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mri诊断标准

硬膜下积液mri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硬膜下积液是指在硬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通常由于炎症、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对于检测和诊断硬膜下积液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MRI在硬膜下积液诊断中的标准和技术细节。
一、MRI检查的准备与注意事项在进行MRI检查之前,患者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包括:1.填写完整的病史,包括症状、既往疾病等;2.告知医生是否有金属假体、心脏起搏器等,以避免对MRI的影响;3.在检查前,应当脱掉金属首饰、隐形眼镜等可能对检查造成干扰的物品;4.遵医嘱服用或停止药物,如需检查前饮食禁忌等。
三、MRI表现特点硬膜下积液在MRI上的表现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特点: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形态特点:呈带状或斑片状分布,在硬膜下腔内呈条状分布;3.边界特点:边界清晰,与邻近脑组织之间明显分界;4.密度特点:密度均匀,无明显异常结构或液体积聚;5.压迹效应:可引起颅内结构的压迹,如侧脑室变形、脑实质受压等。
四、硬膜下积液的分类与临床意义硬膜下积液可根据其成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主要包括:1.原发性硬膜下积液:多见于颅骨发育不全、硬脑膜腔分隔不完全等遗传或先天性原因;2.继发性硬膜下积液:多由于外伤、手术、炎症、肿瘤等引起,预后较差;3.脑积水伴硬膜下积液:多见于小儿或老年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因诊断和治疗;4.肿瘤性硬膜下积液:多见于颅内肿瘤或脑膜转移病灶引起,需要明确诊断和治疗。
五、MRI诊断标准和注意事项在诊断硬膜下积液时,医师应当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和MRI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的症状多样,包括头痛、视物模糊、肢体无力等,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2.确认病因和来源:根据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确定硬膜下积液的病因和来源,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3.定期随访和评估:硬膜下积液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MRI 检查,评估疗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保持沟通与配合:医师、患者及家属应当密切配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33例临床分析

分 泌 等 处 理 。手 术 治 疗 1 8例 ( 定 型 3 ,进 展 型 1 稳 例 5例 ) , 其 中 单 纯 钻 孔 外 引流 1 5例 ,平 均 3 5d拔 除 引 流 管 ,包 括 ~ 夹 管 观 察 2 ,硬 膜 下一 腔 分 流 术 3例 。 4h 腹
2 结 果
异 。笔 者 建 议 针 对 临床 分 型 ,分 别 予 以诊 治 。对 于 稳 定 型 未
引 起 明显 压 迫 症 状 和 颅 内压 增 高 的 患 者 ,可 行 非 手 术 治 疗 , 反 之 行 手 术 治 疗 ;对 于 消 退 型 的患 者 可 自行 消 退 ,无 需 手 术
非手术治疗 1 5例 ,其 中 l 3例 痊 愈 或 好 转 ,影 像 学 表 现 为 积 液 消 失 或 积 液 腔 明 显 缩 小 ;1例 死 于 进 展 型 积 液 , 因 处 理 不 及 时 ,导致 颅 内 压 急 剧 升 高 , 出现 颅 高 压 危 象 ;1例 死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预 后 较 差 。文 献 报 道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死 亡 率 达
9 ~ 1 .5 r] .7 2 2
。
本 组 资 料 中 2例 死 于 原 发 性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1例 死 于 术 后 感 染 ,1例 死 于 处 理 不 及 时 。 因 此 ,笔 者 认 为 外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的 预 后 还 与 诊 疗 时 机 、 术后 并 发 症 等
时 ,脑 水 肿 、脑 肿 胀 、颅 内 血 肿 等 压 迫 挤 压 硬 膜 下 腔 ,不 易 发生积液有关 。 临 床 上 ,外 伤性 硬 膜 下 积 液 通 常 为 亚 急 性 或 慢 性 过 程 ,
外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临 床 少 见 。我 科 2 0 0 7年 1月 至 2 1 01 年 6月 来 共 收 治 外 伤 性 硬 膜 下 积 液 3 3例 , 临 床 表 现 复 杂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观察及治疗

232鱼!i d!Q££h!!i丛14堡!!刍S!Q!!堂堕2Q Q8,№!§,堕Q:12主垦匡苎i i壹2Q Q§:生2旦星§鲞差12塑小理想,甚至死亡。
这除与手术时机、出血部位、出血量、术后处理、并发症的处理等闪素有关系,还与脑出血后的病理变化有关。
参考文献[1]罗秀忠,董俊峰.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死亡原因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病杂志.2002;5(4):35[2]H enon H,G o dgr oy0,L e ys D.e t.a1.E a r ly Pr edi ct or s of deat ha nd di subi l it y aft er acut cer ebr a i sche m i c ev ent,S t r ok e,1995;26:392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临床观察及治疗金永信【摘要】为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移{液的发病特点、形成机制、诊断和治疗,对外伤性硬膜F腔积液204例的发生时问,部位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在天幕上,一侧或双侧额颞部50例钻孔引流术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9例行硬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恢复良好。
蛛网膜裂孔的单向活瓣作用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机制。
连续C T检查动态观察病情,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钻孔引流术是比较常用的简便方式,硬膜下腔一腹腔分流术值得推荐。
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7-0232-02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04例,其中男163例,女41例;年龄3个月~89岁,平均43岁。
外伤发现积液时间:3天内73例,3天~3周110例,超过三周2l例。
均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
积液均位于幕上,其中单侧128例,双侧76例;额颞部多见,额顶部及颞项部次之。
积液量20~260m l,其中少于60m l189例,60---100m l86例,超过100m l29例。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钻孔引流术治疗的 5 O例患者 中,2 2例治愈总有效率 为 6 5 %。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钻孔引流术
塞不通。2 3 例输卵管通的当中,因为有7 8 %的人输卵管通而不畅 ,在
术后再 患宫外孕 的人 占已受孕人次 的8 0 %,而只有5 %的人通 过患侧输
卵管正 常受孕。 3讨 论
色液流出,表明输卵管通畅。
1 . 2方法
此5 9 例患者 术后 转我 院生殖 中心建 卡追踪 ,从术 后 1 个月开始 行 输 卵管通 水及碘 油造 影 ,以观 察输 卵管的通 畅情 况 ;3 个 月开始 监测 卵泡 及排卵情 况 ,一般 嘱其半年左 右怀孕 ,通过 观察排卵来 确定 同侧 输卵管 受孕情况 。 2结 果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尉 军
( 四平市第一 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吉林 四平 1 3 6 0 0 1 ) 【 摘要】 目的 分析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 j 盘 床 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 院外伤性硬 膜下积液患者 1 0 0 例 ,其中 5 0例采用保守治疗 ,另外 5 0
例 采 用钻 孔 引流术 治疗 ,对这 1 0 0 例 患者 的症状 、 临床 分型 、检 查结 果 、治疗 手段 、 治疗 效果进 行 分析 。结果 经 保 守治疗 或 手术 治疗后 , 1 0 0例外 伤 性硬 膜 下 积液 患者 中好 转 型 3 1 例 ,稳 定型 3 3例 ,加 重 型 2 6例 ,演 变型 1 0例 。其 中非 手术 治疗 的 5 0 例 患者 中 ,4 3 例 治愈 ;
园睚|团隅
■2 0 1 3 年1 1 月第 1 1 卷 第3 3 期
・
临床研 究 ・ 8 9
慢性硬膜下积液

目录
• 慢性硬膜下积液概述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预防与康复 •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预后与影响因素
01 慢性硬膜下积液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慢性硬膜下积液是一种常见的神 经外科疾病,主要发生在硬脑膜 和蛛网膜之间,导致脑脊液的异 常积聚。
体征
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受损等。
并发症
脑疝、颅内感染等。
02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
诊断方法
头部CT扫描
CT扫描是诊断慢性硬膜下积液 的首选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硬 膜下积液的位置、范围和量。
头部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积 液的性质,如是否为血性或蛋 白含量高低,有助于鉴别诊断 。
脑脊液检查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呼吸、心率和血压等。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和肢体
活动等。
预防并发症
术后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感染、出血和脑脊液漏等。
04 慢性硬膜下积液的预防与 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 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头部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头部受到 撞击或跌倒等外伤,以免诱发慢性硬 膜下积液。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可能导致慢性硬膜下积液的原发 病,如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等,应积 极进行治疗和控制。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定期进行头部的影像学检查,如 CT或MRI,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慢 性硬膜下积液。
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
语言能力训练
针对慢性硬膜下积液可能导致的认知障碍 ,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 力训练、注意力训练等。
61例小儿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治

浙江创伤外科 2 1 0 2年 4月 第 1 第 2期 7卷
Z H
・
诊治分析 ・
外 伤性 膜下积液 5 2例治疗体会
过 宓 章 国海 吕庆伟 杨松 斌 沈 良军 吕志 坚
【 要 】 目的 对 外 伤 性 硬膜 下 积 液 治 疗 方 法 进 行 分 析 。 方 法 选 择 外 伤 性 硬膜 下 积 液 患 者 5 摘 2例 .积 液 量 :3 ml 1例 ,0 5 ml <0 2 3~9 6 例 ,0 0 m 7例 , 1 0 l8例 。保 守 治 疗 4 6 -10 l1 > 0 m O例 , 术 治 疗 1 手 2例 , 中单 侧 硬 膜 下 腔 一 腔 分 流 3例 , 侧 钻 孔 引 流 7例 . 侧 钻 孔 引 流 2 其 腹 单 双 例 。 结果 保守治疗 4 0例 中 2 9例 积 液 消 失 , 积 液 减 少 , 积 液 无 明 显 变 化 , 伤 后 2 3月 形 成 慢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钻 引 流 术 后 治 7例 2例 2例 ~ L
语。 1 资 料 与 方 法
积 液 囊壁 。 后痊 愈 4 术 6例 , 转 1 好 0例 , 效 0例 , 亡 2例 。 无 死 疗 措 施 . 原 发 脑病 损 伤不 重 , 疗 及 时 、 理 , 后 良好 。 如 治 合 预
【 键词 】 硬膜下积液; 关 脑损 伤 ; 童 儿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 5 6 11 + 【 献标识码 】 A 文
1 资料 与方 法
行 额/ 部 颅 骨 钻 孔 硬 膜 下 腔 置 管 外 引 进 入硬 膜 下 腔 而不 能 回流 ,逐 渐形 成 张 顶
11 .
・ 资 料 : 1例 患 儿 中 , 男 性 4 流 术 ( 据 积 液 位 置行 单 侧 或 双侧 ) 全 力性 液 体滞 留 :同 时 脑 脊 液 可 随 着 患 儿 般 6 3 根 ,
硬膜下积液的注意事项

硬膜下积液的注意事项硬膜下积液是指在硬膜下腔(即脑脊液所包围的空间)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液体。
它可能由于外伤、感染、肿瘤、脑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面对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疾病的正确处理和康复。
首先,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硬膜下积液可能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病情加重或症状反复出现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在接受治疗期间,定期复诊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其次,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采取手术、药物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患者和家属要耐心听取医生的解释和建议,按照医嘱正确服药、控制饮食,必要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此外,患者和家属应保持积极的心态。
硬膜下积液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有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战胜它。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支持。
此外,患者和家属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硬膜下积液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感染的概率。
手术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注意防止污染和外伤。
衣物、餐具等个人用品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环境整洁,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最后,患者和家属还要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心理调节,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康复也十分重要。
同时,家属可以寻求相关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加强信息交流,获取更全面和实用的帮助。
总之,硬膜下积液是一种需要重视和及时处理的疾病。
患者和家属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关注生活质量的改善。
只有综合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医学]硬膜下积液(血肿)
![[医学]硬膜下积液(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9a2050826f1aff00bed51e8e.png)
1、病情介绍 2、需要讨论的问题 3、硬膜下血肿定义
分类 表现 治疗
病情介绍
患者,高克祥,男,73岁,农民。(3月15—19—20—21日)
2015年3月15日“间作头疼头昏半年余,加重2天”入院。2015年3月 13日宜都一医院查头颅CT:1、双侧基底节区多发陈旧性腔梗或软化 灶;2、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积液;3、双侧小脑幕硬膜下积液。(图 片)
查(CT\磁共振)示脑室脑池受压、变形,中线移位 >10mm者。
治疗
非手术治疗:
脱水
止血
护脑
抗炎
保护胃黏膜
其他(维持水电平衡、冬眠低温、营 养)
手术指征
急性硬膜下血肿 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厚度>10mm,或中
线移位>5mm。(GCS评分)
硬膜下积液: 1、临床上有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或有癫痫发作者,无
论积液多少,均应采用手术清除积液,解除压迫。 2、幕上积液量>25ml,幕下>8ml, 3、占位效应较重,有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影像学检
脑脊液: 脑室内脉络丛产生,分布于脑室与蛛网
膜下隙。 营养、缓冲、调节颅内压、保护。
定义
当颅脑损伤导致脑皮质动静脉或桥静 脉破裂出血,使血液聚集在硬脑膜与脑皮 质之间或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即形成硬膜 下血肿。
分类
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以内,CT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3周内,CT示新月形高密度
临床表现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2、局灶体征:伤后早起可因脑挫裂伤累及某
些脑功能区,出现相应体征,如偏瘫、失 语、癫痫等。也可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 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表明有继发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下积液
治疗一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数,大多患 者以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欣快、淡 漠、抑郁、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一般 无硬膜下积液相关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长期观察此型可转变为消退型或演变型。
临床分型与表现
•
硬膜下积液
3、进展型: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进 行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有轻偏瘫、失语、 精神异常,婴幼儿可有类似脑积水表现, 若合并脑实质损伤,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病 理征。
治疗一手术指征
硬膜下积液
B、手术指征: • ①临床上有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或有癫痫发作 者,无论积液量多少,均应采用手术清除积液, 解除压迫。 • ②幕上积液量>25ml者,幕下>8ml,即使未 出现神经系统压迫,也应采用手术治疗,以利于 病情恢复。 • ③占位效应较重,有明显的颅高压症状,影 像学检查(CT或MRI)示脑室、脑池受压、变形, 中线移位>10mm者。 • ④婴幼儿额前间隙大于6mm者。
治疗 一手术效果
硬膜下积液
D、手术效果在于: • ①排液引流后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力, 阻断了因颅内高压所致的搏动性作用增强 的恶性循环。 • ②清除了蛋白质含量很高的不容易被 吸收的液体。 • ③硬膜下腔引流有利于脑组织的渗出 液流出脑的表面,而不致渗入组织间隙促 成或加重脑水肿。
治疗一手术注意事项
诊断
• • •
硬膜下积液
1、头部外伤史。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或体征。 3、影像学检查可确诊。CT表现为额颞 顶部新月状低密度区,常进入纵裂前部, 脑组织受压,CT值为0—10Hu。
鉴别诊断
硬膜下积液
• 慢性硬膜下血肿: • 血肿T1和T2一般为高信号,积液与脑
脊液信号一致,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 号,即可鉴别。
临床分型与表现
•
硬膜下积液
1、消退型:青壮年多见,一般无明显 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仅在早期有轻度颅内 压增高的症状,以后逐渐好转,无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可以用蛛网膜破裂学说解释, 即头部外伤时,外侧裂、视交叉区与蝶骨 嵴紧密粘连的蛛网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流 出积聚在硬膜下腔,以后被逐渐吸收减少。
临床分型与表现
临床分型与表现
•
硬膜下积液
1、消退型:青壮年多见,一般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仅在早期有轻 度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以后逐渐好转,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以用蛛网膜 破裂学说解释,即头部外伤时,外侧裂、视交叉区与蝶骨嵴紧密粘连的蛛网 膜撕裂,导致脑脊液流出积聚在硬膜下腔,以后被逐渐吸收减少。 • 2、稳定型:以老年人占多数,大多患者以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欣 快、淡漠、抑郁、记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一般无硬膜下积液相关的神经系 统阳性体征。长期观察此型可转变为消退型或演变型。 • 3、进展型:小儿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有轻偏瘫、 失语、精神异常,婴幼儿可有类似脑积水表现,若合并脑实质损伤,可伴有 意识障碍和病理征。 • 4、演变型: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两极化,常发生在10岁以下小儿或60 岁以上的老人,这可能与小儿、老人的硬膜下腔较大有关。常发生在积液后 22—100天内,保守治疗过程中,积液可转变为水瘤,包膜形成后发生包膜 出血而导致慢性血肿,常发生在积液1个月以后。而早期手术打断了积液转变 为水瘤及包膜形成的过程,故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不易 发生在手术治疗的病例中。
治疗 一手术方式
硬膜下积液
C 手术方式: • ①穿刺引流术。 • ②对前囟未闭的患者采用普通静脉7号套管针, 经皮前囟侧角穿刺持续引流。 • ③合并颅内血肿,严重脑挫裂伤,有脑疝征 象者,应及早开颅清除血肿和积液,去骨瓣减压。 • ④体内分流术:体外引流后虽然临床症状改 善,但积液未减少或拔引流管后积液又增加或临 床症状又加重者。
硬膜下积液
山海关人民医院
• 2012年1月30日
内容提要
硬膜下积液
一.定义 二.形成原因 三.病情特点 四.临床分型与表现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定义
硬膜下积液
• 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
又称硬膜下水瘤,多是外伤后硬膜下腔出 现的脑脊液积聚。 • 硬膜下积液占颅脑外伤的0.5%~1%, 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双侧额部 为多见。 • 硬膜下积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一 般急性少见,在数小时内形成,慢性者可 有包膜。
2、预防脑损伤: 引流管应严格偏向硬脑膜方向,不要 贴附脑组织,以免插管或拔管时损伤脑组 织。
硬膜下积液
治疗一手术注意事项
• 3、术后要注意补充等渗液,引流管抬高
硬膜下积液
15cm,维持正常颅压,必要时取平卧或头 低位,有利于脑组织复位。
感谢诸位同仁
•
再见
硬膜下积液
临床分型与表现
•
硬膜下积液
4、演变型: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两极化,常 发生在10岁以下小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这可能 与小儿、老人的硬膜下腔较大有关。常发生在积 液后22—100天内,保守治疗过程中,积液可转 变为水瘤,包膜形成后发生包膜出血而导致慢性 血肿,常发生在积液1个月以后。而早期手术打断 了积液转变为水瘤及包膜形成的过程,故外伤性 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不易发生在手 术治疗的病例中。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
• •
1、慎用或不用脱水剂,以免颅压过低 导致积液增多。 • 2、应用神经营养药、脑血管扩张剂、 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高压氧治疗等, 以期改善脑血循环和代谢,为脑组织的膨 起复位缩小硬膜下间隙提供可能。
硬膜下积液
治疗一手术治疗
硬膜下积液
A、原则: • ①消除积液的脑受压; • ②消除积液产生的原因; • ③消除积液囊腔。 • 只有符合上述三项手术原则,才能从 根本上防止积液的复发,达到彻底根治的 目的。
形成原因
硬膜下积液
• 脑的表面由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
膜、蛛网膜、软膜,对脑其支持作用。 • 脑脊液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分布 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对脑具有营养、缓 冲震动、调节颅内压和保护作用。而硬模 下积液正是由于脑脊液进入硬膜而形成。
病情特点
•
• •
硬膜下积液
•
1、积液多发生于枕部着地,入院时GCS3-12 分的原发性颅脑损伤患者。 2、大部分患者合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 血,尤其以额颞叶脑挫裂伤为多见。 3、积液部位多在幕上额颞区或波及邻近部位, 多发生受力的对冲部位,发生于幕下者极少见。 4、原发性颅脑损伤较轻者,伤后可无或仅有 短暂意识障碍,随着积液的增多而出现昏迷或意 识障碍加深。