药物外渗的情况。
拍照可以作为治疗及后续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
第六步:处理药物外渗部位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处理药物外渗部位。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1. 冷敷:对于温热或有炎症表现的部位,可以用冰袋或冷敷巾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2. 清洗:用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对外渗部位进行冲洗,以将药物冲洗出体外。
3. 创面处理:对于有明显创面的情况,应进行适当的创面处理,如消毒、换药等。
第七步:记录药物外渗的情况对于药物外渗的情况,需要详细记录,并向医护人员报告。
记录中应包括外渗药物的种类、用量、给药途径、外渗部位和相关症状等信息。
第八步:监测患者症状的变化对于药物外渗造成的损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症状的变化。
如局部红肿、渗液量增多、局部温度升高、生命体征异常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药物外渗是医疗过程中的意外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紧急处理,以减轻损伤并防止后续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流程的参考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疗药物外渗应急流程

化疗药物外渗应急流程
1、立即停止化疗药液的输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病房护士长。
3、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漏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疼的作用。
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散,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5、患处局部避免受压,外涂喜疗妥,外渗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喜疗妥交替使用。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发现化疗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入,回|通知主管医生
►和护士长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和护士长。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一碳酸氢钠、造影剂、胺碘酮、甘露醇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二脂肪乳剂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3、654-220mg加生理盐水10ml加5%利多卡因10ml湿敷至肿胀消退; 三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局部封闭;3、香丹注射液湿敷至肿胀消退;四多巴胺、阿拉明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立其丁10mg加生理盐水10ml局部封闭,注意观察血压变化;3、50%的硫酸镁湿敷至肿胀消退;五CTX、VP-16、5-FU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3、可用芦荟湿敷;六ADM、VCR、氮芥、盖诺外渗的处理:1、立即拔针,更换注射部位,肿胀部位抬高超过心脏位置;2、1%的利多卡因10ml加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6小时后重复一次;3、50%的硫酸镁湿敷加冰敷24小时;4、可用芦荟湿敷;冷敷不仅可以减少局部余热对活力组织的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是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另一方面,冷敷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药物吸收,可使某些局部破坏因子灭活,同时,冷敷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的时间及对组织细胞的损害;热敷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艾衡、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用药物湿敷;有水疱者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换药;中药黄连、黄柏加3%硼酸湿敷;经以上处理效果不佳的话行以下处理:1、报告护理部,请会诊;2、烧伤湿润膏涂抹q2h;3、必要时请伤口护理小组指导换药;六、药物外渗应急预案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是否为强碱性药物、高渗液体、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阳离子药物钙剂、化疗药物等;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6、轻度外渗面积≦5cm2局部环封1-2次两次间隔6-8h;重度外渗≧5cm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如果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应给予外科清创、换药等处理;9、安慰病人,作好心里疏导;七、药物外渗处理流程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局部皮下环封→湿热敷→抬高患肢→记录处理过程→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破溃、感染时应换药处理→加强心理疏导;。
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1、停止注射。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
2、减压是关键。
针刺减压注意严格消毒,防感染。
水疱不建议挑破皮,针刺回抽泡内液体,严防感染。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分钟左右。
针刺减压后可以配合挤压,但注意用力不能过大,还要注意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针刺减压方法:消毒整个肿胀皮肤,用1ml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5度斜刺,让皮下渗漏的液体流出来。
3、告知医生,做好记录。
4、局部封闭。
局部有苍白,先用酚妥拉明封闭注射应该会缓解变紫缺血的情况。
5、高渗液外渗可使用50%硫酸镁湿敷(浸湿4层纱布覆盖患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一次)
6、结合理疗,辅助微波或红外线等。
7、使用水凝胶片状敷料。
8、建议使用喜疗妥,对渗漏初期效果非常好。
一般药物外渗时标准操作程序

一般药物外渗时标准操作程序如下:
1.停止输液:如果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药物外渗的情况,需
要立即停止输液,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局部冷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冰毛巾对局部进行冷敷,使血管收
缩,避免局部肿胀的情况持续加重。
3.使用外用药物:对于局部外渗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可以遵医
嘱使用硫酸镁溶剂、呋喃西林乳膏等进行湿敷,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4.切开排液:如果患者药物外渗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治疗
方式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切开排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将外渗的
药物排出体外,缓解不适症状。
5.清创:如果药物外渗引起了明显的皮肤红肿、疼痛,甚至伴有
局部坏死的表现,需要给予头孢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给药部位外渗出来,导致药效减弱或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对于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致观察药物给药部位是否有渗血、药物外渗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2. 选择合适的给药部位,避免选择有动脉、静脉、神经等重要结构的部位;3. 采用适当的注射技术,包括正确的注射角度、深度和速度等;4. 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避免过大的剂量和过高的浓度;5. 避免过于频繁的注射,给药部位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恢复;6. 避免局部肌肉活动过大,可在注射后适当按压注射部位。
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外渗,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1. 对于脂溶性药物外渗,可以采用热敷或者按摩的方式促进药物的吸收;2. 对于水溶性药物外渗,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减少药物的外渗;3. 对于药物外渗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等情况,可以采用局部止痛药或者消肿药进行处理;4. 对于严重的药物外渗,如出现药物中毒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
最后,预防药物外渗也是非常重要的:1. 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避免自行更改给药部位或者剂量;2. 注射前对给药部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清洁,避免细菌感染;3. 定期更换给药部位,避免局部组织受损导致药物外渗;4. 对于需要长期给药的患者,定期检查给药部位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综上所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特性以及给药的技术等因素。
只有合理选择给药部位、采用适当的注射技术、预防药物外渗的发生,才能确保药物的有效给药和疗效的实现。
希望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重视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共同努力,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药物外渗如何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 冷敷热敷各有选择
冷敷 药物:其他化疗药物。 方法:注射部位间断冰敷 24 小时,渗出后立即冷敷 30 ~ 60 分钟,接着在 24 小时内每小时冷敷 15 分钟(记住:这里只有 奥沙利铂、长春新碱和鬼臼类是热敷,其他的是冰敷。) 冷敷须在 6 小时内进行,24 小时后热敷。 原理: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 可以使药 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物摄取减少,以达到减小渗漏范围的 目的。
提醒:冰敷、热敷后,局部用 50% 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及 微波治疗,也可局部黏贴水胶体敷料。 对外渗部位应持续观察,按药物外渗护理单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或伤口小组会诊, 做清创处理。 外渗原因多 预防在先不可忘
1. 发疱性:严重,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药物:蒽环类 (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抗生素类(柔红霉素、放线菌素 D、 丝裂霉素、光辉霉素等)、生物碱类(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 春地辛、诺维苯等)、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 2. 刺激性:中度,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组织坏死。 药物: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威猛、链脲霉素、丙脒腙 等。 3. 非发疱性:轻度损害,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 药物:环磷 酰胺、塞替派、氨甲喋呤、博莱霉素、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顺 铂、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 注:静脉部位的疼痛或灼伤、 红肿、不能回血、输液的性质改变,在不能肯定是其他原因所致 时,任何一个这样的主诉或体征都应考虑为外渗的症状。
如何局部封闭?
方法 1:输液外渗时的封闭,只需把麻药注射到皮下及筋膜。
方法 2: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于上肢大范围液体外渗。 方法 3:用 12 号注射针刺破皮肤及筋膜,打若干个孔,利于液 体外渗,无菌敷料包扎防止感染。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氢钠外渗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处理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药物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药物外渗的分类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Ⅰ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1.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
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
2.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四、药液渗漏的防护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
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五、出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
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抬高患肢增加热敷擦药的次数。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3、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4、局部封闭:用41/2一51/2门肌肉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
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
5、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6、钙剂:热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7、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8、红霉素、安定:冷敷9、化疗药物:一般处理: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静脉通路(要更换输液器)。
立即用0.9%生理盐水10—20m1快速沿原静脉滴入,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
拔针并按压针眼2—5分钟。
冰袋冷敷1 5—30分钟,3天内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
一般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卜5m1。
10、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
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减少进一步的*六、药物外渗的护理对策1 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 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 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4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临床常见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甘露醇药液渗漏的护理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1 热敷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
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2 封闭疗法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 中西药制剂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好。
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1]。
4 照射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 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脂肪乳外漏1 .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2 .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
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
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 加入0.25%的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3. 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存于有盖小瓶内,然后用棉签将药涂于外渗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盖上瓶盖。
每隔4h换药1次。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1 多巴胺是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
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多巴胺外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坏死2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环。
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而浸润注射本身对肌肉组织就是一种机械损伤。
3 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
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4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钙剂外渗的预防与处理(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抗炎、抑菌等作用。
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
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5)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造影剂外渗化疗药物外渗用50%的硫酸镁局部湿冷敷,如肿胀明显,则要抬高上肢减轻水肿,绝对不能热敷,因为非离子造影剂都是高渗的,热敷会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使血管内向外渗出更多,肿胀更明显。
化疗药物外渗1)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用5 ml 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尽可能回抽渗出的药液。
2)注射部位局部封闭:取适当的解毒剂,如无解毒剂,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5-10ml作环形封闭。
环型局部封闭方法:消毒局部皮肤,在距离外渗范围外缘2.5~3cm处用6-7号针头行环形封闭,再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深浅最好在渗漏区底部,不可过浅,注射前抽回血,最后覆盖无菌纱块。
局部封闭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疼痛。
3)发泡性药物(长春瑞宾、多柔比星等)外渗建议局部封闭每8小时1次,持续2-3天,一般化疗药物局部封闭1次。
4)冰敷:注射部位间断冰敷24小时,冰敷期间密切巡视,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红班、苍白及病人主诉疼痛加剧等表现,防止用冷不当发生冻伤。
5)热敷:奥沙利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长春瑞滨等外渗后局部不宜冷敷。
应在发生外渗后24小时内间断热敷,水温40o℃左右,并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
6)冰敷、热敷后,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及微波治疗,也可局部黏贴水胶体敷料。
7)对外渗部位应持续观察,按药物外渗护理单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8)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或伤口小组会诊,做清创处理附:药物PH、渗透压相关知识点一、PH<5或PH>9.0时,外周静脉会发生严重的静脉炎几种药物的PH环丙沙星3.3—4.6氯化钾5.0盐酸多巴胺3.5万古霉素3.0长春新碱3.5—5.0顺铂3.5—6.0环磷酰胺3.0—9.0二、渗透压表示液体中小颗粒的数量正常范围为240-340mOsm/L(290mOsm/L)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几种药物的渗透压PN 1100-140020%甘露醇110050%GS 2526右旋糖苷2000造影剂>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