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热反应最佳引燃方式的探究
铝热反应研究报告

铝热反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铝热反应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铝热反应的特性,包括反应速率、温度变化以及产物形态等,为金属燃烧反应的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铝的热反应可表示为以下化学方程式:2Al + 3/2O2 → Al2O3在高温条件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铝。
这是一种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可以引燃周围的物质。
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包括铝粉和氧气气体。
铝粉提供反应中的铝,而氧气则是反应的氧化剂。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量筒、试管、点火器、铝粉和氧气气体;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铝粉;3. 将试管装入试管架中,确保它们的位置稳定;4. 打开氧气气体的通气装置,将氧气导入试管中,直至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空气泡;5. 使用点火器点燃试管中的铝粉,开始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6. 当反应结束后,观察产物的形态和颜色,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铝粉被点燃后,产生明亮的火焰,伴随着剧烈的放热反应;2. 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试管外壁温度上升,反应介质中温度上升较为明显;3. 反应结束后,在试管内观察到白色固体物,确认为氧化铝。
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铝的热反应是一种高温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2. 反应速率较快,反应瞬间产生强烈的光亮和火焰;3. 反应产物为固体氧化铝,颜色为白色。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研究了铝热反应的特性,发现该反应是一种高温放热反应,反应速率较快,并且产生大量热能。
反应产物为氧化铝,呈现白色固体。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金属燃烧反应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高中化学 (必修1):最易拿分考点10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考点10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涉及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实验,铝热反应的原理与操作要点,以及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探究等,明确含铝及其化合物的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
【精确解读】 一、铝的燃烧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4Al+3O22Al 2O 3实验步骤:将铝片剪成长5~8 cm 、宽0.2~0.3 cm 的铝条,绕成螺旋状,一端绕紧一根火柴.实验时,用坩埚钳夹紧铝条的另一端,点燃铝条上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烧完时,将铝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瓶底盛有少量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有少量白烟。
二、铝热反应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铝热法是一种利用铝的还原性获得高熔点金属单质的方法. 可简单认为是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Fe 3O 4、Cr 2O 3、V 2O 5等)在高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其中镁条为引燃剂,氯酸钾为助燃剂.镁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氧气是氧化剂.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镁条燃烧时,氯酸钾则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金属氧化物和铝粉的反应。
2.实验步骤:①把少量氧化铁和少量铝粉充分混合;②少许的铝热剂与少量完全粉碎的氯酸钾充分混合.将它撒在铝热剂上面;③在铝热剂上插上一根镁条,以使镁带燃烧时产生足够的热量点燃铝热剂.点燃镁条后,戴好墨镜,以防闪光伤眼;④在铝热剂下放一些废铁,可以被铝热剂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熔化,变成炙热、亮黄色的铁水,非常壮观.注意安全.⑤实验现象:镁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能,使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高温下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液态的铁和氧化铝。
三、氢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探究点燃试管中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Al 2(SO 4)3+6NH 3•H 2O═2Al(OH)3↓+3(NH 4)2SO 4试管中白色沉淀溶解 Al(OH)3+3HCl═AlCl 3+3H 2O试管中白色沉淀溶解Al(OH)3+NaOH═NaAlO 2+2H 2O【精细剖析】1.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铝热反应详细实验步骤及原理

铝热反应详细实验步骤及原理
铝热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铝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来产生热量和金属。
这种反应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铝热反应的详细实验步骤及原理。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铝粉、金属氧化物(如铁氧化物)、砂纸、点燃器、试管等。
2. 将铝粉和金属氧化物混合均匀。
通常可以按照化学计量比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3. 使用砂纸将试管的一端打磨,以便于气体的释放和点燃。
4. 将混合好的铝粉和金属氧化物填入试管中。
5. 用点燃器点燃试管中的混合物。
6. 观察反应过程,观察是否有火焰、气体释放等现象发生。
原理:
铝热反应的原理是铝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还原反应。
在这种反
应中,铝作为还原剂,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氧化成氧化物,并自身
被氧化成氧化铝。
这个过程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铝粉和金属
氧化物混合后点燃,铝粉会迅速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和气体。
这种反应产生的热量和气体使得铝热反应在工业生产中被
广泛应用,用于焊接、热能产生等领域。
总结:
铝热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铝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
还原反应产生热量和金属。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步骤和少
量的材料来观察这种反应的现象。
了解铝热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步骤,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在工业生产中更
好地应用这种反应。
铝热反应实验的再分析改进

实验改进铝热反应实验的再分析改进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710082)邢丽丽1问题的提出及分析铝热反应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主要利用铝的强还原性来冶炼高熔点金属铁,是一个典型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实验,此实验对于学生认识化学是冶金工业的重要科学基础起着关键性作用。
如果按照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2和苏教版化学必须1教材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不困难,但教学过程中发现关于此装置有诸多不足:最主要的是滤纸容易烧穿,造成药品溅落,且由于氯酸钾燃烧时温度不够高,一阵烟花过后,看似实验成功,但多数时候并未发现铁生成导致实验失败;此外还存在镁带不易点燃或者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伤害学生眼睛的问题;铝热剂用量多,造成火星喷溅,产物不易盛接会损坏蒸发皿和桌面;整个装置缺少污物吸收,危害师生健康,且需用铁架台固定,携带不便等。
査阅大量文献资料得知,关于铝热反应的改进已有很多同行进行研究,主要采用诸如水泥漏斗、空心砖、小试管、六角螺母、Y型管、b型管等代替纸漏斗进行实验,以上改进均有可取之处,但是实际操作发现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泥漏斗或者空心砖不利于观察红热铁水自上而下的熔化流动过程,且水泥漏斗需要铁架台固定,空心砖制作麻烦、实用性不强。
(2)小试管所装沙子和铝热剂要连续,不利于铁水流动掉落,导致试管局部由于长时间温度过高炸裂,存在安全隐患,即使不炸裂也要敲碎才能观察到产物。
⑶六角螺母装置设计不稳定成型、操作麻烦、重复利用率差等。
(4)Y型管或b型管虽然设计巧妙,但需用铁架台固定,且操作不易,药品用量大,无法采用小型密封罩,不够环保,污染大。
基于解决以上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分析,笔者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科学理论进行此装置的再次改进。
2改进的科学方法与原理主要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对比法、教育实践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时从铝热反应的基本原理(金属冶炼的相关知识)和现行教材装置的缺陷入手,以安全化、环保化、可视化、微型化和一体化为原则进行改进设计,并切实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实现实验和认知内容的最佳结合。
铝热反应详细实验步骤及原理

铝热反应详细实验步骤及原理铝热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铝和氧化物之间的反应产生大量热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铝热反应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实验装置和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玻璃烧杯、一块纯铝片和一些氧化物。
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氧化铜和氧化铬等,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氧化物。
此外,还需要一把火柴或打火机用于点燃铝片。
步骤二:将纯铝片放入烧杯中。
注意,铝片应该是足够纯净,没有任何杂质。
可以用酒精或醋酸擦拭铝片的表面,以确保其纯度。
步骤三:将适量的氧化物加入烧杯中。
氧化物的用量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来说,铝片和氧化物的摩尔比应为3:1。
例如,如果使用氧化铁作为氧化物,可以将适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烧杯中。
步骤四:点燃铝片。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铝片,同时将其放入装有氧化物的烧杯中。
在点燃铝片之前,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等。
步骤五:观察反应。
当铝片与氧化物反应时,会产生强烈的白光和火花。
同时,烧杯也会加热,发出强烈的热量。
整个反应过程一般会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
步骤六:记录实验结果。
在观察完反应后,可以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
例如,可以记录烧杯加热的程度、反应产生的光亮和火花等。
实验原理如下:铝热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Al + Fe2O3 → Al2O3 + 2Fe。
在这个反应中,铝被氧化成铝氧化物,同时氧化物被还原成金属铁。
整个反应过程伴随着大量的热量释放。
铝热反应的原理是基于铝和氧化物之间的电子转移。
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氧化物中的氧原子还原成氧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铝原子失去电子变成二价阳离子,而氧化物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
这种电子转移导致了化学反应的进行,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总结:通过铝热反应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铝和氧化物之间的剧烈反应以及产生的大量热量。
铝热反应不仅具有实验观察的价值,而且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焊接、火箭推进剂等领域。
铝热反应的原理

铝热反应的原理铝热反应是指铝粉与氧化剂(通常为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的放热反应。
铝热反应是一种燃烧反应,也是一种金属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还原反应。
铝热反应在工业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现象。
本文将从铝热反应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铝热反应的原理主要是铝和氧化铁之间的化学反应。
铝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生成铝氧化物和铁。
反应方程式如下:2Al + Fe2O3 → Al2O3 + 2Fe + 热量。
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铝热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也就是说,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
这也是铝热反应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铝热反应的特点有几个方面:首先,铝热反应是一种高温反应,反应温度通常在1000摄氏度以上。
这种高温反应使得铝热反应在焊接、热能利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次,铝热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释放的热量非常大。
这使得铝热反应在火箭发动机、炸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后,铝热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铝在反应中被氧化,氧化铁被还原。
这种化学反应的特点也决定了铝热反应在化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铝热反应在工业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上,铝热反应被用于焊接、热能利用等领域。
在军事上,铝热反应被用于火箭发动机、炸药等领域。
同时,铝热反应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现象,通过铝热反应可以观察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
总之,铝热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具有高温、放热、氧化还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军事领域。
对铝热反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
“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几种成功做法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常通过镁、铝、 铁、铜、金等几种常见金属跟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的难 易情况和剧烈程度,来验证和说明它们的金属活动性 相对强弱。
但是,如果教师按照原九年级化学教科书或高二 化学教科书上的方法演示“金属铝在氧气里燃烧”的 实验(装置见图 1),则很多时候金属铝的燃烧比金属 铁还要困难,有时即便燃烧起来了也没有金属铁的燃 烧剧烈,这势必影响学生正确认识金属铝的化学性 质,甚至造成一些学生误认为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没有 金属铁活泼。
照常规方法演示“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很
难出现“剧烈燃烧、发出强光”的实验现象。
二、对金属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要使金属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必须设法排除干
扰因素,创造金属铝充分燃烧的有利条件,即:
①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可用砂纸打磨,或
先在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洗一下)。 ②增大金属铝的表面积(可用铝箔、铝粉代替铝条)。 ③增加氧气的量(可以持续供给氧气)。 ④设法产生足够的热量熔化氧化铝(可用镁、酒
(1)在 250mL 的集气瓶里,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 气(瓶底预留少许水、瓶壁湿润,可以防止反应产生的 高温固体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2)取大小合适的一团脱脂棉,将其固定在一根 坚硬的铁丝上(便于直接用手拿着)。
(3)用药匙取少许铝粉,将其撒布在棉花上,注意 使棉团内外均匀、适度的附着铝粉。
(4)用火柴点燃附有铝粉的棉花,然后迅速伸入 氧气瓶中(注意使棉团从集气瓶口缓缓下移),立刻观 察 到 铝 粉 剧 烈 燃 烧 ,放 出 大 量 的 热 ,发 出 耀 眼 的 强 光。虽然棉花也在燃烧,但棉花燃烧所产生的火焰无 法掩盖金属铝燃烧所产生的剧烈现象。
2.用附有铝粉的粉笔在氧气瓶中进行实验
铝热反应的助燃剂和引燃剂

铝热反应的助燃剂和引燃剂1. 引言铝热反应是一种高温反应,在航空航天、兵器工业、能源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为了有效控制和增强反应的能量释放,助燃剂和引燃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铝热反应的助燃剂和引燃剂的作用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2. 助燃剂的作用原理助燃剂是铝热反应中的辅助剂,可以促进氧化反应的进行并提高能量输出。
其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铝和氢氧化物的反应助燃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铝和氢氧化物的反应。
助燃剂中的活性分子可以与铝表面形成络合物,在反应中起到加速作用。
同时,助燃剂中的氢氧根离子可以与铝表面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反应速率。
2.2 提供额外的氧化剂助燃剂中的氧化剂可以提供额外的氧源,促进铝的氧化反应。
氧化剂能够快速与铝反应,释放氧气并进一步加剧铝燃烧的过程。
2.3 调节反应条件助燃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温度、压力、催化剂浓度等参数,从而调节反应的速率和产物分布。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助燃剂能够提高反应的能量输出和效率。
3. 助燃剂的性能特点助燃剂作为铝热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性能特点,以确保反应的可控性和效果。
3.1 高活性助燃剂需要具备高活性,能够与铝迅速反应并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高活性的助燃剂能够有效提高铝热反应的速率和能量输出。
3.2 稳定性助燃剂在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需要保持稳定性,不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
稳定的助燃剂能够确保反应过程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3.3 可调节性助燃剂需要具备一定的可调节性,能够通过改变剂量、配比等方式来调节反应的速率和能量输出。
可调节性的助燃剂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4. 引燃剂的作用原理引燃剂是铝热反应中的起燃源,其作用是在反应初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铝迅速发生氧化反应。
引燃剂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1 提高反应起燃温度引燃剂可以降低铝的起燃温度,使其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
引燃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在反应初期迅速释放出能量,提供给铝反应所需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热反应最佳引燃方式的探究陈箭 2007140256摘要:用10种不同的引燃剂来分别进行铝热反应实验,在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再从引燃剂的量和引燃效果以及引燃剂的安全程度来进行比较,再从中选择出最佳的引燃方式。
在试验中,所研究的是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下每种方案所用的引燃剂的量的极小值和引燃剂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在该值的条件下实验的效果。
通过10种不同的实验,可以得出:用氯酸钾:0.6g 火柴:3根这种方案是10种方案中最佳的引燃方式。
Ignition with 10 different agents to separate thermite reaction experiment, in ensuring the success of experiments under the premise, then the amount of agents from the ignition and ignition effects and safety of ignition agents to compare, then choose a The best way ignition. In the study, the research is experimental in ensuring the success of each program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ignition with the minimum amount of agent and the ignition agent's own risk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rough 10 different experiments, can be drawn: The potassium chlorate: 0.6g Matches: 3 This program is 10 kinds of programs the best way ignition 关键词:铝热反应、最佳、引燃方式。
1.引言:1.1铝热反应引燃方式探究的原因铝热反应实验是中学的一个基础实验,在中学实验中一般都是在铝热剂上面堆放一定量的氯酸钾,再用镁带作引燃剂,来引燃铝热剂。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将点燃的镁带插入混合物中即可。
实验所用的药品少,比较便宜。
缺点:引燃的效果较差,有时候会出现引不燃的现象,造成实验效果较差。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比较刺眼,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我们想通过多种引燃方式的效果比较,探究它的最佳引燃方式以提高中学演示实验的视觉效果和安全程度。
另外,铝热反应常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并且它是一个放热反应,选择出最佳的引燃方式无论是对实验本身的现象还是对于工业上的金属冶炼都起到十分大的作用,能为国家节约一定的能源。
1.2铝热反应引燃方式探究的思路:在前人所用过的多种方法中,挑选一些自认为可行的、比较容易成功的方法,然后将每一种方法都做几次,探究出每种方法所需药品的极小值。
在每种方法都探究出来后,通过比较所需药品的量、引燃效果、实验的安全程度、操作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最佳的引燃方式。
2.实验探究过程:2.1实验探究方案:方案一: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压一小坑,坑内放少量的氯酸钾,上面盖红磷,纸漏斗下面放一装细沙的蒸发皿,用镁条点燃红磷。
观察实验现象。
结果:氯酸钾:0.3g 红磷:0.5g,实验成功,反应剧烈,比较迅速,现象也比较明显。
方案二: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压一小坑,坑内放少量红磷,约黄豆大小,用镁条点燃红磷,观察现象。
结果:红磷:0.3g,实验虽然是成功了,但是引燃效果较差,且引燃反应过于缓慢,现象也不是很明显。
方案三: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压一小坑,在坑内放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再在高锰酸钾上面加入几滴丙三醇,远离实验台,40秒左右可观察到丙三醇和高锰酸钾反应。
方案四: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压一小坑,把干燥的氯酸钾、铝粉、硫粉按9:3:1的比例混合均匀堆放在坑内,用镁条点燃混合物,观察现象。
结果:氯酸钾:0.9g、铝粉:0.3g、硫粉:0.1g现象:反应非常剧烈,快速进行,引燃剂燃烧产生大量的热使铝热剂反应,火星四射,但此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速度快,比较容易使人烧伤。
方案五: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把氯酸钾、过氧化钠、硫粉按1:1:1的比例混合,堆放在铝热剂上面,在撒上少量铝粉,滴加2—3滴水,用玻璃棒稍微拨动,观察。
结果:氯酸钾、过氧化钠、硫粉的质量都是0.3g,三者混合后,产生大量的热,将铝热剂引燃,此法比较危险,因为我在试验时还没来得及加铝粉和水,混合物即自燃,引发了铝热反应。
可能原因:①引燃剂的量过多,空气中存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够与混合物中的过氧化钠发生反应,放出热量,导致引燃剂自燃。
②在做实验时,由于药品与嘴的距离比较接近,呼出的二氧化碳比较容易与混合物中的过氧化钠发生反应,再者混合物中有硫粉这种易燃物,导致自燃。
方案六: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压一小坑,坑内放一定量的氯酸钾,中间堆放3—5根火柴,点燃火柴,观察。
结果:⑴氯酸钾:1.0g、火柴:4根。
现象:比较明显,火柴头在氯酸钾的帮助下剧烈燃烧,引燃了铝热剂,但不及前面的方案四现象剧烈,但比较安全。
⑵氯酸钾:0.6g、火柴:3根。
现象:同上⑶氯酸钾:0.5g、火柴:3根。
现象:引燃失败,火柴没能引燃铝热剂,可能原因:氯酸钾的量不够。
方案七: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堆放一定量的氯酸钾,再在混合物上面滴加几滴无水乙醇,然后点燃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燃烧到一定的程度,氯酸钾参加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即可引发铝热反应。
结果:①氯酸钾:1.0g 无水乙醇:10滴,现象:火柴点燃无水乙醇后,无水乙醇燃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氯酸钾受热放出的氧气促进了无水乙醇的燃烧,但是最终没能引燃铝热剂。
可能原因:氯酸钾和无水乙醇的量不够,导致放出的热量不够,所以没能引燃。
②氯酸钾:1.5g 无水乙醇:15滴,现象:点燃无水乙醇后,在氯酸钾的参与下,引燃剂剧烈燃烧,最终引燃了铝热反应,但是引燃的现象不是十分的明显,且引燃剂燃烧的现象不够其他的剧烈。
方案八: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堆放氯酸钾和蔗糖的混合物,再在混合物上滴加几滴浓硫酸,约30—50秒后,反应即可发生。
方案九: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
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混合物上面均匀的撒一定量的镁粉,再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堆放在上面,然后滴加几滴浓硫酸,反应即可发生。
结果:过氧化钠:0.9g 镁粉:1.0g 浓硫酸:2滴现象:滴入浓硫酸后,反应便迅速发生,引燃剂迅速引燃了铝热剂,原因可能是引燃剂的量多了点,由于实验十分之迅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故此法不可取。
方案十: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层。
把氧化铁和铝粉按质量比约为3:1,称量好后混合均匀,称2g 放在纸漏斗中,纸漏斗外壁用水浸湿。
将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镁粉按2:1的比例混合,然后堆放在铝热剂表面,滴加几滴无水乙醇,再在上面滴加几滴浓硫酸,无水乙醇燃烧到一定的程度即可引燃铝热剂。
2.2实验探究结果表一:高锰酸钾、镁粉、无水乙醇、浓硫酸引燃结果高锰酸钾镁粉无水乙醇浓硫酸实验现象可能原因0.48g 0.22g 7滴5滴滴入浓硫酸后,开始冒烟,后来便燃烧起来,但最终没有引燃铝热剂引燃剂的量不够,放出的热量不够0.98g 0.49g 12滴7滴同上同上1.50g 0.75g 15滴7滴同上同上1.98g 1.02g 15滴5滴滴入硫酸后,冒了一会儿烟,后来迅速燃烧起来,反应剧烈,比较刺眼引燃剂燃烧放出的热量引燃了铝热剂表二:氯酸钾、蔗糖、浓硫酸引燃结果氯酸钾蔗糖浓硫酸实验成功与否实验现象可能原因1.1g 1.3g 3滴否滴入浓硫酸后,开始冒烟,但最终只是引燃剂燃烧,没能引燃铝热剂引燃剂的量不够1.6g 1.5g 2滴否同上同上2.0g 2.0g 2滴否同上同上2.3g 2.2g 2滴否同上同上2.5g 2.5g 3滴成功滴入浓硫酸后,开始冒白烟,然后一下子引燃剂就剧烈燃烧起来,最后将铝热剂引燃。
引燃剂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将铝热剂引燃。
表三:丙三醇、高锰酸钾引燃结果丙三醇高锰酸钾成功与否实验现象可能原因4滴0.9克否引燃剂燃烧,但没有引燃铝热剂引燃剂量不够5滴 1.5克否同上同上7滴 2.0克成功引燃剂剧烈燃烧,引发铝热剂发生反应,火光四射,一颗熔融的铁珠从纸漏斗中掉入蒸发皿引燃剂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将铝热剂引燃。
4探究结论:4.1比较最佳引燃方式的标准:①引燃的实验效果②引燃剂的安全程度③实验中的操作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药品的种类及其所需药品的量的多少。
4.2通过上述的标准,以及自己做实验的亲身体会,本人认为方案六中所述的方法(氯酸钾:0.6g 火柴:3根)是我本次所作实验的最佳引燃方法。
优点:①所用的药品比较少,并且价格非常便宜。
②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动干戈”。
③实验操作时比较安全。
实验时所出现的问题:实验时可能会遇到由于火柴受潮而点不燃的情况。
参考文献:1.马文浩. 铝热反应的多种引燃剂[J] .《化学教育》1995年09期2.岳金辉. 铝热剂演示实验引火剂的改进[J].《化学教育》1984年02期3.曹庆译. 铝热剂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育》198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