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详细表现。

(2)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3)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最能表达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透过传统节日和风俗,我们可以领会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讨论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呈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宝。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确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独特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进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看法: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敬重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借鉴、求同存异,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华进步。

(2)敬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①敬重文化多样性是进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进展的精神根基。

敬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敬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进展好本民族文化。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四课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道德观念等。
②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和中国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 基本特征,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 _纽__带__。
3.明确其作用。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就 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 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认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尊重 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5.要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 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 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 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社会发展 具有深刻影响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地 位
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 之一
是展现中 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民族灿 已经成为中华文
烂文化的重要 化中一个非常重
D.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习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它是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式之一。A 项正确。
答案:A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里的许多
做人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君则敬,臣则忠,当
师叙,勿违背”则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背离。这启示我们,对待

文化 生化易混知识点

文化 生化易混知识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解析:错误。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解析:错误。

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3.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解析:错误。

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4.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解析:错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5.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景。

(解析:错误。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解析:错误。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7.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错误。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8.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解析:错误。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9.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错误。

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0.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解析:错误。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11.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错误。

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2.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

(解析:错误。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3-2-4

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政治,3-2-4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2单元
第四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 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⑤________。中国传统思 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 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人 教 实 验 版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2单元
第四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3)传统文化内容, 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必须具体分析, 仔细鉴别。取其精华是文化发展的根基,去其糟粕是文化 发展的重要环节。唯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2单元
第四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4)⑭________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 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 文化的传承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2单元
第四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 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 各 人的驮法不同, 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 愚 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 永远是沉重的负担。 这种观点说 明( )
人 教 实 验 版
必修三
第2单元
第四课
高考政治总复习
①人们需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②人们需要把传统文化化作养料吸收 ③人们对待传统文化有不同的观点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A.①②③ C.①④ B.②③④ D.①③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14高考政治文化部分一轮复习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 • •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民俗文化 活动观者如云的原因。(9分) 【答案】 ①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3分)。 ②民俗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3分)。 ③材料中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贴近生活,传播 方式新颖,为人们所喜闻乐见(3分)。
4、传统文化的影响 (1)与时俱进创 —促进社会与人发展的积极作用—财富




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文化 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 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 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 总和
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 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 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 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 的文化
传统文化 含义不 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 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 同 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 对稳定性的文化
• (1)、外在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 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 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 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 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 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 (1)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 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 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 展 •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先导,大大促进 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考点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发展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的继承性

文化的继承性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A ) ①理论观点 ②学术思想 ③道德观念 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 刻与书法;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 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 喜庆、热烈与祥和。 会徽从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
中华民族灿 中华文化中一 烂文化的重 个非常重要的 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大同”世界 诗赋、散文、 “天下为公” 书法等 的社会理想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C ) ①中秋节赏月 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2、传统文化在今天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2、传统文化在今天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
传 统 文 化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传统文化中有害的传统风俗
废除
继承传统文化
辩证的批判继承
包括在长期历史 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含义
影响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4、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你能说说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 能够保留至今吗?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 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 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 的根本原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 持久的影响。
课堂练习:据说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 原,每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 舟,有的地方还要将粽子倒入江中。这说明: ①端午节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B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 端午节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一种落后的文 化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③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形 传统习俗 式 含 指在一定社会群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 固的艺术
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
体中约定俗成或 世代相传的风尚、 义 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 影 活产生持久影 响 响
包括在长期历史 文学艺术,称 积淀中形成的理 为民族精神的 论观点、学术思 火炬 想和道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有悠久的历史, 价值观念、生活 蕴藏了丰富的 方式和中国的发 文化内涵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灿 中华文化中一 烂文化的重 个非常重要的 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问题设置
• (1)请同学们谈谈这则广告能产生怎样的 社会影响? • (2)视频情景中你听到最能引起你情感共 鸣的是哪一句话?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道理。 • (3)“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为什么能够传承至今? • (4)结合自身的实际,说明如何使传统美 德不断地传递与延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悠久的历史, 对今天中国人
蕴藏了丰富的 的价值观念、
文化内涵
生活方式和中
国的发展道路,
具有深刻的影
响。
地位 例子
传统文化的基本 形式之一
展示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灿烂 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元宵节看花灯、 有宫廷、民用、 京剧、武术、
吃汤圆,端午节 宗教、桥梁、园 诗赋、散文、
吃粽子、赛龙舟, 林、城市建筑等, 书法等。
• “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周 礼》,但作为节日,它出现于宋 代。按照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八 月为秋季之中,故曰“仲秋”, 这里的“仲”即为居中之意。八 月十五,即居秋季之中,又居 “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节”或“仲秋节”。因为中秋节 和月亮有关,是日又要求合家团 聚,故又有月夕、秋节、八月节、 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女儿 节、团圆节之称。
小 结: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 建筑被称为凝固 体中约定俗成或 的艺术 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传统文化
文学艺术,被 称为民族精神 的火炬。
传统思想
在长期历史中 形成的理论观 点、学术思想 和道德观念。
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产 生持久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 页。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每逢佳节倍思亲
海峡两岸人民渴望 祖国统一
2、传统文化的作用
• 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 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 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 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 用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徽州民居的又一
典型特点。徽州古民居,大都依山傍水,山可以挡 风,方便取柴烧火做饭取暖,又给人以美感。村落 建于水旁,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 田,美化环境。徽居的古村落,街道较笮,白色山 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
(3)传统文艺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赏月、吃 如北京的菊儿胡
月饼等
同住宅楼
中华文化中一 个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思想
20 徽 08 展年 现北 中京 国奥 神运 韵会

北京奥运会会徽分3个部分,主体为上部大红底色的 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3/5。“京”字形状 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 “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京”字图形下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2008”字样,其下 是奥运五环标志。
• 中秋节,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 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 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 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 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 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 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 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 节全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 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在历史发展中形成,有时代性; (2)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有继承性;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贵和 — 和谐社会
(传统) ----- (今天)
浩然正气 - 讲正气
(传统) -----------(今天)
传统文化的继承
石化一中 丁艳
(京剧)
(国画)
三大国粹
(中医)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 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继 承的表现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1)传 统 习 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中 华 民 族 的 四 大 传 统 节 日
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 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在世界文化 遗产——安徽省 西递村的敬爱堂 中悬挂着一个 “孝”字。“孝” 是一个象形文字, 即是一个跪拜之 “子”的意思, 不孝则是“猴”, 即非人也。
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呢?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 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 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 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 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 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 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传 统 建 筑 (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徽州民居体现了什么样的传统文化?
建筑之所以称得上是艺术,就必然具有自己独特 的造型,独特的风格。徽州古民居建筑只所以享誉 海内外,成为徽派,一方面是他保留的完整性,风 格的统一性,造型的多样性,形式的艺术性;另一 方面在于他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徽州人 崇尚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和统一。这 就集中体现在徽州建筑的风水美。
中Hale Waihona Puke 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4)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大同”一词出自《礼记· 礼运》篇, 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所著《大同书》 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大同书》 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在大同社 会里,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 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族之别,男女各自 独立,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 之事,“皆政府治之”;总之,大同社会 是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 会。
美结合,它表达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将中国具有5000 多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 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 人形。这一设计,凝聚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的神 韵。鲜红的色彩传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热情气氛;寓意 丰富的图形,形如一个“京”字,表达了举办地的名称; 也像一个冲向终点的运动员,体现了冲刺极限、创造辉 煌的奥林匹克精神;又似一个载歌载舞中的人,表达了13 亿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憧憬和欢迎八方 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