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领域;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概述,介绍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基本原理,讲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3.第三章:技术,介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

4.第四章:应用,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医疗、教育、交通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的价值。

3.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编程软件等,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项目实践: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实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工智能综合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综合课程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对领域的认识和兴趣。

1.了解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3.了解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4.能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具备编程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6.能够分析领域的数据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

1.概述: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挑战;2.机器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3.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4.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类、机器翻译等;5.应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驾驶等;6.伦理和社会问题:数据隐私、算法歧视、失业问题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的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的实际应用;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导论》;2.参考书:《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综述》;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相关的视频和演示;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软件、实验器材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使用,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ai智能课程设计

ai智能课程设计

ai智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够描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成就。

3. 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程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设计并实现具有简单智能功能的程序。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人工智能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人工智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认识到科技发展应服务于人类福祉。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对应课本第一章内容。

2. 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介绍基本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等)和算法(如排序、查找等),对应课本第二章内容。

3. 编程语言入门:以Python语言为例,教授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为后续实现人工智能程序打下基础,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4. 人工智能应用实例:分析并实践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如智能聊天机器人、图像识别等,结合课本第四章内容。

5. 人工智能项目实践:分组进行项目策划、实施和评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应课本第五章内容。

人工智能应用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应用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生能掌握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案例;3. 学生能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问题解决;2. 学生能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活和工作;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能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伦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正确价值观,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内容列举:人工智能的定义、历史发展、主要技术分类。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案例:分析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如智能家居、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教材章节:第二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内容列举:智能家居、语音识别、自动驾驶、人脸识别等。

3. 简单程序设计:学习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基础程序设计,了解编程思维;教材章节:第三章《编程基础》内容列举:Python编程环境、基本语法、控制结构、函数定义。

4. 人工智能问题解决: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路径规划、图像识别等;教材章节:第四章《人工智能问题解决》内容列举:路径规划、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5.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五章《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内容列举: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应用前景、伦理与道德问题。

人工智能计算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计算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计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发展历程及主要应用领域。

2. 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操作,能运用Python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3. 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算法及其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算法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树立科技强国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遵循道德规范,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科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情感,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介绍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人工智能概述内容列举:人工智能的定义、历史发展、主要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Python编程基础内容列举:Python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列表、元组、字典、集合。

3. 机器学习基本原理: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常用算法及其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器学习基础内容列举:机器学习定义、分类、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常用算法(如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

4. 实践项目: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级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高级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高级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高级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核心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导向。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及其潜在风险。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参考课本相关章节,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

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算法及应用,重点讲解深度学习技术,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

3. 自然语言处理:讲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任务、技术框架,以及常见应用,如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结合教材案例进行讲解。

4. 计算机视觉: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如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5. 人工智能应用与伦理:分析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结合教材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第二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第三周:自然语言处理第四周:计算机视觉第五周:人工智能应用与伦理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级人工智能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高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高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高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技术领域;2. 培养学生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算法;3. 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2. 提高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自豪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关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遵循道德规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职人工智能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对新技术感兴趣,但可能对复杂理论知识接受程度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实际案例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础概念: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技术领域等;教材章节:第一章 人工智能概述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原理:介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算法;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3. 编程语言基础:学习Python编程语言,为后续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打下基础;教材章节:第三章 编程语言基础4.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并实践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第四章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5. 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道德: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材章节:第五章 人工智能伦理与道德6.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介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激发学生关注行业发展;教材章节:第六章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人工智能基础概念(2课时)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原理(4课时)3. 编程语言基础(4课时)4.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6课时)5. 人工智能技术伦理与道德(2课时)6.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2课时)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知识和技能。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人工智能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3. 了解人工智能伦理和道德规范,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编程、数据分析等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观,认识到人工智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在应用人工智能时遵循伦理规范。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要求方面,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1. 知识层面: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了解伦理道德规范。

2. 技能层面:具备编程、数据分析等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对人工智能产生浓厚兴趣,树立正确的科技观,遵循伦理规范。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历史- 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课本章节:第一章 人工智能概述2.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基本原理- 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应用技术- 课本章节:第二章至第四章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3. 人工智能应用与案例分析- 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章节:第五章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4. 人工智能伦理与道德规范- 人工智能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法律法规- 课本章节:第六章 人工智能伦理与道德5. 实践操作与项目制作- 编程实践、数据分析等技能训练- 团队协作完成人工智能项目制作- 课本章节:第七章 实践操作与项目制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历史第二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1)第三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2)第四周:人工智能应用与案例分析第五周:人工智能伦理与道德规范第六周:实践操作与项目制作(1)第七周:实践操作与项目制作(2)第八周:总结与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及应用
设计题目:基于智能搜索的进路选排设计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班级:信号一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胡可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3 年12 月1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信号姓名代荣龙学号20108065
开题日期:2013 年09 月23 日完成日期:2013 年12 月13 日题目基于智能搜索的进路选排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解智能搜索算法与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要求每位同学能够根据对人工智能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机联锁的进路选排过程的知识,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独立完成该课程设计。

设计内容:
1)自选信号布置图,建立站场型静态数据库,并绘制其模块链接图;
2)自选智能搜索算法,编写动态进路搜索选排程序;
3)用所编搜索程序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进路选排,并举例说明其过程。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一、设计题目
通过对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进一步理解智能搜索算法与计算机联锁软件设计的理论内容,并且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同时培养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可实现的功能:
能设置道岔、轨道、信号机以及道岔、轨道、信号机的状态;
满足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演练;
站场状态的直观形象显示;
办理列车作业;
取消进路功能;
完备的进路选排、开放保持及解锁功能
仿真分析:
对计算机联锁人机界面的分析可知,人机界面是类似于6502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所以设计时参考6502的控制台进行设计。

为让操作员很快适应该系统,该系统延续了一些传统的操作方法:
选排进路任采用双按钮形式;
进路排好采用白色表示;
进路占用弹出对话框(线路占用、已办理同方向进路、已办理反方向发车);
进路解锁弹出对话框(进路已解锁);
道岔的状态(定位绿灯显示、反位黄灯显示);
信号机的状态(平时红灯、开放时绿灯);
调车信号机的状态(平时蓝色、开放时白色)
列车按钮绿色(设于线路中间);
调车按钮白色(设于线路一侧);
进路的取消任然用双按钮(始端按钮和终端按钮);
取消进路时点击总取消按钮后对应的上行或者下行总取消按钮表示灯亮红灯;
线路状态(平时为黑色、占用为白色);
当进路排好后改进路上的同方向的调车信号显示白灯;
该系统的进路搜索程序采用类似于进路表的形式,将始端按钮和终端按钮按下后,改程序自动检查敌对信号是否开放(若开放则提示“已建立反方向发车”)、沿途的列车信号机是否有开放(若开放则提示“已办理同方向进路”或“已办理反方向进路”)、复式交分道岔的一组道岔是否已占用(若占用则提示“线路已占用”)、股道是否空闲(若不空闲则提示“线路已占用”),进路建立之后将显示对应信号机的状态和道岔的状态。

该操作界面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编写,能够很直观的反映调度员所需信息,同时采用人性化理念,用弹出式对话框来提示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禁止信息来提醒调度员。

设计过程:
(一)绘制站场图和站场型数据模块链接图
(二)站场型数据模块链接图
K ’(D 1)
站场型数据结构
K(D1)→K(1DG)→K(1)→K(19)→K(19DG)→K(SII) ↓
K(3)→K(3DG)→K(D13)→K(17)→K(D17) ↓
K(19)→K(SII)
搜索K(D 1)-->K(D17)进路
D1 至D17的进路搜索:
由于对VB的学习知识有限,所以坐车了一部分程序,结果还是未能是最终进路选择达到预期目的,部分程序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If Label13.BackColor = &HFFFF& Then
Label13.BackColor = &HC0&
Else
Label13.BackColor = &HFFF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1_Click()
If Label21.BackColor = &HFFFF& Then
Label21.BackColor = &HC0&
Else
Label21.BackColor = &HFFF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3_Click()
If Label12.BackColor = &HFFFF& Then
Label12.BackColor = &HC0&
Else
Label12.BackColor = &HFFF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6_Click()
If Label18.BackColor = &HFFFF& Then
Label18.BackColor = &HC0&
Else
Label18.BackColor = &HFFF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7_Click()
If Label24.BackColor = &HFFFF& Then
Label24.BackColor = &HC0&
Else
Label24.BackColor = &HFFF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If Label9.BackColor = &HFFFF& Then
Label9.BackColor = &HC0&
Else
Label9.BackColor = &HFFFF&
End If
If Label9.BackColor = &HC0& And Label30.BackColor = &HC0& Then Line99.BorderColor = &H8000000A
Line150.BorderColor = &H8000000A
Line90.BorderColor = &H8000000A
Line91.BorderColor = &H8000000A
Line139.BorderColor = &H8000000A
Line110.BorderColor = &H8000000A
Line111.BorderColor = &H8000000A
Line149.BorderColor = &H8000000A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If Label14.BackColor = &HFFFF& Then
Label14.BackColor = &HC0&
Else
Label14.BackColor = &HFFFF&
End If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2_Timer()
If Line155.X2 < 3720 Then
Line155.X1 = Line155.X1 + 100
Line155.X2 = Line155.X2 + 100
End If
If Line155.X2 < 4550 And Line155.X2 > 3720 Then Line155.X1 = Line155.X1 + 100
Line155.X2 = Line155.X2 + 100
Line155.Y1 = Line155.Y1 - 90
Line155.Y2 = Line155.Y2 - 90
End If
If Line155.X2 > 4559 And Line155.X2 < 18370 Then Line155.X1 = Line155.X1 + 100
Line155.X2 = Line155.X2 + 100
End If
End Su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