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S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拿来主义》 (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谢谢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观看
-《拿来主义》
二、比喻生动形象,说理对比鲜明。
本文在批判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思想时, 寓深刻的道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在批判 错误观点的过程中,阐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拿来主义》
三、讽刺辛辣,耐人寻味。
本文言辞尖锐、泼辣,语多讥讽。一是运用 反语,表面上似乎是在赞扬,实际上是在贬斥。 二是通过幽默的语言,达到讽刺的目的。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拿来主义》
这样写是为了使读者先认识两者的实质。“闭关主义”的实质是盲目 排外,“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媚外卖国,两者都是祸国殃民。而“拿来主 义”不一样,是从我们自己的利益出发,有选择地“拿来”我们需要的东 西。
作者在论证“拿来主义”之前,先论述“送去”,以此与“拿来”进 行对比,更能鲜明地阐述清楚“拿来主义”的正确立场,这比直接阐述更 有理有据,更有说明力。为主论作了铺垫,使主论的论证更为稳健有力。
-《拿来主义》
封闭 落后
亡国 灭种
毒害 侵略
-《拿来主义》
03. 课文研读
KE WENYANDU
1. “送去主义”是怎样产生的?
-《拿来主义》
清政府实行“闭关主义”的政策,导致 国力衰弱,在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枪炮之后, 开始奉行卖国投降的路线。
2. “送去主义”有哪些具体表现?
单是学艺上,就有下列表现: ①送古董。 ②送古画、新画。 ③送“梅兰芳”。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9.
“大宅子”比喻什么? “孱头”“昏蛋”“废物”“拿来 主义者”对它分别是怎样的?
“徘徊不敢走进门”,这是
“孱头” 不敢接触的逃避主义态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拿来主义》第一课时ppt课件

“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
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评:
老师答疑、补充、总结。请同学们认真记笔记。 (8分钟)
“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 一段开始阐述的?
第7自然段:
1-6自然段:因为……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
•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 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 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 主义”……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 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 送古董、送画、送活人。举的三件事都着眼于一个
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 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
创作。他鲁的迅杂文“像投枪,
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鲁 迅 与杂 文
鲁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用了全部精力进行杂文写作,
写出有具的有强人烈甚批判至倾认向、为论,战色鲁彩迅的感之想所性文以字成,对中 国解社剖为会。思、文想化家以及,人就类内因心为的黑他暗用进行杂了文坚决的的方攻击和
语
“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
段 丰富,二者见得大度。”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 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
分 味?
析
明确:不是。因为“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
孙沦为乞丐。 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
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
媚外求宠。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因此,
(11)、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 哪些主义?作者对这些主义的态度是什么?重点在揭露和 批判什么主义? 作者所批判的这个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学课件

文体介绍
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勾画生字生词及不理解的句子。 3.想一想,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
重点字音
注意下列字音
ɡuān miǎn
sè
冠 冕 堂皇 吝啬
xuán 玄虚
ɡēnɡ zhì 残羮冷炙
suǐ 脑髓
càn 孱头
bié 蹩进
xǔ pì 自诩 譬如
重点词语
注意下列词语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自诩】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蹩进】 躲躲闪闪低走进。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譬如】比如。
整体感知
全文在讨论什么问题?作者持什么观点? 论题 对待外来文化及文化遗产的态度。 论点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写作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 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 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 倾向。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错误思 潮,提倡“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情境导入
一个小故事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在一次宴会上,一 个西方记者问他:“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 本主义吗?” 冯骥才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 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杂文: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 杂文:杂体文章。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 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 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 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 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 政论等文体的总称。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 政论等文体的总称。中国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 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 最初以“随感录”的名称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鲁迅 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是中国杰出的杂文作家,他把杂文推到高度成熟的境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 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 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 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 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 投枪” 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 首”或“投枪”。阅读杂文,要联系时代背景,领悟形象 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 的阐述中所蕴涵的道理,品味言外之意,感受寓庄于谐的 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情趣,还要细心揣摩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三、理思路 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明确:(文章从“闭关主义” :(文章从 明确:(文章从“闭关主义”及其变 送去主义”说起, 种“送去主义”说起,都是从中国与 外国的关系角度说的,提倡除了“ 外国的关系角度说的,提倡除了“送 还要“拿来” 但是, 去”外,还要“拿来”。但是,本文 论述的通常也完全适用于对本国文化 的态度。)所以,笼统的说, 。)所以 的态度。)所以,笼统的说,本文谈 的是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的是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_高三语文教案_模板

这篇课文很长,如果不读出一些趣味来,那真是一件受罪的事,而事实上,这篇课文却是很精彩的,难道不值得我们花点心血去研读吗?
●二、重点难点化解
1、课文内容和严密的理路
化解: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发扬仁术,放弃霸道,阐述了“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在理解课文的时候,首先必须弄清课文严密的理路。
问:因此,文章的结构该如何划分呢?
讨论、明确: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课文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的主要目的是让梁齐宣王接收“保同而王”的王天下的思想,但是齐宣王却没有信心,谈话当然不会很顺利,那么孟子能不能取得成功呢?阅读时可以一步步作预测,看了孟子的话,预测齐宣王的反映,或者,看了齐宣王的话,预测孟子的反映。浙江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收视率的文艺节目“人生AB剧”,采用观赏一节,讨论一节的方式进行,生动有趣,悬念丛生,每一个场上的和场外的观众都能投入到对剧本的分析和探讨之中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2、文采欣赏法。
学习文言文,当然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诵读法,但这篇课文即使照古法行之,也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许多精彩的语段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切勿走马观花,而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有的段落以生动的比喻论说难以讲清的道理,有的段落用气势磅礴的排比,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段落以深入浅出的类比分析醒人愚顽,有的段落则用朴实无华的语句展望未来。可以说奇思妙想在文章之中层出不穷,谈话者闪烁的智慧的光芒引人入胜。细细品味,一定会感受到课文的特有的文采。
●二、重点难点化解
1、课文内容和严密的理路
化解:本文记录的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发扬仁术,放弃霸道,阐述了“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在理解课文的时候,首先必须弄清课文严密的理路。
问:因此,文章的结构该如何划分呢?
讨论、明确: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课文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的主要目的是让梁齐宣王接收“保同而王”的王天下的思想,但是齐宣王却没有信心,谈话当然不会很顺利,那么孟子能不能取得成功呢?阅读时可以一步步作预测,看了孟子的话,预测齐宣王的反映,或者,看了齐宣王的话,预测孟子的反映。浙江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收视率的文艺节目“人生AB剧”,采用观赏一节,讨论一节的方式进行,生动有趣,悬念丛生,每一个场上的和场外的观众都能投入到对剧本的分析和探讨之中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2、文采欣赏法。
学习文言文,当然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诵读法,但这篇课文即使照古法行之,也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许多精彩的语段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切勿走马观花,而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有的段落以生动的比喻论说难以讲清的道理,有的段落用气势磅礴的排比,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段落以深入浅出的类比分析醒人愚顽,有的段落则用朴实无华的语句展望未来。可以说奇思妙想在文章之中层出不穷,谈话者闪烁的智慧的光芒引人入胜。细细品味,一定会感受到课文的特有的文采。
《拿来主义》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精选)

。
03
学习态度与参与度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 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
习态度。
教师点评及建议
知识点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拿来主 义的相关知识,但在深入分析和 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学生表现评价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 积极性和参与度,展现出良好的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与改进
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拿来主 义》中对待外来文化的心理机制 ,如文化认同、文化适应等,帮 助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内在心理
过程。
经济学视角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读《拿来主义 》,可以探讨文化交流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因素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05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活动 设计
小组讨论:如何理性看待拿来主义现象?
化,也更加善于从各种文化中汲取营养。
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拿来主义实践
1 2
尊重知识产权和原创精神
在拿来主义实践中,应该尊重知识产权和原创精 神,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保持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辨别力
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和文化 辨别力,避免盲目跟风和随波逐流。
3
推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创新
在拿来主义实践中,应该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和 文化创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入学习状态。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文章 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案例分析法
结合文章中的文化现象,选取典型 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 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写作目的,引出“ 拿来主义”的话题。
03
学习态度与参与度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 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
习态度。
教师点评及建议
知识点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拿来主 义的相关知识,但在深入分析和 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学生表现评价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较高的 积极性和参与度,展现出良好的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与改进
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拿来主 义》中对待外来文化的心理机制 ,如文化认同、文化适应等,帮 助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内在心理
过程。
经济学视角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读《拿来主义 》,可以探讨文化交流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因素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05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活动 设计
小组讨论:如何理性看待拿来主义现象?
化,也更加善于从各种文化中汲取营养。
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拿来主义实践
1 2
尊重知识产权和原创精神
在拿来主义实践中,应该尊重知识产权和原创精 神,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保持批判性思维和文化辨别力
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和文化 辨别力,避免盲目跟风和随波逐流。
3
推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创新
在拿来主义实践中,应该积极推动文化多样性和 文化创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入学习状态。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文章 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案例分析法
结合文章中的文化现象,选取典型 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 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其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部分
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和写作目的,引出“ 拿来主义”的话题。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2.领悟全文深刻意义,并能畅谈自己所受到的启迪。
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教学重点
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重读第3、4两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
第3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
本段用将“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比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批判地吸收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3.存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
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
坚决抛弃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四、题解
《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四、文本分析
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比喻论证)
(1)“大宅子”指文化遗产
(2)“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5.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那么,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孱头、昏蛋、废物各指的是什么?
3.充分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能客观评论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在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教学重点
1.真正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重读第3、4两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
第3段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义?
本段用将“送去主义”与尼采进行比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
批判地吸收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3.存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
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
坚决抛弃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四、题解
《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偏重议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篇幅短小精悍,语言尖锐泼辣。
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四、文本分析
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比喻论证)
(1)“大宅子”指文化遗产
(2)“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
5.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那么,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孱头、昏蛋、废物各指的是什么?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练习一
这段话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使用, 或存放,或毁灭。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 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 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练习二、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B )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 人也不许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 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 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 “送出去”) 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 张) 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只有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才会成为
练习二、解释词语
自诩: 自我夸耀。诩,说大话,夸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很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冠冕: 脑髓: 脑筋。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字词、句子之后,我们现在 来感知课文。(每小组读两段,之后评出 读得最好的组) 思考: 1、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 主张之前,先批判了哪些主义?重点 是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 2、哪些段落论述了“拿来主义” ?
五、背景介绍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 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 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 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 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出 “拿来主义”。
六、谁来为大家解释一下题目? 拿来主义:
“主义”是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 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 主张”, “拿来” 加上“主义”表明鲁 迅先生的原则和主张。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阐述哪几个问题? (1) 什么是“拿来主义”?(是什么) (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为什么) (3)怎么实行“拿来主义 ”?(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