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流程第一阶段:术后第1-2周-患者需要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具,以保护手术部位。
-进行冷敷,以减轻术后疼痛和肿胀。
-进行物理疗法,包括肌肉锻炼和关节活动性锻炼,以维持关节的灵活性。
-进行疼痛管理,如使用止痛药和冰袋。
-进行康复性自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
第二阶段:术后2-6周-开始进行主动性和被动性关节运动,以逐渐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开始进行受控的负重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以促进肌肉收缩和恢复。
-进行平衡性训练,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机和自行车,以提高心肺功能。
第三阶段:术后6-12周-增加负重运动的强度和范围,包括深蹲和跳跃。
-开始进行核心训练,以增加腰腹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进行球形平衡训练,以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反应能力。
-进行低冲击性运动,如游泳和慢跑,以渐进恢复正常运动水平。
-参加康复辅助设备,如运动护具,以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第四阶段:术后12周之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运动水平,包括高强度运动和竞技运动。
-参加体力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进行运动技术训练,以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进行康复评估,以确保恢复程度和功能达到预期水平。
-进行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以解决任何康复期间出现的问题。
总的来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需要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以保护手术部位并促进膝关节的恢复。
康复期间,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物理疗法和自我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并逐渐返回正常的运动水平。
此外,康复期间的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前交叉韧带重建 手术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流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用于修复前交叉韧带的损伤。
以下是一般的手术流程:
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膝关节的 X 光、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确定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2. 麻醉: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切口:医生会在膝关节上方做一个小切口,通过这个切口插入关节镜和手术器械。
4. 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医生可以观察膝关节内部的结构,包括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情况。
5. 韧带重建:医生会使用自体或异体的肌腱来重建前交叉韧带。
首先,医生会在膝关节的胫骨和股骨上钻出隧道,然后将肌腱穿过隧道,并用螺钉或锚钉固定。
6.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用缝线关闭切口,并在膝关节上放置敷料和绷带。
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然后被送往病房。
7. 康复: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包括物理治疗、膝关节活动和力量训练等。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具体流程可能因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手术前,患者应该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前和术后的护理。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护理进展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显微手术,主要是通过重新建造已经损伤或断裂的前交叉韧带,以恢复膝部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这种手术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拉伤或撕裂、肌肉损伤或其他膝关节损伤情况下被广泛使用。
但是,该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的方式,重点讨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及进展,以帮助康复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术后康复护理前期手术后的第一天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特别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水肿情况。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照顾,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1. 疼痛控制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能够引起患者的不适和抵触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因此,疼痛的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轻度的疼痛可以采用局部冰敷和非甾体消炎药治疗。
对于严重疼痛患者可使用镇痛药物。
2. 水肿控制手术后的膝关节很容易出现水肿,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常见的措施包括局部冰敷、高枕头睡眠、非甾体消炎药治疗等。
3. 动作指导手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尽量保持足够的休息,但是也需要适当进行一些动作。
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术后康复动作。
手术后第二天到第七天是康复的关键时期。
此时需要加强疼痛和水肿的控制,逐步开始进行康复运动。
1. 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键环节。
适当的康复运动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的弹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康复运动包括:膝关节屈伸、肌肉收缩、轻度跟腱和髌骨平稳运动等。
2. 操作指导在康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持续的操作指导,对运动姿势和顺序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保证患者的动作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大影响,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出更好的康复效果。
3. 术后疼痛控制术后疼痛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疼痛在康复过程中控制不好,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甚至可以导致康复失败。
因此,当患者的疼痛加重时,应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加强疼痛防治措施。
膝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膝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膝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用来治疗膝盖韧带损伤,以修复膝盖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并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的外科手术,在术后及时进行膝盖复位及康复训练,才能有效缓解痛症,促使患者顺利康复。
要想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术后膝盖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关于术后膝盖康复训练,患者在术后的几天内,有必要进行皮下肌的活动疗法,以改善膝盖的临床表现和软组织状态,促使术后半月板的重构及膝关节的重建,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在进行了约4-6 周的屈膝训练后,可适当增加功能训练,如关节伸展、膝关节前后活动训练;或者适度多动和力量训练,如跳跃、行走、攀爬等;另外,还可以按照情况,可以逐步增加减轻术后负重训练,如深蹲、扩胸等力量训练。
同时,膝盖的康复训练也应以正确的姿势为前提,及时正确的完成动作,避免膝关节术后出现加重、疼痛和受伤的可能,以保证康复过程的有效训练和安全性。
另外,服用消炎药物、加快血液循环,早日恢复血行和组织活动,以最短时间使膝盖达到正常运动状态,也有助于膝盖恢复功能的康复。
总而言之,膝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使韧带重新获得功能,并且安全的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以最短的时间使膝盖恢复正常的状态,达到良好的运动康复效果。
前交叉韧带全内技术重建的适应症及手术操作要点

2、将肌腱对折挂上整理平台,肌 腱尾端用缝线编织好(a.两股编成1 股;b. 两股分开编织)
全内技术移植肌腱编织步骤
3、将肌腱尾端整理到肌腱 对折里面,以便后续均匀整 理肌腱
4、将编织缝线栓到 整理平台的夹柱上。
全内技术移植肌腱编织步骤
5、使用“埋结”缝合技术,从内 到外,将肌腱尾端缝合到肌腱
全内技术移植肌腱编织
股骨侧
10mm
胫骨侧
10mm
20mm
股骨端隧道总长大于32mm
20mm
胫骨端隧道总长大于37mm
细隧道长 度7mm
5 mm
股骨端移植物长度 20mm
股骨粗隧道长度
关节腔移植物 长度25mm
胫骨端移植物长度 20mm
10mm
细隧道长 度7mm
胫骨粗隧道长度
全内技术移植肌腱编织步骤
Connaughton AJ, J Orthop. 2017;14(2):241-246.
全内技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不足: 1.潜在的移植失败率更高:雨刷效应/蹦极效应,腱骨愈合强度不足?
Connaughton AJ, J Orthop. 2017;14(2):241-246.
全内技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不足: 2.医师学习曲线长:胫骨骨道深度及方向的精确把握,要求更精确的肌 腱编织。 3.无法进行保残重建 4.费用相对较高
全内重建术后交叉韧带各项功能评分与传统重建无明显差异
Desai, V. S., et al. 2019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7(1): 2325967118820297.
全内技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要点: 1. 移植肌腱的编织 2. 胫骨骨道的建立--倒打转 3. 移植肌腱的固定—可调钛板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是人体膝关节中最重要的韧带之一,负责连接股骨与胫骨,稳定膝关节。
然而,当前交叉韧带受到损伤时,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本文将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原因、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后的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原因前交叉韧带损伤通常是由于膝关节过度伸展或扭曲造成的。
运动中的不当着地、突然的方向改变、扭转或旋转等动作都可能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
此外,高强度的运动、长时间的运动、运动前未进行充分的热身等也会增加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
二、手术前的准备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膝关节的X光、MRI等检查,以确定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康复潜力等因素。
在手术前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准备工作,包括:1. 停止服用血液稀释剂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2. 在手术前一周内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3. 在手术前一天进行剃毛和洗澡等个人卫生工作。
4. 在手术前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品等。
三、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手术后1-2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疼痛和肿胀,恢复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患者需要佩戴固定器,以保护膝关节,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练习,如踝跨步等。
2. 第二阶段(手术后2-6周):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无负荷的运动,如腿部伸展、腿部屈曲等,逐渐增加运动的难度和强度。
3. 第三阶段(手术后6周后):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腘绳肌拉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腘绳肌拉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用于修复受损的前交叉韧带。
术后患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腘绳肌拉伤。
腘绳肌是大腿后侧的重要肌肉,它的拉伤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腘绳肌拉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预防这一并发症提出建议。
1. 手术后康复不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术后的康复过程非常关键。
如果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过早投入到高强度的训练或运动中,会增加腘绳肌受伤的风险。
2. 肌肉力量不平衡在术后康复阶段,由于患者长时间局部肌肉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导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腘绳肌与其他肌肉之间的力量失衡,这也是腘绳肌拉伤的原因之一。
3. 活动范围受限术后患者由于手术部位的限制,常常会出现运动范围受限的情况,导致身体其他部位肌肉过度使用,而腘绳肌受到疏忽,这也容易导致腘绳肌拉伤。
4. 术后并发症有些患者可能在手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如炎症、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构成威胁,并加重腘绳肌拉伤的风险。
1. 合理的康复训练术后患者需要在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或运动,逐步恢复膝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是非常关键的。
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全面的肌肉力量训练,确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平衡,减少腘绳肌受到过度拉伸的风险。
3. 加强腿部肌肉的训练为了避免腘绳肌受伤,术后患者需要重点加强腿部肌肉的训练,特别是对腘绳肌的训练,增强其力量和柔韧性。
4.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肌肉力量不平衡、活动范围受限等问题,防止腘绳肌受伤的发生。
5. 控制术后情况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减少对肌肉的影响,从而降低腘绳肌受伤的风险。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腘绳肌拉伤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包括手术后康复不当、肌肉力量不平衡、活动范围受限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

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了解手术对于疼痛 的缓解效果。
疼痛缓解
观察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包括屈伸、内旋 外旋等动作,评估手术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感染、 血栓形成等,以评估手术的安全性。
患者满意度调查
疼痛缓解满意度
调查患者对术后疼痛缓解的满意程度,了解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 的影响。
肌力训练
术后2-3周开始,进行渐进性抗阻肌力训练,如 使用弹力带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以增强肌肉力 量和关节稳定性。
随访及效果评估
定期随访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定期随访, 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影像学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 韧带愈合情况和关节稳定性。
功能评估
2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 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4 康复训练与指导
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关 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
缝合技巧
使用可吸收缝线对关节囊、皮下 组织进行缝合,注意保持适当的
张力,避免过紧或过松。
术后引流
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可放置引流 管进行术后引流,以减少术后血
肿形成的风险。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深静脉血栓预防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肌肉 收缩锻炼,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疼痛处理
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结合 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术后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交叉韧带重建
精勤厚德
前交叉韧带断裂
•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 构,断裂后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并会 引起膝关节继发损害而严重影响膝 关节功能。
• 目前, ACL重建已成为治疗ACL 缺失膝关节的有效的方法
• 国内有关ACL的临床研究已较广泛 和深入,但仍有许多新的课题有待 于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于ACL断裂继发关节软骨损伤 ——实验研究
Mechanical Factors
Biology
Tissue Engineering
展望
交叉韧带损伤与修复重建研究重点: 在关节镜微创重建基础上,将进一 步研究其解剖、生物力学、神经生 物力学,并与组织工程技术、基因 治疗技术以及现代康复技术结合, 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与运动功 能。
研究方向: ACL手术的解剖、生物学 与功能重建。
同种异体PCL重建ACL临床研究
• 结果
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
传统而经典的单束ACL重 建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 好临床效果。
随着研究与技术的发展, 开始了重建ACL前内束和 后外束(PLB)的双束重 建
AM PL
单骨道双束重建
ACL双束重建之骨道定位研究 (不同学者不同方法与位点)
前交叉韧带重建 — 残端保留
自体半腱股薄肌腱、髌腱中1/3(B-P-B)单束重建 最普遍。
同种异体移植物的愈合时间较自体移 植物的长(异体移植物完全成熟一般 需18-24个月);疾病传播仍是人们最 关心的问题,低剂量的辐射不能完全 消除病毒传播的风险,高剂量的辐射 将严重降低移植物的生物力学强度, 还有免疫反应是引起移植物延迟愈合 及失败的另一原因,这些问题仍有待 于进一步研究。
(3)软骨损伤与病程 <1年:60%,其中1度伤(95%); >1年: 80%,其中1度伤为55%,3度上为45%
• • •
»
» » »
ACL断裂4个月 C:外髁软骨伤 D:内髁软骨伤 H:外侧半月板伤 L:游离体 M:内侧半月板
伤
• ACL断裂2年 • C:内髁软骨伤;M:外侧半月板伤
最近研究:髁间窝增生狭窄
重建后三维步态分析
能够提供贯穿整个运动过程
反映宏观步态特征的是人与地面间的垂直支撑 力、水平剪应力和足底摩擦力矩等相互作用力 信息(由三维测力台测量),它反映了足底接 触地面时受到制动、支撑、驱动以及保持平衡 的过程;足底压力分布信息反映其微观步态特 征。
ACL重建的难点与挑战
尽管ACL损伤修复与重 建在基础研究与技术改 进上已取得很大进展, 但要真正完成由分布着 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的 许多微型韧带组成,并 举有特殊韧带止点结构 的ACL的解剖修复与生 物学重建,尚需不懈的 研究探索。
1、材料、方法 实验对象:新西兰白兔 预实验:切断ACL1、2、3周后观察软骨损伤变化 实验组:(1)正常对照组:不断ACL
(2)实验对照组:切断ACL (3)实验组1:切断ACL即可重建 (4)实验组2 :切断ACL3周后重建 取材时间:术后8周、16周 观察方法:墨汁染色,HE染色, 甲苯胺蓝染色
• 重建时的强度最大
• 被动伸膝--100N,行走时 • 最为脆弱的时间约为术 400N,加速和减速运动时 后4-8周,降至正常
1700N
ACL11%
38
步态评估与训练
通过视觉、听觉提示为行走障 碍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和评估, 并可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 行走中的躲避障碍训练。 自动计算每一步的步长、步 宽、步频和对称性等基本步态 参数,进而通过投影进行步态 训练和指导。
前交叉韧带重建
手术技术方法有许多种:
移植材料:自体组织(髌腱B-P-B,髂胫束,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半 膜肌腱等)、异体组织(跟腱、髌腱、半腱肌腱、股薄肌腱、胫前肌腱 等)、人工韧带等
骨道制作:经胫骨、外到内,辅助入路等 固定方式:界面钉、Endobutton、Rigidfix、wash、门型钉、 Intrafix,肌腱结、骨档等 骨道数量:单束2骨道,双束3骨道、双束4骨道、骨道定位方式不同等
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不断提高,要充分认识
专伤(手术)康复的重要性。
运动创伤专科康复工作
康复中充分认识ACL生物力学与移 植生物力学变化,合理有效康复
• 最大载荷(2020±244)N • 四个阶段:缺血坏死、 • 应力变化与膝关节屈伸位 血管重建、细胞增殖、
置、肌肉收缩状态、负重 和塑形成熟期
或者非负重有关。
!
重建失败与翻修
手术技术 创伤因素 纤维粘连 术后感染
移植物的韧带化不足
ACL重建手术康复的重要性
• 目标:治愈疾病,恢复运动系统功能。 • 作用:地位重要,举足轻重。有效地缩短患者
的住院时间,降低致残率, 同时节省大量医疗 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并可预 防继发性残疾。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 • 运动员伤(术)对关节功能恢复要求的提高,
ACL损伤修复重建 临床进展
敖英芳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
1
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病人数呈指数增长 发病人群以年轻患者为主
竞技水 训练强度 平
全民健身运动
关节运动损伤
膝关节手术例数
2
近年来,运动创伤外科领域发展的很 快,尤其是微创外科学、影像医学、移 植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力学、康 复医学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高新设 备器械的研发应用等,极大地促进了运 动创伤学发展,使得运动创伤临床诊断 治疗技术水平与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髁间窝侧壁增生 内外髁间棘增生 与断裂病程相关
ACL断裂后 膝关节发生侧向不稳 ACL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不仅限于前后!
关节镜下ACL重建
ACL急性损伤早期重建治疗的作用尽早处 理合并损伤、尽快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 ACL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或其他主要 结构损伤时,应尽早手术。早期手术的优 点,是损伤部位清楚,组织修复条件好, 能够早期修复,并可处理合并损伤,使膝 关节早期恢复稳定性,防止后遗病变发 生。
谢 谢 Welcome you!
ACL 断裂早期重建可有效阻止关节 软骨继发 损伤;ACL断裂出现关节 软骨损伤后再重建,对关节软骨
的退变有一定的缓解有作用。
ACL断裂继发关节软骨损害(临床研 究)
(1)软骨损伤发生率 陈旧:75% > 急:性26%(p<0.001)
(2)软骨损伤镜下改变 软骨损伤可见于膝关节各部位,但以髁软骨损伤 居多(67.2%);软骨损伤病理改变为多样化表 现,内髁负重区软骨阶梯状损伤为其特征。
电镜观察
正常软骨结构:
由软骨细胞和基质构成。基质主要成分 是胶原纤维和糖蛋白。 分层:表层
移行层 柱状层 钙化层
关节软骨电镜所见
正常关节软骨分四层:
表层、移行层、柱状 层 、钙化软骨层
ACL切断后3周,内侧股骨
髁软骨出现深达移行层的裂 隙,可见表层及移行层细胞
坏死、 簇聚
ACL切断后16周 ACL 即刻重建后16周 ACL切断后3周重建, 16周取材标本
解剖重建:
• 单束解剖重建和双束重建在恢 复ACL生物力学参数上效果相 同
• 屈膝30°、60°膝关节前后稳 定性及旋转稳定性相同
ACL三束重建
双束重建 → 三束重建
ACL重建的不断研究表明: 人们在不断更在理性回归、同时改进 技术,在不断模拟正常的ACL结构、向 着“解剖与生物力学重建”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