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积液鉴别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硬膜下积液mri诊断标准

硬膜下积液mri诊断标准

硬膜下积液mri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硬膜下积液是指在硬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通常由于炎症、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对于检测和诊断硬膜下积液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MRI在硬膜下积液诊断中的标准和技术细节。

一、MRI检查的准备与注意事项在进行MRI检查之前,患者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包括:1.填写完整的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疾病等;2.告知医生是否有金属假体、心脏起搏器等,以避免对MRI的影响;3.在检查前,应当脱掉金属首饰、隐形眼镜等可能对检查造成干扰的物品;4.遵医嘱服用或停止药物,如需检查前饮食禁忌等。

三、MRI表现特点硬膜下积液在MRI上的表现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特点: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形态特点:呈带状或斑片状分布,在硬膜下腔内呈条状分布;3.边界特点:边界清晰,与邻近脑组织之间明显分界;4.密度特点:密度均匀,无明显异常结构或液体积聚;5.压迹效应:可引起颅内结构的压迹,如侧脑室变形、脑实质受压等。

四、硬膜下积液的分类与临床意义硬膜下积液可根据其成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主要包括:1.原发性硬膜下积液:多见于颅骨发育不全、硬脑膜腔分隔不完全等遗传或先天性原因;2.继发性硬膜下积液:多由于外伤、手术、炎症、肿瘤等引起,预后较差;3.脑积水伴硬膜下积液:多见于小儿或老年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因诊断和治疗;4.肿瘤性硬膜下积液:多见于颅内肿瘤或脑膜转移病灶引起,需要明确诊断和治疗。

五、MRI诊断标准和注意事项在诊断硬膜下积液时,医师应当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和MRI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的症状多样,包括头痛、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等,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2.确认病因和来源:根据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确定硬膜下积液的病因和来源,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3.定期随访和评估:硬膜下积液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MRI 检查,评估疗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保持沟通与配合:医师、患者及家属应当密切配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与治疗PPT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与治疗PPT

影像学检查:CT、MRI等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 等
病理学检查:脑组织活检等 其他检查:如基因检测等
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是 诊断慢性硬脑 膜下血肿的重
要手段之一
脑电图检查可 以检测到脑电 波的异常,从 而判断是否存 在慢性硬脑膜
下血肿
脑电图检查可 以帮助医生了 解患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依
手术时机:血肿稳定后进行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手术治疗:进行硬脑膜下血肿清除术 康复治疗:进行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治疗注意事项
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避免过早或过晚
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CT或MRI检查,观察血肿变化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治疗疾病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适当的康 复训练,如行走、站立等
物理治疗:如电疗、热疗、按摩等,帮助恢复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 建立信心和勇气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帮助患者恢复体 力和免疫力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头部血管破裂,增加硬脑膜下血肿的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导致硬脑膜下血肿的疾病,如动脉硬化、 高血压等。

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概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系属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

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为硬脑膜下血肿的25%,其中双侧血肿的发生率高达14.8%。

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

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文献中报告有长达34年之久者。

【诊断】由于这类病人的头部损伤往往轻微,出血缓慢,加以老年人颅腔容积的代偿间隙较大,故常有短至数周、长至数月的中间缓解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

嗣后,当血肿增大引起脑压迫及颅内压升高症状时,病人早已忘记头伤的历史或因已有精神症状,痴呆或理解能力下降,不能提供可靠的病史,所以容易误诊。

因此,在临床上怀疑此症时,应尽早施行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以往多采用脑超声波、脑电图、同位素脑扫描或脑血管造影等方法协助诊断。

近年来依靠CT更提高了早期诊断水平,不仅能从血肿的形态上估计其形成时间,而且能从密度上推测血肿的期龄。

一般从新月形血肿演变到凸形血肿,约需3~8周左右,血肿的期龄平均在3.7周时呈高密度,6.3周时呈低密度,至8.2周时则为等密度。

但对某些无占位效应或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必要时尚需采用增强后延迟扫描的方法,提高分辨率。

此外,MRI更具优势,对CT呈等密度时的血肿或积液均有良好的图像鉴别。

【治疗措施】目前,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意见已基本一致,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即应施行手术治疗,而且首选的方法是钻孔引流,疗效堪称满意,如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多较良好。

因此,即使病人老年病笃,亦需尽力救治,甚至进行床旁锥颅引流,只要治疗及时,常能转危为安。

现存的问题主要是术后血肿复发率仍有3.7%~38%(古贺久伸等1983)①钻孔或锥孔冲洗引流术:根据血肿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前后两孔(一高一低)。

于局麻下,先于前份行颅骨钻孔或采用颅锥锥孔,进入血肿腔后即有陈血及棕褐色碎血块流出,然后用硅胶管或8号尿管小心放入囊腔,长度不能超过血肿腔半径,进一步引流液态血肿。

慢性硬膜下积液鉴别诊断和治疗

慢性硬膜下积液鉴别诊断和治疗

慢性硬膜下积液鉴别诊断和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是对脑部的损伤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所以对于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那么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千万不能让这种疾病影响到了自己身体健康,所以当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很多的患者想了解一下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介绍。

鉴别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T1和T2一般为高信号,积液与脑脊液信号一致,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即可鉴别。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1、慎用或不用脱水剂,以免颅压过低导致积液增多。

2、应用神经营养药、脑血管扩张剂、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高压氧治疗等,以期改善脑血循环和代谢,为脑组织的膨起复位缩小硬膜下间隙提供可能。

二手术治疗:A、原则:①消除积液的脑受压;②消除积液产生的原因;③消除积液囊腔。

只有符合上述三项手术原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积液的复发,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二手术治疗:A、原则:①消除积液的脑受压;②消除积液产生的原因;③消除积液囊腔。

只有符合上述三项手术原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积液的复发,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B、手术指征:①临床上有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或有癫痫发作者,无论积液量多少,均应采用手术清除积液,解除压迫。

②幕上积液量>25ml者,幕下>8ml,即使未出现神经系统压迫,也应采用手术治疗,以利于病情恢复。

③占位效应较重,有明显的颅高压症状,影像学检查(CT或MRI)示脑室、脑池受压、变形,中线移位>10mm者。

④婴幼儿额前间隙大于6mm者。

C 手术方式:①穿刺引流术。

②对前囟未闭的患者采用普通静脉7号套管针,经皮前囟侧角穿刺持续引流。

③合并颅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有脑疝征象者,应及早开颅清除血肿和积液,去骨瓣减压。

④体内分流术:体外引流后虽然临床症状改善,但积液未减少或拔引流管后积液又增加或临床症状又加重者。

D、手术效果在于:①排液引流后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力,阻断了因颅内高压所致的搏动性作用增强的恶性循环。

35例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诊治分析

35例脑外伤后硬膜下积液的诊治分析
NI E Yu n -h u i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o f Z h a n g s h u C i t y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Z h a n g s h u 3 3 1 2 0 0 , C h i n a
n o s i s a n d e a r l y t r e a t me n t f o r s u b d u r a l e f f u s i o n c a n a c c o r d t o t h e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o r o p e r a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o p t i o n or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d i f f e r e n t c l i n i c a l t y p e s , S O i t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p r o v e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 .
【 中图分 类 号】 R 6 5 1 . 1 + 5
【 文 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3) 0 9 ( b) 一 0 0 2 1 — 0 2
The d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3 5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t s wi t h br a i n t r a um a t i c s ubd ur a l e f f l u s i o n
e r a t i o n , 2 c a s e s o f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e s i d u a l c h r o n i c h e a d a c h e s , 1 c a s e o f r e c u r r e n c e wi t h i n 1 y e a r . Co n c l u s i o n Ea d y d i a g —

慢性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积液
目录
• 慢性硬膜下积液概述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预防与康复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预后与影响因素
01 慢性硬膜下积液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硬膜下积液是一种常见的神 经外科疾病,主要发生在硬脑膜 和蛛网膜之间,导致脑脊液的异 常积聚。
体征
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受损等。
并发症
脑疝、颅内感染等。
02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
诊断方法
头部CT扫描
CT扫描是诊断慢性硬膜下积液 的首选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硬 膜下积液的位置、范围和量。
头部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积 液的性质,如是否为血性或蛋 白含量高低,有助于鉴别诊断 。
脑脊液检查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等。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和肢体
活动等。
预防并发症
术后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感染、出血和脑脊液漏等。
04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头部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头部受到 撞击或跌倒等外伤,以免诱发慢性硬 膜下积液。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可能导致慢性硬膜下积液的原发 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应积 极进行治疗和控制。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定期进行头部的影像学检查,如 CT或MRI,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慢 性硬膜下积液。
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针对慢性硬膜下积液可能导致的认知障碍 ,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 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

硬膜下积液ppt课件

硬膜下积液ppt课件

临床分型与表现
2、稳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数,大 多患者以头昏、头晕、恶心、呕吐、 欣快、淡漠、抑郁、记忆力下降为主 要表现,一般无硬膜下积液相关的神 经系统阳性体征。长期观察此型可转 变为消退型或演变型。
硬膜下积液
临床分型与表现
3、进展型:小儿多见。主要表现 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有轻偏 瘫、失语、精神异常,婴幼儿可有类 似脑积水表现,若合并脑实质损伤, 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病理征。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
内容提要
一.定义 二.形成原因 三.病情特点 四.临床分型与表现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硬膜下积液
定义
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又称硬膜下水瘤,多 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现的脑脊液积聚。 硬膜下积液占颅脑外伤的0.5%~ 1%,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 双侧额部为多见。 硬膜下积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一般急性少见,在数小内形成,慢 性者可有包膜。
硬膜下积液
临床分型与表现
1、消退型:青壮年多见,一般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仅在 早期有轻度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后逐渐好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可以用蛛网膜破裂学说解释,即头部外伤时,外侧裂、视交叉区与蝶 骨嵴紧密粘连的蛛网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积聚在硬膜下腔,以后 被逐渐吸收减少。 2、稳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数,大多患者以头昏、头晕、恶心、 呕吐、欣快、淡漠、抑郁、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一般无硬膜下积 液相关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长期观察此型可转变为消退型或演变型。 3、进展型: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 有轻偏瘫、失语、精神异常,婴幼儿可有类似脑积水表现,若合并脑 实质损伤,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病理征。 4、演变型: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10岁以下小 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这可能与小儿、老人的硬膜下腔较大有关。 常发生在积液后22—100天内,保守治疗过程中,积液可转变为水瘤, 包膜形成后发生包膜出血而导致慢性血肿,常发生在积液1个月以后。 而早期手术打断了积液转变为水瘤及包膜形成的过程,故外伤性硬膜 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不易发生在手术治疗的病例中。

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

厚的地方。
.
11
(2)脑脊液漏
表现术后的引流量200~400ml, 且引流渐渐清亮。经抬高引流15~ 20cm,引流量渐渐少且清亮,1周内拔 出引流。
原因是术中造成蛛网膜破裂以致 蛛网膜下腔与血肿腔相通所致。
预防措施:术中. 放置引流管应避免12
(3) 血肿复发 :
主要原因:1、血肿包膜继续出血; 2、血肿包膜过厚,脑组织复位不良; 3、凝血块过多未能引出。
.
19
P1:焦虑恐 惧
1.向病人做好入院宣教,介绍病室环境及其 主治医师与责任护士,使其消除陌生感。
2.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 以消除病人的疑虑。
3.经常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恐惧的原 因,鼓励其表达心中感受,并有针对性的 采取疏导措施,给予安慰与支持。
4.进行各项操作前,向.病人解释清楚,做检 20
.
2颅内血肿三、脑内 Nhomakorabea肿:分浅部和深部血肿二种,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 障碍为主,若血肿位于重要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 等局灶症状,经“CT”确诊后,行手术清除术。
.
3
.
4
二、硬膜下血肿分类
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 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一)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
所改善,神志不清.反射稍迟钝,为进一 步治疗转入我院。T36.3。C P78 次分 R20次/分 BP158 /102mmHg,左:右 =0.3:0.3 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腱1反6
病史:
自发病以来精神萎靡,饮食减少.睡眠 不佳.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10+年高血
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治疗不 规则。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 病史。5+天前行左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慢性硬膜下积液鉴别诊断和治疗
导语:慢性硬膜下积液,是对脑部的损伤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所以对于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那么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千万不能让这种疾病影响到了
慢性硬膜下积液,是对脑部的损伤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所以对于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那么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千万不能让这种疾病影响到了自己身体健康,所以当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很多的患者想了解一下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为了你能尽快的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介绍。

鉴别诊断
慢性硬膜下血肿:
血肿T1和T2一般为高信号,积液与脑脊液信号一致,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即可鉴别。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慎用或不用脱水剂,以免颅压过低导致积液增多。

2、应用神经营养药、脑血管扩张剂、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高压氧治疗等,以期改善脑血循环和代谢,为脑组织的膨起复位缩小硬膜下间隙提供可能。

二手术治疗:
A、原则:①消除积液的脑受压;
②消除积液产生的原因;
③消除积液囊腔。

只有符合上述三项手术原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积液的复发,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