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种盐水溶解度表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2 第1单元课题3 纯碱的生产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课题3 纯碱的生产1.了解纯碱的生产及发展过程。
2.了解天然碱的生产与化工生产之间的联系及技术发展的过程。
3.掌握路布兰法—索尔维法—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一、氨碱法生产纯碱氨碱法是由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的,氨碱法是以碳酸钙和食盐为原料生产碳酸钠的过程。
1.制取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将CO 2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现象 有白色晶体析出反应方程式NH 3+CO 2+H 2O===NH 4HCO 3、NaCl +NH 4HCO 3===NaHCO 3↓+NH 4Cl2.制取碳酸钠的反应方程式是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3.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易得,产品纯度高,氨和部分CO 2可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
缺点是生成的氯化钙不易处理,食盐利用率才70%。
氨碱法中加入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主要作用是让氨与二氧化碳作用NH 3+CO 2+H 2O===NH 4HCO 3,然后再与饱和食盐水反应NaCl +NH 4HCO 3===NaHCO 3↓+NH 4Cl ,进而制纯碱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二、联合制碱法根据上图,写出生产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1)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 (2)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
1.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立的“侯氏制碱法”誉满全球。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下列的( ) A .NaOH B .K 2CO 3 C .Na 2CO 3D .NaHCO 3解析:选C 。
“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Na 2CO 3 。
2.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 .降低了生产成本 C .减少了环境污染 D .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解析:选D 。
溶剂互溶次序表

粘度计 1支<br />药品:<br />甲苯,苯,丁酮,甲酸乙酯,丙酮(皆为C.P.),PVAc。<br /><br />2.实验步骤:<br /><br />(1)将恒温水浴调节至30℃±0.01℃<br />(2)称取0.2g高聚物放入磨口三角瓶中,加入溶剂使之完全溶解后,用砂芯漏斗过滤至25ml的容量瓶中,用同种溶剂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后即得浓度约为1%的溶液。同法配制甲苯,苯,丁酮,甲酸乙酯,丙酮的PVAc溶液各25ml,并放于恒温水浴中恒温。<br />(3)取丙酮、丁酮按不同比例配制成δsm=9.8~10.0的混合溶剂,再如同步骤2配制一系列浓度约为1%的PVAc溶液,并放在恒温槽中恒温待用。<br />(4)取一支乌氏粘度计(或奥氏粘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并使粘度计上方之小球浸没在水中。<br />(5)用移液管吸取10ml溶液注入粘度计中,恒温10分钟,测定溶液的流出时间。重复测定三次,误差不超过0.2秒,取其平均值即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详见实验1)。<br />(6)倒出溶液用同一溶剂洗涤3~5次,奥氏粘度计还应烘干,吸取10ml溶剂,放于管中,恒温10分钟后测溶剂的流出时间t。<br />(7)重复步骤4,5,6,测定各不同溶液及相应的溶剂之流出时间t和t0(按t0:90~110秒之间选择粘度计)。<br />(8)各取10ml溶液于蒸发皿中,在11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称重计算溶液的溶度。<br /><br /><br /><br />3.数据记录及处理<br /><br />(1)求溶解度参数δp<br />按一点法求特性粘度:<br />作图:对作图,对应的值为。<br />(2)计算内聚能密度<!--content-->
铷盐概述

铷盐概述一、铷的概述铷,元素符号Rb,银白色稀有碱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属IA族,原子序数37,原子量85.4678,立方晶体,常见化合价为+1。
金属铷的熔点很低,质软,有延展性。
铷在地壳中很分散,至今还没有发现单纯的铷矿物。
铷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1X10-5--3.1×10-4,按元素丰度排列居16位。
铷资源主要赋存于花岗伟晶岩,卤水和钾盐矿床中。
现在人们主要从花岗伟晶岩矿床开发回收铷,主要工业矿物是锂云母,锂云母中铷含量可达3.75%,是提取铷的主要矿源。
国外花岗伟晶岩氧化铷资源储量约为17万t,其中津巴布韦10万t,占58%;纳米比亚5万t,占29%;加拿大1.2万t占7%.这三个国家氧化铷含量为16.2万t,占国外铷资源的95%。
我国有丰富的铷资源,储量名列前茅,且类型齐全,分布全国。
我国铷资源主要赋存于锂云母和盐湖卤水中,锂云母中铷含量占全国铷资源储量的55%,以江西宜春储量最为丰富,是目前我国铷矿产品的主要来源。
湖南、四川的锂云母矿中也含有铷。
青海、西藏的盐湖卤水中含有极为丰富的铷,是有待于开发的我国未来的铷资源。
目前,世界上铷盐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锂云母。
用锂云母生产铷盐时,一般采用氯锡酸盐法、铁氯化物、BAMBP萃取法。
对于铷含量低的液体矿物,如海水、盐湖卤水、工业母液,一般采用吸附法和萃取法。
我国生产铷的主要工业原料是锂云母。
新余市东鹏化工有限责任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铷盐生产基地,他们利用锂云母提锂后的混合碱母液采用T—BAMBP萃取法从中分离,提取铷,他们还利用这种萃取法提取铷化合物,以不同无机酸和或有机酸进行反萃,制得多种铷化合物。
T—BAMBP萃取工艺目前在国外都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潜在铷资源,我国也进行了有效的开发研究。
江西的开发研究成果,显示了我国巨大的铷开发、生产潜力。
二、铷化合物的提取方法铷广泛地分散于钾的矿物和盐卤中。
锂云母的组成为KRbLi(OH,F)Al2Si3O1,含3.5%以上Rb2O,是主要的铷资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制碱”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第1课时)新

4.用序号填空:① Na2CO3 ② NaCl ③ CaCO3 ④ NaHCO3 (1)用作调味品的是___②___; (2)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是___①___; (3)用作补钙剂的是__③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④___。
10.(2017·济宁)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 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C )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
OH- NO- 3 Cl- SO24- CO23-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 和 CaCO3 的溶解度都大于 1 g D.Ca2+、NO- 3 、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归纳总结:盐和碱的溶解性: 难溶记四盐:AgCl、BaSO4、CaCO3、BaCO3; 易溶记三碱:NaOH、KOH、Ba(OH)2; 微溶记三物:Ca(OH)2、CaSO4、Ag2SO4; 都溶记四类:钾、钠、铵盐、硝酸盐。
2.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1)酸+盐→ 酸 + 盐 ; 2HCl+CaCO3=== CaCl2+H2O+CO2↑ (2)盐+碱→ 盐 + 碱 ; CuSO4+2NaOH=== Cu(OH)2↓+Na2SO4 (3)盐+盐→ 盐 + 盐 。
人造纤维
造纸
石油精炼
粗盐精制
纯碱的制 用途
冶金
制玻璃
……
合成洗涤剂
2022年甘肃省天水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2022年甘肃省天水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可能用到的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Cl-35.5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
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A.铁B.钙C.锌D.氟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SO2C.H2SO4D.KMnO43.不同食物所含营养成分有较大差异。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蔬菜B.羊肉C.米饭D.牛油4.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B.合理施用化肥农药C.工业废水灌溉农田D.研制开发清洁能源5.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6.“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点燃酒精灯B.转移蒸发皿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7.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A.“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D.“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8.茶叶中含有一种叫茶氨酸(化学式C 7H 14O 3N 2)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茶氨酸中含有氮气B.茶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C.茶氢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茶氨酸中碳氢元素质量之比为1:29.下图为制备有机物X 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正解的是A.从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有机物X 的化学式CH 3OC.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3:1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试剂或方法A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B 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稀盐酸C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灼烧闻气味D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过量铁粉、过滤A .AB.BC.CD.D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纯碱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

纯碱制造工艺的发展历程纯碱,化学名叫做碳酸钠,俗名苏打。
化学式:Na2CO3,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
密度为2.532g/cm3,熔点为851℃,易溶于水,具有盐的通性。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建材、轻工、化工、冶金、纺织等工业部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建材方面主要用于制造平板玻璃;在轻工方面主要用于洗衣粉、三聚磷酸钠、保温瓶、灯泡、白糖、塘瓷、皮革、日用玻璃、造纸等;在化工方面主要用于苛化烧碱、小苏打、红矾钠、硝酸钠、亚硝酸钠、硅酸钠、硼砂等;在冶金方面主要用作冶炼助熔剂等。
另外,纯碱还可用于显像管、石油、医药、国防军工等部门。
早期纯碱都是取自天然的植物碱或矿物碱,由于技术落后,产量很低,渐渐地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随着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后,纺织、印染、造纸、制皂和玻璃等工业需求的碱量剧增,单靠从植物碱和矿物碱提取的碱明显不足,人工制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
一、吕布兰法1.产生背景1783年,法国科学院以1200法郎高额奖金悬赏征求制造纯碱的方法。
1789年,法国奥尔良地区封建主公爵的侍从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制碱的方法,1791年获得专利,建立起日产250—300 kg的碱厂。
吕布兰制碱法所用的原料主要有食盐、硫酸、木炭和石灰石。
直到20世纪20年代被索尔维法所取代。
2.生产工艺第一步利用硫酸将食盐转变为硫酸钠:2NaCl + H2SO4===Na2SO4 + 2HCl第二步将硫酸钠与木炭、石灰石在炉中共热。
炉中硫酸钠与木炭作用后生成硫化钠和一氧化碳:Na2SO4 + 4C===Na2S + 4CO↑接着硫化钠与石灰石(CaCO3)进行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硫化钙:Na2S + CaCO3===Na2CO3 + CaS由于产物中混有未反应的黑炭,因此产物成黑色灰状物,称为黑灰。
黑灰中含40%—45%的碳酸钠。
第三步将黑灰用水浸取,溶液经浓缩后碳酸钠结晶析出。
氯化钠

4、无机和有机工业用作制造烧碱、氯酸盐、次氯酸盐、漂白粉的原料、冷冻系统的致冷剂,有机合成的原 料和盐析药剂。钢铁工业用作热处理剂。高温热源中与氯化钾、氯化钡等配成盐浴,可作为加热介质,使温度维 持在820~960℃间。此外、还用于玻璃、染料、冶金等工业。
化学性质
分子结构(3张)氯化钠的晶体形成立体对称。其晶体结构中,较大的氯离子排成立方最密堆积,较小的钠离 子则填充氯离子之间的八面体的空隙。每个离子周围都被六个其他的离子包围着。这种结构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化 合物中,称为氯化钠型结构或石盐结构 。
1.电解熔融态氯化钠制取金属钠 2.电解食盐水 3.与硝酸银反应 4.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氯化氢) 5.NaCl的检验 一: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沉淀)产生,证明有Cl-。 二: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置于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可证含有Na+。 三:为了消除干扰,可取原试液加饱和氢氧化钡至呈明显碱性,这时大部分阳离子和PO43−、等阴离子都将 被沉淀。引入试液中的Ba2+应继以碳酸铵除之,最后用灼烧法除去铵盐。
实验室方法
将粗盐溶于水中,去除不溶性杂质,再加精制剂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使、、等可溶性杂质变成沉淀,过 滤除去,最后用纯盐酸将pH调节至7,浓缩溶液即得纯氯化钠结晶 。
在实验室的制备方法是将等量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生成氯化钠溶液。再把溶液蒸馏,可得氯化钠晶体。 主要反应:。
此外,金属钠在氯气的环境中点燃也会产生氯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
农业
其水溶液可用于选种。按物种需要配制NaCl溶液,其密度比水大。种子放入NaCl溶液,漂浮的不饱满,沉 下的饱满。
高中化学——溶解度表(700种金属盐)

物质
BaS BiAsO4 Bi(OH)3 BiI3 BiPO4 Bi2S3 Pt(OH)2 PtBr4 PuF3 PuF4 Pu(IO3)4
化学式
一氧化氮 一氧化二氮 铬酸镝(III)
铒
NO ND2yO2(CrO4)3· 10H2O
物质 氢氧化铒(III)
钒
化学式 Er(OH)3
物质
化学式
五钆氧、化钙二、钒锆 V2O5
2.88
4.89
2.448×10-4
7.86 7.298×10-4 2.868×10-7 7.761×10-4 1.096×10-10 1.561×10-20 3.109×10-11 1.352×10-7 3.144×10-4 3.622×10-4 7.998×10-2
0°C 10°C
20°C 5.6×10-3
BaO Ba(ClO4)2 Ba(MnO4)2 Ba2P2O7 BaSeO4
45 120
0°C
58.8 12.5 0.29 98 20.3 31.2 43.9
26.2
1.67 182 4.95 50.3
239
55 144
10°C
62 16.1 0.44 101 26.9 33.5 44.6
0.159 28
锕、氨、铵
物质
化学式
氢氧化锕(III) Ac(OH)3
0°C 10°C
20°C 4×10-4
30°C
氨
NH3
88.5
70
56
44.5
叠氮化铵
NH4N3
16
25.3
苯甲酸铵
NH4C7H5O2
20
碳酸氢铵
NH4HCO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石酸铵 硫氰酸铵 硫代硫酸铵 钒酸铵 物质 氢氧化钯(II) 乙酸钡 砷酸钡 叠氮化钡 溴酸钡 溴化钡 碳酸钡 氯酸钡 氯化钡 氯酸钡 铬酸钡 氰化钡 亚铁氰化钡 氟化钡 氟硅酸钡 甲酸钡 磷酸氢钡 亚磷酸氢钡 氢氧化钡 碘酸钡 碘化钡 钼酸钡 硝酸钡 亚硝酸钡 草酸钡 氧化钡 高氯酸钡 高锰酸钡 焦磷酸钡 硒酸钡
100
135
135 2.2×10 4
-2
135
8.736×10-5 8.3 11.1 14.4 2.697×10 78.7 122 180 72.5 75.4 68.4 76 84.7 136 6.046×10 188 6.235×10 64 76.6 1.292×10-12 4.642×10-2 108 104 124 123 130 130 220 2.727×10-2 1.352×10-6 4.351×10-7 3.246×10-5 2.313×10-3 2.266×10-12 282 325 407 4.277×10 25 1.1 0.08 0.3 3.63 0.4 4.82 0.56 25 6.57 9.3 8.34 0.66
锕、氨、铵
物质 氢氧化锕(III) 氨 叠氮化铵 苯甲酸铵 碳酸氢铵 溴化铵 碳酸铵 氯酸铵 氯化铵 氯铂酸铵 铬酸铵 重铬酸铵 砷酸二氢铵 磷酸二氢铵 氟硅酸铵 甲酸铵 磷酸一氢铵 硫酸氢铵 酒石酸氢铵 碘酸铵 碘化铵 硝酸铵 高碘酸铵 草酸铵 高氯酸铵 高锰酸铵 磷酸铵 硒酸铵 硫酸铵 亚硫酸铵 化学式 Ac(OH)3 NH3 NH4N3 NH4C7H5O2 NH4HCO3 NH4Br (NH4)2CO3 NH4ClO3 NH4Cl (NH4)2PtCl6 (NH4)2CrO4 (NH4)2Cr2O7 NH4H2AsO4 NH4H2PO4 (NH4)2SiF6 NH4HCO2 (NH4)2HPO4 NH4HSO4 NH4HC4H4O6 NH4IO3 NH4I NH4NO3 (NH4)5IO6 (NH4)2C2O4 NH4ClO4 NH4MnO4 (NH4)3PO4 (NH4)2SeO4 (NH4)2SO4 (NH4)2SO3 96 70.6 47.9 105 73 54 2.2 12 3.21 16.4 155 118 163 150 1.88 102 42.9 62.9 29.4 0.289 25 18.2 33.7 22.7 39.5 33.2 0.374 29.2 25.5 11.9 60.6 16.1 68.1 0° C 88.5 16 10° C 70 20° C 4×10-4 56 25.3 20 21.7 76.4 100 28.7 37.2 0.499 34 35.6 48.7 37.4 18.6 143 68.9 100 2.7 2.6 172 192 2.7 4.45 21.7 0.8 26.1 115 75.4 60.8 126 78 68.8 6.09 37.7 182 242 75.1 46.4 41.4 0.637 39.3 46.5 28.4 83.2 30° C 44.5
-5 -4
2.32 16.1 125
2.45
2.72 16.43 7.753×10-4 6.170×10-4 209
4.5 8.575× -3 10 16.1 0.189 9×10-2 64.6 0.182
2.25 1.8 0.518 16.6 4.303×10-3 0.173 0.24 66 4.099×10
CdCl2 Cd(CN)2 Cd2Fe(CN)6 CdF2 Cd(HCO2)2 Cd(OH)2 Cd(IO3)2 CdI2 Cd(NO3)2 CdC2O4.3H2O Cd(ClO4)2 Cd3(PO4)2 CdSeO4 CdSO4 CdS CdWO4 Cr(NO3)3 Cr(ClO4)3 Cr2(SO4)3 · 18H2O Hg2(N3)2 Hg2Br2 Hg2CO3 Hg2Cl2 Hg2CrO4 Hg2(CN)2 Hg2(ClO4)2) Hg2SO4 Hg(C2H3O2)2 Hg(C7H5O2)2 · H2O Hg(BrO3)2 · 2H2O HgBr2 Hg(ClO3)2 HgCl2 Hg(CN)2
2.448×10-4 7.86 7.298×10-4 2.868×10-7 7.761×10-4 1.096×10-10 1.561×10-20 3.109×10-11 1.352×10-7 3.144×10-4 3.622×10
-4
10.4
7.998×10-2 20° C 5.6×10-3 0.112 0.663 20° C 1.363×10-5 20° C 0.8 20° C 11.6 5.61 95.6 1.882×10 2.6 74.5 34.7 3.629×10 45
(NH4)2C4H4O6 NH4SCN (NH4)2S2O3 NH4VO3 化学式 Pd(OH)2 Ba(C2H3O2)2 Ba3(AsO4)2 Ba(N3)2 Ba(BrO3)2 BaBr2 BaCO3 Ba(ClO3)2 BaCl2 Ba(ClO2)2 BaCrO4 Ba(CN)2 Ba2Fe(CN)6 BaF2 BaSiF6 Ba(HCO2)2 BaHPO4 BaHPO3 Ba(OH)2· 8H2O Ba(IO3)2 BaI2 BaMoO4 Ba(NO3)2 Ba(NO2)2 BaC2O4· 2H2O BaO Ba(ClO4)2 Ba(MnO4)2 Ba2P2O7 BaSeO4
-3
1.83
0.16 0.38 67.6
102
115
129
152 104
8.79 0.264
129 348
氯化镉 氰化镉 亚铁氰化镉 氟化镉 甲酸镉 氢氧化镉 碘酸镉 碘化镉 硝酸镉 草酸镉 高氯酸镉 磷酸镉 硒酸镉 硫酸镉 硫化镉 钨酸镉 硝酸铬 高氯酸铬 硫酸铬 叠氮化亚汞 溴化亚汞 碳酸亚汞 氯化亚汞 铬酸亚汞 氰化亚汞 高氯酸亚汞 硫酸亚汞 乙酸汞 苯甲酸汞 溴酸汞 溴化汞 氯酸汞 氯化汞 氰化汞
-3 -5
氮、镝
物质 一氧化氮 一氧化二氮 铬酸镝(III) 30° C
铒
物质 氢氧化铒(III) 30° C
钒
物质 五氧化二钒 物质 乙酸钆(III) 碳酸氢钆(III) 溴酸钆(III) 氢氧化钆(III) 硫酸钆(III) 氯化钙 乙酸钙 砷酸钙 叠氮化钙 0° C 10° C 30° C
钆、钙、锆、镉、铬、汞、钴、硅
BaSO4 BaS BiAsO4 Bi(OH)3 BiI3 BiPO4 Bi2S3 Pt(OH)2 PtBr4 PuF3 PuF4 Pu(IO3)4 化学式 NO N Dy 2O 2(CrO4)3· 10H2O 化学式 Er(OH)3 化学式 V2O5 化学式 Gd(C2H3O2) · 4H2O Cd(HCO3)3 Gd(BrO3)3 · 9H2O Gd(OH)3 Gd2(SO4)3 CaCl2 Ca(C2H3O2)2 · 2H2O Ca3(AsO4)2 Ca(N3)2 3.98 59.5 37.4 3.3 64.7 36 50.2 70.1 0° C 10° C 0° C 10° C 0° C 10° C 2.88 4.89
说明:分享者在此对未知姓名的制作者深表感谢!同时希望受益者多多分享自己的珍藏好东西! 物质 化学式 0° C 10° C 20° C 30° C
溶解度表以化学品中特征元素的拼音顺序排列。所有数据都为1atm下的数据,单位为g/100cm3。 钡、铋、铂、钚、氮、镝、铒、钒、钆、钙、锆、镉、铬、汞、钴、硅、铪、氦、钬、镓、钾、金、钪、镧、锂 、钋、镨、氢、铅、铷、铯、钐、砷、铈、锶、铊、碳、铽、锑、铁、铜、钍、锡、氙、锌、溴、氩、氧、铟、
-2 -6 -3 -4
18.6
9.7×10-2 87.9 150 195 58.9
152
455
碘酸汞 碘化汞 草酸汞 硫化汞 硫氰酸汞 溴酸钴 溴化钴 氯酸钴 氯化钴 氟化钴 氟硅酸钴 碘酸钴 碘化钴 硝酸钴 亚硝酸钴 高氯酸钴 硫酸钴 二氧化硅
Hg(IO3)2 HgI2 HgC2O4 HgS Hg(SCN)2 Co(BrO3)2 · 6H2O CoBr2 Co(ClO3)2 CoCl2 CoF2 CoSiF6 · 6H2O Co(IO3)2 · 2H2O CoI2 Co(NO3)2 Co(NO2)2 Co(ClO4)2 CoSO4 SiO2 化学式 Hf(OH)3 He Ho(OH) Ho 3)3· 2(SO4 8H2O 化学式 Ga(OH) Ga2(C2O 3 4)3· 4 Ga 2O 2(SeO4)3· 16H2O KC2H3O2 K3AsO4 KN3 KC7H5O2 41.4 46.2 65.8 216 233 0° C 10° C 0° C 10° C 25.5 30.5 84 7.6×10
45 120
55 144
63 170 2.15 0.48
70.5 208 0.84 30° C
钯、钡、铋、铂、钚
0° C 10° C 20° C 4.106×10-10 5.247×10-14 58.8 12.5 0.29 98 20.3 31.2 43.9 62 16.1 0.44 101 26.9 33.5 44.6 72 2.586×10 17.4 0.65 104 1.409×10 33.9 35.8 45.4 2.775×10-4 80 9.732×10-3 0.159 26.2 28 0.16 2.8×10 31.9 1.3×10-2 0.687 1.67 182 4.95 50.3 2.48 201 6.67 60 3.89 3.5×10 223 6×10
-2
2.372×10-3 6×10-3 1.1×10-2 2.943×10-25 6.3×10-2 45.5 91.9 135 43.5 162 47.7 112 180 52.9 1.36 118 1.02 203 89.6 0.24 97.4 0.4 104 36.1 1.2×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